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厅才是老大
白河天皇上台后,也觉得非常郁闷,因为他遇到了跟他父亲一样的问题,那就是不能随心所欲地行使权力。自己安排工作的时候,藤原氏的那个关白总是跳出来说东说西,布置的事情总是推三阻四或者干脆就顶着不办。
怎么办好呢?
他忽然想起自己的老爸有一个院政的策划方案,赶忙拿出来仔细研究。一研究不得了,这个办法实在是太妙了。
白河天皇同志暗暗下定了把策划方案变实施方案的决心。
应德三年(1084年),白河天皇退位,把年仅八岁的儿子善仁亲王送上了天皇的宝座,是为堀河天皇。
八岁的孩子能顶什么用!此时,白河天皇,不,应该叫白河上皇,三十四岁,正处于精品男人的年龄,年富力强,性格强硬。
白河上皇退位归退位,却并不交权,大事小事他还是要管,而且呈现越管越宽的态势。藤原师实这个摄政对着八岁的小天皇只好干瞪眼。因为没有文件规定,关白可以去管上皇。
钻了政策的漏洞,白河上皇迅速召集手下建立了自己的办事机构,即院厅,设置了别当、年预等领导职务,破格提拔了一批对藤原氏不满的低级干部。
院厅建立起来了,就开始发文件了。上皇也开始对日本社会经济政治各项工作做重要指示了。
院厅发的文件叫做“院厅发文”,其权威性要高于天皇朝廷发的文件,上皇的重要指示叫“院宣”,权威性也高于天皇发出的诏书。院厅成为了日本朝政的实际主宰。白河天皇是院长,于是又有了个新的称谓“白河院”。
总之,院厅和天皇意见不一致的,一切以院厅的意见为准。
藤原氏以摄政关白身份而实际掌握朝政的时代至此终于终结了。
摄政关白都蔫了
摄政和关白依然存在,不过其权力已经大大地萎缩了,不复往日唯我独尊的局面了。
在白河天皇建立院政的过程中,藤原氏奇怪地一直没有什么反击的举动,任由白河天皇侵吞手中的权力。
这又是为什么?
藤原家不是不想反抗,而是不敢。
白河天皇作风粗暴强硬,身边又聚集了大量藤原家的反对派,同时,一百七十余年的摄关政治,无数次的政治斗争,已经为藤原家成功地积累了大量的仇恨和不满,藤原家已经暮气沉沉,有了纸老虎的趋势,这些都是藤原家投鼠忌器不敢正面反击的原因。
但这个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真正让藤原家忌惮的原因是白河天皇掌握了刀把子。
白河天皇通过扶植以源氏和平氏为首的两大地方武士集团,成功地建立了称之为“北面武士”(因武士的居所位于院厅的北面而称为北面武士)的武力机构,掌握了武装,拥有了坚强的后盾。
北面武士既有源氏的人,又有平氏的人,但平氏要占优势一些。
平氏由高望王担任上总介开始,在关东扩张势力,经过“平将门之乱”以及1028年爆发的“平忠常之乱”,其在关东的势力逐渐被源氏所代替。
而平贞盛因为平定将门之乱受到嘉奖,其子维衡把根据地转移到伊贺、伊势等地,称为“伊势平氏”,逐渐在近畿站稳了脚跟。
清和源氏的源赖信平定忠常之乱,趁机攫取了平氏的关东的势力,继而还利用“前九年之役”和“后三年之役”,收拢关东诸国武士人心,把影响力更扩展到东北地方,关东诸国成了源氏的根据地。
有了北面武士作为后盾,每一份院厅下文,每一道院宣背后,都闪动着北面武士强悍的身影。
想不听话,那得看看我手中的刀答不答应。
藤原家搞政治斗争,耍阴谋,动嘴皮子是专长,搞武装斗争则是弱项。面对钢刀,藤原氏也就没有了以往的飞扬跋扈。
基于以上原因,面对白河天皇咄咄逼人的气势,藤原家不得不集体失声,采取了退让的态度,但这个并不妨碍他们在暗地里搞破坏。
说句实在话,院政也不见得是先进的政治体制,只不过是日本的老大们之间进行权力再分配的一种方式而已。
而这种方式在事实上还加剧了日本政治的混乱。
政出多门,让人无所适从,七爷子当家,八爷子做主,你说你的,我干我的,高兴了,还互相拆个台什么的,怎么可能不乱。
白河天皇本人也不是个好鸟,性格强硬霸道,肆意妄为,不顾后果,很能够折腾人,在日本历史名声并不怎么好。
在白河天皇的培植下,武士集团势力越来越壮大。在以往,武士历来为公卿贵族所看不起,在他们眼里,武士不过是自己手下的打手而已,是不可能与公卿平起平坐的阶层,即使身为天皇后裔的源平两族的武士,也绝无成为殿上人的可能。
但是,这种情况在白河天皇的干预下逐渐成为了历史。
最终,随着院政的实施,武士阶层影响力的大大增强,以源氏和平氏为首的两大武士集团逐渐得以跻身日本的核心权力决策层,并以自己特殊的方式影响着历史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