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名臣名儒家训
4380700000028

第28章 沐并家训

【撰主简介】

沫并,生卒年不详。三国魏河间(今河北献县东南)人。字德信。少孤苦,有志介,为人公果,不畏强暴。文帝黄初中,为成皋令。至齐王正始中,为三府长史。晚出为济阴太守,召还,拜议郎。

卒于齐王嘉平中。

丧葬之制应合礼的规范

【原文】

告云、仪等:夫礼者,生民之始教[1],而百世之中庸也[2]。故力行者则为君子[3],不务者终为小人。然非圣人,莫能履其从容也[4]。是以富贵者有骄奢之过,而贫贱者讥于固陋[5],于是养生送死,苟窃非礼。由斯观之[6],阳虎玙璠[7],甚于暴骨;桓襚石椁[8],不如速朽[9]。此言儒学拨乱反正、鸣鼓矫俗之大义也[10],未是夫穷理尽性[11]、陶冶变化之实论也。若能原始要终[12],以天地为一区,万物为刍狗[13],该览玄通[14],求形景之宗[15],同祸福之素[16],一死生之命,吾有慕于道矣。

夫道之为物,惟恍惟忽[17]。寿为欺魄[18],夭为凫没[19],身沦有无,与神消息[20],含悦阴阳[21],甘梦太极[22]。奚以棺椁为牢,衣裳为缠[23]?尸系地下,长幽桎梏[24],岂不哀哉!昔庄周阔达[25],无所适莫[26];又杨王孙裸体[27],贵不久容耳。至夫末世,缘生怨死之徒,乃有含珠鳞柙[28],玉床象衽[29],杀人以殉;圹穴之内,锢以纻絮[30],藉以蜃灰[31],千载僵燥,托类神仙。于是大教陵迟[32],竞于厚葬,谓庄子为放荡,以王孙为戮尸[33],岂复识古有衣薪之鬼[34],而野有狐狸之胔乎哉[35]?

吾以材质滓浊[36],污于清流[37]。昔忝国恩[38],历试宰守,所在无效,代匠伤指[39],狼跋首尾[40],无以雪耻。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今年过耳顺[41],奄忽无常[42],苟得获没[43],即以吾身袭于王孙矣。上冀以赎市朝之逋罪[44],下以亲道化之灵祖。顾尔幼昏[45],未知臧否[46],若将逐俗,抑废吾志[47],私称从令,未必为孝;而犯魏颗听治之贤[48],尔为弃父之命,谁或矜之[49]!

使死而有知,吾将尸视[50]。

——节录自《三国志·魏书·常林传注》

【注释】

[1]生民:人。

[2]中庸:儒家伦理思想。指处理事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的态度,认为是最高的道德标准。

[3]君子: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人。

[4]履:实行;实践。从容:举止行动。

[5]固陋:固执鄙陋。谓见识浅少。

[6]斯:此;这。

[7]阳虎玙璠:《左传》定公五年,“季平子行东野,还,未至,丙申,卒于房。阳虎将以玙璠敛。”阳虎:一作阳货,或说字货。春秋后期季孙氏的家臣,权势很大。玙璠:两种美玉。

[8]桓襚:人名,约为春秋战国时期人,担任过司马官职。

[9]不如速朽:《礼记·檀弓上》,“昔者,夫子居于宋,见桓司马自为石椁,三年而不成。夫子曰:‘若是其靡也,死不如速朽之愈也。’”

[10]矫俗:纠正坏习俗。

[11]穷理:穷究事物的道理。尽性:儒家用语。儒家认为人物之性都包含着“天理”,只有至诚的人,才能尽量发挥自己和他人的本性,进而发挥万物的本性。

[12]原始要终:推究事物发展的起源和结果。

[13]刍狗:草和狗。一说,古代祭祀所用茅草扎成的狗,祭后则弃去。

两说不同,但皆指喻轻贱无用的东西。

[14]该:通“赅”。包括一切;尽备。玄通:深刻贯通。

[15]景:“影”的古字。

[16]素:本色。

[17]道之为物,惟恍惟忽:出自《老子》。恍忽:模模糊糊,不易捉摸;隐隐约约,不可辨认。

[18]魄(p侔):指依附形体而存在的精神。

[19]夭:短命。凫:野鸭。

[20]消息:消,消减;息,增长。谓生灭、盛衰。

[21]阴阳:中国哲学的两个范畴。古代思想家用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消长的物质势力。

[22]太极:中国哲学术语。古代思想家认为“太极”是派生万物的本源。

[23]缠:扎束;围绕。

[24]桎梏:脚镣手铐。

[25]阔达:犹豁达。谓大度而无所拘泥。

[26]适(d侏)莫:适,厚;莫,薄。无所适莫:谓一视同仁,用情没有偏颇厚薄。《论语·里仁》:“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27]杨王孙:西汉无神论者。临终嘱咐子女将他裸葬。

[28]鳞:泛指有鳞甲的动物。柙:木笼。

[29]衽:床席。

[30]锢:以金属熔液填塞空隙。纻:苎麻。

[31]藉(ji侉):以物衬垫。蜃:大蛤。古人为使尸体长存不朽,很注意棺椁的保护。周代用蜃灰涂棺使之白,其作用和今天的石灰相同,又可以防止潮湿。

[32]陵迟:斜平;迤逦渐平。引申为衰颓。

[33]戮尸:陈尸。

[34]识:知道。薪:草。

[35]胔(z佻):肉还没有烂尽的骨殖。

[36]滓浊:污秽。此处指低劣。

[37]清流:指负有时望,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的世大夫。

[38]忝:辱;有愧于。

[39]代匠:代做他人分内之事。《老子》:

“常有司杀者杀,而代司杀者杀,是代大匠斫。

夫代大匠斫者,希不伤其手矣。”

[40]狼跋首尾:喻进退两难。《诗·豳风·狼跋》:“狼跋其胡,载疐其尾。”

[41]耳顺:六十岁的代称。《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

[42]奄忽:指死亡。

[43]没:通“殁”。死。

[44]冀:希望。市朝:人众会集之处。逋:逃亡。

[45]顾:顾念。

[46]臧否:好坏;得失。

[47]抑:然而。

[48]魏颗听治:《左传·宣公十五年》,“魏武子有嬖妾,无子。武子疾,命颗曰:‘必嫁是。’疾病,则曰:‘必以为殉。’及卒,颗嫁之,曰:‘疾病则乱,吾从其治也。’”治:指魏武子头脑清醒时做出的决定。

[49]矜:同情。

[50]尸视:喻指人死了还在看着人们的行为。

【译文】

告云、仪等:礼,是人最初的教育,百代最高的道德标准。所以能够努力实行礼的人就成为了君子,而不讲求礼的人终究变成了小人。然而除了圣人,是没有谁能够将礼实践于自己的举止行动之中的。因此,富贵者有骄奢的过错,而贫贱者则被讥笑为固执鄙陋,于是赡养活着的人,替死去的人送终,就苟且窃取非礼的做法。由此来观察,阳虎用玙璠这两种美玉给季平子下葬,比让季平子暴露自己的骨骸还要过分;桓襚花三年时间为自己造石椁,他这样浪费,死了还不如快点腐烂的好。

这些说的是儒学拨乱反正、鸣鼓矫俗的根本道理,还不是那种穷理尽性、陶冶变化的实际理论。如果能够推究事物发展的起源和结果,以天地为一区,万物为刍狗,博览贯通,去探求形影的根源,趋同祸福的本色,统一死生的命运,那么我对于道就有所羡慕了。

道作为一种事物,是模模糊糊,不易捉摸的;隐隐约约,不可辨认的。所谓长寿只是一种欺人魂魄的言谈,死去不过是像野鸭子一样消失罢了。一个人死了,身体淹没在虚无之中,与神灵一起生灭,高高兴兴地任大自然生死兴衰地大变化;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就好比做了一场美梦一样。哪里用得着以棺椁作为牢笼,用衣裳来缠绕自己的身体呢?

人死了,尸体埋在地下,长期被幽禁在脚镣手铐之中,难道不觉得悲哀吗!从前庄周豁达大度,对死生一视同仁;杨王孙死后裸葬,看重的是躯体不会长久存在。到了末世,那些留恋世俗生活,而不愿死去的家伙才有了死后口含珠玉,用带鳞甲的动物装饰笼子,用玉做成床、象皮做成床席,并且杀人来殉葬的现象;墓穴之内,填塞着苎麻和绵絮,再衬垫上蜃灰,希望千年以后,躯体依然僵硬干燥,假托要像神仙一样。

于是大教衰颓,人们竞相厚葬,说庄子的行为是放荡,王孙的做法是陈尸,他们哪里又知道古代就有身披柴草的鬼,郊野还有着肉还没有烂尽的狐狸的骨殖呢?

我因为材质低劣,厕身于那些负有时望的士大夫行列,使他们蒙受了耻辱。以前愧受国家的恩惠,多次担任宰守的职务,但所在任所都没有什么绩效,代做他人分内之事却帮了倒忙(要想辞职又不可能),实在是进退两难,无法洗除自己留下的耻辱。

如果确实不可强求,你们就顺从我的爱好。现在我已经过了六十岁,随时都可能死去。万一我死去,你们就按照杨王孙裸葬的办法安葬我好了。在天上希望可以因此而弥补我在人众聚集之处的逃罪,在地下能因此亲近那些得道升天的祖先。顾念到你们年幼昏惑,不知辨别好坏,如果要用追逐时俗的做法来安葬我,这就是违背了我的志愿。虽然你们私下声称听从我的指令,但未必算得上孝顺,而不能做到像魏颗听从魏武子头脑清醒时的遗命一样。你们做出违背父命的行为,谁又会同情你们!假使一个人死后仍有知觉的话,我死了以后,也将看着你们。

【评析】

这篇文字是沐并年满六十以后为诫其子以俭葬而作。篇中表现出了沐并的无神论思想,并对“杀人以殉”的现象表示了不满。后来他病危时,又嘱咐儿子:他断气以后,要“绝哭泣之声,止妇女之送,禁吊祭之宾,无设抟治粟米之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