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塞上论乐谈艺文论选
44882100000015

第15章 唱出时代的最强音———浅论合唱的组织与训练

张韬

合唱是声乐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它音域宽广,音色丰富,形式多样,感染力强,最适宜于表现群体人声之美和具有蓬勃生命力的群众性艺术。

合唱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古代,许多国家和民族就开始用多声部的演唱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信念憧憬,据统计我国苗、瑶、壮等二十余个民族利用这种演唱形式。宗教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利用合唱这种艺术形式来弘扬教义、感染信徒的,近现代的专业合唱艺术,就脱胎于罗马天主教的圣歌合唱。现代的专业合唱虽萌生于19世纪,迄今只有二百余年的历史,但很快就发展成为一种成熟完整、丰富多样、表现力很强的深为各国人民大众喜闻乐用的艺术形式。

在我国音乐艺术的百花园中,合唱与大型声乐体裁是最年轻的品种之一。李叔同、沈心工、萧友梅等在20世纪初开创中西交融的学堂乐歌运动以来,现代合唱艺术如雨后春笋在全国各地蓬勃生长,一大批影响深远、蜚声中外的经典作品应运而生,如黄自创作的《旗正飘飘》和清唱剧《长恨歌》;冼星海创作的《黄河》《九一八》《牺盟》《生产》四部大合唱和《到敌人后方去》《流民三千万》《满洲囚徒进行曲》等合唱歌曲;吕骥根据郭沫若长诗创作的大合唱《凤凰涅槃》;陈田鹤、陆华柏创作的清唱剧《河梁话剧》《汩罗江上》;马可、郑律成、安波、沈亚威、李元庆、刘炽创作的《吕梁山大合唱》《八路军大合唱》《七月的边区》《淮海战役组歌》《新青年大合唱》《工人大合唱》;贺绿汀、谭小麟创作的合唱歌曲《游击队歌》《正气歌》以及马思聪创作的《抛锚》《民主》《祖国》《春天》四部大合唱等,在20世纪30~40年代短短的二十余年中,借助“五四”新文化运动和反帝、反封建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大潮,各种题材和体裁的大型声乐作品不断涌现,不但开创了我国音乐艺术史的先河,而且其中许多作品在革命性、现实性、艺术性、民族性、群众性等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至今仍传唱不衰。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音乐事业的蓬勃发展,大型声乐作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呈现出更加兴旺繁荣的景象。新的合唱作品数量约百余首(部)以上,难以一一枚举。这些作品题材范围更加广泛,形式风格更加丰富多彩,不少作品既有动人的音乐形象和深厚的生活气息,也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浓郁的民族色彩,并以较高的艺术水平受到国内外的赞赏和好评。

合唱艺术独特的社会作用与功能,历来为世界各国人民所倡导与称道。它除与其他音乐艺术体裁共有的审美、教育、娱乐功能外,在鼓舞意志、锻炼集体主义精神、加强积极向上的道德情操、开发智力和丰富形象思维等方面,都有着别的艺术形式无法取代的特殊作用。因而,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经济建设时期专业文艺团体和群众性的歌咏活动,都把合唱作为最有力的工具之一加以利用。我国的合唱艺术和群众性的歌咏活动曾以自己的独创性和光辉历程,让国内外有识之士赞叹震惊。在改革开放的经济建设的大潮中,合唱艺术虽仍出现于各种大典比赛活动中,但群众性的歌咏活动被所谓的“音乐快餐”所统治,曾经作为主力军的合唱艺术相对来说,因不应有的冷遇而沉寂起来。尤其在宁夏这样不发达省区,除了应景式地在大型活动上唱几首全国通行的时代曲外,很少听到有光荣历史和较高艺术水平的合唱经典歌曲或新作演唱,作为一个对合唱艺术情有独钟并以此为专业的群众音乐工作者来说,对此深感焦虑。

我区合唱艺术在1958年自治区成立后,曾经有过一段兴旺时期,专业演出团体和各行各业把合唱作为文艺演出必不可少的重点节目来抓。****以来,合唱艺术在我区日渐成为强弩之末,演唱活动之少,演唱水平之差,滞后于全国大多数省、市、自治区。近几年来,在发达省区的影响下“小燕子合唱团”“宁夏大学合唱团”“宁夏音乐之友合唱团”“银川老干部合唱团”等纷纷开始活动,合唱艺术和群众性的歌咏活动又开始绽露生机。为了能为我区合唱艺术和群众歌咏活动的开展推波助澜,除以上的回顾外,还想谈些具体实用的意见。

一、把集体性的歌咏活动当作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文化素质的经常性活动来抓

在“提高指导下的普及”,这是我们开展群众性歌咏活动的最好的经验和行之有效的方法。歌曲是会说话的,人都能唱歌的,但并非是人人都能唱好的。我们经常能遇到这样的场景,在群众集会上主持人宣布唱《国歌》或《歌唱祖国》时,除音箱中传出的声音外,台上台下大部分人是不张嘴或只张嘴不出声,其主要原因是不会唱或记不清歌词,连重要的仪式歌曲都不会唱,可见我们的普及工作之差和音乐素质之低了。革命战争年代和20世纪50年代早期普及群众歌曲的方法,就像学校的美育教育一样,经常性的倡导,推荐学唱红歌,除部队学校外,早已被人们置于脑外了。

振兴民族精神,扬我国威,树立新时期的企业形象,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国民素质的头等大事,也是领导者经常挂在嘴上的号召和******。近年来报刊、电视台经常登载播出政府机关开会边查人数边唱歌,这总比大家空坐着拉闲话好,会议或工间休息时边学习边去厕所方便,也比“谈吃论穿”和“麻将经”要有益得多。许多企业老总认识到了唱歌对树立企业形象、增强员工素质、宣传自己、调动员工积极性和人人为企业的发展作贡献的良方之一,纷纷利用工休时间,组织员工学唱能鼓舞士气的传统歌和新歌,许多企业还学习国外先进企业“以文治企”的方法,请作曲家为企业写歌,请音乐家为企业教歌,有些发达省区非常重视企业的文化建设工作,经常举办群众歌咏会演比赛活动,一个厂有厂颂,校有校歌,行有行业歌的群众歌咏运动,正在蓬勃兴起。年中国音乐家协会与江苏音乐家协会举办了一次全国企业金曲的征集评奖活动,国内著名企业和大部分省、市、自治区报送了千余首企业歌,出版了《中国企业金曲》歌集和音带,中央电视台专场播放了部分获奖歌曲的演唱实况,国内名牌、厂家、企业的不同形象,在屏幕上组成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反复在全国观众面前展现,这样的宣传效应不见得比花十万或数百万在电视上作一两秒钟广告的影响差。

社会音乐工作的重点,还应该是群众性的歌咏活动,如果能做到厂有厂颂、校有校歌、各行各业(包括政府机关公务员)都有反映自己新风尚、新面貌的歌,人人都学会10~15首常用的仪式歌、庆典歌、革命传统歌,精神文明建设、突出主旋律等才算是落到了实处。

二、把“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作为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和审美档次的重要工作来抓。

近年来,我区虽举办过群众歌咏比赛或庆典活动中演出过一些大合唱节目,但总体来说比起全国发达省区的水平差距较大,其根本原因在于专业性的指导和经常性的训练不够。

合唱是一门艺术,艺术水平的高低是要靠功力、技巧、悟性和认知等诸多因素来体现的。台上几分钟,台下十年功,在文化知识、科学技术大普及的新时代,听得多了,看得多了,人们的艺术鉴赏品味和水平日趋高、精、尖方面发展,人们的参与意识也越来越强了,已不满足于用人多势众、临时凑数、应景式的大齐唱去演出参赛了。我区广电系统成立的小燕子合唱团,请了四位对少儿合唱有研究的老师专家训练了两三年,1993年参加北京国际合唱节,又专门请我国合唱艺术大师聂中明先生来银川指导排练了一个多月,首次亮相才一炮打响,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一致赞赏和好评。遗憾的是我区像“小燕子”这样的合唱团太少了,即便是有几个,也缺乏专家指导和认真长期的训练,临时找个人排练一下,是唱不出水平来的。

现在我区玩音乐的爱好音乐的人越来越多了,搞音乐、精通音乐的专家越来越少了。音乐的门类很多,一个人一生精通一门旁及别类,就算是很不错的专家了,就拿合唱艺术来说,也是音乐艺术中一门具有多种学问的高级艺术品种。

合唱顾名思义是一门多声部的声乐艺术,严格地说单声部的齐唱是群众歌曲经常采用的演唱方法,不属合唱之列。在合唱歌曲中有时也用声部齐唱作为连接过渡,但从头到尾的单声部齐唱是不能称做合唱的。现代的合唱组合形式很多,一般说来可以分为同声合唱(包括女声二部、三部、四部、领合、男声二部、三部、四部、领合、童声合唱等)、混声合唱(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四声部组成的二部、四部、八部合唱等)两种基本类型。人数可多可少,少则8~10人,多则成百上千人,因而人数多少对合唱艺术表现水平并无多大影响。一般说合唱的音域比独唱、齐唱要宽广得多,从男低音的F到女高音的C3表现方面包罗了齐唱、独唱、重唱、对唱、表演唱等各种演唱形式,同时可以用各种音乐手法和技巧去丰富或增强其思想内涵和艺术表现力。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看不见,摸不着。靠着不同长短、高低、强弱并带色彩的音,与有规律的节奏连续运动来表达思想感情、生活场景与精神情绪,声乐艺术则主要靠嗓音来完成这些任务,嗓音的好坏,声音表现能力的高低等直接关系到演唱的质量。合唱是集体性艺术,除强调音准、节奏、表情三个基本要素外,还要特别强调各声部的音色的特点和声部间的统一协调与密切配合。因而专业的合唱队与业余的合唱队组建起来之后,都需要专家(合唱指挥、排练者)的指导和较长时间的训练磨合,才能基本或较好地达到上述要求。

怎样训练合唱队呢,一般来说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预备性的训练。首先要对声音进行修正,练呼吸、练声和纠正不良的歌唱习惯等,是准备进入合唱排练的重要课程。每次排练前都要把嗓音唱开唱通,让发声器官由日常说话时的自然状态进入正确的歌唱状态。练习时先低后高、先易后难,嗓音、音准、节奏、表情、吐字正确的呼吸和歌唱方法等,都要通过预备性的练习逐步去解决,还要让合唱队员逐步适应指挥的手势、提示和要求。抓好基本训练,排练时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这一点往往被指挥者忽视,一开始就直接进入排练,唱两句停一下,唱三句停一下……总是到不了位,指挥者急得汗流浃背,队员们越抠越疲,费时费力,甚至闹得排练场像集市一样乱成一团。

(二)经过充分准备和预备性练习后再进入正式排练。我国老一辈合唱指挥家马革顺教授曾说过“,指挥工作最基本、而且最重要的守则是:没有计划和准备就不应出现在合唱队员面前;对指挥艺术和作品不了解或不熟悉,就很难指挥别人。”进入正式排练之前,指挥应通过视唱或听录音等,对要排练的歌曲的内容、情感、体裁、曲式结构、时代背景、表现方法等进行简略的分析介绍,并要对作品的重点、特点、难点、高潮处理等进行提示,以期在排练中重点解决。然后进行视唱和分声部排练,让每个合唱者唱熟唱顺。进入正式排练之后,先分段排练再逐步将全曲连接来练,这时指挥者要就局部或整体的表情、音色、速度、力度、起伏、层次、铺垫、高潮、吐字、口型等的艺术处理和要求,随时给予提示,让歌者逐步适应和基本达标。

(三)精雕细刻,提出进一步要求,为正式演出作好充分准备。在进入正式排练后,要注意照顾队员的休息,可先分声部坐着用半声轻唱,基本练好了再按队形站起来正式演唱。精雕细刻的重点应是技巧要求高、难度大的乐句乐段和整体的配合与协调。练好之后,合唱队员稍事休息,如有伴奏要先练乐队后合伴奏。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忽视乐队的排练和与歌声的合练,“台上见”的现象较为严重,乐队不但起不了配合铺垫作用,相反起破坏作用,有时让人不忍卒听,严重影响了演出的综合质量。

精雕细刻时,还要注意提出一些注意的事项,如口型的统一、姿势的正确、面部表情的变化、辅助动作手势的适度和整齐划一等,待演出前走台连排时还要排好队形,检查服装化妆、灯光材料等,再对队员提醒一些应注意的事项,正式过一遍或两遍就行了。

总之,没有水平低的合唱队,只有水平低的排练者和指挥者。我简要地介绍论述一下自己对合唱艺术的心得体会和组织排练的经验,因篇幅所限,一些更具体的只能在排练中去根据情况提示解决,这里不再一一阐述。我是合唱排练指挥队伍中的新兵,水平有限,经验不足,错漏之处在所难免,还望前辈专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