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荣生
前言
《孝经》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孝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最完美的歌颂、宣扬“孝”的书,被列入中国古代齐家、治国、安天下的经典“十三经”。据说,《孝经》是曾子问孝于孔子的语言,退而和学生们讨论研究,由学生们记载而成的一部书。《汉书·艺文志》说:“夫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举大者言,故曰孝经。”又,孟子的著书《孟子·离娄上》,也是宣传、弘扬“孝”的典籍。孟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之言,堪为“孝”的经典。为了让“孝”普及天下,教化人民,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奉孝为圭臬,将孝以为德目,人人遵守,代代传承。历代先贤,以各种形式诠释“孝”,弘扬“孝道”。文学与孝有不解之缘。当人类出现“孝”的时候,也就出现了以文学的方式诠释“孝”的文学作品和文学家。中国最早的以文学方式诠释、宣传孝的文学作品是民间广为流传的《二十四孝》。
三年前,笔者有幸读到德阳一位名叫竹间(现为德阳市文化馆文学专业干部;国家二级作家;德阳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的作家的作品,他立足德阳本土孝道文化,以作家的良知和责任感,撷取发生在德阳古代的“安安送米”、近代的革命烈士旷继勋为民除害的事迹以及当代孝文化的现状,以文学的思维方式、小说的表现手法和幽默、调侃的语言,写出了长达67万余字的诠释德阳“孝”文化的长篇小说《孝子三部曲》,诠释了德阳的孝道。《孝子三部曲》由《孝缘遗梦》、《孝缘情梦》和《孝缘惊梦》三部分组成(单列成册)。全书形象地再现了德阳孝道文化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深度地展示了中国的“孝”与“孝道文化”的精神和内涵,同时也客观地揭示了当下孝文化的变化和现状。这是一部不仅诠释德阳孝道文化的文学作品,也是诠释中国“孝”和“孝道”的好小说。
诠释一:《孝缘遗梦》告诉我们,孝,是崇高信仰。
孝,在中国、外国都有,中国尤其突出。《尔雅·释训》说:“善事父母为孝。”有学者说:“追根寻源,孝是对祖先的崇拜。”德阳是中国孝道文化的发源地,德阳对孝、孝子、孝道与孝文化有着权威的诠释。诞生于东汉时期德阳大地的孝子安安及“安安送米”的传说,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已经在中国以及世界历史的长河中传播了两千多年。小说《孝缘遗梦》,真实而艺术地再现了德阳历史上“安安送米”的故事,再现了中国历史上的孝子安安对母亲行孝的全过程。
东汉时候,德阳孝泉镇地属广汉郡,良田万顷,民风淳朴。有一姜姓人家,父亲姜文俊,母亲姓陈,家中有一个聪明活泼、文质彬彬的儿子——姜诗。姜诗品高行佳,为人正直,深得县名人庞盛的赏识,将女儿庞三春许配给他,并向朝廷举荐。不久,皇上下诏,任命姜诗为江阳(今泸州)县令。
姜诗上任后,爱民如子,为政清廉。几年后,父亲病故,姜诗夫妇侍奉母亲愈加勤勉,体贴入微。后来,庞三春生下了一个男孩,姜诗给他取名叫姜石泉,小名安安。
姜母眼睛患病,见风就烂。有天夜里,姜母梦见神仙,告诉他孝泉临江的水有清目治病的功效,可以治愈。姜母醒来,把梦中情景一一诉说给姜诗。姜诗是个孝子,为治母亲眼疾,当即挂印而去。
姜诗辞官后,因家里经济拮据,加之长舌妇,也就是姜诗的姑姑从中挑拨离间,婆媳矛盾尖锐,关系不和,逼着姜诗一纸休书,把庞三春撵出家门。
安安放学回家得知母亲被休,痛哭流涕,朝思暮想。邻居告知其母迁居在白衣庵。安安想去看妈妈,又觉得妈妈孤身一人,生活清苦,便决定给妈妈送米去,让妈妈吃顿饱饭。安安每天都要带上米在老师家寄吃一顿午饭,上学途中,路过土地庙,安安就抓上一把米,放入口袋,磕个头,藏在土地爷爷背后。说也怪,安安的米,鸟儿不啄,老鼠不吃,仿佛被安安一片孝心感动了似的。
几个月后,安安看米存得不少了,就偷偷地到白衣庵看妈妈。母子相见,又惊又喜,涕泪纵横。安安把米掏出来,想让母亲高兴高兴。但妈妈脸色沉重,说:“安安,我们家里的人,历来不偷人家的东西。人穷要穷得有志气,我宁愿饿死,也不吃人家的米。”安安见妈妈一脸愁容,不知说什么才好。庵主走过来,把安安带来的米撮出来,放在手掌上,捻开仔细瞧瞧,对安安的妈妈说:“你看这米,颜色深浅不一,有陈有新,可能不是偷的,你可别冤枉了孩子。”
庞三春就问安安米是从哪儿来的。安安一五一十地把事情从头到尾告诉了妈妈。妈妈听了,转悲为喜,高兴的是有了这么一个孝顺、懂事的孩子。她抚摸着安安消瘦的脸庞,心里一阵酸楚、激动,母子俩抱在一起大哭了一场。这段佳话,人称“安安送米”。
从《孝缘遗梦》中“安安送米”的故事里,我们感悟到,如果说孝是中国人的根本,不如说孝是中华民族的信仰,一种崇高信仰。因为孝这个概念与行为,中国有,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行孝尽忠,天经地义。中国是一个宗法伦理社会,“孝”诞生于家庭,影响于社会。孝,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有利于许许多多的人。孝,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成为了中国人伦理道德的美丽象征,形成了中国人人伦道德的根本标准。
孝,不仅是一种优秀民族的传统文化美德,也是齐家治国的“法宝”。孔子说:“孩子生下来三年之久,才离开父母的怀抱,能够自己走自己吃,让父母稍稍松一口气,当子女的我们在父母去世后,为什么就不能在三年的丧期中时时刻刻想念父母,爱念父母呢?”人生在世父母与我们最亲,给我们的恩情也最重,努力学习侍奉父母的礼节,把孝道当成一项大事业,用心经营,才能立足于天地之间。父慈子孝,不一定让我们的家富裕有钱,不一定有花园别墅可以住,但是,孝行却可以建立天然和谐的秩序,让我们活在安和乐逸的环境中。家,如果是一个人的堡垒,孝,就是堡垒下的基石。多一份孝心,家就多一份保障,让我们用孝行把家筑为固若金汤的堡垒。《孝缘遗梦》就向我们诠释了这样的道理,告诉我们:孝,就是中华民族的崇高信仰。
诠释二:《孝缘情梦》告诉我们,孝,是爱民爱国。
《孝缘情梦》讲述了以丁四儿和两个姐姐在孝子之乡——四川德阳孝泉镇经历了生与死、爱与恨、情与仇以及孝的炼狱故事,从而使人们对“孝与忠”进行认真思索。丁四儿和两个姐姐经历的爱与恨、情与仇,让人深思和感动。然而,更让人深思和感动的还是作者在书中倾心讲述的革命烈士旷继勋的故事。书中以大量的篇幅讲述了中国革命先烈旷继勋为救国,早年当兵吃粮投身革命,离乡背井从贵州来到孝子的故乡德阳孝泉镇,为人民谋福利惩治地痞流氓贪官污吏的故事。据《川陕革命根据地英烈传》一书记载:旷继勋,号集成,1895年生于贵州省思南县,幼年失学,外出谋生,当兵吃粮投身革命。参加过北伐。当过士兵、连长、团长、红军第二十五军军长和川陕省苏维埃临时政府主席。1933年6月在通江牺牲,年仅36岁。如同中国历史上众多的人民英雄和革命家一样,他用自己的行为诠释了“孝”,弘扬了中华民族的“孝道”。《孝缘情梦》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为劳苦大众求解放”、“尽大孝”而革命、而献身的革命烈士旷继勋的感人形象。
说到这里,笔者记起,自古以来有种说法:父母在,不远游。而《孝缘情梦》中革命烈士旷继勋的故事,却令人深思。有学者认为:孝,不可狭隘,孝有“大孝”与“小孝”之分。大孝忠君,小孝伺亲。《孟子·离娄上》中赵岐说:“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也;家贫亲老,不为碌仕,二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也。”不难看出,孝的最高境界,就是《孝缘情梦》所告诉我们的:孝,是爱民爱国。中国有一个古谚:“忠臣必求于孝子之门。”旷继勋是中国革命烈士,是爱民爱国的大孝子,是子孙后代尽孝、行孝的榜样。
诠释三:《孝缘惊梦》告诉我们,孝,是拒绝亵渎!
《孝缘惊梦》是《孝子三部曲》的第三部,也是作者写得最有深度、最动人的一部,更是《孝子三部曲》中最有现实意义的一部小说。作者以敏锐的目光、高度的责任感关注了当下市场经济大潮中的当代孝子的生存状态和人生命运。《孝缘惊梦》写了被称作孝女的金菊镇合同工、漂亮女子孙孝菊的命运和遭遇。孙孝菊一心以德阳历史上有名的立了贞节牌坊的金菊为自己效仿的榜样,她无微不至地伺候生病的丈夫,竭尽全力、全身心地工作当好镇政府合同工。然而,在纸醉金迷的当今,孝,这个神圣的信仰产生了裂变,受到可怕的扭曲。书中被称为孝女的孙孝菊将自己原本干净的肉体和纯洁的灵魂奉献给了她认为的“大孝”,为镇长金宝财贪赃枉法、打造自己逍遥法外的腐败王国作出了不该有的“贡献”,可耻地亵渎了中华民族伟大而神圣的孝道。作者在笔下这样写道:
金菊镇镇长金宝财闷闷不乐地想了许久,对坐在一旁的孙孝菊说:“孙孝菊,我们明天还去农业银行找钱行长。”
“还去找……找他?”孙孝菊睁大了眼睛,吃惊地问。
金宝财也无可奈何地叹了一口气说:“是的,还要找他!因为他手中有这个权利。孙孝菊,这可是秦书记和我研究的事,那是一定要把这件事办好。不然,元旦节前再没有办好,农科村的村民又起来闹事,那就不好收拾了?秦书记可是当着所有金菊镇的干部和农科村的村民保证了的,元旦节要给农科村的村民算清租赁费。不然的话,党委政府可是不好给农科村的村民交代呀!”
孙孝菊愤愤地想,难道不好给农科村村民交代就应该要她这个弱女子来负这个责任吗?孙孝菊正想着,忽然看见金镇长将一张招干报告递交给她看。孙孝菊看了一遍,心里虽然非常激动,但表面上仍然沉默着。金宝财见状,又说道:“我们金菊镇的人哪个不佩服金菊姑娘,那个贞节孝媳牌坊就是她的丰碑。可是,金菊姑娘到底只是为了她的丈夫,那只是一种亲情的小孝。比如,如果我们是为了整个金菊镇做出了牺牲,为领导排忧解难,那才是一种大孝,一种非常大的大忠大孝。我们金菊镇已经有了小孝,现在就缺一种大孝的典型;一种无私无畏的大孝子典型!孙孝菊,我们这只是一种手段,为了金菊镇的明天会更好,我们啥也不该顾及了。”
孙孝菊又沉默了许久,她心里滚过一股热浪,又涌进了波涛汹涌的洪水,冷热相融的海水混沌在一起,顿时十分复杂地塞满在了她的心里。她将那张招干报告的打印纸捏着,好像都快捏出水来了。忽然,孙孝菊抬起头来,十分顽强地对金宝财说:“金镇长,明天我去!”……孙孝菊去了,倒在了钱行长的怀里,得到了租赁费贷款。孙孝菊完成金镇长的任务,也成就了自己的“大孝”,得到了一张《干部招聘表》。
从《孝缘惊梦》的故事中我们知道,类似金镇长和孙孝菊的“大孝”,是绝对荒唐的,是无耻的!它失去了中华民族正确的伦理道德观,违背了孝的神圣和尊严,严重地亵渎了孝。同时,《孝缘惊梦》告诉我们:孝,是不容亵渎的!因为,孙孝菊的命运和遭遇,是一出人间悲剧。作者如此描述孙孝菊接过那张《干部录用表》时的情形:“组织部林部长走了,柴记者却带着记者们去轧钢厂采访。镇党委秦再兴回过头来忽然看见孙孝菊正在旁边站着,好像已经没有事做了。这才想起林部长给的表格,他将孙孝菊叫到一边,很慎重地将那张干部录用表交给她。谁知,孙孝菊只看了一眼,那眼眶里就像决了堤坝的洪水忽然就涌了出来,一颗颗像断了线的泪珠子滴落在表格上,随即就放趟子跑到没有人的地方放声痛哭起来……秦再兴书记毫无思想准备,他不知道孙孝菊怎么会引起这样强烈的情绪暴发?他真的不知孙孝菊看见这张录用干部表格竟然会痛哭流涕?她的心灵深处曾经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会这样令她痛心疾首嘞?秦再兴真是迷惑不解。”这一出人间丑剧,一出人为的丑剧。这也是一出人间悲剧,一出人为的悲剧。这出悲剧,既是孙孝菊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
结束语
阅读完竹间先生的《孝子三部曲》,感触颇多,对中国的孝、孝道和孝文化有了新的理解,于是写下了上面的话。曾几何时,孝被认为是“封资修”,成为批判的对象,“孝子贤孙”是“牛鬼蛇神”,受到无情打击。当今,社会转型,物欲横流,孝的观念更加淡化了。类似《孝缘惊梦》描写的孝女孙孝菊“大孝”的事屡见不鲜。因不孝和披着孝的外衣行苟且之事的非孝之事也频频出现。这是不应该的,是要不得的不正常现象。人们常常相互问及:难道我们不要孝了?不讲孝道了?我们还要不要尽孝?还要不要孝敬父母和长辈呢?笔者认为,要!要!!要!!!我们要牢记《孝子三部曲》给我们的关于孝的诠释:孝,是崇高信仰;孝,是爱民爱国;孝,是拒绝亵渎!小时候,父母抚育儿女,没有父母的抚育,就没有儿女的今天。父母老了,儿女应该像安安一样地孝敬父母。家庭,是社会的基础。一个家庭没了孝道,就不和谐、就不团结,就会四分五裂,就会败家。一个国家也是一样,不讲孝,不兴孝道之风,一样的会出现不和谐,不稳定,出现动荡,出现分裂,国家就会破败。所以笔者要说,孝的信仰不能丢,必须永远固守,孝道必须传承,孝文化必须弘扬下去。有了孝,有了孝子,有了孝道,我们的国家就会安定团结、长治久安,就会永远的繁荣富强。
(杨荣生:四川省旺苍县文化馆研究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