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典故(上)
44240200000050

第50章 做人处世故事(12)

淳于髡说:“如果是大王赐给我酒喝,旁边有执法的大臣,后面有弹劾的御史,喝的时候,心里害怕,一斗就醉了。如果家里有宾客,父母命我喝酒,因为要庄重一点给侄子们看,不敢放肆,那么就可以喝二斗。如果很久没有见面的知心的朋友,突然相遇,论今道故,谈谈别后的私事,这时可以喝五六斗。如果碰到里巷间的宴会,男女杂坐,猜拳行令,说说笑笑,毫无男女间的嫌疑顾忌,这时心情特别愉悦,可以喝到八斗了。要是到了晚上,男女同席,乌履交错,杯盘狼藉,大家脱去礼服,穿着短衣,女客们的香气四溢,这个时候,感到最欢乐,那么就可以喝一石了。因此有人说‘酒极则乱,乐极则悲’。天下任何事情都是这个道理。”威王听了淳于髡这番话后,知道是在劝诫他,就取消了晚上的宴会。

乐羊食子

这则历史传说故事讽喻了“有功而见疑”的主题。

此典出自《说苑·贵德》:“乐羊为魏将以攻中山。其子在中山,中山悬其子示乐羊。乐羊不为衰志,攻之愈急。中山因熟其子而遗之。乐羊食之尽一杯。中山见其诚也,不忍与其战。果下之,遂为文侯开地。文侯赏其功而疑其心。”

乐羊作为魏国的将领,率兵去攻打中山国。他的儿子就在中山国内,中山国人便把他儿子绑起来悬挂在城门上,以此来威胁乐羊。乐羊看了,根本没有减弱斗志,反而更加猛烈地攻城。中山国人便把他的儿子烹煮了,然后送给他吃。乐羊毫不犹豫地吃下了儿子的肉。中山国人看到他攻城的决心,便不忍心再和他争战了。乐羊最终把中山国攻灭,给魏文侯开拓了疆界。但是,魏文侯嘉赏乐羊的战功后,却怀疑起他的忠心来。

累见不鲜

这个典故比喻事物经常看见并不新奇。“数”和“屡”、“累”都是表示次数之多,所以“数见不鲜”、“屡见不鲜”意思一样,可以通用。

此典出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一岁中往来过他客,率不过再三过,数见不鲜,天久慁,公为也。”

楚汉相争时,有一个能言善辩的人叫陆贾,经常跟随在刘邦手下,担负着出使诸侯做说客的使命。刘邦死后,陆贾辞官回家,居住在富裕的雍州县。陆贾有五个儿子,都已经长大成人,陆贾便将自己的财产分给他们,让他们成家立业。他自己则经常坐着车子,带着十几名歌舞弹琴的侍者,还带着一把十分贵重的宝剑到处游玩。他和他的儿子们约定,经过他们其中的任何一家时,那一家必须供应他和他的随从足够的酒食,十天轮流一次。如果他死在哪一家,宝剑、车骑和随从就全部归哪一家所有。陆贾对儿子们说:“我一年中常来常往,你们每次都要准备新鲜的食物招待我,不要以为常见就觉得厌烦。”

黎丘丈人

这个典故的主旨,就是教育人不要被似是而非的假象所迷惑因而犯错误。

此典出自《吕氏春秋·慎行论·疑似》。

梁国的北部有个黎丘乡,那里有个奇鬼经常装扮成人的子侄、兄弟的模样。有个乡里老人到集市上去,喝醉了酒后回家,黎丘奇鬼就扮作他儿子的模样,假意搀扶他,一路上却把他折磨得痛苦不堪。

老人回到家里,酒醒以后,责备他的儿子,说:“我作为你的父亲,难道说不慈爱吗?我喝醉了酒,你在路上折磨我,这是为什么呢?”

他的儿子流着眼泪,伏在地上叩头说:“真是罪孽啊!并没有这样的事呀!昨天我明明去东乡人那里讨债去了,是可以问明白的。”

他父亲相信他的话,说:“唉!那一定是那个奇鬼了,我本来早就听说过这种事了!明天,我再到集市上去喝酒,如果再遇见它,就把它杀掉。”

第二天,老人在市上又喝醉了,他的儿子担心父亲回不来,就到路上去迎接他。老人看到自己的儿子,误以为是奇鬼,就拔剑杀死了他。

老人的智慧被像儿子的奇鬼弄糊涂了,结果竟杀死了自己的亲生儿子。

李代桃僵

“李代桃僵”比喻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此典出自古乐府《鸡鸣》:“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傍。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亡。”

《鸡鸣》是乐府《相和歌》的曲名,以首句“鸡鸣高树巅”名篇。这首古辞分为三段,意思不相连属。其中第二段中写道:

水井旁边有一棵桃树,桃树旁边有一棵李树。虫子咬桃树的根时,李树虽没有遭虫害,但却替桃树着急、难受,以致干枯而死。像桃李这样的树木,竟能同情互爱,以身相代,但是同胞兄弟却还有把手足之情忘掉的呢!

这些诗句,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勾心斗角和兄弟之间彼此嫉妒、自相残杀的情景,讽刺有些兄弟还不如树木。

力士脱靴

“力士脱靴”形容文人墨客蔑视权贵,狂放不羁。

此典出自《新唐书·李白传》:“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

李白喜欢喝酒。有一次,李白陪唐玄宗喝酒,喝得酩酊大醉,让唐玄宗的亲信太监高力士为他脱靴子。高力士平日显贵,遇到此事,因而觉得是一种耻辱,于是就挑拨杨贵妃说,李白在诗中把她比作汉朝的舞妓赵飞燕,这是侮辱她,于是杨贵妃怀恨在心。唐玄宗想授李白官职,但却被杨贵妃阻止了。李白深知自己不为唐玄宗的亲信所容,于是更加狂放不羁,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友,被称为“酒八仙人”。李白恳求回到山里,唐玄宗赐以金钱,就让他走了。

梁上君子

“梁上君子”是窃贼的代称。

此典出自《后汉书·陈寔传》:“时岁荒民俭,有盗夜人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

东汉时候,有一个叫陈寔的人,为人正直,办事公道,在他居住的乡下老百姓只要有什么官司、口角之类的事都会找他评判是非,因此他很受当地人的敬重。有一年闹饥荒,有个小偷到陈寔家偷东西,藏在屋梁上。陈寔假装没看见,他把子孙召集在一起并教育他们说:人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人的本性不一定就是坏的,但如果沾染了坏习惯就堕落了。梁上的那位君子就是这样的。”这个小偷听到陈寔的话非常诧异,就从屋梁上跳下来向陈寔请罪。陈寔对他说:“看你的相貌不像一个坏人,你应该弃恶从善。”说完,陈寔送给他两匹绢,送他走了。从此以后,这一带再也没有发生过偷盗事件。

聊复尔耳

“聊复尔耳”意指姑且如此罢了。也作“聊复尔尔”。

此典出自《晋书·阮咸传》:“咸以竿挂大布犊鼻于庭,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复尔耳。’”

阮咸,字仲容,西晋陈留尉氏人。父亲阮熙是武都太守。阮咸性情狂放,与叔父阮籍都是“竹林七贤”之一,经常在竹林中游乐集会,当时维护礼法的人都嘲讽他们的所作所为。阮咸与阮籍居住在道南,而其他阮姓人居住在道北。道北阮姓人富有,而道南阮姓人贫穷。当时的习俗是,每逢农历七月七日,家家户户都要曝晒衣服。那一天,道北阮姓人大晒其衣服,都挂出绮罗锦绣,鲜艳夺目。阮咸却用竹竿挑起一条粗布围裙,在院子里迎风招展。有人对他的这种做法觉得很奇怪,阮咸回答说:“我无法超脱世俗,姑且如此罢了。”

寥若晨星

“寥若晨星”比喻为数很少。

此典出自唐代韩愈《昌黎先生集·华山女》诗:“黄衣道士亦讲说,座下寥落如明星。”

唐代时,佛教盛行,全国各地建了不少寺庙,各教派聚众讲学,争取信徒。在寺庙众多的华山县(今陕西华阴县),道教、佛教各自在自己的佛寺中讲学。佛教徒讲得非常成功,因此来听讲的人很多;而道士讲学时,门庭却很凄清冷落。

当时,文学家韩愈以儒学正统自居,反对佛教和道教的流传。他写了一首《华山女》诗来讽喻佛、道两家争取信徒的情形。诗中写道:“黄衣道士亦讲说,认下寥落如明星。”意思是说,那些黄衣道士也学着佛教徒在那里讲经,但前来听讲的人却非常稀少,像早晨天空的星星一样。

柳生左肘

“柳生左肘”用以形容人的生老病死。人们也常常用“柳生左肘”比喻对死亡的达观态度。

此典出自《庄子·至乐》:“支离叔与滑介叔观于冥伯之丘,昆仑之虚,黄帝之所休。俄而柳生其左肘,其意蹶蹶然恶之。”

支离叔与滑介叔(支离叔象征忘形的人,滑介叔象征忘智的人)一同游览于冥伯(寓言中的山名)之丘、昆仑之野,传说那里曾是黄帝休息的地方。突然,滑介叔的左肘长出一个肿瘤,他大吃一惊,好像非常厌恶它。

支离叔说:“你厌恶它吗?”

滑介叔说:“不,我有什么可厌恶的呢!生命,不过是暂时存在的一种形式而已;阴阳二气、金木水火土五行运行,四肢百体凑集在一起,不过是一堆尘垢秽物,并不是真东西。况且,以生为昼,以死为夜,死与生如昼夜交替,天不能没有昼夜,人又怎能没有死生!我与你同游,为的就是观察这种变化,如今这种变化来到我身上,合乎至乐的道理,我有什么可厌恶的呢!”

鲁人起死

后人用“鲁人起死”这个典故说明:活人死了,根本不能用药复活。活人与死人有本质的区别。

此典出自《吕氏春秋·别类》。

鲁国有个名叫公孙绰的人。

他向人吹嘘说:“我有起死回生的本领。”

别人问他有什么灵丹妙药,他回答说:“我本来就擅长治疗半身不遂,现在我把这个方剂的药量再加大一倍,这样不就可以起死回生,使死人复活了吗?”

鲁人窃糟

“鲁人窃糟”讽刺那些招摇撞骗、欺世盗名的人。

此典出自《郁离子》。

从前,鲁国人不会酿好酒,只有中山国的人才会酿造醇美浓烈的“千日之酒”。鲁国人便想得到中山人酿酒的方法,但却无法得到。

有一个人在中山国做官,有一次他到酿酒人的家中喝酒,于是便偷了一些酒糟回去,并用鲁国的酒浸泡上。他对人们说:“这是中山国的酒呀!”鲁国人喝了,都以为真是中山国的好酒了。

有一天,中山国的那位酒家主人来了,听说这里有中山酒,就要来喝了一口,又立刻吐了出来,笑着说:“嗨!这是用我家酒糟泡出来的糟液呀!”

绿树成荫

“绿树成荫”用以比喻女子年华已逝;也用来形容树木枝叶繁茂。“绿树成荫”亦作“绿叶成荫”。今多用来指树木成林。

此典出自宋代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五十六:“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方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树成荫子满枝。”

唐代诗人杜牧,有一次去湖州游历。在那里他看到一位相貌非凡的少女,于是就以重礼为聘,和她定下了婚约。临别时,杜牧对少女的母亲:“如果十年之后我不来迎娶,她便可改嫁。”十四年后,杜牧做了湖州刺史,便去寻访那位少女。这时少女已经出嫁,并已成了三个孩子的母亲。杜牧为此非常伤感,因吟诗一首道: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帐怨方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树成荫子满枝。

每下愈况

“每下愈况”的意思是,越往下说越足以比况。它的原意是说道无处不在,即使举下贱的东西也可以见道。后作,“每况愈下”表示越来越坏的意思。

此典出自《庄子·知北游》:“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狶也,每下愈况。”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居住在东郭,人称东郭子。有一次,东郭子问庄子说:“所谓虚通至道,到底在什么地方呢?”

庄子回答道:“道,其实无处不在,任何地方都有道。”

东郭子说:“请您详细指明它在什么地方。”

庄子回答道:“在蝼蚁处。”

东郭子说:“道是非常高尚的东西,怎会在如此卑下的地方呢?”

庄子回答说:“在山间野草、稻田杂草中。”

东郭子说:“为什么更卑下了呢?”

庄子回答道:“在砖瓦、碎石中。”

东郭子说:“为什么越说越卑下了呢?”

庄子回答道:“在屎尿当中。”

东郭子很生气,不再说话。庄子说:“道无处不在,又岂止在野草之中!我刚才对你的回答,还没有涉及道的实质呢。举例说吧,一个管理市场的人,如果他要查验猪的肥瘦程度,就用脚践踏猪身上最难育肥的部位,即践踏猪腿、猪脚之间,就能知道猪的肥瘦了。”

美女入室,恶女之仇

“美女入室,恶女之仇”比喻道德品质好的人往往受别人妒忌。

此典出自《史记·外戚世家》:“邢夫人衣故衣,独身来前。尹夫人望见之,曰:‘此真是也。’于是乃依头俯而泣,自痛其不如也。谚曰:‘美女入室,恶女之仇。’”

汉武帝晚年,同时宠爱两个妃子尹夫人和邢夫人。汉武帝怕两人互相妒忌,就禁止她两人互相见面。尹夫人听说邢夫人长得很漂亮,便缠着汉武帝,要他安排一次见面的机会。汉武帝被她纠缠不过,就让另一个女人冒充邢夫人带着几十个随从来见尹夫人。尹夫人一见这个女人就说:“这个人决不是邢夫人。”汉武帝诧异地问道:“你怎么知道?”尹夫人说:“依她的相貌、形态,决不会得到你的宠爱,所以她一定是假的。”于是汉武帝就叫邢夫人穿旧衣服来见尹夫人。尹夫人一见,就说:“这才是真的邢夫人啊!”越看越觉得自己没有邢夫人漂亮,就哭了起来。谚语说:“美女入室,恶女之仇”,这话说得真没错啊!

门可罗雀

“门可罗雀”形容门前冷落,宾客稀少;常用作衰微后的景象描写。

此典出自《史记·汲郑列传》:“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

汉武帝时,有两个非常有名气的贤臣,一个叫汲黯,一个叫郑富,都曾位列九卿。当他们位高权重的时候,前去拜访的客人非常多,真是车水马龙,络绎不绝。等到他俩丢了官,由于他们为官清廉,家里十分贫穷,因此便没有人前去拜访他们了。司马迁在《史记》里写完他两人的传记以后,感慨地说:“像汲黯这样一个贤良的人,有势力的时候,客人很多,没有势力了,情形就不同了。下邽翟公曾经说过,当他做廷尉的时候,客人挤满了门庭;等到丢了官,门外就可以摆捕鸟的网了。”后来他恢复了官职,客人又想去找他,他就在门上写了如下的字句:“一生一死,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汲黯和郑富两人那时也遇到了这种遭遇,实在是可叹。

蒙鸠为巢

“蒙鸠为巢”说明基础稳固的重要,基础不稳,表面做得再好,也是经不起考验的。

此典出自《荀子·劝学》:“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析,卵破子死。”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这段话意思是说:

南方有一种鸟,名叫蒙鸠。这种鸟用软绵绵的羽毛做巢,又用长长的发丝编织起来,把它连结在芦苇的嫩花枝上。可是一阵大风刮过来时,芦苇的花枝被吹断了,鸟蛋被打破,雏鸟也都摔死了。

巢并不是做得不精致呀,只是没有找对地方!

明哲保身

“明哲保身”这句成语,原为褒义,指明智的人不参与可能危及自身的事。后来,这句成语逐渐转化为贬义,用以形容不顾集体,只想维护个人利益,回避原则斗争的庸俗作风。

此典出自《诗经·大雅》:“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周宣王时,有一个大臣叫兮甲,字伯吉父(一作甫),因官名叫尹,史书称他为尹吉甫。当时,猃狁古族名,殷周之际,主要分布在今陕西、甘肃北境及内蒙古自治区西部)迁居焦获,进攻到泾水北岸,尹吉甫于周宣王五年(公元前823年)率军又反攻到太原。又奉命在成周(今河南洛阳)负责征收南淮夷等族的贡赋。尹吉甫和另一个大臣仲山甫帮助周宣王扩大了统治地盘,是有功之臣。

有一次,周宣王派仲山甫筑城齐地,以防御外族的进攻。尹吉甫写了首诗送给仲山甫,称赞他的道德和才能。诗中写道:仲山甫贤明智慧,明达事理,不参与可能危及自身的事。他日夜操劳,不敢懈怠,忠心耿耿地效忠周宣王一人。

模棱两可

“模棱两可”比喻对问题的正反两面,含糊其辞,态度不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