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自觉执行
43698000000003

第3章 主动执行领导的意图

1.宽容老板

要好好地执行领导的意图,你首先就要宽容你的领导。

能够宽容别人是一种美德,能够理解别人是一种智慧。宽容虽不是理解,却胜过理解。对别人宽容,并不证明自己懦弱,而恰恰表明自己是个强者。

我曾经为他人工作,现在则为自己工作。以前总是认为老板太苛刻,现在却觉得员工太懒惰,太缺乏主动性。其实,什么都没有改变,改变的是看待问题的方式。

成功守则中最伟大的一条定律——宽容,也就是凡事为他人着想,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思考。当你是一名雇员时,应该多考虑老板的难处,给老板多一些同情和理解;当自己成为一名老板时,则需要多考虑雇员的利益,多一些支持和鼓励。

这条黄金定律不仅仅是一种道德法则,它还是一种动力,推动整个工作环境的改善。当你试着宽容,多替老板着想时,你身上就会散发出一种善意,影响和感染包括老板在内的周围的人。这种善意最终会回馈到你自己身上,如果今天你从老板那里得到一份同情和理解,很可能就是以前你在与人相处时遵守这条黄金定律所产生的连锁反应。

为什么人们能够轻而易举地原谅一个陌生人的过失,却对自己的老板和上司耿耿于怀呢?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彼此之间有长期的利益冲突。当老板的行为与雇员的利益发生冲突时,所有的同情和理解都会化为乌有。

经营管理一家公司是件复杂的工作,会面临种种烦琐的问题。来自客户、来自公司内部巨大的压力,随时随地都会影响老板的情绪。要知道老板也是普通人,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缺陷。他之所以成为老板,并不是因为完美,而是因为有某种他人所不具备的天赋和才能。因此,首先我们需要用对待普通人的态度来对待老板,不仅如此,我们更应该同情那些努力去经营一个大企业的人,他们不会因为下班的铃声而放下工作。

许多年轻人将自己不能获得提升的原因归咎于老板的不公平,认为老板任人唯亲、嫉贤妒能,不喜欢比自己聪明的雇员,甚至认为老板会阻碍有抱负的人获得成功。事实上,对于大多数老板而言,再也没有什么比缺乏合适的人才更让他苦恼的了,也没有什么比寻找合适的人选更让他焦心的了。

年轻人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想法,也是以己度人,但是这个“己”是一个自私的、狭隘的,也就是所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事实上,从每一个员工第一天上班开始,老板就用心对他进行考察。他们会仔细衡量和分析他的能力、品格、习惯、人际关系、性情等等,只有当他认为一个年轻人缺少必要的能力,有一些不良的习惯和言行举止(包括认为老板无知)时,他才会认为这个年轻人没有前途。毕竟公司是自己苦心经营才发展起来的,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不会因为自己的个人偏见而毁了整个事业。

因此,做员工的应该多反思自己的缺陷,给予老板更多的同情和理解,或许能重新赢得老板的欣赏和器重。

也许老板并不是一个领情的人,但我们依然要设身处地为老板着想。因为同情和宽容是一种美德,在一个老板那里没有作用,并不意味着在所有老板那里都没有效果。退一步来说,如果我们能养成这样思考问题的习惯,我们起码能够做到内心宽慰。

2.主动替老板决策

作决策是老板的事,员工是否也要作决策呢?

现实中,有些公司的老板,不会对决策问题进行分析,抓不住决策的主要矛盾,造成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同等对待,或者将非主要矛盾当作主要矛盾来处理的情况。这样,不仅耗费了大量的人财物力,更主要的是不能及时解决公司工作中遇到的急需解决的问题,给公司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作为员工,为了替老板分担忧愁,在其决策不明时,应该主动为他理清头绪,这是相当必要的。

如何在老板决策时替他分担忧愁呢?员工必须对公司在一定时期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

(1)结合公司在某一时期的生产经营活动状况,研究确定公司面临的各种问题;

(2)对各种问题进行分类排队,通过比较找出对公司生产经营影响最大的最主要的问题;

(3)根据主要问题,研究制定对策。这是确定决策问题的一般过程。由于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是连续不断地进行的,在这一过程中会不断出现新问题。因此,原先确定的决策问题随着时间及其他条件的变化有可能被其他新问题所取代,而降至次要矛盾地位,其他新问题上升为主要矛盾。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对员工帮助老板理清头绪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事实上,决策本身既是一件硬性工作,也是一件弹性工作。对于老板来说,不能固执行事,应该采取灵活的方法,控制好决策的过程,该先就先,该后就后,做点弹性处理也是公司老板的智慧所在。

但对于员工来说,你要想在决策上帮助老板,就一定要能对事情拿准主意,只有这样,你才能让老板深信你的决策比他的高明,他才会采纳。

所谓拿准主意,就是做出能给公司带来效益的决定。一名好的员工必须要发挥自己的脑能,及时拿准主意,给老板的决策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让公司“火”起来,否则就会错失良机,得不到重视。

既然帮助老板正确决策对身为公司员工的你是如此重要,那么,掌握正确决策的技巧对你而言可谓迫在眉睫!

如何才能拿准主意呢?你必须掌握下面三大技法:

(1)要有决断的能力

如果你想发展你的决断能力,那你就必须有勇气,还得有真才实学。你必须善于研究和分析问题,抓住事物的本质,你必须对当时的形势做出迅速而准确的评价,只有这样,你才可能做出正确、明智、及时的决策来,老板才会接受你的意见并赏识你。

(2)要学会安排工作的先后顺序

有一个公司老板,他的工作总是杂乱无章、一塌糊涂,原因就在于他不知道怎样作决策,也不知道什么事情应该先做,什么事情应该后做。任何工作对他来说都是急的,每个星期他都会给他的行政工作人员、他的部门主管和一些分公司的负责人发去几十份划了红框并写上“加急”字样的备忘录。可结果哪件事情也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原因在于每件事情都写上“加急”的字样,就使每一件事都变得不急了,变成了日常工作。

你学会了安排工作的先后顺序,懂得事情的轻重缓急,就可以排出个先后顺序,给你的老板提建议,他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3)要学会制订计划和提建议的技巧

总而言之,要替老板理清头绪进行决策参考必须能回答如下五个特殊的问题:

①为什么这项工作必须得做?

②什么事情必须得做?

③谁来做?

④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去做?

⑤将如何去完成这项工作?

当你认为计划做得比较充分之后,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向你的老板提出你的参考意见。你的计划必须制定得清楚准确,不能让人有任何误解。制订计划和提建议都是工作的关键,也是作为老板助手的一个主要部分。如果你想得到老板的重用,给老板一个好的交待,以上这些也是一种必须具备的能力。

当你掌握了以上三种技巧的时候,你就具备了及时拿准主意的能力,这样,当老板决策不明时,你替他理清头绪就不在话下了。

老板不是万能之人,当他决策不明或不能下定决心的时候,优秀的员工会主动地为他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3.注重收集信息

对于一家企业或公司来说,任何一个阶段都离不开信息。

人们通常把思维敏捷、见多识广的人叫做“聪明人”。一个聪明的员工,他的头脑灵、反应快、主意多。所以他有迅速而又正确的理解能力。但是“聪明”这个词本来的含义却是指“耳聪目明”。“聪”是指耳朵听得清,“明”是指眼睛看得见。虽然“聪明”现在几乎已经转义成了“智慧”的代名词,但它之所以能发生这样的转义,说明聪明的根源在于见广识多。即一个聪明的员工在于耳朵听到的信息多。眼睛见到的信息多。闭目塞听的人。他就不可能是个聪明的人。也不可能进行正确的预测和决策。这是因为,信息是预测和决策的“原材料”。无论是问题的提出、分析、预测和方案的拟定、评价和选择,都是以有关信息为依据,预测和决策中的任何一个阶段都离不开信息。

在社会发展到如此复杂而且多变的今天,信息量已经爆炸性地剧增,信息对于预测和决策的意义就更加显得重要。今天的员工作面临的问题往往十分复杂,牵涉的因素很多,需要大量的信息才能做出正确的分析与判断。只有这样才能给老板当好军师。

如何在纷纷繁繁的各种喧嚣声中寻找到你所需要的信息。是每个员工必须解决的问题。今天所缺的不是信息,而是缺少慧眼识真金的人才。作为员工的你只要做个有心人,时刻注意听、看、读、问。电视、电台、书报和周围的人那里就有信息的金矿等待你去发掘,在必要的时候还需要做有重点、有目标的搜索。

现代信息资源十分丰富多样。正确选择利用信息无疑是做好员工的一项基本功。学会选择利用信息更是搞好生产或从事经营的一个基本要素。在大量的信息资源中,要选择与自己所从事的行业相关的信息。这就要求做到:摸得准,吃得透,来得快!

(1)归类整理

就是把自己搜集到的各类信息,分一下大类,然后按大类分辨真假。将那些明显虚假的信息剔除出来,把认为是真实的或基本真实的信息留下来,然后再细分。对那些办起来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项目作为首先应该处理的;对那些办起来既有利益、又有风险的项目,进行一番分析对比,看是利益大还是风险大;对那些危险太大、收益又没把握的项目,归为最差、无价值的一类。把类别分清了,真假、好坏、优劣信息自然也就甄别出来了。

(2)分析对比

在了解到各种行情后,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大家都认为是只有好处、效益又高的经营项目,反而难办或难以办成。因为大家看的都是有利的条件,没看到不利的方面,都在往这个经营项目上挤。而这一挤,就可能使形势起变化,有利条件有可能变成不利因素,增大了困难。真正有潜力能发展的是那些既有前途又有风险、既有效益又把握不准获利空间的项目。为了把项目选择好,就得对信息和行情进行全面分析、综合对比。办法是把经营项目中关于好处、坏处、效益、风险的信息,都一条一条列举出来,然后逐条对比,分析各类信息的主次关系,最后得出结论。

(3)投入试验

如果你认为某个项目不错,但在经过综合分析对比后,仍没有确切把握,未能把最真实、最有效的项目选出来,还无法下决心大干,怎么办?有一个办法,就是先做小型试验,进行小范围、小规模生产经营,根据结果再下决心。这样,既摸清了行情,又获取了经验,给大范围经营打下基础。

(4)准确预测

任何行情、信息,都不是静止不动、固定不变的,而是经常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而波动。只有站高一点、看远一点,预先有所准备和打算,才不至于跟在别人后面跑。现在,不少公司是看别人干啥、听说啥时兴就也去干啥。结果往往是产品时下很俏、很抢手,但等到它费钱、费工、费时干成了,市场行情也开始变化,原来的时兴变成了背时。俏货变成了废货,成为麻烦事情。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最好的办法是提前时间,估量形势,把可能发生的变化,预先加以测算,加以准备。

做一个掌握众多信息的见多识广者如果老板需要,随时提供给他。

4.主动沟通

在人们交往过程中,有效的沟通是人们交往的重要保证。员工要想让老板重视你,并且欣赏你,就必须主动地与老板沟通。

阿尔伯特是美国金融界的知名人士。他初入金融界时,他的一些同学已在金融界内担任高职,也就是说他们已经成为老板的心腹。他们教给阿尔伯特的一个最重要的秘诀,就是“千万要肯跟老板讲话”。

话之所以如此说,就在于许多员工对老板有生疏及恐惧感。他们见了老板就噤若寒蝉,一举一动都不自然起来。就是职责上的述职,也可免则免,或拜托同事代为转述,或用书写形势报告,以免受老板当面责难的难堪。长此以往,员工与老板的隔膜肯定会愈来愈深。

然而,人与人之间的好感是要通过实际接触和语言沟通才能建立起来的。一个员工,只有主动跟老板作面对面的接触,让自己真实地展现在老板面前,才能令老板直觉地认识到自己的工作才能,才会有被赏识的机会。

在许多公司,特别是一些刚刚走上正轨或者有很多分支机构的公司里,老板必定要物色一些管理人员前去工作,此时,他选择的肯定是那些有潜在能力,且懂得主动与自己沟通的人,而绝不是那种只知一味勤奋,却怕事不主动的员工。

因为两者比较之下,肯主动与老板沟通的员工,总能借沟通渠道,更快更好地领会老板的意图,把工作做得近乎完美。所以前者总深得老板欢心。

想主动与老板沟通的人,应懂得主动争取每一个沟通机会。事实证明,很多与老板匆匆一遇的场合,可能决定着你的未来。

比如,电梯间、走廊上、吃工作餐时,遇见你的老板,走过去向他问声好,或者和他谈几句工作上的事。千万不要像其他同事那样,极力避免让老板看见,仅仅与老板擦肩而过。能不失时机地表明你与老板兴趣相投,是再好不过了。老板怎会不欣赏那些与他兴趣相投的人呢?也许你大方、自信的形象,会在老板心中停留较长的一段时间。

当然,这并不是说,只要你主动与老板沟通,就能得到老板的垂青。不同老板喜欢用不同方式去管理。主动与老板沟通时,须懂得自己的老板有哪些特别的沟通倾向,这对员工的沟通成功与否,至关重要。一般而言,以下是老板所欣赏的肯主动与老板沟通的员工:

(1)与老板沟通越简洁越好

老板阶层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就是事多人忙,加上讲求效率,故而最不耐烦长篇大论,言不及意。因此,你要引起老板注意并很好地与老板进行沟通,应该学会的第一件事就是简洁。简洁最能表现你的才能。莎士比亚把简洁称之为“智慧的灵魂”。用简洁的语言、简洁的行为来与老板形成某种形式的短暂交流,常能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2)“不卑不亢”是沟通的根本

虽然你所面对的是一个老板,但你也不要慌乱,不知所措。无可否认,老板喜欢员工对他尊重。然而,不卑不亢这四个字是最能折服老板,最让他受用的。员工在沟通时若尽量迁就老板,本无可厚非,但直白点讲,过分地迁就或吹捧,就会适得其反,让老板心里产生反感,反而妨碍了员工与老板的正常关系和感情的发展。你若在言谈举止之间,都表现出不卑不亢的样子,从容对答。这样,老板会认为你有大将风度,是个可选之材。

(3)沟通时老板和员工是对等的

在主动交流中,不争占上风,事事替别人着想,能从老板的角度思考问题,兼顾双方的利益。特别是在谈话时,不以针锋相对的形式令对方难堪,而能够充分理解对方。那么,你的沟通结果常会是皆大欢喜。

(4)用聆听开创沟通新局面

理解的前提是了解。老板不喜欢只顾陈述自己观点的员工。在相互交流之中,更重要的是了解对方的观点,不急于发表个人意见。以足够的耐心,去聆听对方的观点和想法,是最令老板满意的,因为这样的员工,才是领导人选。

(5)贬低别人不能抬高自己

在主动与老板沟通时,千万不要为标榜自己,刻意贬低别人甚至老板。这种褒己贬人的做法,最为老板所不屑。与人沟通,就是把自己先放在一边,突出老板的地位,然后再取得对方的尊重。当你表达不满时,要记着一条原则,那就是所说的话对“事”不对“人”。不要只是指责对方做得如何不好,而要分析做出来的东西有哪些不足,这样沟通过后,老板才会对你投以赏识的目光。

(6)用知识说服老板

对于日新月异的科技、变化迅猛的潮流,你都应保持应有的了解。广泛的知识面,可以支持自己的论点。你若知识浅陋,对老板的问题就无法做到有问必答,条理清楚。而当老板得不到准确的回答,时间长了,他对员工就会失去信任和依赖。

在了解了老板的沟通倾向后,员工需要调整自己的风格,使自己的沟通风格与老板的沟通倾向最大可能地吻合。有时候,这种调整是与员工本人的天性相悖的。但是员工如果能通过自我调整,主动有效地与老板沟通,创造和老板之间默契和谐的工作关系,无疑能使你最大限度地获得老板的认可。

5.成为老板的“至爱”

老板都希望员工能够了解自己对他们的期望,并且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迎合自己的期望。在老板的眼中,一位员工如果能够正确抓住老板对他的期望并予以迎合,那么这位员工就是一位“有用而可靠的人”,这样的员工理所当然是老板的“至爱”。

能够做到成功把握老板期望这一点不是十分容易,它需要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悟性。要想成功把握老板对员工的期望,我们就必须彻底了解老板对员工的期望有哪些。老板对员工的期望可分为许多层次,如果我们把老板对员工的期望,分为一般的期望和个别的期望两种,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下面我们分别从这两种期望入手,分析把握老板期望的具体方法。

(1)一般的期望

一般的期望指的是老板对员工的比较普遍的希望、要求。通常情况下,老板对员工一般的期望因员工本人的实际情况不同而有所差异。虽然老板对员工的一般的期望反映了老板对员工的普遍要求,但是由于每位员工的主客观情况不同,老板对他们的一般的期望也会有所不同。一般说来,老板对员工的一般期望表现如下:

某人大学毕业后应聘到一个公司上班。他进入公司的第一年中,如果能够有条不紊地完成老板布置的工作,工作完成后,老板又没有交办其他的事情给他,在这种时候,老板往往期望他能积极主动地提出工作要求,比如说:“有什么要我做的事吗?”

经过两三年后,这个人已经完全熟悉公司的情况,能够顺利处理本职的业务工作。这时,老板就会期望他能够在自己的工作中有一些创意,或向前辈、老板提出一些改进工作的方案等等。一句话,希望他更深入地投入工作。

到了第四年,这个人已具有足够的业务经验,老板就会希望他能够按照指示的目标和方针去思考实施的步骤,进而具有筹划方案并将其付诸实施的工作能力。

如果这个人进入单位已超过10年,并已升任某个部门的主管,那么,老板就会希望他能够站在更高层次的立场去思考问题,并有能力把眼光放远,带动周围的人去实现自己的想法。他的职位负有代理老板的职责,所以必须要体会上级的意图,主动协助老板工作。

可见,一个老板对员工一般的期望是根据员工工作时间的长短,工作经验是否丰富以及员工自身的业务能力水平来确定的。当然了,我们的分析和论述还很笼统,还有一些不甚确切。每一个人在了解老板对员工一般的期望时,应当根据自己单位的客观情况以及自身的条件而定,一定要正确理解老板对其员工一般的期望是什么,这是成功把握老板期望的基础。

(2)个别期望

与一般的期望相对的就是老板对员工的个别期望。个别期望是针对每个独立的老板而言的,它直接牵涉到员工的直接老板在特定时期内的希望和要求。由于每位老板自身的态度、想法以及老板本人的个性和他对事物的理解程度不同,不同的老板对员工的个别期望是不尽相同的。

下面我们将从老板的工作态度和想法,老板的个性以及老板对事物的理解程度几方面来分别讨论老板对员工的个别的期望。

①老板的工作态度和想法

老板的工作态度和想法对他对员工的个别期望影响甚大。任何一位老板对员工的期望,往往因自身的工作态度而有所不同。

根据调查和了解,我们发现一般情况下,凡事都小心谨慎的老板,如果觉得目前的工作能够按部就班地进行就已满足,员工若不断地提出问题或要求,将会与老板的期望相背。当然了,与这类老板相处时,如果你仅仅默默地服从老板的旨意,是无法促使老板采纳你的意见的。从推动老板使事情做得更好的角度出发,这种无所作为的做法对老板也毫无益处。必须要努力设法采取突破现状的举动,但是却不可操之过急,重要的是要掌握如何和何时提建议。

凡事小心谨慎的老板的工作态度和想法主要就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他们信赖的员工一定不是那些富有想象力、创造力和有冲劲的人。这类老板对员工的个别期望当然也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如果是另外一种类型的老板:他的工作态度和想法与小心谨慎的老板恰恰相反,这类老板本人就是一个极富想象力、创造力且充满干劲的人。那么,他对员工的个别的期望就多是希望自己的员工富于创新精神并能创造出卓越的实绩。

总之,由于每位老板的工作态度和想法不同,对其员工的个别期望也各不相同,员工在了解老板对自己的期望时应当着重注意这一点。

②老板的个性

每一个人都有其与众不同的个性,你的老板也不例外。由于老板的个性不同,他对员工的期望也有差异。举例来说,如果是技术干部出身的老板,其个性上多喜欢按部就班,因此对工作程序的要求非常严格。对于规定的程序,即便是芝麻般的小事情,如果员工不遵守,他必定会找毛病,致使有些员工讨厌他,对他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其实,只要了解他的个性,反而容易掌握住他的期望。

如果能全面了解老板独特的个性心理,理解老板对员工的个别期望,那么,成功把握老板对员工的期望,顺利获取老板对自己的信赖,就不会很难了。

③老板对事物的理解程度

每一位老板,由于知识层次、能力水平以及专业知识等方面的不同,其对事物的理解程度也是各不相同的。在工作中,老板对事物的理解程度的不同主要体现为对企业中最高阶层的方针的理解程度不同。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老板对最高阶层的方针的理解程度不同,间接地对员工的期望也就有所不同。这样一来,就会直接影响着员工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影响着老板对不同员工各自的信赖程度。

举个例子来说,比如“提高服务品质”是某单位最高层拟定的本年度工作方针。那么,作为员工就要先看自己的顶头老板对此方针所持的态度,如果你能知道老板对这一方针的理解程度,也就等于掌握住了老板对你的期望。

以上三个方面,即老板的工作态度和想法、老板的个性以及老板对事物的理解程度是把握老板期望的三个要点。但是这些药店老板不一定会直接说出来。通常,越是高层的领导,其说出来的话越具暗示性,亦即较抽象而不具体。你必须要仔细分析才能领会,如果自以为是地去理解,就很容易造成误会。因此,凡是不明白的地方应该问清楚,向上级问这些问题也是你与老板进行交流的一个机会。

及时并且在恰当的时机询问老板对你的期望,这是你正确理解和把握老板期望时必须注意的一点,它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完成老板布置的任务,更加顺利地获取老板的赏识。

总之,把握老板对员工的期望是你成功获取老板信任的关键环节,这样才能不断地加强和老板之间的交流,使老板对你逐步产生信赖。

在与老板相处时,一定要把握好老板的种种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