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华美德2
4432900000020

第20章 做勇于奉献的人(3)

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①;

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

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台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氲氤着郑氏的英魂②,

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威海卫

再让我看守着中华最古的海,

这边岸上原有圣人的丘陵在。

母亲,莫忘了我是防海的健将,

我有一座刘公岛作我的盾牌③。

快救我回来呀,时期已经到了。

我背后葬的尽是圣人的遗骸!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广州湾

东海和广州是我的一双管钥,

我是神州后门上的一把铁锁。

你为什么把我借给一个盗贼?

母亲呀,你千万不该抛弃了我!

母亲,让我快回到你的膝前来,

我要紧紧地拥抱着你的脚踝。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九龙

我的胞兄香港在诉他的苦痛,

母亲呀,可记得你的幼女九龙?

自从我下嫁给那镇海的魔王,

我何曾有一天不在泪涛汹涌!

母亲,我天天数着归宁的吉日,

我只怕希望要变作一场空梦。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旅顺,大连

我们是旅顺,大连,孪生的兄弟。

我们的命运应该如何的比拟?

两个强邻将我来回的蹴蹋④,

我们是暴徒脚下的两团烂泥。

母亲,归期到了,快领我们回来。

你不知道儿们如何的想念你!

母亲!我们要回来,母亲!

【注释】

①脂膏:比喻人民的血汗和劳动果实。

②氲氤:形容烟或云气浓郁,这里指萦绕。

③刘公岛:中国清朝北洋海军的诞生地和灭亡地。岛内现存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寓所、水师学堂、清朝炮台等28处遗址、遗迹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④蹴(cù)蹋:踩踏。闻一多【品评】

这是闻一多1925年3月在美国纽约留学期间创作的一组组诗。写作这组诗篇的时候,闻一多正在美国纽约艺术学院留学。在美国已经生活了将近三年的他,多次亲身体会到种族歧视的屈辱,他所看到和听到的一切都激发起他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加上三年背井离乡的经历,使他更对祖国和家乡产生了深深的眷恋,也使他更加深了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因此,在这段时间里,他创作了大量的爱国主义诗篇,一方面怀念和赞美祖国,一方面抒发对帝国主义列强的诅咒。这组《七子之歌》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了,写完《七子之歌》的第二天,闻一多就在写给好友梁实秋的信中将之称为“国家主义的呼声”。

这组组诗的可贵之处是,能让人永远勿忘那段屈辱的历史。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就与帝国主义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满纸都是割地赔款,卖国求和。闻一多先生所写的“七子”,就是这个时期中国母亲被强盗从怀抱里抢走的七个“苦命儿”: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和大连。诗人在诗中以拟人的手法将这七处“失地”比作远离母亲怀抱的七个孩子,用小孩子的口吻哭诉他们被迫离开母亲的襁褓,受尽异族欺凌,渴望重回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

中华,离乡游子心中的根!爱我中华,海外赤子胸中的“情”,不管客居何处,他们依然一往情深地挚爱着自己的故乡和祖国。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冒着被枪毙的危险,毅然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在重重艰难险阻中支撑他的就是一颗为国尽忠、为民尽职的壮心!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品评】

艾青堪称“土地的歌者”,“土地”构成了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其中凝聚着对祖国和大地母亲的深深的爱,也凝聚着对生于斯、长于斯的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冯雪峰评价说:“艾青的根是深深地根植在土地上。”《我爱这土地》这首诗便充分反映了这一点。

本诗开篇假设一种意象,“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新奇突兀,令人深思,同时,也奠定了全诗浓重、深沉而悲壮的气氛。而对“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具体描绘,则仿佛把我们带到了抗战初期那一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中,在民族危难之际,“我”深爱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我死了”也要“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与祖国大地融为一体。最后两句的抒情,直接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对土地,对人民的深厚感情。

萧乾《枣核》中写到的那位旧时同窗,虽旅居海外,改了国籍,但民族感情依旧,思乡情结如故,从中我们可以领略到这位炎黄子孙的爱国心。

无论何时,每一个具有民族良知的中国人都应该时刻记着自己的根在中国的大地上,深爱它并献身于它。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呵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品评】

余光中生于南京,青少年时期流徙滇川苏闽,1949年后又余光中漂泊于台、港、北美。在余光中的诗歌中,思乡怀国是一个突出的主题。

这首诗侧重写诗人的经历,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后来的一方坟墓,都寄寓了诗人的、也是万千海外游子的绵长的乡愁,而这一切在诗的结尾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诗人将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

本诗四节分别提炼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又以“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呵”、“而现在”这种表示时间的时序语贯串全诗,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

时局的变迁、事业的需要使不少人背井离乡,成为飘零他乡的游子。他们虽身处异域,关山阻隔,可一片为国赤诚却始终不渝,祖国的山山水水,他们没有忘记;祖国的兴盛衰亡,他们永铭心头。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钱伟长就是这样一个身处海外、心忧祖国的人,虽然他在美国物理学界已经站稳了脚跟,但他无法忘记那片养育了他二十载的故土,最终,他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将自己的青春献给了祖国的科学事业。不管海内海外,哪怕远隔重洋,我们,都是炎黄子孙,都有一颗中国心,我们共有一个祖国母亲,她的名字叫“中国”。

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呵!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呵,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在地面的花朵;

——祖国呵!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呵!

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呵,

我亲爱的祖国!

【品评】

这是一首著名的政治抒情诗,是舒婷的代表作之一,旨在表达诗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全诗立意新颖,感情真挚,一反过去某些诗的浮沉与“神话”式的歌颂,从一个别致的角度来吟唱祖国母亲,正如诗中所唱:“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抒脱”。诗人以赤子的目光,扫瞄着祖国的贫穷和落后,以拳拳的女儿之心,表达着哀怨的深情:“我是贫困/我是悲哀/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在沉迷的痛苦之后,又表达出希望的欢欣:“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为了实现这美好的希望,诗人表达了一种献身的愿望:“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诗人把自己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结合起来,“我”与祖国母亲血肉相连,祖国养育了“我”,改变祖国的贫穷和落后,使祖国走向繁荣与富强就应该是“我”义不容辞的职责,这难道不是每一位炎黄子孙给予祖国母亲的报答吗?

东方之珠

罗大佑

小河弯弯向东流

流到香江去看一看

东方之珠我的爱人

你的风采是否浪漫依然

月而弯弯的海港

夜色深深灯火闪亮

东方之珠整夜未眠

守着沧海桑田变幻的诺言

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

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

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

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船儿弯弯入海港

回头望望沧海茫茫

东方之珠拥抱着我

让我温暖你那沧凉的胸膛

【品评】

《东方之珠》是罗大佑为喜迎香港回归而写的一首歌。香港是殖民主义色彩浓厚的音乐重镇,很少有人用音乐来表达人的感情或批判一般人的生活态度,切身的“九七”问题更是娱乐事业里不愿正面谈论的话题。罗大佑成功地找到了一种轻松的表现方式,既能引发香港人的共鸣,又能将主题导入一个较严肃的讨论领域。《东方之珠》以庄严的曲式恳切地描绘出了香港独特的时空位置,以及斯地斯人的感情、压力、希望和未来,同时也深化了香港人对这个岛屿的认同。

《东方之珠》写出了我国人民对香港回归的热切期望,它优美抒情的旋律,溢于言表的爱国情结,浪漫而诗意的文字品格,以及蕴含其中的那份厚重、博大与沧桑,道出了一个共同的声音:祖国的尊严高于一切。

我国是一个有着强烈民族自尊心的国家。作为一个古老而独立的民族,堂堂正正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自古而然!对于居住在这块土地的人民来说,祖国的尊严、民族的利益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为了捍卫民族的尊严,陈天华以身蹈海,朱自清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他们的言行向世人昭示着:中国,历来“不为大国侮小国”,但也绝不允许他国有辱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