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大明王朝1566
4406100000025

第25章

高翰文似是鼓起了最后一点勇气:"一字未改,我不能签字。"何茂才又准备站起了,郑泌昌的目光立刻向他扫去,接着依然平静地对着高翰文:"那你就再想想。"说完这句,向堂下喊了一声:"上茶!"也像是早就准备好了,还是前天上茶那个书办,托着一个装了八个茶碗的茶盘,一溜风走了进来,但走进大堂门便停下了。竟倒着顺序,先在海瑞和王用汲的板凳上放下两碗茶,然后也呈着"之"字型,从下到上在每个官员案桌上放下茶碗。

托盘上只剩下一个茶碗了,那书办走到了高翰文案前,还是带着笑,将茶盘往他面前一举。

高翰文没有去拿那碗茶,郁郁地说道:"放下吧。"那书办还是举着茶盘,往他面前一送。高翰文心情灰恶地望向了他。那书办眼中却满是真切,眼珠动了一下,示意高翰文看那茶碗。高翰文的目光不禁向那茶碗望去。

--茶碗下摆着一张写了字的八行纸!高翰文的脸刷地白了,人却怔怔地坐在那里,还是没有去端那茶碗。那书办不再强他,一手端起了茶碗放到他面前,另一手将茶盘又向他面前移了移。

--茶盘上八行纸上的字赫然现了出来":我与芸娘之事,和旁人无关。高翰文!"那书办再不停留,高托着茶盘一溜风走了出去。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高翰文的身上,只有海瑞依然闭着眼端坐着。高翰文的右手慢慢抬起了,向笔架上那支笔慢慢移去。尽管费力控制着,那只手依然有些微微颤抖地拿起了笔。郑泌昌何茂才同时放松了下来,向椅背慢慢靠去。"府台大人!"王用汲突然站了起来。

高翰文已拿起笔的手又停在那里。郑泌昌何茂才的目光立刻向王用汲盯去。海瑞的眼也睁开了,望向王用汲。

王用汲望着高翰文:"府台大人,卑职有几句话要请大人示下。""请说。"就像临渊一步,突然被人拉了一下,高翰文立刻又把笔搁回了笔架上。王用汲:"刚才中丞大人说,昨天与大人深谈了,赈灾粮只能发三天,桑苗也必须在六月种下去,这些都是实情。可这些实情在前日议事时就都议过。何以同样的实情,这个议案在前日不能施行,今日又能施行?卑职殊为不解。""嗵嗵嗵"何茂才立刻在案上敲了几下:"既然是实情,在前日就应该通过,这有什么不解的!""请大人容卑职说完。"王用汲向何茂才拱了一下手,转脸深深地望着高翰文,"卑职这次是从昆山调来的。去昆山前,卑职就是在建德任知县,建德的情形卑职知道。建德一县,在籍百姓有二十七万人,入册田亩是四十四万亩。其中有十五万亩是丝绸大户的桑田,二十九万亩是耕农的稻田。每亩一季在丰年可产谷二石五斗,歉年产谷不到两石。所产稻谷摊到每个人丁,全年不足三百斤。脱粒后,每人白米不到二百五十斤。摊到每天,每人不足七两米,老人孩童尚可勉强充饥,壮丁则已远远不够。得亏靠山有水,种些茶叶桑麻,产些桐漆,河里能捞些鱼虾,卖了才能缴纳赋税,倘有剩余便换些油盐购些粗粮勉强度日。民生之苦,已然苦不堪言。"何茂才:"你说的这些布政使衙门都有数字。"王用汲不看何茂才,仍然望着高翰文:"今年建德分洪,有一半百姓的田淹了,约是十四万亩。这些百姓要是把田都卖了,明年便只能租田耕种。倘若还是稻田,按五五交租,则每人每年的稻谷只有一百五十斤,脱粒后,每人每天只有白米三两五钱。倘若改成桑田,田主还不会按五五分租,百姓分得的蚕丝,换成粮食,每天还不定有三两五钱。大人,三两五钱米,你一天够吗?"高翰文满眼的痛苦,沉默了好久,答道:"当然不够。"王用汲:"孟子云:禹思天下有溺者,犹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犹己饥之也。大人,你手上这支笔系着几十万灾民的性命。己溺己饥,请大人慎之!"这些话才是真正的"实情"。堂上那些官员平时也不是不知,只是麻木日久,好官我自为之。这时听王用汲细细说出,神情且如此沉痛,便都哑然了。

大堂上又出现了一片沉寂。

郑泌昌知道自己必须最后表态了,站了起来:"王知县刚才说了建德的实情。本院曾任浙江的布政使,管着一省的钱粮,不要说建德,整个浙江每个县的实情我都知道。一县有一县的实情,一省有一省的实情,可我大明两京一十三省现在的实情是国库亏空!蒙古俺答在北边不断进犯,倭寇就在我们浙江还有福建沿海骚乱,朝廷要用兵,通往西洋的海面要绥靖,要募兵,还要造船。这就是朝廷最大的实情。一个小小的知县,拿一个县的小账来算国家的大账,居然还要挟上司不在推行国策的议案上签字!"接着他提高了声调,语转严厉:"朝廷有规制,省里议事没有知县与会的资格。来人,叫两个知县下去(音:ke)!"送茶的那个书办立刻从大堂外走进来了。王用汲是站着的,那书办顺手抄起了他那条板凳,又走到海瑞面前:"知县老爷,这里没您的座了,请起来吧。"海瑞慢慢站起了,那书办立刻又抄起了他的那条凳,一手一条,一溜风又走了出去。海瑞和王用汲便都站在那里。王用汲和高翰文是斜对面,这时仍然用沉重的目光望着高翰文。

高翰文的目光痛苦地转向郑泌昌:"中丞大人……""这里到底谁说了算!"何茂才厉声打断了高翰文,转望向海瑞和王用汲,"中丞大人叫你们下去,听见没有?"海瑞开口了:"但不知叫我们下到哪里去?"何茂才:"该到哪里去就到哪里去!"海瑞:"那我们就该去北京,去吏部,去都察院,最后去午门!""什么意思?"何茂才瞪着他。

海瑞:"去问问朝廷,叫我们到淳安建德到底是干什么来了。"何茂才:"你是威胁部院,还是威胁整个浙江的上司衙门?"海瑞":一天之隔,朝廷钦任的杭州知府兼浙江赈灾使都已经被你们威胁得话也不敢说了,我一个知县能威胁谁?高府台,昨天一早我们约好一起去看粮市,然后去各作坊了解丝绸行情,结果你被巡抚衙门叫走了。中丞大人刚才说,他跟你作了深谈。可一个下午直到深夜,你的随从到巡抚衙门还有织造局四处打听,都不知你的去向。你能不能告诉卑职,巡抚衙门把你叫到哪里去了?中丞大人在哪里跟你作了深谈,作了什么深谈?为什么同样一个议案,没有任何新的理由,你前日严词拒绝,今日会同意签字?""反了!"何茂才一掌拍在案上,"来人!"一个队官带着两个亲兵立刻进来了。何茂才:"给我把这个海、海瑞押出去!""谁敢!"海瑞的这一声吼,震得整个大堂回声四起。那个队官和两个亲兵都站住了。

海瑞的目光直视郑泌昌:"大明律例,凡吏部委任的现任官,无有通敌失城贪贿情状,巡抚只有参奏之权,没有羁押之权!郑中丞,叫你的兵下去!"整个堂上的人都万万没有想到,大明朝的官场居然会有这样的亡命之徒!一个个都惊得面面相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