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不可不知的万事由来
4453900000041

第41章 生命奥秘(5)

近亲结婚者的后代极易出现遗传病。通常来讲,每个正常人都存在着有害的隐性基因,不过是以杂合体而存在,因此它的有害性不易察觉。近亲结婚,隐性基因就能以纯合的形式存在于后代里,使得后代患上遗传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50~500人里会有一个携带者,每两个携带者相遇的机会大约为1/25000,这种婚配,有1/4的可能性生出有遗传病的患儿。

假如表兄妹结婚的话,那两个携带者相遇的机会为1/4000,发病率明显增高。并且越是发病率较低的遗传病,近亲结婚的危害性就越大。经过调查表明,近亲结婚不但会增加后代遗传病的发病率、流产率以及早天率,而且对于子女的身体素质以及智力发育等也具有明显的不良后果。

为什么说生命就是血

古代人从经验中懂得了:植物离不开水,人与动物离不开血。动物如果失血过多,生命就会有危险。因此,东方的山顶洞人,还有欧洲的克罗马伊人的尸体上经常被撒上红色的赤铁矿颗粒或者红土。

专家们对这种现象有一种解释为:血是红色的,这是希望死者能够重新复生。由于血和生命的关系十分密切,《圣经》上也反复地声明:“生命就是血”,“肉体的生命就是血液”,“血液就是生命”。在美国的红十字会中心,到现在仍然高挂着“血即生命”的高大标语。

到了意大利的罗马,人们能看见一座古代建造的角斗场。这座高为52米的古代建筑,现在仍旧十分雄伟,吸引着许多游人。根据史书中记载,当时角斗场开幕的时候,腥风血雨的“表演”持续了100天。除了几千头狮子、老虎以及其他猛兽斗死以外,还有3000名“角斗士”死亡。最令人吃惊的就是,那时的观众经常奔到角斗场地,吮吸伤亡角斗士们的鲜血。在这些观众的心目中,角斗士的鲜血是能够获得活力、青春以及健康的最佳“补品”。

人们从鲁迅的著名小说《药》里边,能够了解到可怜而且愚昧的华老栓,曾经期望用蘸满人血的馒头替儿子治病。

最著名的吸血者要数匈牙利的巴韬莱伯爵夫人了。巴韬莱伯爵夫人是纳达斯狄将军的妻子,住在阴森的齐斯堡里面。当她的丈夫东征西讨的时候,这位美丽的伯爵夫人经常和一群女巫、炼金术士在一起鬼混。她迷信于一种妖术:喝了少女的血、用少女的血来洗澡,可以令自己青春永驻。因此,她们经常搜寻少女,装到黑色马车里秘密运回城堡,把少女们杀害以后喝血而且浴血。事情败露以后,匈牙利国王命人在齐斯堡搜到了50具少女的尸体,伯爵夫人在监禁4年以后死去了。

许多企图借助于别人的血,来保住自己性命的人,终于落得一个应得的下场。

令人很难相信的是,根据世界吸血者研究权威声称,现在全世界至少存在着1000名吸血者。在丹麦,有一个女童在长出牙齿以后就有咬人吸血的恶习。印度有一名男子,常常用针筒从他的妻子的手臂上抽取鲜血,并且跟烈酒混到一起来饮用……这些吸血者都属于变态狂人。

但是,血液的确是人体的珍品,血液对人体的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人们从饮食中获得的各种营养物质,全都急需由血液来运输,吸收的废物经过排泄器官排出体外。当人生病的时候,治病的药物也必需由血液帮助才能发挥作用。失去了血液,人们不能使身体维持正常的温度、酸碱度以及渗透压等,更难抵挡病菌的侵害。

总而言之,只有血液永不停息地在人体内奔流,人们才能生存在世界上。从这个意义上讲,“生命就是血”。

血为什么并非都是红的

通常,血呈现红色,“血红”因此就成为一句形容词语。血的红色来自于红细胞,红细胞的主要成分就是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碰到了充足的氧气以后,它就变成了猩红色。

但是假如认为血肯定是红的,那就不正确了。其实,和大自然的五彩缤纷一个道理,生物界的血色是不同的。

虾与蟹的血色是青色的;一种名为冰鱼的血色是黄色的;大西洋里生存的白血鱼的血是白色的;蜘蛛的血是绿色的。扇螅虫的血液一会儿是红色的,一会又变成绿色的。

人的血液也有的并非是红色的。美国加州大学医学院生理专家韦西在探险的时候,在智利的六千多米的高山上发现了很多适应力非常强的部落人。他们的血液是蓝色的。普通人不能在空气稀薄的高山上面长期居住,但是他们却可以在高山上正常劳动和生活。

韦西研究以后的解释为:“蓝血人”的形成和缺氧有关系。在缺氧的条件之下,血红蛋白呈现蓝色。这些人的血红蛋白比普通人多许多。

除了智利高山上面的“蓝血人”以外,世界上还发现了二百多名的“蓝血人”,但是他们是由罕见的遗传疾病所引起的。

1994年11月10日,日本岩本县发现了一位黑色血液的人。

血的来源

人身体中的血是从哪里“生”出来的呢?

中国医学指出,由于“脾”能够吸收饮食里的精髓,经过肺以后注于心脉,因此变成了血液。还觉得肾的精髓同样是血液的来源。

人们了解到,造血器官其实是非常多的。仅胎儿在母体的九个多月中,造血器官就出现了三次大变动。

早期的造血器官就是在胚胎的卵黄囊壁上面,在怀孕以后的第2周,卵黄囊壁上面就出现了血管,能够合成血红蛋白。当胚胎发育到第45天的时候,肝脏惭渐具有了造血的功能。在第12-16周的时候,肝脏变成了最为重要的造血器官,这种情况保持到怀孕以后第7个月,甚至会更长。

在胎儿发育的第3个月,脾也具有了造血的功能。到了第5个月的时候,肝、脾的造血功能渐渐衰退,这个时候,红骨髓也加入到造血的队伍中。等到肝、脾“功成引退”的时候,红骨髓渐渐取代了肝、脾的功能,成了人体最重要的、最基本的造血器官。

胎儿以及婴幼儿的骨髓全都是红骨髓。大约在5岁以后,很多骨髓变成了黄骨髓,黄骨髓一般停止了造血的活动。等红骨髓的造血功能日益成熟了以后,只需要部分的红骨髓活动,就能承担全身的造血任务。淋巴器官同样具有一定的造血功能。

虽然肝、脾和黄骨髓依次失去了造血的本领,但在特定情况下(比如严重贫血的时候),它们可以“自动”恢复造血的功能,人的身体就是如此奇妙。

血型不合为什么不能输血

在19世纪,人类不知道血型是怎么回事,病人需要输血,所有的健康人都能输给他。结果,很多输进血液的病人,病情快速恶化了,有许多莫名其妙地死去了。这个现象引起了许多人的重视。

经过人们无数次的试验以后,到了1902年,奥地利病理学家兰特斯坦纳,彻底揭示了血液的秘密,提出血型的概念,并且将人类的血液划分成O型、A型、B型以及AB型四类。

人们目前已经知道了,在血型不合的人之间输血,能引起血液的凝集反应,致使红细胞变形,引发生命危险。这是因为血浆里包含可以起到黏合作用的凝集素,红细胞里面含有能被黏合的凝集原。凝集原一共分为2种,A与B;凝集素也分为2种,与pA以及a、B与p是两对冤家,结合到一起就会打架,产生凝集反应。

A型血不可以输给B型血的病人,这时输进的红细胞里面含有凝集原A,会与B型血的病人血浆里存在的凝集素a相结合。

同样道理,B型血也不可以输给A型血的病人,B型血的红细胞里含有凝集原B,碰到A型血病人血浆里的凝集素p的时候就会发生危险,从而出现凝集反应。

0型血的红细胞里因为不含凝集原,不会被任何类型的血浆凝集,因此可以输送给其他血型的病人,因此O型血又有“万能血”的称号。

AB型血的血浆里,不含任何凝集素,不能凝集外来类型血的红细胞,因此能够接受任何类型的血,从理论上来说,又叫“全适受血者”。

依据以上理论,A型血能输给A型与AB型血的人;B型血能够输给B型以及AB型血的人;AB型血只可以输给AB血型的人;O型血可以输给一切血型的人。但是,输血最好是在同种血型者之间进行。

输血以后为何会发热

输血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帮助病人补充血液,增’加营养以及提高机体免疫力。可是许多输血的病人,在输血的过程中,特别是输血以后不久,会莫名其妙地感到发热,体温升高,常常达到39~40℃,还常常伴有皮肤发红、头痛,大约经过1~2个小时以后,体温才渐渐下降。

其实引起输血发热反应的主要原因是致热原。致热原是一些能够引起发热的物质,一般是混迹在血液里或者混迹在输血用的器具里细菌的代谢物。它们随着血液进入人体以后,人体就引起了发热反应。为了防止输血引起发热反应,现代医学强调输血的无菌操作,注重清除混杂的致热原,严格清洗以及消毒采血和输血的用具。一旦发生输血发热反应以后,马上减慢输血的速度,发热显著者必须暂停输血,还采用了退热药物、冰袋等办法进行护理。

心脏如何进行自身营养

心脏是人体的生命发动机,心脏的收缩与舒张,保证了血液在血管里正常流动,确保氧气与养料输送到身体的各个细胞里,还将二氧化碳以及废物运送到肺以及排泄器官中排出。心脏一生都在不停地工作着,所以,心脏所需要的氧气与营养是非常多的。一位成年人的心脏,大小如同拳头一般,重约300克,占体重的0.5%。但是供应心脏肌肉的血液,却占从心脏输出血液的1/20。当人体进行剧烈运动的时候,进入心脏自身的血液最多可占总输出量的40%。

心脏自身也有一套血管来输送养料与氧气。冠脉循环是一套十分完善的血液循环系统,位于主动脉的基部,左右各自包括一支小血管。右侧有一支称其为右冠状动脉,沿着右侧绕向其右后方,终止在心尖部位,分支布满于心脏的右半部。

左侧的一支叫做左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又分为两支,一支沿着心脏的前端到达心尖,另一支由左边绕向心脏的左后边,一直延伸到心尖,分布于心脏的左半部。

左、右冠状动脉在心脏的表面和心肌的内部组成密密麻麻的血管网,覆盖着心脏,血管又汇集成冠状静脉直接进入右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