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具书中华句典1
4432500000015

第15章 集篇(2)

【见虎一文,不知其武;见骥一毛,不知善走】出自《淮南子·说林训》。文:同“纹”花纹。意思是:只是看到老虎的一点斑点,不可能知道老虎的威猛;只见到骏马的一根毫毛,不可能了解它善于奔跑。

【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出自《淮南子·说山训》。暮:晚。睹:见。意思是:看见一片落叶飘落就知道这一年就要过去了。看到瓶子里的水结了冰就知道天气要变寒冷了。

【见雨则裘不用,升堂则蓑不用】出自《淮南子·齐俗训》。裘:皮衣。升堂:进屋。意思是:下雨时,皮衣就穿不了了:进屋后,蓑衣就用不着了。

【百寻之屋,以突隙之烟焚】出自《淮南子·人间训》。寻:古时八尺长叫寻。以:因为。隙:缝隙。意思是:一百寻那么高的房屋,因烟囱的小孔而焚烧。比喻对小事不注意就会酿成大祸或造成严重的损失。

【百言百当,不如择趋而审行也】出自《淮南子·人间训》。意思是:就是百句话都说对了,也不如选择一句可行的加以审慎地去实践。

【璧瑷成器,磁诸之功;莫邪断割,砥砺之力】出自《淮南子·说林训》。璧瑗:宝玉。莫邪:古宝剑名。意思是:宝玉之所以成器,是由于琢磨;宝剑之所以那样锋利,是由于磨砺。比喻人要学习、磨练自己。才能成才。

【兵之胜败,本在于政】出自《淮南子·兵略训》。意思是:军事上的胜败,根本原因在于政治。

【不能耕而欲黍粱,不能织而喜采裳,无事而求其功,难矣】出自《淮南子·说林训》。黍粱:粮食、谷物。意思是:不会耕种而想收获粮食,不会织布而好穿美丽的衣裳,不劳而获,这是不可能的。

【不益其厚,而张其广者毁;不广其基,而增其高者覆】出自《淮南子·泰族训》。益:增加。意思是:不增加厚度却扩展广度的一定会毁坏:不扩展根基却增加高度的一定会倾覆。

【存在得道而不在于大;亡在失道而不在于小】出自《淮南子·汜论训》。得道:正义。失道:非正义。意思是:存亡取决于所从事的事业是否正义,而不取决于强大还是弱小。

【得隋侯之珠。不若得事之所由】出自《淮南子·说山训》。意思是:与其得到隋侯之珠这样贵重的东西,倒不如能够明白事理重要。

【登高使人欲望,临深使人欲窥,处使然也】出自《淮南子,说山训》。窥:探究,引申为思虑深刻。意思是:登到高处可以使人开阔胸怀,对着深渊可以使人思虑深邃,这是所处的环境促成的。

【多闻博辩,守之以陋】出自《淮南子·道应训》。意思是:虽然学问渊博,富有见识,但自己只当很浅陋无知似的。言外之意,只有不自满,才能进步。

【凡人之论,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员而行欲方】出自《淮南子·主术训》。员:圆,周全。方:端正。意思是:为人做事要谨慎,但志向要远大;智谋要圆通灵活,举止要正直不阿。

【肥酞甘脆,非不美也,然民有糟糠菽粟不接于口者,则明主弗甘也】出自《淮南子·主术训》。意思是:好菜美酒并非不可口,但如果人民连糟糠也吃不上,英明的君王也就不觉得是一种享受了。

【焚林而猎,愈多得兽,后必无兽】出自《淮南子·人间训》。意思是:烧掉森林虽然可以获得很多的猎物,但以后就不会冉猎到野兽了。比喻做事不能只顾眼前利益,忽略了长远的利益。

【夫惟能无以生为者,则所以修得生也】出自《淮南子·精神训》。意思是:唯有不追求生活享受的人,才能谈得上保养自己的身体。

【服剑者期于钴利,而不期于墨阳莫邪】出自《淮南子·修务训》。墨阳、莫邪:古代宝剑名。意思是:用剑的人只要看看剑是否锋利,而不必追求是否有墨阳、莫邪那样的美名。比喻用人应重于才能,不必计较名气。

韩诗外传

【树欲静而风不止】出自《韩诗外传》。意思是:树想要静下来,但风始终不停地吹。比喻事物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力为转移。

【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出自《韩诗外传》。意思是:君主是百姓的本源,本源清澈,支流就清澈,本源污浊,支流就污浊。

【非贤者莫能用贤】出自《韩诗外传》。意思是:不是贤明的人就不能任用贤明的人。

【君子有三言,可贯而佩之:一曰无内疏而外亲,二曰身不善而怨他人,三曰患至而后呼天】出自《韩诗外传》。意思是:君子有三句话要始终如一地记在心中来警诫自己:一是不要对亲人疏远而对外人亲近,二是不要自身的事情做不好而埋怨别人,三是不要灾祸降临才呼天唤地。

【君子有三忧。弗知,可无忧与?知而不学,可无忧与?学而不行,可无忧与】出自《韩诗外传》。意思是:君子有种忧虑。不知道有哪些学问,能不忧虑吗?知道了却又不能去学,能不忧虑吗?学了却又不能去实行,能不忧虑吗?

【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则引之,进退而已耳】出自《韩诗外传》。意思是:别人对我好,我也对他好;别人对我不好,我就引导他,同他接近或疏远他罢了。

【剑虽利,不厉不断;材虽美,不学不高】出自《韩诗外传》。意思是:剑虽然锋利,不去磨它就不能砍断东西;资质虽然好,不学习才华就不高。

【独视不若与众视之明,独听不若与众听之聪,独虑不若与众虑之】出自《韩诗外传》。明:看得清楚。聪:听得清楚。意思是:一个人观看比不上众人看得清楚,一个人听,比不上众人听得明白,一个人思考比不上众人想得周到。

【鲍鱼不与兰蓝同笥而藏】出自《韩诗外传》。鲍鱼:腐臭的鱼。兰蓝:兰和蓝,都是香草。笥:竹器。圆形的叫箪,方形的叫笥。意思是:咸鱼不能跟芳香的兰和蓝同放在一个竹箧里。比喻贤良的人不与不贤的人在一起。

【持满之道,抑而损之】出自《韩诗外传》。意思是:保持满盈兴盛的局面,要谦抑节俭。

【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出自《韩诗外传》。敝:败坏。冲:空虚。意思是:最成功的好像有缺陷,他的作用不会败坏;最充盈的好像是空虚,他的作用不会穷乏。

【厄穷而不悯,遗佚而不怨】出自《韩诗外传》。厄穷:厄境。悯:忧愁。遗佚:被遗弃,不被重用。意思是:遭遇穷困,也不忧愁;不被任用,也不怨恨。

【耳不闻学,行无正义,迷迷然以富利为隆,是俗人】出自《韩诗外传》。意思是:耳朵不听正理,行为不合正义,迷迷糊糊地崇尚财富,这是俗人。

【凡师之道,严师为难】出自《韩诗外传》。严:尊敬。意思是:学习时最难做到的是尊敬老师。

【夫明镜者,所以照形也;往古者,所以知今也】出自《韩诗外传》。往古:古代。意思是:明亮的镜子是用来照形体的;过去的事迹是用来了解现在的。说明应该注意历史的经验教训。

【君子洁其身而同者合焉,善其音而类者应焉】出自《韩诗外传》。意思是:君子把自己的品德修养完美,有高尚品德的人便来和他交往;君子说的适合于道理,因此说话合理的人便来响应。

【君子盛德而卑,虚己以受人】出自《韩诗外传》。盛德:高尚的品德。虚己: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意思是:君子虽有高尚的品德,但自认为没有似的,他总是虚心地接受别人的意见。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出自《韩诗外传》。矜:同情。意思是:君子尊敬贤人,也容纳一般的人;鼓励贤能的人,也同情没有能力的人。

【蓝有青,而丝假之,青于蓝;地有黄,而丝假之,黄于地】出自《韩诗外传》。假:借助。意思是:蓼蓝含有青色的色素,丝用青染料去染它,青的颜色胜过了蓼蓝;黄土含有黄色的色素,丝用黄染料去染它,黄的颜色超过黄土。

【目者,心之符也;言者,行之指也】出自《韩诗外传》。符:记号,引申为窗户。意思是: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言语为行为的意向。

【雷电之起也,破竹折木,震惊天下,而不能使聋者卒有闻;日月之明,褊照天下,而不能使盲者卒有见】出自《韩诗外传》。卒:终究。意思是:雷电发生时,能够劈开竹子,折断树木,使天下人震惊,但终究不能使耳聋的人听到;太阳和月亮的光明,普照天下,但终究不能使失明的人看见。比喻见解再高明,糊涂的人也无法理解。

【良玉度尺,虽有十仞之土,不能掩其光;良珠度寸,虽有百仞之水,不能掩其莹】出自《韩诗外传》。意思是:一尺长的美玉,虽然埋藏在十仞厚的土地下,也不能掩盖它发出的光芒;一寸大的美珠,虽然沉没在百仞深的水底,也不能掩盖它所发出的光辉。比喻人的心地善良一定会有外在的表现。

【两瞽相扶,不伤墙木,不陷井阱,则其幸也】出自《韩诗外传》。瞽:失明的人。意思是:两个失明的人互相扶持,不被墙壁、树木碰伤。不掉进陷阱里面去,就算是幸运了。

【六马不和,造父不能以致远;弓矢不调,羿不能以中微】出自《韩诗外传》。意思是:驾车的六匹马步伐不协调,就是善于驾车的造父也不能驾驭到远方;弓和箭不调合,就是擅长射箭的羿也不能射中细微的目标。比喻人民不拥护,战争就不能获胜。

【禄过其功者削,名过其实者损】出自《韩诗外传》。禄:官吏的薪俸。意思是:薪俸超过了他的功劳的人,薪俸就要削减;名誉超过了他的实际才能的人,名誉就会被降低。

【马鸣而马应之,牛鸣而牛应之】出自《韩诗外传》。意思是:马一叫,别的马也随着叫;牛一叫,别的牛也随着叫。意同“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每自多者,出人不远矣】出自《韩诗外传》。意思是:常常觉得自己很有才能的人,他不会比别人强多少。

【名过其实者损】出自《韩诗外传》。意思是:名声大于实际情况的人,他的名声就不能保住。

【内不自诬,外不诬人】出自汉代韩婴《韩诗外传》。自:用。诬:欺骗。意思是:对己不自欺,对外不欺骗别人。

【岂可见利畏诛之故,废义而行诈哉】出自《韩诗外传》。意思是:怎么可以因为贪图财利,怕被杀的缘故,而不讲道义做出欺诈的事呢。

【任人者佚,任力者劳】出自《韩诗外传》。任:用。佚:通“逸”,安乐。意思是:把事情交给贤能的人去做,所以觉得安逸;凡事都亲自去做,所以感到辛苦。

说苑

【一节见则百节知矣】出自汉代刘向《说苑·尊贤》。意思是:见到事情的一端就可以知道事情的全貌了。

【以所见可以占未发,睹小节固足以知大体】出自《说苑·尊贤》。节:事情的一端。意思是:根据所看见的可以推测没有发生的,看见事物的一端,可以知道它的大体。

【能言者,未必能行;能行者,未必能言】出自《说苑·说丛》。意思是:能说的人未必能做;能做的人未必能说。

【上之变下,犹风之糜草也】出自《说苑·贵德》。意思是:处于上位的人影响改变下属,就像风吹草伏一样。比喻上行下效。

【水广则鱼大,君明则臣忠】出自《说苑·尊贤》。意思是:水域深广,就会长出大鱼;君主贤明,臣子就会尽忠。

【节欲而听谏,敬贤而勿慢,使能而无贱,为人君能行此三者,其国必强大】出自《说苑·说丛》。贱:轻视。意思是:节制私欲而听从臣子的规劝,尊敬贤人而不怠慢他,任用有才能的人而不轻视他,做君主的如果能做到这三点,他的国家一定会强大起来的。

【天将与之,必先苦之;天将毁之,必先累之】出自《说苑·说丛》。意思是:老天要给谁好处,一定先让他受苦;老天要毁掉谁,一定会先让他积功积业(让他不可一世)。

【怒则思理,危不忘义】出自《说苑·立节》。意思是:愤怒的时候要保持理智,危难关头不要忘掉道义。

【君子不羞学,不羞问】出自《说苑·说丛》。意思是:君子不羞于学习,不羞于询问。

【人皆知以食愈饥,莫知以学愈愚】出自《说苑·建本》。愈:痊愈,这里作治疗解。意思是:人们都知道用食物治疗饥饿,却不知道用学习来治疗愚昧。

【鲍鱼兰芷,不同箧而藏】出自《说苑·指武》。箧:小箱子。意思是:鲍鱼和兰芷不能同时存在一个小箱子里。比喻君子与小人不能相处。

【丹漆不文,白玉不雕,宝珠不饰】出自《说苑·反质》。意思是:丹漆、白玉、宝珠都有它们各自的自然美,不用人为地为它们雕琢、粉饰。

【得其所利,必虑其所害;乐其所成,必顾其所败】出自《说苑·敬慎》。意思是:得到他的好处时,就一定要想到他的害处;庆祝他的成功时,就一定要想到他的失败。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出自《说苑·政理》。意思是:耳朵听到不如眼睛看到;眼睛看到不如身临其境;身临其境不如亲手实践。

【过而改之,是犹不过】出自《说苑·君道》。意思是:犯了错误就马上改掉,那就相当于没有犯过错误。

【计不设则事不成】出自《说苑·谈丛》。意思是:做事之前不筹划好,事情很难做成功。

【板筑以时,无夺农功】出自《说苑·建本》。板筑:营建之具,筑墙以两板相夹,置土其中,而用杵筑之。意思是:国家建土木工程要看时日,不要占用人民耕种的时间。

【卑贱贫穷,非士之耻也】出自《说苑·立节》。意思是:一个人既无地位又无金钱,并不是他的耻辱。

【本不正者,末必倚】出自《说苑·建本》。倚:歪、偏、侧。意思是:如果本源不正,其末必然是歪的。

【兵不可玩,玩则无威;兵不可废,废则召寇】出自《说苑·指武》。意思是:兵事不可玩忽,否则就会失去威力;兵事不可以废置,否则就会招致敌国入侵。

【不偏不党,王道荡荡】出自《说苑·至公》。意思是:不偏私,不结党,道路就广远。

【不慎其前而悔其后,虽悔,何及】出自《说苑》。意思是:事前不谨慎而事后懊悔。即使懊悔,哪里还来得及呢?

【不威小,不惩大】出自《说苑·指武》。意思是:对于小恶不加威吓,对于大恶也就无法惩治。

【不先正本而成忧于末也】出自《说苑·建本》。意思是:不先把根本弄好,成了事实才忧虑,已经迟了。

【布令信而不食言】出自《说苑·政理》。意思是:发布的命令要守信用而不要说话不算数。

【草木秋死,松柏独在】出自《说苑·说丛》。意思是:秋到草枯木凋,而松柏却昂然挺拔。比喻在艰难困苦的考验中,才显出英雄本色。

【出言不当,反自伤也】出自《说苑·说丛》。意思是:话说得不正确,反而使自己受到损失。

【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博闻多记而守以浅者广】出自《说苑·敬慎》。意思是:聪明而又有才干还处处持守几分愚笨的,一定能获得更大的益处;多听多记,还持守几分浅薄的样子,他的知识一定更广博。

【存不忘亡,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出自《说苑·指武》。意思是:国家生存时不可忘掉灭亡的危机,这样不但自身生命安全,国家也可长保。

【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出自《说苑·法戒》。恭:恭敬,谦逊有礼。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能保持谦虚,就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砥砺琢磨非金也,而可以利金;诗书壁立,非我也,而可以厉心】出自《说苑·建本》。意思是:磨刀石并不是金属,但可以把金属磨得更锋利;诗书很多,并不就是我自己,但可以磨练我的意志。

【蠹蠡仆柱梁,蚊虻走牛羊】出自《说苑·说丛》。蠹、蠡:蛀虫。仆:倒。梁:屋梁。走:奔逃。意思是:蛀虫能把屋梁推倒,蚊子和牛虻能把牛羊赶得四处奔逃。比喻小事不可轻视,发展下去必然酿成严重的后果。

【端悫生达,诈伪生塞】出自《说苑·至公》。意思是:端正诚实就产生旷达,欺骗虚伪就产生蔽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