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典故(上)
44240200000041

第41章 做人处世故事(3)

虞延拉住他,怒斥道:“你是惯犯,因为有靠山不敢动你,就像庙堂里的耗子因为怕薰了神像,所以没有处置它。今天抓到你,定当法办!”

皇帝信任虞延,知道他不会徇情枉法,便斥责马成:“你犯了王法,这是咎由自取!”可是许多年后,虞延还是被阴氏逼得自杀了。

不可胜数

“不可胜数”形容为数极多,数也数不清。

此典出自《墨子·非攻中》:“百姓之道(由)疾病而死者,不可胜数。又见《汉书·伍被传》:死者不可胜数,僵尸遍野。”

淮南王刘安手下郎中伍被学问渊博。刘安喜欢学者,而伍被又是刘安所喜欢的几个学者中最受赏识的。因此,一些重大政治问题,刘安常常征求伍被的意见。

刘安想起兵谋反,多次与伍被商量,伍被都认为不可轻举妄动。后来刘安认为可以起兵了,又去找伍被商量。他对伍被说:“如今起兵的时机已经成熟,因为天下的百姓对皇上不满,诸侯行为失检的也很多,并且他们对皇上也怀有疑惧。我想,我们在西乡起兵,一定会有人响应。”伍被还是不同意刘安的看法。他告诉刘安说:“汉高祖之所以得天下,是因为秦王残害百姓,杀术士,任刑法。当时男人辛勤耕种还吃不饱饭,女的勤于纺织还衣不蔽体。秦始皇修筑长城,军队没有住处,都在露天宿营,‘死者不可胜数,僵尸遍野’。当时百姓想谋反的,十家当中就有五家,而今不是这种情况。”刘安虽然觉得伍被的话有道理,但他造反之心还是没有变。后来伍被另给刘安想了一条起兵的计策,但事情很快被朝廷知道,于是伍被被杀掉。

不伦不类

“不伦不类”是指把不能相比的东西相提并论,意即不三不四或不像样。

此典出自明·吴炳《疗妬羹记·卷上·絮影》:“眼中人不伦不类,阱中人不伶不俐。又见《红楼梦》第六十七回:王夫人听了,早知道来意了。又见他说的不伦不类,也不便理他。”

薛蟠从江南贩卖货物归来,给他妈妈、妹妹各买了一箱东西。给他妈妈的是绸缎、绫锦、洋货等家常应用之物。给他妹妹的是笔、墨、纸、砚,各色笺纸,香袋、香珠、扇子、扇坠、花粉、胭脂以及自行人,水银灌的打金斗小小子,沙子灯……宝钗将那些玩意儿一件一件地整理了,除了自己留用的之外,一份一份配合妥当,叫莺儿和一个老婆子送往贾府各处。

赵姨娘见宝钗送给贾环一些东西,心中非常高兴,心想宝钗是夫人的亲戚,为什么不到王夫人那里去感谢感谢,以获取王夫人的欢心呢?主意一定,她便拿着宝钗送的东西,到王夫人房中,赔笑说道:“这是宝姑娘刚才送给环哥儿的。难为宝姑娘这么年轻的人,想的如此周到,真是大户人家的姑娘,又展样,又大方,怎么叫人不敬奉呢!怪不得老太太和太太整天都夸他疼他。我也不敢自专就收起来,特拿来给太太瞧瞧,太太也喜欢喜欢。”

王夫人一听,便知道她的来意。又见她说的不伦不类,也不能不理她。便说道:“你只管收了去给环哥儿玩罢。”赵姨娘来时兴兴头头,谁知抹了一鼻子灰,满心生气,又不敢露出来,只得讪讪地出来了。

不识时务

“不识时务”意指认不清当前形势与时代潮流,有时也指不知趣。

此典出自《后汉书·张霸传》:“霸名行,欲与为交,霸道巡不答,众人笑其不识时务。”

东汉献帝时,大臣掌握着大权,汉室已面临危险的地步。刘备是皇室的子孙,就想找机会挽救汉朝的危机,但是东奔西走,总是没有好的根据地。有一天,他特地去拜访隐士司马徽,司马徽是当时才能优异的人,他对刘备说:“我早就听说你的大名了,你为什么总是东奔西走的没有一个好的根据地呢?”刘备说:“这也许是我的运气不好,八字生得不巧呀!”司马徽道:“不是这样的,是因为你的身边没有优秀的人才。”刘备说:“我自己虽然没有才能,但是我的身边都是能干的人,如文有糜竺和简雍,武有关羽和张飞,不能说没有人才。”司马徽说:“糜、简二人只能说是普通的文人,对你没有多大帮助。关羽和张飞虽有万夫不当之勇,但他们毕竟只是武将,不是通权达变的人才;至于糜竺、简雍二人,我刚才说过,他们对你没有多大帮助,因为他们都是白面书生,是不识时务的人;只有识时务的人,才可以称得起是俊杰,你要找到识时务的人来辅助你,才能成就大业。”

不死之道

“不死之道”说明大凡迷信什么“长生之术”一类异端邪说,都是很愚蠢的。

此典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客有教燕王为不死之道者,王使人学之。所使学者未及学而客死;王大怒,诛之。王不知客之欺己,而诛学者之晚也。”

有人要教给燕王长生不死的,燕王于是派人跟他学。派去学习的人还未来不及学,这个人就死掉了;燕王大发雷霆,下令把派去学习的人也给杀了。燕王不知自己上了骗子的当,反倒认为学的人学得迟而杀死他。

不死之药

说明中射之士,以其自身行动揭穿了“不死之药”的诬妄。

此典出自《韩非子·说林上》。

有人把不死之药献给楚王,谒者便捧着它送进宫去。中射之士问谒者说:“这东西能吃吗?”

谒者回答说:“可以吃。”

于是,中射之士便把不死之药夺过去吃了。楚王派人去杀中射之士。

中射之士托人对楚王说:“我询问谒者,谒者说‘可以吃’,我就把不死之药吃了。说明我并没有罪,而罪是在谒者身上。而且,客人献的是不死之药,说明这是一种死药,是客人在欺骗君王。因此,把没有罪的人杀死了,从而说明客人是欺骗君王的,倒不如把我放了。”

于是楚王便决定不杀中射之士。

不知所终

“不知所终”说明不知下落或下落不明。

此典出自《后汉书·逸民列传》:“于是遂肆意,与同好北海禽庆俱游五岳名山,竟不知所终。”

东汉时,河南穷苦的读书人名向长。他家境贫寒,经常上顿不接下顿。好心的乡亲们经常接济他。

一天,邻居送给向长一斗米,向长只留下两升,其余的又还给了邻居。邻居问他说:

“向长呀,这米是送给你家的,为什么不全部收下呢?”

向长回答说:“够吃几天就行了,我觉得一个人还是穷一些好,穷比富好啊!”

邻居不明白他的意思,只好摇头。

向长对《老子》和《易经》这两部书,读得非常透彻,能够成章成节地背诵下来。乡里人都觉得他有很大的学问,就劝他去做官,然而向长总是微笑着说:

“我这个人是做不得官的呀,我是一个山野中的人!”

有一次,王莽的大司马王邑向朝廷推荐向长,他对王莽说:“河南的隐士向长精通周易,学问不浅,能够为您效力呀!”

“好吧!快派人把他请来吧!”

但是向长却婉言拒绝了。

乡里人对他的行为很不理解,就问他:“到朝廷做大官,有权有势,金银满车,你怎么不去呢?你难道是傻子吗?”

向长含笑不语,老半天才吐出一句话:

“我认为,人的地位显贵还不如地位低贱的好!”

乡亲们都笑他说:“你一定是学问太深了,越学越糊涂了……”

“不,不,”向长一本正经地说,“我的学问还不够,到如今我还弄不清楚,是死了好呢,还是活着好些……”

从那以后,乡里人都把他当成一个怪人,没有人再与他来往了。

后来乡里人听说,向长的儿女们长大成家立业后,向长就和他的几个老朋友,去泰山、衡山、恒山、嵩山、华山旅行,几年之后就没人知道他的下落了。

藏舟藏山

“藏舟藏山”形容天地自然运行,其势不可遏止。

此典出自《庄子·大宗师》:“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藏小大有宜,犹有所遁。若夫藏天下于天下而不得所遁,是恒物之大情也。”

这段话意思是说:

把船藏在海边岩壑里,把山藏在大泽中,自以为非常牢固了。但是在夜半之时,大地的造化仍在默默地运行变迁。如同一个强有力者把船移走,把山运走,只不过愚昧的人不知道罢了。无论是藏小的东西,还是藏大的东西,大小虽异而藏皆得宜,无法制止它的变化,想躲避这个变化是不可能的。当然,如果说把天下藏在天下,不会发生变化,那是自然的。因为把天下藏在天下,就谈不上藏了。而这种不藏,正是万事万物常存的大情理啊。”

曹商得车

“曹商得车”讽刺那种为了牟取私利,便不择手段,什么卑鄙下流的勾当都能使出来的人。

此典出自《庄子·列御寇》。

有一个宋国人,名叫曹商。

一次,他受宋王派遣,出使秦国。临行前,宋王赐他几乘车马。到了秦国,他深受秦王喜欢,于是秦王又赠他百乘车马。

曹商返回宋国,见到庄子,得意洋洋地说:“当年住在穷街陋巷,穷困潦倒,编鞋度日,面黄肌瘦,这是我的短处。如今一旦凭三寸不烂之舌,打动万乘之主,受赠车马百乘,这是我的长处。”

庄子听了,讥讽道:“我听说秦王生了病,让医生诊治,论功行赏:吸脓吃疮的,可得车马一乘;舌舐痔疮的,得车马五乘。以此类推,治的病越肮脏,得车马越多。可能您是为秦王舐过痔疮吧,不然的话,您为什么得到那么多车马呢?您还是走开吧。”

草书大王

“草书大王”这个故事讽刺了自以为是、文过饰非的人。

此典出自《冷斋夜话》。

张丞相喜欢写草体字,但功夫不到家,乱写一通。人们都讥笑他。他却不以为然。有一天,他得到佳句,便要来纸笔,急忙写出,满纸龙飞蛇舞。写后,叫他的侄子誊写。誊到笔画乖僻的地方,侄子迷惑地停下笔来,拿着草稿去问他说:“这是什么字?”张丞相认真地辨认了很长时间,自己也不认识,反而责怪他的侄子说:“你为什么不早些来问?我都忘记了。”

差强人意

“差强人意”原指还算能振奋人心,后用来表示尚能让人满意。

此典出自《后汉书·吴汉传》:“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

东汉光武帝刘秀时,外乱为患,汉兵讨伐,也是屡屡失败。当时许多将官见到这种情形,都惊慌失措;光武帝看见他们这么慌张,心里有点动摇。沉思良久,忽然想起了名将吴汉,觉得他还挺有胆略的,于是派人去看看吴汉的情况如何。不久,那人回来向光武帝回报道:“大司马吴汉,现在正在那里督率部下修理战具武器!”光武帝考虑了一会,觉得吴汉比那些酒囊饭袋毕竟还是强一些的,不由得赞叹着说:“吴公还是可以振奋人心的。”

柴车夺牛

“柴车夺牛”形容隐士的生活与情怀。

此典出自《后汉书·韩康传》。

东汉的韩康(字伯休,又名恬休)隐居在霸陵山中。朝廷屡次征召他,韩康都不答应。

汉桓帝准备了黑色币帛做礼物,备下可以安坐的小车,派使者去聘请韩康。使者奉诏前来,韩康迫不得已,只好同意去做官。但是,他不坐使者带来的安车,单独乘坐一辆柴车,清晨早起,比使者早一点出发。到达郊亭时,亭长因为韩征君要路过这里,正派人驱牛赶修道桥。见到韩康乘柴车戴幅巾,以为他是个乡下的老头,就要夺他的牛。韩康立即把牛解下来交给他。过了一会儿,使者到了,亭长才知道被夺牛的乡下老头就是韩征君。使者要禀报皇上杀死亭长,韩康说:“这牛是我送给他的,亭长能有什么罪!”使者才没有上奏杀死亭长。韩康在半路上又逃遁了。后来,他在家中寿终正寝。

长袖善舞

“长袖善舞”比喻有所凭借,事情容易成功,现在多用它形容有钱财、有手腕的人善于钻营。

此典出自《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太史公曰:“韩子称‘称袖善舞,多钱善贾,信哉是言也!范雎、蔡泽世所谓一切辩士,然游说诸侯至白首无所遇者,非计策之拙,所为说力少也。及二人羁旅入秦,继踵取卿相,垂功于天下者,固强弱之势异也。”

范雎和蔡泽是战国时期两个著名的人物,他们都非常有辨才,先后做过秦国的宰相,一时成为众人仰慕的名士。

范雎原是魏国人,在中大夫顺贾家里做宾客,因受到顺贾的猜忌,差一点被他处死。范雎化名张禄逃到秦国,靠着一张能言善辩的嘴巴,得到秦昭王赏识,竟然做了秦国的宰相,掌握了秦国大权,秦王封他为应侯。

蔡泽是燕国人,曾经游说赵国、韩国、魏国,但这些国家都不肯任用他。于是,他找人给自己相面,相面的人嘲弄说:“看你的鼻头像蝎子,肩膀盖过脖子,两条腿弯曲得中间能爬过一条狗,从模样上看你一定是圣人呀,圣人总是和常人模样不一样啊!”蔡泽毫不在意,很自信地说:“你看吧,将来我会怀抱黄金之印,腰系紫绶玉带,受任于君主之前……”

蔡泽想去秦国,欲能先见到范雎,因为范雎此时正是秦国的宰相。为了让范雎接见他,他提前托人去报告范雎:

“燕国客卿蔡泽,乃当今天才智士,雄奇善辩,如果一旦拜见秦王,恐怕就会替代你的位置当上宰相。”

范雎也是自命不凡的人物,怎么会相信蔡泽的妄言?就决定见他一面。

蔡泽见到范雎后,大谈天下兴亡之变,君臣依附之状,有根有据,有情有理,范雎非常佩服。蔡泽又诚恳地对范雎说:

“请允许我说一句不敬的话,您现在为秦国已经立下了很大的功劳,官位极尊,又得到秦王宠信,如今正是退隐的好时机。这时退下来,保住了一生的荣耀信誉,不然的话恐怕会遭到灾祸呢!历史上的教训不能不吸取呀,商鞅为秦孝公制定刑法,赏功罚罪,劝民农耕,使秦国无敌于天下。他的功劳是很大的了,可是却遭受车裂而死;白起将军率领几万兵马与邻国交战,先攻楚,后攻赵,长平之战杀敌四十余万,为秦立下了汗马功劳,最终还是被迫自杀;吴起为楚悼王立法,定楚国之政,兵震天下,成服诸侯。后来却被楚王肢解丧命;文种为越王深谋远虑,救活越国,垦荒种地,扶植农桑,使越国强盛起来,终于报仇雪恨了,可是最终还是被越王所杀……这四个人都是因为大功告成之后没有及时告退,才遭到祸患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成功之下,不可久处’。所以我劝您及早交回相印,退而隐归山川,好好地享享清福。如果你舍不得离开,犹豫下不了决心,往而不能自返,其结果恐怕就与那四个人一样,不堪设想啦……”

蔡泽的一席肺腑之言,让范雎感动万分。范雎回想近几年来,秦昭王总是对自己有不满意的地方,不如早点离开他为好。于是范雎盛情款待了蔡泽,第二天便亲自去拜见秦昭王,对他说:“刚刚从燕国来了一位能人,智谋超人,本事出众,古今王业、世俗之变,了如指掌,完全可以辅佐君王处理朝政。我见到的人很多,却没有超过他的。我的能力也不如他了,请君王见他一面就知道了。”

秦昭王见到蔡泽,果然非常喜欢他,立即拜他为客卿。范雎又以自己生病为理由,辞去宰相的职务,于是秦昭王就让蔡泽当了宰相。

范雎和蔡泽为什么能赢得秦王的信任,做了秦国的卿相呢?司马迁在《史记》中为他们写传记时说:“他们像跳舞的人有美丽的舞衣、商人有更多的本钱一样,因为他们有一张能言善辩、与众不同的嘴巴!”

成败萧何

“成败萧何”比喻事情的成功与失败都是一个人造成的。

此典出自宋代洪迈《容斋续笔·萧何绐韩信》:“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韩信做刘邦的大将时,有人揭发他与陈豨勾结谋反。吕后知道这件事情后,想叫韩信进宫受审,但又怕他不肯就范,于是找萧何来商议。商议的结果是:用欺诈的办法让韩信入宫。他们叫手下的人通知韩信:陈豨已被平定,立刻进宫共同庆祝刘邦平定陈豨的胜利。韩信本来想称病不去,但迫于形势,只得勉强入朝。入朝后,韩信当即被吕后处死了。

以前韩信被任命为大将是萧何举荐的,如今处死韩信又是萧何出的主意,因而俗语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后来被简缩成“成败萧何”。

身在曹营心在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