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德让年纪轻轻,就被辽景宗委以重任,因为他的父亲韩匡嗣当时担任辽朝南京地区的留守使,负责整个燕云十六州的军事政治工作,韩匡嗣的地位在辽朝非常重要。
当韩匡嗣年纪渐大时,他觉得自己无法继续担任这个重要职位,耶律贤准备让韩匡嗣退休,当皇帝问起,谁能接替韩匡嗣的职位这个问题上,老头子韩匡嗣本着举贤不避亲的原则,毅然向皇帝推荐自己的儿子,年轻的韩德让接替自己的位置,辽景宗也欣然接受了。
韩德让果然没有辜负父亲的嘱托,他在南京留守使的位置上居然干的顺分顺水,几年之后,随着北宋军队的入侵,韩德让杰出的军事才干就显露了出来。
在辽穆宗耶律贤继位之后,南方的北宋王朝也换了主人,原来的宋太祖赵匡胤突然暴死挂掉了,至于赵匡胤人在中年,如日中天的情况下,如何死亡的事情,历史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在公元975年十月的一天晚上,在开封的皇宫内,北宋皇帝赵匡胤突然想起请自己的弟弟晋王赵光义喝酒,在喝酒的过程中,他神秘的屏退四周伺候他们喝酒的太监和宫女,房间内只剩下弟弟和自己两人。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一个历史上最著名的迷案发生了,它就是被历史学家们称为“斧声烛影”的事件,在门外的太监们,只见到房间内烛光闪动之间,赵匡胤和赵光义两人,一会进一会退,似乎在说着什么,不久赵匡胤就喝多了酒,呼呼大睡起来,赵光义从门里出来,当天亮时,赵匡胤突然病逝,无疾而终,时年才50岁,后来有许多历史学家都考证,说是赵光义为了皇位害死自己的哥哥,但是一直以来,都没有充分的证据。
总之,在赵匡胤死后,北宋的第二位皇帝宋太宗赵光义就抢在自己侄子赵德芳之前继位了。
宋太宗继位后,他发现自己虽然当上了皇帝,但是在国内的朝臣中,支持赵匡胤后系子孙的势力依然不可忽视,他们暗地串联活动,准备时刻对赵光义篡夺皇位的可耻行为进行攻击。
为了稳固自己的政治地位,提高自己的政治威望,赵光义认为只有自己做出一番超过大哥的业绩,才能赢得群臣的支持和拥戴。
为了能够赢得业绩,赵光义将目光放在了统一全国的工作上,他继承了哥哥的“先南后北”的统一策略,在北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出兵迫使福建的陈洪进“纳土”、吴越“归地”,现在,南方的十国都被消灭,只剩下太原的北汉,因为被辽朝扶持,而一直没有被消灭,宋太宗决心此时,趁着胜利的余威消灭北汉。
鉴于以往进攻北汉均因辽军援救而失败的惨痛教训,宋太宗赵光义参考群臣的建议,制定了一个围点打援,先阻辽援,后取太原的军事方略,该方案的具体步骤是:赵光义命潘美为都招讨制置使负责军队日常指挥事务,崔彦、刘汉琼、曹翰、刘遇分攻太原城的东南西北四面,名将郭进在石岭关伏击契丹援军。
宋太宗围点打援的策略,竟然和我们后来解放战争期间英勇的解放军指战员们高度一致,通过这个事情,我们可以看出,赵光义也不是光凭阴谋诡计上位的,他还是有一定的治国才干和军事才能的。
在1000多年后,20世纪四十年代的解放战争中,围点打援是我军运动战的一种典型样式,它是徐向前元帅发明的战术之一,也是毛主席十大军事原则的运动战、歼灭战的具体体现,在解放战争时期臻于完善,代表作有杨得志指挥的清风店战役和粟裕指挥的豫东战役。
俗话说: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在攻打北汉时,赵光义不光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军事部署,还要做好了充分的战前后勤准备工作,宋太宗一面加紧整训军队,一面命邻近北汉的晋、潞(今山西临汾、长治)、邢、镇、冀(今河北邢台、正定、冀县)等州,修造兵器及攻城器具,转运粮草,积极作攻战准备。
此时的北汉伪皇帝已经换成了刘崇的孙子刘继元,他听说北宋大兵压境,按照此前跟辽朝的约定,急忙遣使赴辽求援。
辽景宗耶律贤命南府宰相耶律沙为都统,冀王敌烈为监军,率兵援救北汉。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三月十六日,在山西的白马岭(今山西盂县东北),一位年轻的汉族将领领着北宋精兵,提前埋伏在这个地方,这位将领就是大将郭进。
他按照赵光义的命令,准备狙击辽朝援军,他不时地望着北方的方向,心理高度紧张,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一天功夫,北方的道路上尘土大起,辽朝大队援军赶来,郭进目测了一下,有数万人,这支部队的将领为耶律沙和敌烈,他们率领辽朝军队,日夜兼程赶往太原,他们与郭进的阻援部队相遇,两军隔大涧对峙。
对于是否出兵交战的问题,辽朝两个主帅发生了争执,耶律沙打算等后续部队到齐后再战,敌烈等认为立即进攻有利,于是敌烈抢先渡涧进攻宋军。
郭进是一个非常有经验的军事指挥员,他没有等到辽军过河,就乘契丹骑兵还在河中心的时候,突然出击,北宋军队士气高昂,当场斩敌烈等五员大将,歼敌万余人,耶律沙率领余众仓皇逃走。
就在郭进成功打退辽朝援军时,太原城已经被北宋30万大军围困的风雨不透,与外界的联系完全被掐断,他们并不知道耶律沙等辽朝援军已经被击败的消息,因此,刘继元还指望着辽朝的救援。
可是,等了好几天,辽朝援军迟迟不见踪影,刘继元没法只能再次派人突围向辽朝求援,但北汉求援的使者刚出了城,就在郊外被打援的郭进士兵给捉住了,赵光义为打击太原城里守军的士气,将北汉使者押解到太原城下,当着守城军人的面,将其杀掉。
城中的守军见到突围出去的使者被北宋杀死了,他们求援的希望彻底破灭了,既然外援没有指望了,只有依靠自己了,刘继元和几位将领开会商议,他们在夜间,悄悄大开太原城门,派遣一只敢死队,偷袭北宋营地。
可是,赵光义早就料到北汉会做出这个部署,敢死队刚进入营地,一声炮响,杀声四起,北汉偷营劫寨的军队也全部被包了饺子,刘继元没有办法,只要暂时凭借太原坚固的工事,据城固守。
北宋在彻底消灭北汉劫营的军队后,赵光义认为太原城城墙坚固,北宋军队如果现在发动攻击,势必造成巨大的伤亡。赵光义采取了剪除羽翼,逐渐蚕食的办法,暂时围困住太原城不管,而是对于其它的北汉城市,发动了全线进攻的攻势。
四月中旬,宋军先后攻下盂县、隆州、岚州等地区后,于是,太原城已经成为一座孤立的城市,周围的外援全部断绝。
赵光义趁此机会,再次下令军队对太原城发动猛攻,太原城内的军人在北宋军队强大攻势下,纷纷溜出太原城向北宋投降,刘继元的势力逐渐土崩瓦解。
在国家危难的时刻,也不是所有人都抛弃刘继元,刘继远在代州(今山西代县)还有一位姑爷,就是驸马都尉贞俊,他看到自己的老丈人被北宋围困,情况万分艰难。
他连忙跑到辽朝,亲自向辽景宗耶律贤告急,可是耶律贤因前次赴太原实行支援的辽朝军队在白马岭被击败,他知道北宋现在的军事实力已经今非昔比,辽朝出兵有很大的危险,对于自己的这个属国北汉,他也无能为力,索性不再发救兵。
这时,赵光义借鉴哥哥赵匡胤前三次攻打太原城的经验,下令再次决开汾水灌城,一瞬间滔天的洪水涌入太原城里,太原城内一片汪洋,北汉百姓倒了大霉,都成为鱼鳖虾米。
北汉伪皇帝刘继元在外无援兵,内无斗志的情况下,万般无奈之下,只好身穿着素服,带领文武百官,在五月六日出城投降。宋太宗命刘保勋主持太原政务,封刘继元为右上将军、彭城郡公。
北宋讨伐北汉之战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关键在于北宋在战争准备和战略部署上,采取了正确的作战指导。
至此,随着北宋灭北汉战争的胜利,结束了五代十国长达54年的分裂局面,基本上实现了北宋统一全国的大业,对北宋以后建立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政权,稳定地主阶级政治统治,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