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最佳选择与放弃
4475500000041

第41章 激流勇退,扬弃缺点与不足(5)

精明与糊涂并不是一对无法统一的矛盾。在大事小事上既精明又不糊涂的人不是没有的,只是不太多,而且活得很累。要长期保持这良好的状态,心理和生理上的疲劳是可想而知的。

一般来说,人总是很精明的。尤其在关系到个人名誉、地位、利益的问题上,真正糊涂的人并不多。

一个人,如果过于精明,就会在一些个人利益得失上斤斤计较,最终给自己带来无穷的烦恼和惹不完的麻烦。作为一个胸有大志的人,在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上,在事关全局的关键问题上,不精明是不行的。但在一时之利、一己私利上过于精明,其实是一种糊涂之举。真正的精明者,总表现着“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糊涂。

在生活中,表面精明,未必是真正的精明,或许是真正的糊涂;表面糊涂,未必是真正的糊涂,或许正是其精明之处。

人生在世,我们无必要为了精明而精明,也无必要为了糊涂而糊涂。最好是在糊涂中保持几分精明,在精明中保持几分糊涂为妙。

让失败改道

在美国缅因州,有一个伐木工人叫巴尼·罗伯格。一天,他独自一人开车到很远的地方去伐木,一棵被他用电锯锯断的大树倒下时,被对面的大树弹了回来,他躲闪不及,右腿被沉重的树干死死压住,顿时血流不止,疼痛使他的眼前一阵阵发黑。面对自己伐木生涯中从未遇到过的失败和灾难,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我该怎么办?”他看到了这样一个严酷的现实:周围几十里没有村庄和居民,10小时以内不会有人来救他,他会因为流血过多而死亡。他不能等待,必须自己救自己——他用尽全身力气抽腿,可怎么也抽不出来。他摸到身边的斧子,开始砍树。但因为用力过猛,才砍了三四下,斧柄就断了。他真是觉得没有希望了,不禁叹了一口气。但他克制住了痛苦和失望。他向四周望了望,发现在不远的地方,放着他的电锯。他用断了的斧柄把电锯弄到手,想用电锯将压着腿的树干锯掉。可是,他很快发现树干是斜着的,如果锯树,树干就全把锯条死死夹住,根本拉动不了。看来,死亡是不可避免了。然而,正当他几乎绝望的时候,他忽然想到了另一条路,这就是不锯树而把自己被压住的大腿锯掉。这是惟一可保住性命的办法!他当机立断,毅然决然地拿起电锯锯断了被压着的大腿。他终于用难以想象的决心和勇气,成功地拯救了自己!

人生总免不了要遭到这样那样的失败。确切地说,我们几乎每天都在经受和体验各种失败。有时候,我们甚至会在毫不经意和不知不觉之间与失败不期而遇。面对失败,我们又往往会采取习惯的对待失败的措施和办法——或以紧急救火的方式补救失败,或以被动补漏的办法延缓失败,或以收拾残局的方法打扫失败,或以引以为戒的思维总结失败。虽然这些都是失败之后十分需要甚至必不可少的,但却是在眼睁睁看着失败发生而又无法挽救的情况下采取的无奈之举。任凭失败一路前行而无力改变,实在是更大的失败和遗憾。

一位哲学家的女儿靠自己的努力成为闻名遐迩的服装设计师,她的成功得益于父亲那段富有哲理的告诫。父亲对她说:“人生免不了失败。失败降临时,最好的办法是阻止它、克服它、扭转它,但多数情况下常常无济于事。那么,你就换一种思维和智慧,设法让失败改道,变大失败为小失败,在失败中找成功。”是的,失败恰似一条飞流直下的瀑布,看上去湍湍急泻、不可阻挡,实际上却可以凭借人们的智慧和勇气,让其改变方向,朝着人们期待的目标潺然而流。就像巴尼·罗伯格,当他清楚用自己的力气已经不能抽出腿、也无法用电锯锯掉树干时,便毅然将腿锯掉。虽然这只能说是一种失败,却避免了任其发展下去会导致的更大失败,使失败改了道,终于赢得了宝贵的生命,相对于死亡而言,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成功和胜利呢?

选择尝试

善解新一代日本青年人情感的作家中谷彰钊,日前推出一部新书,该书一问世就受到众多日本青年的欢迎,极为畅销。

在这本为《二十多岁的青年必须尝试的50件事》一书中。作者忠告日本二十多岁的新生族们为了30岁时事业的成功,40岁时便能登上事业的巅峰,要从现在开始做一个“勇往直前、经历无数次失败而百折不挠的人”。他认为,在人生的道路上,为追求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而竭尽全力、饱尝辛酸和痛苦的人生才是美丽的人生。

该书列举了二十几岁的青年人必须尝试的50件事,其中主要有:

要注意留心报纸、杂志边角处的广告——这也许会在你的人生中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参加一次竞选,为竞选而东奔西走——在那里会有一些日常生活中无法得到的东西;将想做的事整理得有条不紊;向自己发起挑战,为拿到10个以上的资格证书而奋斗;寻找自己理想的人生模式;去会会职高位尊的人;开始做一件投资10年后才能成功的事;在施工工地吃一次落有尘灰的早饭;做一次剧院中的引导服务生——在引导客人的同时,对照想象一下自己的将来;与父母亲一同去旅行——这是培养重视家庭及人间亲情的开始;自己创作一首歌;一年之内读破万卷书;将一件电器制品完全分解并重新装上——从自己组装过程中感悟人生;每日完成一页手稿;尽可能在更多的国家留下你的足迹;在与外国人对话时,要始终保持你的自信;每日反省自己的失礼之处;对自己所下的决心要经常加以检讨;做不幸者的朋友;体验一次精疲力竭的感觉——你的潜力要靠自己去发掘;从头至尾读完一部《圣经》;要欣赏那种心跳的感觉;在你的庭院中栽一株小树——可使你学会重视生命;会一会使你感到畏惧的人——见到不平凡的人会使你发现另一个自我;要敢于面对使你感到紧张的人;做一个生活目标的不孝者——你的人生不属于你的父母;试与10年后的自己进行对话;去最危险的职业现场;给自己留一点属于自己的时间——与自己的心灵对话,会扩大你的生活空间;作一本自己的词典——用独自的视角创造一个独自的世界。

做到激流勇退

一个人在获取成功时,要有再接再厉的斗志和勇气并不困难,难的是当他功成名就,显赫一时之时,从意气风发中清醒、自愿地隐退下来,从辉煌趋于平淡的那股勇气。能忍常人之所不能忍,不仅是指忍受磨难,忍受诽谤,忍受疲乏,更是指需能忍奢侈,能忍功名、权势的诱惑。能功成名就者肯定都是聪明人,但能激流勇退者却不仅仅是人聪明就能做到的。因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激流勇退,放弃的只是一些名利等身外之物,于人于己皆无损,而得到的却是超然人品,自然之心,于人于己皆有益,何乐而不为。

追求功名也好,功成身退也罢,在别人眼中无非只是一种形式,对自己而言,一切外在的形式皆由心生,正如一个人有了肚饿的念头,才会去吃饭充饥,有了身冷的念头,才会去添衣御寒一样。激流勇退不是一时之冲动,更非沽名钓誉之举,它所依赖的是轻权势之念,淡利欲之心。须知:一时一事易,时时事事难。更何况需在功成行满之时,得意正盛之机超然物外?

“鸿未至先援弓,兔已亡再呼矢,总非当机作用;风息起休起浪,岸到处便离船,才是高手工夫。”古人早已将把握时机、当机立断之举讲得明明白白,聪明人何需重锤敲打?

激流勇退不是要求你在人生的顺境,事业的巅峰之时抛弃一切,退隐山林,它所看重的只是一种心境,一种不为物欲蒙蔽,不为名利诱惑的淡泊心境,它所需要的只是时时警惕,时时自省的清醒头脑而已。

激流勇退是一种观念,一种思想。“进步处便思退步,庶免触藩之祸。”此语出自《周易·大壮》,讲的是一只公羊因看见一道竹篱笆,就自恃自己有坚硬的犄角,便以角撞篱笆,想显示一番,可惜竹篱完好无损,公羊的犄角却被撞伤了,不服气的公羊仍不死心,又向篱笆撞去,这次的结果是被篱笆夹住犄角,进退不得,只好无可奈何地在那里叫唤。

这虽是一则寓言,可现实之中的人的行为与其何等相似!我们在笑那只羊愚蠢的同时是否也应该回头想想自己,检视一下自己?

能做到激流勇退者确也不少,如范蠡(即后来有名的陶朱公)、陶渊明、李贽等并未因功成身退而湮没于历史的洪流中,他们凭着那一股野鹤轻风般的超然之气成为世代流传的美谈。

张良原是汉高祖刘邦手下的一名大臣,与萧何、韩信并称为“汉初三杰”,他熟悉兵法,一生以谋略见长,是刘邦的主要谋士之一。若没有他,刘邦能否建立汉朝也得打上问号。是他设计攻占秦国首都咸阳;是他设计帮助刘邦逃脱鸿门宴上的杀身之祸;是他英明决断火烧栈道,及时阻止了刘邦准备封赏六国后代的计划;也是他力排众议,在楚汉议和后彻底消灭了项羽;还是他帮助刘邦在得天下后镇抚各将士,建都长安,稳固了汉朝的江山社稷。可就是这样一位开国功臣却没有居功自傲,不仅拒绝了封赏给他的三万户领地,还身体力行了老子所讲的“功遂,身退,天之道”的思想,不倚仗功劳让自己成为显赫家族,而是闭门不出,潜心学道,以引退的方式来表明他的人生哲学。那么,张良此举是否就是在逃避人生呢?答案是否定的。从他晚年为使汉朝免于宫廷内战,为保持社会稳定而帮助太子刘盈请出“商山四皓”的事例中即可见其是以一种更超然的方式来参与朝中大事的。这位早年在下邳向黄石公学习《太公兵法》的隐者,深深明白“达士知处阴敛翼,而岩亦是坦途”的道理,亦懂得“谢事当谢于正盛之时”才是“天之道”。

激流勇退不是离群索居,更不是逃避人生,逃避责任。在那个年代的官场中,如果不愿为五斗米向权势折腰,不愿屈身于“来而迎,去而送;出分金,摆酒席;出轴金,贺寿诞”的无聊应酬中,更不愿染上尔虞我诈,明争暗斗的恶习时,出路似乎就只有辞官隐逸一条。然而,千百年来,辞官隐逸总被视为人生的消极之举,为许多谋求功名者所不耻。然事实究竟如何:在今天,我们回顾历史时始发觉未必尽是如此。

像前面所说的张良,若与韩信一样贪恋权势,则很可能与之落得同样的下场。如果陶渊明舍不得荣华富贵,亦可能会在官场中消耗掉精力,消磨掉志气与才情,无法为我们后人留下那一篇篇文风清新、意境悠远而又具有丰富哲理的诗文,无法成为后世的“隐逸诗人之宗”。

明代李贽曾官至知府,对于一位已五十三岁的人来说,舍却荣华归于平淡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他若不能从官场中脱身出来,辞官归隐,还自己一个自由身,那他也不可能走遍天涯海角寻求知己,著书立说,完成自己的人生目标,也不可能成为一代进步思想家为后世传颂。

作为现代人,积极进取,完善人生无可厚非,但真正能在某一领域中脱颖而出,出类拔萃者,则总会失去很多方可有成。如果多了一分应酬的时间,则少了一分潜心向学的时间;如果少了一分阿谀,则多了一分正直。

现代社会已给了我们一个相对宽松的涉世环境,引退隐逸均不必效法古人拘泥其形迹,而应重在取其意。只要我们明白:引退隐逸并不是让当事人遁人不食人间烟火的寂寞孤独中去,正如南宋诗人杨万里曾说:“袈裟未着言多事,着了袈裟事更多。”逃避现实并非明智之举。而只是要当事人以一种适合自己的处世方式,用宁静的心境去待人处世,看世间万物。

激流勇退只是一种形式,真正能做到者才是智者。

在我们这个拥有几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里,不能从历史的积淀中汲取精髓实在是现代人的悲哀。

亡羊补牢,犹未晚矣。当我们被物欲蒙蔽了心智的时候,回头读读古人的明训,总是好的。

跷跷板惠原则

彼特是一位会计师,一个满怀雄心壮志的企业新贵,他告诉自己,凡事一定要精打细算,绝对不能浪费任何资源,绝不放弃任何机会,要让自己随时保持在优势状态,无论大、小事情,绝不让别人越雷池一步!他甚至还运用了一些神不知、鬼不觉的手腕,把许多同业人士压在自己底下,以确保自己的地位。

果然,彼特获得了丰厚的收入,占尽了所有的好处,成了一个高高在上的商场大亨。可是他并不快乐!总觉得生活中好像少了点什么,于是他越来越忧闷,越来越没笑容,最后,他得了忧郁症。

一个朋友介绍他去看一位心理治疗师,治疗师在了解了他的情况后,只在他的医嘱上写了一句话:“每天去帮助一个身旁的人。”然后,便要他拿回去,两个星期后再来回诊。彼特觉得莫名其妙,但还是把处方单拿回家了。

两个星期以后,彼特又来到治疗师面前,但这次却是堆满笑容地推开了门。“情况怎么样?”治疗师问,彼特开心地回答:“真是太奇妙了!当我肯牺牲自己的时间、精力,去替旁人服务后,反而会得到一种说不出口的欣喜感!”

俗话说“助人为快乐之本”,可不是吗?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就如坐跷跷板一样,不能永远固定某一端高,另一端低,是要高低交替,这样,整个过程才会好玩,才会快乐!

一个永远不吃亏、不愿让步的人,即便真讨到了不少好处,也不会快乐。因为,自私的人如同坐在一个静止的跷跷板顶端,虽然维持了高高在上的优势位置,但整个人际互动却失去应有的乐趣,对自己和对方都是一种遗憾。

“跷跷板互惠原则”是你我在同事、朋友、夫妻之间相处时,所不可缺少的一门艺术。

会生活才有快乐

和动物的不同之处在于:动物生存,而人生活。

人活着,大概没有几个人愿意于忧愁苦闷中辗转,喜好快乐是人的天性;一个锦衣玉食、无所事事的人,又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他的生活也定然空虚而无聊。相反,一个清贫的农民每日于早出晚归之间,在风霜雨雪中穿梭劳作,或许有着连皇帝老子都享受不到的快乐。

孤独忧闷,往往由于人们梦想太高,欲望过多。他们不能安于恬适,严修操守,他们为着一种梦想中的事物茶饭不思、抑郁寡欢。然而他们错了吗?或者他们对了?这都是让人认识上失之毫厘而差之千里的事。

人类天生的不安现状,然而还是碰壁者居多。人碰壁的次数多了,就得不断修正自己的认识和想法,以求和现实的通融,于夹缝中求生存。“人活着,得学会夹着尾巴做人。”这话一点都不耸人听闻。

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座寂寞的城市。中国人受儒释道影响,太习惯于隐忍和沉默;太习惯于步步为营、斤斤计较,世上的人有谁比中国人经历的内心磨难更多呢?然而这隐忍和沉默也导致了懦弱和精神困乏;更导致了西方列强肆无忌惮的掳掠和瓜分。讲苦难,谁也没有中国人最有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