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影视美术设计
44839900000040

第40章 技术制作概要(5)

再有如影片《阿甘正传》、《大白鲨》、《第三类接触》等都是运用计算机技术拍摄特技镜头的出色作品。

电脑合成、电脑绘画技术、三维动画及其他电脑特技技术越来越得到电影人的重视并在电影或电视剧创作中被广泛应用,取得了技术上奇迹般的效果。以上列举的几部影片无一例外地获得了最佳视觉效果或特技等技术奖。

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讲:“过去,思维、语言、文字、推理加在一起创造了我们的文化。但是现在又要考虑加进一个新的东西,就是电子计算机。电子计算机已经成为我们文化的一个手段、一个工具,要加到思维、语言、文字里面去。”他接着又说到电影,“有了剧作家写的电影剧本,就能通过电子计算机和光电技术、声电技术,制造出电影来。开始时也许是电子计算机制造背景,人物动作还是真人演员拍摄,然后如同前一节讲的综合成片子。也许最后真人拍摄的部分逐步减少,主要是计算机造电影了。这就使电影导演从拍摄工作的局限性中彻底解放出来,大大地扩展了他的创造能力,促使电影艺术向前发展”。

钱学森的看法很有预见性。

电子计算机以其神奇的魔力和功能以惊人的速度进入影视制作领域,改变着制作方式和银幕、屏幕的面貌。如果说电影或电视突破了时间的限制性,插上了翅膀,任凭影视创作在时间和空间中自由地翱翔,那么电子计算机进入影视领域,广泛参与影视制作,就使其插上了高科技翅膀、想象的翅膀,实现了技术制作上的再次腾飞。

从电影和电视的发展历史来看,既是一部时空艺术发展历史,也是一个影视技术不断革新、发展的过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革新影响着制作方式和表现手段的丰富和发展,带来电影思维方式及审美观念的变化。

电影从形成时期到成熟时期经过了近50年的发展历程,成熟期的主要标志之一是电影理论、视听语言的形成;之二是电影声音和彩色电影,即形象元素和技术元素的形成和完善。电影声音和彩色的出现在电影发展史上意义非同一般,从“伟大的哑巴”到有声,从20世纪20年代的科技水平来讲,也可以称为“高科技”了。电影声音的出现无疑是一场革新,电影可以运用声画对位、声画同步、声画分离等方式,把声音与画面结合,电影从此成为声画艺术,成为名符其实的时空艺术。彩色电影的出现,使电影掌握了最重要的造型表现手段,色彩与光线、运动、空间、环境、构图等形成了电影的完整无缺的造型手段体系。

我们讲电影美术是具有艺术创作和技术制作双重性任务的造型艺术,电影美术具有很强的技术性。电影高科技的发展无疑对电影特技、影视场景、化装等的技术制作产生很大影响,在传统的设计和技术制作的基石上,发展新的、创造新的奇迹。

二、电脑特技是一种手段、一种工具

电子计算机的神奇能力和其魔幻般的模拟技术,说到底,对于影视艺术创作来讲,“高科技”就如钱学森所指出的是一种手段和工具。高科技手段和技术主要运用在电脑特技方面,它比之传统的特技合成、手操纵的模拟技术在范围、功效、作用、逼真程度等方面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和水平。

最早运用电子计算机于电影制作的,要算美国导演乔治·卢卡斯创建的ILM公司。“它是专为拍摄电影提供高科技服务的一个特技王国,它拥有80台硅图像超级计算机,几乎垄断了好莱坞全部的电影特技制作,并由此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对传统电影技术来说几乎是永远不可能实现的奇迹”。

1977年,卢卡斯导演的轰动一时的《星球大战》是利用高科技手段拍摄的出色的科幻片,片中出现了众多奇异的银幕形象,如机器人、外星人、公主、传教士、人形怪兽、手执电光剑的武士以及帝国飞船,各式各样的飞行器、大型空间站,奇形怪状的机关、仪器等,在这宇宙空间中的种种场景、人物、机器怪物等形象完全是地球上和人类历史上不存在的或人类未曾见过的,而完全源于影片创作者的想象和幻想,首先由美术师、特技师的奇思妙想设计出原型,再由电脑合成、制作完成的。一句话,是由人脑指挥电脑来完成的。

该片有900多名专家参加了拍摄工作,采用了360多种特技,片中的情节在星球之间的宇宙空间展开,庞大无比的空间站的逼真效果、太空飞船追逐激战的壮观场面、外星人格斗的特技镜头等让观众眼花缭乱、叹为观止。

该片在美国影坛掀起了一股“电影特技热”,曾创下了4亿美元的高额收入,成为20世纪70年代票房收入最高的八部影片之一,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全部技术方面的奖项。

被誉为“遗传工程的神话、史前生物奇迹”的电影《侏罗纪公园》改变了人们过去只能在博物馆里面对巨大恐龙化石模型,想象这些巨兽活着时生活模样的情况,现在几头巨大的活恐龙正从银幕向人们一步一步地走来。这种激动人心的传奇景象和形态各异的巨兽形象的制作任务主要是运用电脑绘画方式创造出来的。

影片中有六种不同种类的恐龙,最大的身高20英尺,“是ILM公司的50多位电脑绘画专家、工程师、木偶师等辛勤工作了整整一年半,动用了价值1500万美元的技术设备才完成的”。“ILM的科技精英们要让他们创造的恐龙像真的猛兽那样在银幕上追逐、厮杀。年轻的电脑动画师、ILM的超级奇才史蒂夫·威廉姆斯经过了两个多星期的艰苦工作之后,在ILM公司的超级绘画计算机上,绘制出了一个长达10秒钟的恐龙运动特写镜头,这意味着他要绘制出240幅电影画面草图,并在每一幅草图上都要画出恐龙的三视图,甚至标出每一块骨骼的位置,其过程之艰辛、繁琐就可想而知了。正是在此基础上,ILM由里至外地创造了他们自己的恐龙:先是在已有骨骼上附上肌肉,然后根据日照的明暗程度给它上色,最后再通过皱纹、鳞片和一些泥土对它进行细致的调整。终于,一头足有二层楼高的恐龙从银幕上一步一步向我们走来,只见它两眼冒出凶光……”

从以上介绍我们不难看出,电脑动画美术师是银幕恐龙形象的原创作者,是美术师借电脑之手设计并制造出来的。另外,电脑绘画技术所创造的形象和银幕效果是极其逼真而完美的,但又是很艰辛而费时的技术制作。

美国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拍摄的,被誉为“电影史上最昂贵的影片,但无疑也是历史上最成功的影片之一”的影片《泰坦尼克号》,在运用高科技手段进行电影制作上具有与前两部影片不同的特点。全片共有400多个采取CG(电脑合成)制作的镜头,其数量和规模超过以往任何一部影片。该片采取传统特技与电脑特技相结合的方式,利用了电脑数字技术,制作了数字海、数字船和两千多个数字人。

为了使这艘给人类带来欢欣与震惊世界的悲剧的“梦之船”再现于银幕,该片的特技美术师和技师们共建造了大小不同比例的4个“泰坦尼克号”船的模型及若干小的模型。据有关材料介绍:“最大的模型长达236米,相当于横贯两个半足球场,重约500吨,船体高出水平面14米,4个烟囱高16.5米,从水面到烟囱顶部差不多有10层楼高。”这个船的模型基本上是按船实际长度的1∶1比例略小些制作的,这样庞大的特技模型船在电影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一位研究“泰坦尼克”事件的资深学者,肯·马歇尔说:“当我第一次在巴亚片场看到‘泰坦尼克’的模型时,我仿佛是通过时间隧道回到1912年,它就在那儿,像刚下水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