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在阳光普照的公园里,许多小孩正在快乐地游戏,其中一个小女孩不知绊到了什么东西,突然摔倒了,并开始哭泣。这时,旁边有一位小男孩立即跑过来,别人都以为这个小男孩会伸手把摔倒的小女孩拉起来或安慰鼓励她站起来。但出乎意料的是,这个小男孩竞在哭泣着的小女孩身边故意也摔了一跤,同时一边看着小女孩一边笑个不停。泪流满面的小女孩看到这幅情景,也觉得十分可笑,于是破涕为笑,俩人滚在一起乐得非常开心。
将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视为“游戏”,不是游戏人生,而是为了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现实,去战胜挫折和困难,笑看忧愁,笑看人生,如此而已!
善待失败
美国《生活》周刊曾评出的过去1000年中100位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中,托马斯·阿尔沃·爱迪生名列第一。
爱迪生出身低微,他的“学历”是一生只上过3个月的小学,老师因为总被他古怪的问题问得张口结舌,竟然当着他母亲的面说他是个傻瓜,将来不会有什么出息。母亲一气之下让他退学,由她亲自教育。这时,爱迪生的天资得以充分地展露。在母亲的指导下,他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并在家中自己建了一个小实验室。为筹措实验室的必要开支,他只得外出打工,当报童卖报纸。最后用积攒的钱在火车的行李车厢建了个小实验室,继续做化学实验研究。有一天,化学药品起火,几乎把这个车厢烧掉。暴怒的列车长把爱迪生的实验设备都扔下车去,还打了他几记耳光,爱迪生因此终生耳聋。
爱迪生虽未受过良好的学校教育,但凭个人奋斗和非凡才智获得巨大成功。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罕有的热情和精力从千万次的失败中站了起来,克服了数不清的困难,成为发明家和企业家。仅从1869年到1901年,就取得了1328项发明专利。在他的一生中,平均每15天就有一项新发明,他因此而被誉为“发明大王”。
爱迪生献身科学、淡泊名利。在研制电灯时,记者对他说:“如果你真能造出电灯来取代煤气灯,那你一定会赚大钱。”爱迪生回答说:“一个人如果仅仅为积攒金钱而工作,他就很难得到一点别的东西——甚至连金钱也得不到!”他一直被称做现代电影之父,可是在电影界人士为他举行的77岁寿辰盛大宴会上,他说:“对于电影的发展,我只是在技术上出了点力,其他的都是别人的功劳。”
爱迪生胸襟开阔、善处逆境。针对自己的耳聋不便,他说:“走在百老汇的人群中,我可以像幽居森林深处的人那样平静。耳聋从来就是我的福气,它使我免去了许多干扰和精神痛苦。”
1914年12月的一个夜晚,一场大火烧毁了爱迪生的研制工厂,他因此而损失了价值近百万美元的财产。爱迪生安慰伤心至极的妻子说:“不要紧,别看我已67岁了,可我并不老。从明天早晨起,一切都将重新开始,我相信没有一个人会老得不能重新开始工作的。灾祸也能给人带来价值,我们所有的错误都被烧掉了,现在我们又可以一切重新开始。”第二天,爱迪生不但开始动工建造新车间,而且又开始发明一种新的灯一一种帮助消防队员在黑暗中前进的便携式探照灯。火灾对爱迪生而言只是一段小小的插曲而已。
大风大浪才能显示人的能力;大起大落才能磨炼人的意志大悲大喜才能提高人的境界;大羞大耻才能洗涤人的灵魂。人活在世界上,不可能一帆风顺,每个成功的故事里都写满了辛酸失败。敢于正视失败,能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失败,不退缩,不消沉,不困惑,不脆弱,才能有成功的希望。
善待失败,善待人生!
在欣赏中忘却
从前在山中的庙里,有一个小和尚被要求去买食用油。在离开前,庙里的厨师交给他一个大碗,并严厉地警告他说:“你一定要小心,千万别把油洒出来。”
小和尚答应后就下山到厨师指定的店里买油。在上山回庙的路上,他想到厨师凶恶的表情及严重的告诫,愈想愈觉得紧张。小和尚小心翼翼地端着装满油的大碗,一步一步地走在山路上,丝毫不敢左顾右盼。
很不幸的是,他在快到庙门口时,由于没有向前看路,结果踩到了一个坑。虽然没有摔跤,可是却洒掉了1/3的油。小和尚非常懊恼,而且紧张得手都开始发抖,无法把碗端稳。终于回到庙里时,碗中的油就只剩一半了。厨师拿到装油的碗时,当然非常生气,他指着小和尚大骂:“你这个笨蛋!我不是说要小心吗?为什么还是浪费这么多油?真是气死我了!”
小和尚听了很难过,开始掉眼泪。另外一位老和尚听到了,就跑来问是怎么一回事。了解以后,他就去安抚厨师的情绪,并私下对小和尚说:“我再派你去买一次油。这次我要你在回来的途中,多观察你看到的人和事物,并且需要跟我作一个报告。”
小和尚想要推脱这个任务,强调自己油都端不好,根本不可能既要端油,还要看风景、作报告。
不过在老和尚的坚持下,他还是勉强上路了。在回来的途中,小和尚发现其实山路上的风景真是美。远方看得到雄伟的山峰,又有农夫在梯田上耕种。走不久,又看到一群小孩子在路边的空地上玩得很开心,而且还有两位老先生在下棋。
这样边走边看风景,不知不觉就回到庙里了。当小和尚把油交给厨师时,发现碗里的油装得满满的,一点都没有洒。
真正懂得从生活中体验人生乐趣的人,才不会觉得自己的日子充满压力及忧虑。
生活中有逆境也有顺境,无论处在哪种环境,都不能忘记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一面,因为很多的压力和烦恼都是在欣赏中忘却的。
看淡苦乐
每个人的路都不一样,但命运对我们都是公平的,有所得必有所失,有痛苦也有快乐,就看你能不能心往好处想。
西方哲学家蓝姆·达斯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病人膏肓、仅剩数周生命的妇人,整天思考死亡的恐怖,心情坏到了极点。
蓝姆·达斯去安慰她说:“你是不是可以不要花那么多时间去想死,而把这些时间用来考虑如何快乐地度过剩下的时间呢?”
他刚对妇人说时,妇人显得十分恼火,但当她看出蓝姆·达斯眼中的真诚时,便慢慢地领悟着他话中的诚意。“说得对,我一直都在想着怎么死,完全忘了该怎么活了。”她略显高兴地说。
一个星期之后,那妇人还是去世了,她在死前充满感激地对蓝姆·达斯说:“这一个星期,我活得比前一阵子幸福多了。”
“苦乐无二境,迷悟非两心”,妇人学会了心往好处想,所以便能离开人世前仍能感到一丝幸福,快乐地合上双眼;如果她仍像以前一样,一味想死,那只能是痛苦地离开人世。
心往好处想,不论何时,不论何事,都要本持乐观面世的心态。人可以没有名利、金钱,但必须拥有美好的心情。
自己珍惜自己
有个女孩,爱一个男人爱得很深,曾经为他自杀。
他提出分手,她在电话里跟他吵架,要他回到她身边。
他说:“很多事是不能勉强的。”
于是,她愤然用两把刀割开了自己的动脉。
她没有死,他也没有回到她身边。
她说她不后悔,她说那个时候的她的确可以为他死,不过,现在她不会那么做了,不会为任何一个男人。
是呀,你问问那些为男人轻生的女人,她们的动机是出于爱吗?还是她们不能忍受被对方抛弃?
一个女人因为一个男人的离开而自寻短见,只有一个原因,就是除了他以外,她一无所有,那时,她真的一无所有,像抓住一根稻草一样想抓住他。但她现在是一家大企业的老板,拥有越来越多的员工,她懂得自己不是为某个人活着,自己拥有很多,应珍爱自己。
一个拥有自己事业的女人,不会随便为了一个男人轻生。
一个拥有财富的男人,也不会随便为了一个女人轻生。
一无所有的人,才会觉得活着没有意思。
寻死,不过是惩罚对方的一种手段,毫不足惜,那并不是为情自杀,而是为惩罚别人而自杀。
世界上只有不可替代的感情,没有不可替代的人,无论你爱一个人爱得有多深,没有他,你依然可以坚强地活下去,死亡并不是你应做的选择。事实上活着比寻死更需要勇气。有一天,当你长大,你会明白爱情不是人生的全部,为一个不爱你的人而死,毫不值得。
微笑面对死亡
死亡是生命的必然结果,也是大自然的客观规律,谁都无法抗拒。生命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宝贵的。往往人们一提到死,就会十分恐惧。害怕死亡是人之常情,一些人生了病首先想到的就是“死亡”。由于对它的惧怕,往往心理上和精神上就会产生很大的压力,于是情绪低落、郁闷,而使病情不断加重。
1970年,琳来到西藏当兵。一次在零下40度的低温下进行着一场拉练实地演习。琳是位军医,药包、干粮、手枪、弹药,30多公斤的背包重重地压在身上。当眼前出现了一座巍峨的雪山时,很多人都有些迟疑,领导派人传话:“今天不过山,你们都得活活冻死!”
当时,琳的生命感受就是痛苦,背包仿佛深深嵌入锁骨,连把它拽下来的力量都没有。她甚至想到了死,双手却怎么也不听使唤,反而拽得更紧,那是来自生命本能的力量。
琳在这危难时刻,首先感到是生命的宝贵,紧紧抓住背包的手,就充分表明了对生存的渴望,哪怕有一线希望,也要翻过这座雪山,以求得生命的安全。
这是人们在困境中的一种奋斗,是人们在生存中的一种挣扎。
我们希望能够对死亡有新的解释,死亡在我们的概念中不应再是肮脏的、悲惨的,它并不可怕,有时只是我们不能接受而已。
死亡是生命最后一个过程,有它的存在,生命才得以完整。我们不是要挑战死亡,而是要接纳死亡,这种认识不是凭空而来的,也不是宗教上的认识,而是对文化的重新认识。
所以,具体到我们每一个人,如果遭遇到病痛的折磨,甚至是受到死亡的威胁时,要以冷静的态度来对待它,这样,你就会减轻许多痛苦。
任何时候都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为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做好准备。人要有一个人生目标,当你有了人生目标的时候,下意识心理就能把强大的激励因素加到你的有意识心理上,使得你在紧急情况中能够生存。
笑对死亡,死亡便会远离你。
做快乐的主人
很多人都抱怨生活没有快乐,其实获得快乐并不难,摒弃消极悲观的想法,选择积极乐观的想法,快乐就会来到你身边。你就会成为快乐的主人。
阿德勒是个农场主,他的心情总是很好。当有人问他近况如何时,他回答:“我快乐无比。”
如果哪位同事心情不好,他就会告诉对方怎么去看事物好的一面。他说:“每天早上,我一醒来就对自己说,阿德勒,你今天有两种选择,你可以选择心情愉快,也可以选择心情不好,我选择心情愉快。每次有坏事情发生,我可以选择成为一个受害者,也可以选择从中学些东西,我选择后者。人生就是选择,你要学会选择如何去面对各种处境。归根结底,你要自己选择如何面对人生。”
有一天,他被三个持枪的歹徒拦住了。歹徒朝他开了枪。
幸运的是发现较早,阿德勒被送进了急诊室。经过18个小时的抢救和几个星期的精心治疗,阿德勒出院了,只是仍有小部分弹片留在他的体内。
6个月后,他的一位朋友见到了他。朋友问他近况如何,他说:“我快乐无比。想不想看看我的伤疤?”朋友看了伤疤,然后问当时他想了些什么。阿德勒答道:“当我躺在地上时,我对自己说有自己两个选择:一是死,一是活。我选择了活。医护人员都很好,他们告诉我,我会好的。但在他们把我推进急诊室后,我从他们的眼神中读到了‘他是个死人’。我知道我需要采取一些行动。”
“你采取了什么行动?”朋友问。
阿德勒说:“有个护士大声问我对什么东西过敏。我马上答‘有的’。这时,所有的医生、护士都停下来等我说下去。我深深吸了一口气,然后大声吼道:‘子弹!’在一片大笑声中,我又说道:‘请把我当活人来医。’”
阿德勒就这样活下来了。
要是心中与困境作斗争的勇气仍在,即使山穷水尽,也会有柳暗花明的时候。
视富贵如云烟
人生就像一场比赛,不管多么努力,技术运用得多么高超,总会有相对于第一名的落后者。享受欢呼的,仅仅是那成千上万名中第一个冲到终点的幸运儿。生活又何尝不是这样?相对于那些在某一领域中因出类拔萃而获得万众瞩目的人来说,绝大多数的人都是那些在平凡的工作、平凡的家庭中默默尽力的人。况且,人生风云变幻,又有多少人没有品尝过世事沧桑的滋味呢?
从社会的需要说,每一种工作都是必需的。只要每个人做好自己的分内工作,维持物质的丰厚,为社会的繁荣做了贡献,他就应该自豪。若从生活的价值来说,体味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做过了自己所喜欢的事,没有虐待这百岁年华的生命,心灵从容富足,则“在富在贫,皆足安心”。即所谓“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在这个问题上,孔子有一句著名的话,叫“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他的意思是,人皆有利心,但是要去贫贱,求富贵,均必须以是否符合“义”为前提,“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不能嗜欲太过,甚至不顾一切,以不正当的手段去谋求富贵。一个人所具有的价值,只要它确实存在,就绝不会因穿着华服或蓑衣而有所改变,关键在于有自持之态。陶渊明荷锄自种,嵇叔夜树下锻炼,均为贫介之士,但他们的精神却万古流芳。自古以来就有“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史笔。古人日:“达亦不足贵,穷亦不足悲。”“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这对于我们如何生活,的确是足资凭借的箴言。
要做到“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就要有不贫之心。要懂得播种一分,收获一分的道理,不要强求,不要希图意外的惊喜。《一千零一夜》中阿里巴巴的哥哥高西木进了四十大盗的藏宝洞,欣喜若狂,攫宝不已,忘了回家,致使强盗回来,把他砍死。佛祖在《佛说四十二章经》告诫世人说:“财色之取,譬如小儿食刀刃之饴,甜不足一食之羹,然有截舌之患也。”
其实,在古人的眼里,“富贵”两字,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不取于人谓之富,不屈于人谓之贵”,白衣草鞋,自有一股飘逸清雅的仙气,粗茶淡饭,自有一份闲适自在的意趣。
心外无物的境界
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有一句话叫“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如果你真正做到了这点,你就可以超越凡尘,这才是对人生的真正领悟。生活中,我们也应做到不因为别人的评价而改变自己的原则。你永远是你的自己。
传说苏东坡谪居黄州,临水而居,常与对岸寺中老僧学佛参禅。忽一日心中似有所悟,遂提笔展纸得佛偈句:“端坐紫金莲,佛光照大江,心定如止水,八风吹不翻。”苏东坡反复吟诵,越觉高兴。便唤书童携书驾船,过河送给老僧观看。老僧接过看完也不说话,提笔在上面写了一个大字:屁。让书童回去转交苏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