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最佳选择与放弃
4475500000044

第44章 常存宽容,态度决定你的未来(1)

生活不会永远一帆风顺,正因为如此,我们的生活才有滋有味,绚丽多彩。在跌宕起伏中保持一颗平常心很重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在平淡中给自己一份力量,在喧闹中给自己一份宁静。

放得下是一种觉悟

刘备本是一位谦虚、谨慎的人,但关羽、张飞的死使他十分悲痛,不再持有往日的作风。为给关、张报仇,刘备兴两川之兵浩荡杀向东吴。投东吴的关羽旧部糜芳、傅士仁,将刘备所恨者马忠杀了,献首级给刘备,刘备并未原谅糜、傅,而是将二人剐了,一同祭关公。东吴诸将献计孙权,将杀张飞投东吴的范疆、张达送还刘备,可以息战宁人,谁料刘备剐了范、张,仍怒气不消,定要灭吴。

孙权在这种情况下,从阚泽言,起用陆逊为主将,统率步水马三军抗刘。消息传来,刘备问陆逊何许人也。马良说是东吴一书生,年幼多才,多有谋略,袭荆州便是他用的计。刘备大怒,非要擒杀陆逊为关羽、张飞报仇。马良谏道,陆逊有周瑜之才,不能轻敌。刘备却说:“朕用兵老矣,岂反不如一黄口孺子耶!”

“朕用兵老矣。”战争不以老嫩定优劣。用兵之道,看谁能把握战机,深谙谋略,不是谁的年龄大就算谁的计谋多。刘备在此以资夸口,以为自己经历的战争多,计谋就老到,这很可笑,不符合实际。所以,这次战役还未开始,就注定了刘备的失败。

“岂反不如一黄口孺子!”陆逊被他嘲为“黄口孺子”,可见刘备确实看不起年纪轻轻就统领军马的东吴新任大都督陆逊。刘备是糊涂了,不晓得当年自己桃园结义,投军拉队伍时,与关张也曾是年轻人。

其实,战争中涌现的著名将领,多是年轻时崛起的。法国拿破仑一鸣惊人时,是年纪轻轻的军官;苏联伏龙芝打国内战争时是年纪轻轻的军官……刘备轻敌,瞧不起对方主将年轻,是未战先败了一阵。

两句话联起来,还归结在他的身上——放不下架子。

这教训告诉我们,在考虑关键问题时,切忌把自己的身份摆进去。如若时时想到自己的职务和自己曾经取得的辉煌成就,看问题就会少了客观性,多了盲目性,这样考虑问题就不周全,处理问题也会产生误差,最终抱恨终生。

“放下”是一种觉悟,更是一种自由。如果不懂得“放下”的艺术,我们就会成为背负重担蹒跚行走于人生道路的“苦行者”。

接受现实的态度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不公平的经历,而且许多都是我们所无法逃避的,也是无所选择的,我们只能接受已经存在的事实并进行自我调整。抗拒不但可能毁了自己的生活,而且也会使自己精神崩溃。因此,人在无法改变不公和不幸的厄运时,要学会接受它、适应它。

荷兰阿姆斯特丹有一座15世纪的教堂遗迹,里面有这样一句让人过目不忘的题词:“事必如此,别无选择。”

命运中总是充满了不可捉摸的变数,如果它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当然是很好的,我们也很容易接受。但事情却往往并非如此,有时,它带给我们的会是可怕的灾难,这时如果我们不能学会接受它,就会让灾难主宰了我们的心灵,生活也会永远地失去阳光。

小时候,琼斯和几个朋友在密苏里州的老木屋顶上玩,汉斯爬下屋顶时,在窗沿上歇了一会,然后跳下来,他的左食指戴着一枚戒指,往下跳时,戒指钩在钉子上,扯断了他的手指。

琼斯疼得尖声大叫,且非常惊恐,他想他可能会死掉。但等到手指的伤好后,琼斯就再也没有为它操过一点儿心。他已经接受了不可改变的事实。

英格兰的妇女运动名人格丽·富勒曾将一句话奉为真理,这句话是:“我接受整个宇宙。”是的,我们都应该学会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实。即使我们不接受命运的安排,也不能改变事实分毫,我们唯一能改变的,只有自己的心态。

成功学大师卡耐基也说:“有一次我拒不接受我遇到的一种不可改变的情况。我像个蠢蛋,不断作无谓的反抗,结果给自己带来无眠的夜晚,我把自己整得很惨。终于,经过一年的自我折磨,我不得不接受我无法改变的事实。”

面对现实,并不等于束手接受所有的不幸。只要有一些可以挽救的机会,我们就应该奋斗!但是,当我们发现情势已不能挽回时,我们最好就不要再思前想后,拒绝面对,要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实,唯有如此,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掌握好平衡。

笑看输赢得失

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要有富足之心,能够笑看输赢得失,这样才会拥有足够的信心实现他的梦想。

1.赞美孤独

富足之心是宁静的。个性并不排斥孤独,反而会赞美它。孤独是个性最美好的一部分,他们之间并不存在能不能忍受的问题。

笑看输赢的人总是能够给自己留出时间,享受独处的欢乐,整理往事、展望前程,想象出类拔萃的美好生活。内心贫乏的人,生性急躁,喜欢喧嚣和热闹,一刻也离不开从他人眼中找寻自己赖以生存的保障,独处使他们倍感寂寞。因为他们不懂得赞美孤独,不会享受孤独,他们自然经常处于痛苦和焦虑之中。

笑看输赢的人,独自承受个性滋润、修身养性。他们享受宁静和孤寂,在反省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他们往往把自己准备得很充分后,才投入步调紧凑的生活中去。

2.帮助他人而不求回报

笑看输赢的人愿意主动帮助他人,不求名不求利不求回报。他知道内心里献出东西,依旧会从内心里产生出来。他就像一家能源工厂,生产效率很高,永远能为别人和自己提供满足。

3.不自怨自艾

笑看输赢者对损失看得很淡。他相信相对于整体而言,损失的不过是小小的局部。他们不会难以释怀,不会老是对自己怨艾和指责,他们勇于承认错误,并及时采取行动来挽回损失。

4.放弃“多多益善”的想法

只要你拥有“多多益善”的想法,认为物质生活“越多越好”,你就永远不会满足。

每当我们得到了某一东西,或达到了某一目标,我们大部分人就会立即再投入到下一件事。这压制了我们对生活的欣赏。

学会满足并不是说你不能、不会或不该想得到比你的财产更多的东西,只是说你的幸福不要依赖于它。你可通过更着眼于现在,而不是太注重你想得到的东西来学会安享现有的一切。

你可以建立起一种新的思维,欣赏你已享有的幸福,以新的眼光看待你的生活,就像是第一次看到它。当你建起这一新的意识,你将发现,当新的财产或成就进入你的生活,你的欣赏程度将被提高,而生活将会变得更加快乐。

羡慕不如珍惜

每个人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你也许羡慕别人的生活比你快乐,你也许认为他的日子过得比你好,然而,你看过他们生活中的另一面吗?

在河的两岸,分别住着一个和尚与一个农夫。

和尚每天看着农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看起来非常充实,令他相当羡慕。而农夫也在对岸,看见和尚每天都是无忧无虑地诵经、敲钟,生活十分轻松,令他非常向往。因此,在他们的心中产生了一个共同念头:“真想到对岸去!换个新生活!”

有一天,他们碰巧见面了,两人商谈一番,并达成交换身份的协议,农夫变成和尚,而和尚则变成农夫。

当农夫来到和尚的生活环境后,这才发现,和尚的日子一点也不好过,那种敲钟、诵经的工作,看起来很悠闲,事实上却非常烦琐,每个步骤都不能遗漏。更重要的是,僧侣刻板单调的生活非常枯燥乏味,虽然悠闲,却让他觉得无所适从。

于是,成为和尚的农夫,每天敲钟、诵经之余都坐在岸边,羡慕地看着在彼岸快乐工作的其他农夫。

至于做了农夫的和尚,重返尘世后,痛苦比农夫还要多,面对俗世的烦忧、辛劳与困惑,他非常怀念当和尚的日子。

因而他也和农夫一样,每天坐在岸边,羡慕地看着对岸步履缓慢的其他和尚,并静静地聆听彼岸传来的诵经声。

这时,在他们的心中,同时响起了另一个声音:“回去吧!那里才是真正适合我们的生活!”

不必羡慕别人的笑容,那也许只是苦中作乐或是强颜欢笑。我们总是习惯于羡慕别人,但很少有人想到羡慕自己。只有懂得羡慕自己的人,才是真正值得羡慕的人。

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总有许多值得别人羡慕的地方,即使处在人生的低潮亦然如此。比如:我们现在的学习非常累,但我们为了理想而奋斗,生活很充实;一个人事业受挫了,但他还有成功的机会;一个人下岗了,但他还有健康的体魄,一切可以从头开始。和那些更不幸的人相比,这一切太值得羡慕了,也太应该珍惜了。

不必羡慕别人的美丽花园,因为你也有自己的沃土,也许你的花不如别人的漂亮、名贵,但是你的花可能给人类提供更多观赏以外的价值,这便是别人的花没有的优势。

其实,人生不需要太圆满,有个缺口让福气流向别人也是件很美的事。懂得每个人的生命都有欠缺,就不会与他人做无谓的比较,而是会更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好好数数上苍给你的东西,你会发现自己所拥有的其实很多,你的人生也会快乐很多。

错过有时是圆满

美国的哈佛大学要在中国招一名学生,这名学生的所有费用由美国政府全额提供。初试结束了,有30名学生成为候选人。

考试结束后的第10天,是面试的日子。50名学生及其家长云集锦江饭店等待面试。当主考官劳伦斯·金出现在饭店的大厅时,一下子被大家围了起来,他们用流利的英语向他问候,有的甚至还迫不及待地向他做自我介绍。

这时,只有一名学生,由于起身晚了一步,没来得及围上去,等他想接近主考官时,主考官的周围已经是堆满了人,水泄不通了,已没有可能插空而入。

他错过了接近主考官的大好机会,他觉得自己也许已经错过了机会,于是变得懊丧起来。正在这时,他看见一个异国女人有些落寞地站在大厅一角,目光茫然地望着窗外,他想:身在异国的她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麻烦,不知自己能不能帮上忙?

于是他走到这位异国女人面前,彬彬有礼地和她打招呼,然后向她做了自我介绍,最后他问道:“夫人,您有什么需要我帮助的吗?”接下来两个人聊得非常投机。

后来这名学生被劳伦斯·金选中了,在30名候选人中,他的成绩并不是最好的,而且面试之前他错过了跟主考官套近乎、加深自己在主考官心目中印象的最佳机会,但是他却无心插柳柳成荫。

原来,那位异国女子正是劳伦斯·金的夫人,这件事在当时曾经引起很大的震动:

原来错过了美丽,收获的并不一定是遗憾,有时甚至可能是圆满。

人生要留一份从容给自己,这样就可以对不顺心的事处之泰然;对名利得失顺其自然。要知道世上所有的机遇并不都是为你而设的,人生总是有得有失,有成有败,生命之舟本来就是在得失之间浮沉!

美丽的机会人人期盼,然而却并非我们都能抓住,错过了的美丽不一定就只剩下遗憾。

能咽一口气

人生之所以多烦恼,皆因遇事不肯让他人一步,总觉得咽不下这口气。这是很愚蠢的做法。

“善于放弃”是一种境界,是历尽跌宕起伏之后对世俗的一种轻视,是饱经人间沧桑之后对财富的一种感悟,是运筹帷幄成竹在胸的自信的一种流露。只有在了如指掌之后才会懂得放弃并善于放弃,只有在懂得放弃并善于放弃之后才会敛集无尽的财富。

杨玢是宋朝的一个尚书,年纪大了便退休在家,安度晚年。他家住宅宽敞、舒适,家族人丁兴旺。有一天,他在书桌旁,正要拿起《庄子》来读,他的几个侄子跑进来,大声说:“不好了,我们家的旧宅被邻居侵占了一大半,不能饶他!”

杨玢听后,问:“不要急,慢慢说,他们家侵占了我们家的旧宅地?”

“是的。”侄子们回答。

杨玢又问:“他们家的宅子大还是我们家的宅子大?”侄子们不知其意,说:“当然是我们家宅子大。”

杨玢又问:“他们占些我们家的旧宅地,于我们有何影响?”侄子们说:“没有什么大影响,虽然如此,但他们不讲理,就不应该放过他们!”杨玢笑了。

过了一会儿,杨玢指着窗外落叶,问他们:“树叶长在树上时,那枝条是属于它的,秋天树叶枯黄了落在地上,这时树叶怎么想?”他们不明白含义。杨玢干脆说:“我这么大岁数,总有一天要死的,你们也有老的一天,也有要死的一天,争那一点点宅地对你们有什么用?”侄子们现在明白了杨玢讲的道理,说:“我们原本要告他的,状子都写好了。”

侄子呈上状子,他看后,拿起笔在状子上写了四句话:“四邻侵我我从伊,毕竟须思未有时。试上含光殿基望,秋风秋草正离离。”

写罢,他再次对侄子们说:“我的意思是在私利上要看透一些,遇事都要退一步,不要斤斤计较。”

人的一生,不可能事事如意、样样顺心,生活的路上总有坑坑洼洼。你的奋斗和付出,也许没有预期的回报;你的理想和目标,也许永远难以实现。但长期抱着一份怀才不遇之心愤愤不平,抱着一腔委屈怨天尤人,只会让自己心态扭曲、心力交瘁。

生活在凡尘俗世,难免与人磕磕碰碰,难免遭别人误会猜疑。你的一念之差和一时之言,也许别人会加以放大和责难,你的认真和真诚,也许会被别人误解和中伤。但如果非要以牙还牙拼个你死我活,如果非要为自己辩驳澄清,只可能导致两败俱伤。

适时地咽下一口气,潇洒地甩甩头发,悠然地轻轻一笑,甩去烦恼,笑却恩怨。你会发现,天仍然很蓝,生活依然很美好。

此路不通绕个圈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条直线,聪明人能看到直中之曲和曲中之直,并不失时机地把握事物迂回发展的规律,通过迂回应变,达到既定的目标。

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清王朝迁都北京以后,摄政王多尔衮便着手进行武力统一全国的战略部署。当时的军事形势是:农民军李自成部和张献忠部共有兵力40余万;刚建立起来的南明弘光政权,汇集江准以南各镇兵力,也不下50万人,并雄踞长江天险;而清军不过20万人。如果在辽阔的中原腹地同诸多对手作战,清军兵力明显不足。况且迁都之初,人心不稳,弄不好会造成顾此失彼的局面。

多尔衮审时度势,机智灵活地采取了以迂为直的策略,先怀柔南明政权,然后集中力量攻击农民军。南明当局果然放松了对清的警惕,不但不再抵抗清兵,反而派使臣携带大量金银财物,到北京与清廷谈判,向清求和。这样一来,多尔衮在政治上、军事上都取得了主动地位。

顺治元年七月,多尔衮对农民军的进攻取得了很大进展,后方亦趋稳固。此时,多尔衮认为最后消灭明朝的时机已经到来,于是发起了对南明的进攻。当清军在南方的高压政策和暴行受阻时,多尔衮又施以迂为直之术,派明朝降将、汉人大学士洪承畴招抚江南。顺治五年,多尔衮以他的谋略和气魄,基本上完成了清朝在全国的统治。

绕圈的策略,十分讲究迂回的手段。特别是在与强劲的对手交锋时,迂回的手段高明、精到与否,往往是能否在较短的时间内由被动转为主动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