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典故(上)
44240200000052

第52章 做人处世故事(14)

过了一会,屋檐上的瓦片发出轻微的摩擦声,人们一齐呼喊,忽然有一个人失足落地。拿灯来一照,只见他身穿破衣烂衫,呆呆地站在那里不说一句话。严公以为是贼,就命令差役把他拿住,交给主管官吏去处置。那人跪着说道:“小人不是贼,是一个乞丐呀!”严公说:“你既然是乞丐,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乞丐说:“小人有不可告人的苦衷,如果能得到您的宽恕,我愿禀告一句话便死。”严公便答应了他的请求。乞丐说:“小人名叫张禄,郑州人。有一个名叫钱秃子的人和我一起当乞丐。今年春天,经商做买卖的人云集市场上,钱秃子所到的地方,人们就救济他钱和米。小人虽也略有所得,但仍然没有钱秃子收获多。我问他什么原因?钱秃子说:‘我们这号人当乞丐,要有谄媚的骨头,要有花言巧语的舌头。你没有得到要领,所得到的钱米怎么能和我相比呢?’我请求他教给我办法,钱秃子坚决不答应。因而想到相公门下有许多昏夜乞怜的人,他们的媚骨巧舌当比钱秃子还要高明十倍。所以我就大老远跑来,趴在屋檐上偷听,从缝隙里偷看,已经有三个月了。如今刚刚揣摩学到一点门道,不幸失足摔了下来,败露了马脚。愿借大人的鸿大恩惠,给我以宽大处理!”严公惊讶不已,接着又回头对众人笑着说:“当乞丐也要有技术,你们这些人天生的媚骨巧舌,真够得上是这些乞丐们的老师了!”众人听了,都毕恭毕敬地答应着。严公因此便赦免了这个乞丐,并命令众人带他去,日夜轮流教他谄媚阿谀的方法。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学成回家了。从此以后,张禄的丐术,远远超过了钱秃子。

平地风波

“平地风波”比喻意外突起的纠纷或事故;也可用来比喻无中生有。

此典出自唐代刘禹锡《刘梦得文集·竹枝词》:“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唐代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以王叔文为首的革新运动失败后,刘禹锡牵涉进连坐罪,不断地被贬。

对黑暗的现实的不满和自己被排挤诬陷,刘禹锡心里极其感慨痛恨。在任夔州刺史时,他模仿当地的民间歌谣,作了十一首《竹枝词》(古代歌曲中的一种,本来是西南地区的民间歌谣,刘禹锡首先改编写成诗歌)。在其中的第七首中,刘禹锡写道:“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意思是说,瞿塘峡中,到处都是险滩,急流湍湍,行船一直都非常艰难。痛恨人心不如江中水,无缘无故平地起波澜。

攀龙附凤

“攀龙附凤”比喻巴结或投靠有权势的人。

此典出自汉代杨雄《法言·渊骞》:“攀龙鳞,附凤翼。巽以扬之,勃勃乎其不可及也。又见《汉书·叙传下》:舞阳鼓刀,腾公厩驺。颍阴商贩,曲周庸夫。攀龙附凤,并乘天衢。”

据《汉书》记载:汉高祖刘邦在打天下的时候,有几位跟随他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的将领。他们是:舞阳侯樊哙,滕公夏侯婴,颍阴侯灌婴和曲周侯郦商。这几个人在跟随刘邦以前,都各自有着不同的工作:樊哙是杀狗的;夏侯婴先后做过沛县的厩司御(管牲口)和滕令;灌婴是贩卖丝绸的小商人;郦商是个很平庸的小官吏。由于他们投靠了刘邦,后来都干出了一番事业。所以,《汉书》的作者说他们是攀龙附凤,凭借别人的势力爬上来的。

“攀龙附凤”泛指攀附有权势的人以猎取功名富贵。因为龙、凤旧时多指帝王,所以也用这句成语来比喻臣下随从帝王以建功立业。如《后汉书·光武帝纪》中就有:“(士大夫)从大王于矢石之间者,其计固望其攀龙鳞,附凤翼,以成其所志耳。”

破天荒

“天荒”,本是指亘古未开化的原始状态。过去有人借它来形容出过名人的偏僻落后地区。后人用“破天荒”指从来未曾有过或第一次出现。

此典出自宋代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唐荆州衣冠薮泽,每岁解送举人,多不成名,号曰‘天荒解’。刘蜕金人以荆解及第,号为‘破天荒’。”

唐代时,在荆州南部(在今湖北省)地区,虽然文人书生很多,但是他们每次去京城赴考,都没有考中过。这种情况大约延续了四、五十年。于是,人们便把荆南地区称为“天荒”。

唐宣宗大中四年(公元850年),荆南送考的举人中,有一个名叫刘蜕的人考中了进士,人们都说他是“破天荒”。当时,魏国公崔铉镇守荆南,听到刘蜕考中的消息以后,异常欣喜,赠给他“破天荒”钱七十万。刘蜕没有接受。他写了一封信给崔铉说:“五十年来,自是人废;一千里外,岂曰天荒。”

扑朔迷离

“扑朔迷离”比喻事物错综复杂,不易辨认。

此典出自《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扑朔形容跳跃,迷离形容眼睛转动。扑朔、迷离原意是模糊不清,难以辨别谁雄谁雌。”

我国古时候,流传着一个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木兰是一个善良勤劳的农家姑娘,整天纺线织布。有一年,北方边境上发生战事,皇帝下诏书在老百姓中间征兵打仗。征兵的名册上每卷都有木兰父亲的名字。可是父亲年老体弱,怎么能上战场去打仗呢?弟弟年纪还小,也不能替父亲去从军。这可怎么办呀?木兰愁得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整天长吁短叹。一天,她忽然想出一个办法:我替父亲去应征,女扮男装,不就解决了这个难题吗?木兰是个坚强果断的姑娘,说到做到。她跑到市场上买来骏马,又购置了鞍鞯、辔头、马鞭,跟着同村的男子们一块儿出征了。

木兰这一去就是十年,风餐露宿、爬山过河、出生入死、转战千里。许多将士和同伴们都死在了战场上,木兰侥幸地活了下来。军队打了胜仗,皇帝赏赐凯旋的功臣。皇帝问木兰:“你立了功劳,你想要什么,尽管说出来吧!”木兰坚定地回答说:“我多大的官也不想做,多么值钱的宝贝也不想要,我唯一的请求是骑上千里马,早点回到家乡去!”

皇帝答应了木兰的请求,木兰很快就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家里人看到久别重逢的木兰,激动万分。年迈的父母互相搀扶着出城外迎接她;姐姐梳洗打扮像迎接贵宾一样;小弟弟磨刀杀猪宰羊给姐姐吃。

木兰终于回来了。她重新走进十年前自己居住的房间,打开窗户,坐在床上,心情真是畅快呀!她脱下战袍,换上自己以前的旧衣服。倚在窗台上梳理自己的头发,把头发梳成女人的样式。又对着镜子在额头上贴一块花黄,变得和乡里的姊妹一样漂亮。

这时候,一同在疆场上拼杀的伙伴们来看望木兰。木兰穿着女人的衣裳、梳着女人的发髻、带着女人的饰品,款款地走出房门。同伴们一看,全惊呆了:“怎么!我们在一块行军、打仗十二年,竟然不知道你是个女的!”

是呵,雄兔四腿跳跃、眼睛动;雌兔眼睛动、四腿跳跃。两只兔子在地上一块儿跑,你怎么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千变万化

“千变万化”比喻事物或现象变化多端,纷繁复杂。

此典出自《列子·周穆王》:“千变万化,不可穷极。”

西周时候,周穆王有一次西行打猎,碰到了一位工匠叫偃(yǎn演)师。穆王问他:“你有什么本领?”偃师回答:“君王叫我造什么我就能造什么,我已造出一些东西,请君王先去看一下。”穆王说:“改天我和你一起看吧。”

第二天,偃师拜见穆王,并把他所制做的能歌善舞的假人一起带来。这些假人在偃师的掌控下唱起歌来很合乎旋律,跳起舞来很有节奏,真是千变万化,不可思议。

钱能通神

“钱能通神”这个典故比喻社会上金钱的魔力。

此典出自唐代张固《幽闲鼓吹》卷五十二:“钱十万,可通神矣,无不可回之事,吾惧祸及,不得不止。”

唐朝时,有一个叫张延赏的人,奉命审理一个案件。起初,他决心弄个水落石出,便命手下的人认真追查。第二天清晨,他发现桌子上放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钱三万贯,乞求不要再追究这件事。”

张延赏没有理会这件事,命人继续追查。过了几天,在他的桌子上又发现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十万贯”。张延赏一看行贿的钱数这么多,就不再追查这个案件了。别人问他为什么不继续追查了,他说:“十万贯钱,可以通神呀!……”

强龙不压地头蛇

“强龙不压地头蛇”比喻即使是强有力者,也难以对付盘踞当地的恶势力。

此典出自《西游记》第四十五回。

孙悟空、沙僧、猪八戒一行,历经千辛万苦,保护唐僧到西天取经。一天,路过车迟国,本要进见国王倒换关文,却与国王的假国师发生了冲突。正当国王疑惑的时候,只见黄门官来奏:“陛下,门外有许多乡老听宣。”宣至殿前,有三四十名乡老,朝上磕头道:“万岁,今年整个春季都无雨,夏季可能就会大旱,特来启奏,请那位国师爷爷祈一场甘雨,普济黎民。”国王应允,并对孙悟空说:“你今远来,冒犯国师,本当即时问罪;姑且恕你,敢与我国师赌胜求雨么?若祈得一场甘雨,济度万民,联即饶你罪名,倒换关文,放你西去。若赌不过,没下雨,就将汝等推赴杀场典刑示众。”孙悟空笑着答应了。

那位假国师原是虎力大仙。他起身拱手辞别了国王,径直走下楼来。孙悟空急忙阻拦他,问道:“你到哪里去?”虎力大仙说:“登坛祈雨。”孙悟空说道:“你也太自以为是了,对我这个远方僧人一点也不谦让。不过也难怪,这正是‘强龙不压地头蛇’。”虎力大仙抢先一步,祈雨去了。后来孙悟空施展威风,让虎力大仙一败涂地。而他自己倒是祈来了瓢泼大雨,为当地的老百姓解除了燃眉之急。

秦氏好古

后人用这则寓言讽刺那些自诩风雅,托名好古,而并不知古、不识古的伧夫鄙人。

此典出自《事林广记》:“秦朝有一士人,酷好古物,价虽贵,必求之。”

秦朝有一位读书人非常喜爱古董文物,价值即使昂贵,也必定要设法买回来。

一天,有一个人拿了一张破席亲自登门对他说:“从前,鲁哀公命孔子坐席问政,这就是孔子当时所坐过的席子呀!”

秦氏见了非常高兴,觉得席子历史悠久,就用靠近外城的田地把破席子换了下来。

过了一段时间,又有一个人拿着一支古老的拐杖来卖给他,说道:“这便是周太王避开狄人,拄着拐杖去豳城时所使用的那支拐杖呀!它比孔子的座席还要早几百年。你打算给我什么报酬呢?”秦氏便把家里的钱都给了那个人。

接着又有一人拿来一只破碗,说:“席和拐杖都不算古老,这只碗却是夏桀制造的,大约又远于周朝了吧!”秦氏愈加认为古老久远了,就卖掉家中一切物器给那人。

秦氏得到了这三件自以为古老的东西,但他的田地财产却全部荡尽了,竟至于没有钱买衣服穿、买粮食吃。然而爱好古董的心情并没有变,始终不忍心把这三件古器扔掉。于是,他便披上哀公的破席,拄着周太王的拐杖,端着夏桀制造的破碗,在街市上行乞讨饭,嘴里还不断地哀告着:“我们的衣食父母们呀,如果你们有周太公的九府钱,恳求你们就给我一文吧!”

青眼白眼

“青眼”表示对某人很喜欢和赏识;“白眼”表示对某人很蔑视和厌恶。

此典出自《晋书·阮籍传》:“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乃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酒狭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魏晋时的阮籍性格狂放不羁,蔑视礼法常规。他做事总由着自己的性子来,根本不在意别人的看法。据说他有时驾着车马外出郊游,并没有确定的目标,只是随便挑条路任由马儿前行。如果走到了路的尽头,无法前进了,他就停下来大哭一场,然后驾车沿原路返回,人们称之为“阮籍哭穷途”。

阮籍与人交往只在乎是否合他的心意。若是他喜欢的人,如嵇康等“竹林七贤”中人,他可以与之整日长谈。但如果是他看不起的人,则根本不予理睬。据说他的眼睛也很特别,能做“青眼”和“白眼”。“青眼”就是用黑黑的瞳孔看人,令人感到亲切;“白眼”就是只露出白眼仁对着人,显得冷漠而怪异。

有一年,阮籍的母亲死了,丧事办得很热闹。一天,嵇康的弟弟嵇喜去吊丧,阮籍一向不喜欢他,认为他是世俗之人。于是不但没有哭泣,而且还愤怒地瞪着他。嵇喜觉得自己好心前来吊唁,却遭到如此待遇,就很不高兴地回去了,把这件事告诉了嵇康。嵇康明白老朋友的心意,就亲自去阮籍家吊丧,而且带去的不是祭礼,而是酒与琴。阮籍见了大喜,对他非常热情。

穷涸自负

“穷涸自负”讽刺那些自命不凡、孤芳自赏、又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人。

此典出自《韩昌黎文集·应科目时与人书》。

在大海之滨,江河岸畔,听说有个怪物。这个怪物并非普通的水族之类可比。它置身水中,兴风作雨,飞腾天际,不费吹灰之力;如果一旦离开了水,活动也不过寸尺之间而已。即使没有高山、丘陵、远路、绝壁、关隘阻挡,它困于干涸,自己没有办法跑到水里,十有八九被那些小小的水獭所嘲笑。

如果有人怜悯它的困窘,把它送到水中,只须抬一下手、动一下腿就行了。然而这个怪物自负与众不同,说什么:“烂死在泥沙,我心甘情愿。如果去俯首帖耳,摇尾乞怜,我坚决不干。”所以,有力气的人遇到它,熟视无睹,不加理睬。

这个怪物是死是活,就很难预料了。

求之不得

“求之不得”即求还求不到。人们常用来形容正寻求某事物时,愿望正好实现了。

此典出自《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又见宋代文天祥《正气歌》: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

公元1126年,金兵攻入开封,北宋灭亡。次年,赵构(宋高宗)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称帝,建立了南宋王朝。南宋时,北以淮河、秦岭为界,与金、元(蒙古)先后对峙了一百多年,其间出现了不少抗金、抗元的民族英雄。南宋末年的文天祥就是其中的一个。

公元1275年,元兵东下。文天祥在赣州组织武装,保卫南宋首都临安(今浙江杭州)。第二年,他担任了右丞相,前往元营谈判,被元军扣留。后来在镇江脱逃,自通州(今江苏南通)由海道南下至福建。宋端宗景炎二年(公元1277年),文天祥进兵东西,收复州县多处,不久被元兵所败,退入广东。公元1278年,文天祥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他拒绝元将的诱降,于公元1279年被押送到元大都(今北京)。在大都的牢狱中,文天祥度过了将近四年的时间,他受到威胁利诱,始终不为所动,并在狱中写下了著名的诗歌《正气歌》。诗中叙述了许多历史人物的事例,以此来赞扬坚贞不屈的“正气”,勉励自己,表现了宁死不降的志气。诗中写道:“即使将我放在大锅里去烹煮,我也感到像喝甜美的糯米浆一样。为正义而死,是我求之不得的事情。”

却之不恭

“却之不恭”表示对别人的赠礼或邀请拒不接受就显得不恭敬。

此典出自《孟子·万章下》:“却之却之为不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