书城社会科学在清华谈炒作之道-卖点炮制实战
43684100000009

第9章 谁不炒作卖点谁等死

没有人等得起。

在这个张扬肤浅的年代,张扬速度的年代,谁还等得起?信息时代已经从四面八方激活了人的欲望,人们都迫切想要达成自己的目标,都迫切超越一切追比对象。因此,谁还有那个耐性等待呢?没有人不期望自己在一年之内大有起色,在三五年之内卓有成就。没有一个企业不期望自己在一年之内产品走红,在三五年之内畅销得大红大紫。

当今时代,一切的周期都变得十分短了,电脑升级的速度越来越快,明星出现的速度越来越快,产品创新创造的频率越来越快,总之,一切的一切都可以归结为一个总结论:

速度为王!

就拿作家来说话:巴金时代一个大作家成名全国,怕要一二十年埋头苦耕,在贾平凹时代,怕要近十年苦耕,在韩寒时代怕只要二三年随意玩玩笔杆子就能红透大江南北。

这是一个张扬肤浅的年代。换一种说法,就是展示横向智慧的年代,谁的横向传播能力越强,他就越可能成功。也就是说,在这个时代,无论你是做研究,还是从事专业程度很深的挖掘,总之只要你想成名成家,你就得在一二年内搞出大名堂,在三五年之内制造极大的声音来,你若三五年成不了气候,怕就永远也成不了气候了。

人才如此之多,大脑升级如此之快,智力越发达,前一代甚至前半代人的大脑与下一代或下半代的人的大脑差距,将成加速度拉开距离。也就是说,你现在还没成名,你若还不能在最佳时机出名,那么,虽然你也在学习,但你将与同行及后辈们之间的距离会越拉越远。

一句话归总:你无法在三五年大红大紫,你成功的机会将越来越少,甚至为零。

什么十年磨一剑,什么大器晚成,什么功到自然成等等这些观念,早已淘汰出局了,其在今天适应的概率将越来越小。希望就是绝望,等待就是痛苦!朋友,你准备在几年之内出人头地,卓尔不群呢?我总结了一个成名速度定律:你在一个行业前三年若出不了名,就可能十年内也出不了名。

突变是可能的。

几千年的文化可分为三大块,一块是研究突变的激进文化,一块是研究渐变的大众文化,一块是阻碍前进的垃圾文化。整个社会同样也分为三种人,一种是接受了前沿文化的人,一种是接受了大众文化的人,一种是接受了消极文化的人。

新文化产生期的接受者容易突变;大众文化(新文化高峰期)的接受者容易渐变;垃圾文化(新文化尾期)的接受者容易停滞或倒退。

当然,真正的突变研究还是有更具体的方法可寻的。就拿成佛来说,有禅宗的突变论,有渐修的渐变论,也有更多的人永远无法开悟论。

说一千道一万,一切变化都离不开力量。比如这堵墙要一千斤力量才能击穿,你若只有一百斤力,你就算击上三年,怕也击打不穿,但你若一拳集聚了一千零一斤力,这墙就必被你击穿。也就是说,一切变化都有一个火候,有一个度,有一个临界点。所谓突变,就是想尽千方百计打破那个临界点。又如烧开水,你的火只烧九十度,水能烧开吗?

如今社会,失败的大众我们不说,在此我们只说成功和卓越的人,这少数的人可分为两种人:一种是突变者,如比尔·盖茨、李泽楷;一种是渐变者,如李嘉诚。你准备走哪一条成功模式呢?

研究一个人的突变,无非是研究一个人的内因和外因。大家有一个学习上的误区:都普遍认为内因决定外因,都认为这是绝对真理。其实,这世界哪有什么绝对真理呢?

要研究一个人的突变,就要研究一个人的内部力量。就要在极短的时间内改变其内部力量。不过,要改变其内部力量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一个人不可能在三个月内学完五个博士的知识。也就是说,研究突变,从某种程度上说,是研究外因的改变。

如一个女孩突嫁豪门,那么这是突变。一个普通杯子被某个名人用过,或曾被秦始皇用过,其身价便会猛增。一双本·拉丹跑掉的鞋子,便会很值钱。

总之,我在此都是在强调改变外因的重要性。换句话说,在绝大多数时候,我们都要弄清——外因决定内因。你在乡下努力了还没有成功,就应换换空间,到城市里去努力,那样可能更容易成功。你在这个单位不成功,换个单位就可能成功。我们虽然知道内因决定外因,但这不是绝对的,一切都互为变化。在这个横向财富时代,促成突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想方设法改变外因。

总之,我们要记住两点:

突变就是想方设法积聚力量改变内因;突变就是想方设法改变外因。在外因和内因之间,有时改变外因更能达成突变。本书主要倡导外因改变内因,是这个时代的另类成功学说之一。

危机就在眼前。

现代企业需要获得传媒的支持从而制造出对公众的影响力,然而一个矛盾的事实是:信息的海量很容易将关于某一特定品牌的资讯湮没。正像《注意力经济》一书的作者托马斯·达文波特所说:“《纽约时报》周日刊一个版次所包含的实际信息,比15世纪一个读者所能读到的全部书面材料还要多。”

今天,拥有报刊、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多种资讯渠道的人们每天都有接触2万条以上信息的机会。另一方面,现代生活的丰富性使人们对信息常常缺乏相对应的注意。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曾经指出:“信息的丰富造成了注意力的贫乏。”即便是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媒体的市场化进程,仍然使得人们可供选择的资讯五光十色、应接不暇,注意力成为极为稀缺的一种资源。

正像搜狐总裁张朝阳在北京大学演讲时指出的那样:“早在20年前,只要有一篇文章、一个报道就可以引起很多人的注意,得到很多人的拥护,只缘于当时信息量的贫乏。而现在如果一家企业想要引起全中国人注意的话,得搞很多个新闻发布会,邀请很多个记者,写很多篇文章,即使如此,这也只能使一部分人注意到原来有这么一回事。现在要把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到一起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在信息量无限爆炸的年代,有一种东西是非常稀缺和有限的。那就是人们的注意力。”

也许你鄙视,也许你不服,但你却不得不面对现实:卖点炒作正以它独特的魅力影响着人们的选择。这是一个得卖点炒作者得天下的时代!从某种意义上说,不懂得卖点炒作就是不懂得现代商业规则,不懂得卖点炒作就没有未来可言!

国家经贸委报告表明,我国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有87种,供过于求的商品有513种,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国内这样,外国也是同样。近日,美国一个朋友说,美国这边连棺材铺都打卖点炒作了,非常地幽默——“数量有限,欲购从速”。

实际上,这就是市场配制资源,追求效率和规模化所产生的必然结果。这是一种标志,制造业英雄时代终结了,生产导向时代终结了。

在现代工业社会,产品的质量、功能、包装、通路、价格等等,几乎都可以复制,你有我也可以有,同质化现象越来越普遍、越来越严重。产品定位、市场细分的流行将企业拉入不断定位、不断细分,不断定位有误、细分找不着头绪,重新定位、重新细分的怪圈。

统计研究表明,一般来说,人的记忆容量是非常有限的,对同类型的品牌最多能够记住5~7个,排位越往前,占有市场机会就越大,排得越往后,占有市场机会就越小。

知识管理专家、波士顿大学教授汤姆·戴文博特指出,对企业来说,重要的不是我们做了什么,而是如何把人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