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主简介】
吴汝纶(1840-1903),字挚甫。安徽桐城人。清末着名桐城派古文学家,曾国藩的四大弟子之一。性情恬淡,无意仕途,专心研究学问,着作有《东游丛录》《易说》《诗说》《深州风土记》《诗文集》等。
忍让为居家美德
【原文】
忍让为居家美德,不闻孟子之言“三自反乎”[1]?若必以相争为胜,乃是大愚不灵,自寻烦恼。人生在世,安得与我同心者相与共处乎?凡遇不易处之境,皆能长学问识见。孟子“生于忧患”,“存乎疢疾”[2],皆至言也。
——节录自《吴汝纶全集》
【注释】
[1]三自反:反问自己是不是不仁、不礼、不忠。
[2]疢(ch侉n)疾:病疾,久病。引申为灾患。
【译文】
忍让是居家的一种美德,你没听到过孟子说的,假如有人对我横蛮无理,一定要反躬自问,自己是不是不仁,是不是不礼,是不是不忠?如果认为只有和人争竞短长才算赢,那么就是最不聪明而自寻烦恼的。人生在世,哪里能总是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呢?只要遇到逆境,都能增长学问和见识。孟子说过,“生于忧患会使人增长才干”,“存乎疢疾会使人经受锻炼”,这些都是至理名言。
【评析】
吴汝纶告诫其子,人生在世,免不了要与一些志趣、性格不同的人打交道,因此要努力克制自己,善于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而,他引述孟子的话,强调人的知识本领主要是从忧患中得来的。
读书先应明白做人的道理
【原文】
凡为官者,子孙往往无德,以习于骄恣浇薄故也[1]。吾昨闻汝骂苓姐,说伯父不配作官,汝父作官有钱,欲逐出苓姐,不令食汝父之钱等语。伤天伦、灭人理,莫此为甚!世人常说长兄当父,长嫂当母,子有钱财,当归于父,弟有钱财,当归于兄。吾与尔伯父终身未尝分异,岂有分别尔我有无之理!伯父在时,吾不能事之如父,今亡已八年,不可再见矣。吾常痛心,故令尔兼继伯父,望汝读书明道理,岂知汝幼稚之年,居心发言已如此骄恣浇薄哉!伯父才学十倍胜我,其未仕乃命也,何不配之有!作官之钱,皆取之百姓,非好钱也,故好官必不爱钱。
吾虽无德,岂愿以此等之钱豢养汝曹、私妻子哉[2]!兄弟之子,古称犹子[3],言与子无异,苓姐,昔兄之子也,与汝何异!我若独私汝逐苓姐不与食,尚为非人,况汝耶?
且汝亦为伯父继子,若尽逐诸侄,则汝亦在当逐之内矣。凡为人先从孝友起,孝不但敬爱生父,凡伯父、叔父,皆当敬爱之;不但敬爱生母,凡嫡母、继母、伯叔母,皆当敬爱之;乃谓之孝。
友,则同父之兄弟姐妹,同祖之兄弟姐妹,同曾祖、高祖之兄弟姐妹,皆当和让。此乃古人所谓亲九族也[4]。读书不知此,用书何为!童幼有时争言,吾亦不禁,独令人伤心之言,不得出诸口,较量钱财有无,悖理行私之事[5],不可存于心。将吾此书熟读牢记,以防再犯,并令诸兄弟姊妹各写一通。
——节录自《吴汝纶全集》
【注释】
[1]骄恣浇薄:骄傲放纵刻薄。
[2]豢(hu伽n)养:喂养。汝曹:你们。
[3]犹子:侄子;侄儿。
六八四[4]九族:从自己算起,上至高祖,下至玄孙为九族。
[5]悖理:违背道埋。
【译文】
凡是做官的人,他的子孙往往没有良好的品行,这是因为习惯于骄傲放纵刻薄的缘故。我听说你辱骂苓姐,说伯父不够格做官,你的父亲做官有钱,就想赶走苓姐,还说出不让她吃用你父亲的俸禄等话。伤害家庭间天然的亲属关系,失去做人的理性,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了!世人常说长兄相当于父亲,长嫂相当于母亲,儿子有钱财,应当归于父亲,弟弟有钱财,应当归于兄长。我和你伯父从未分过家,哪有什么谁有谁无的道理!
你伯父在时,我没能把他作为父亲来对待,现在他已逝世达八年之久,不可能再看到他了。我常常为之痛心,所以要你兼做伯父的儿子,望你读书明理。哪知你年纪幼小,居心说话就这样骄横放纵刻薄!你伯父的才识和学问,胜过我十倍,他未能当官只是命中注定的事,有什么不够格的!做官所得俸禄,都从百姓那里得来,不是什么好钱。所以好官一定不爱钱。
我虽没有什么才德,怎能用这种钱来养活你们或者只顾妻子呢!兄弟的儿子,古代称之为犹子,说的是与自己的儿子没有什么区别。苓姐,是我哥哥的子女,与你有什么区别!
我如果唯独只顾你,而把苓姐丢下不管,不供给她生活物质,尚且不是人,何况你还是她的哥哥呢?而且你也是你伯父的继子,如果我应抛弃所有侄子,那么你也应当在抛弃的范围之内。为人要先从孝顺友爱做起,孝的内容不但包括敬爱亲生父亲,凡是伯伯叔叔,都应当敬爱;不但包括敬爱亲生母亲,而且对嫡母继母,对伯母叔母,都应当敬爱,这才称得上孝顺。友爱的内容包括对同父所生的兄弟姐妹,同祖父的兄弟姐妹,同曾祖父的兄弟姐妹,都应当讲和气礼让,这就是古人所说的亲九族的意思。读书不明这个道理,读书又有什么用处呢?
小孩子喜欢争上几句不要紧,我也不禁止,唯独那些令人伤心的言语,不得说出口;也不可存心去计较钱财的有无,违背道理谋私利。希望你将我这封家书中的话熟读牢记,防止再犯这样的错误,并让其他兄弟姐妹各抄写一遍。
【评析】
吴汝纶在篇中告诫其子,做官人家的子弟由于习惯了骄横、放纵、刻薄,长大以后往往缺德不成才。进而指出,为人要从孝顺父母、友爱兄长做起,否则读书就没有用处。从一定意义上来讲,读书的本质是学习做人,若一个人做人的起码准则都没有,读书又有何用?
读书应重在循序渐进
【原文】
《礼记》不必求熟[1],但须求通其辞。度汝所不能明者[2],或是古人制度,姻伯处有注疏可借阅[3],再不明,亦可作书问我。读书不必过急,循序渐进可也。前改“对镜排千嶂”,仓卒为之,不为佳,其意则儿说之是也。但求身旺,不忧学荒,身不健,两日不及他人一日功也。
——节录自《吴汝纶全集》
【注释】
[1]《礼记》:也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儒家经典之一。战国至西汉初各种礼仪着作选集。
[2]度:估计;推测。
[3]姻伯:亲家伯父。注疏:解释阐发经书的着作。
【译文】
对《礼记》一书的内容不一定要熟悉,只要领会其语意就行了。我估计你不能明了的地方,有可能是古代典章制度,姻伯那里有解释阐发《礼记》的书籍可以借来看一看,如果还是不明白,也可写信向我请教。读书不必过急,循序渐进就可以了。我前次修改“对镜排千嶂”,时间仓促完成,修改得不是很好,其中意思则是儿子你说的准确。我希望你只做到身体健康强壮,不要过分忧虑学业的荒废。身体不健壮,则你在读书过程中花了两天的时间不如他人花一天时间的效果。
【评析】
吴汝纶在篇中强调,读书不要死记硬背,更不要强记呆记,应注意方法,“循序渐进”非常重要。进而指出,身体健壮,精力充沛,学习的效果就会很好。总之,读书既要讲究方法,又要注意处理刻苦用功与锻炼身体的关系问题。
应以“大度”二字处世养身
【原文】
儿即在小石川,不必依人。交浅而累之过深,必将生隙[1]。小川[2]、宫岛[3]、手岛等[4],皆勿深倚[5]。彼果倾心结交[6],吾随分应之可也[7]。同留诸君[8],并在彼往还之中国诸贤[9],皆勿与之开嫌[10],不与人争名,不占人颜面[11],即可久好。责望人不必过深[12],有拂意者以大度处之[13]。汉高帝能成大事[14],止是大度二字。史公以“意豁如也”四字形容之[15],极为得理。
杜诗云[16]:“记忆细故非高贤”,虽利害得失所关,尚可一笑置之,况如来书并无丝毫为难之类者耶?儿此行以养身为主,必求高医使之诊治。若须往伊豆山热海,即可自往居之,或得一二友同行尤佳。身若改壮,病若良已[17],则年尚少稚,将来何事不可为!此时慎争脸伤身,吾所望在此。
——节录自《吴汝纶全集》
【注释】
[1]生隙:产生缝隙;产生裂痕。
[2]小川:日本人名。
[3]宫岛:日本人名。
[4]手岛:日本人名。
[5]倚:仗恃;依靠。
[6]彼:他;他们。
[7]分:缘分。
[8]同留:一同留学。
[9]彼:此处指日本国。
[10]开嫌:产生嫌疑;产生不愉快。
[11]颜面:脸色;情面。
[12]责望:责难抱怨。
[13]拂意:不如意。大度:度量阔达,不拘小节。
[14]汉高帝:即汉高祖刘邦。
[15]史公:指《史记》作者司马迁,又称太史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