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媛
舞蹈和厨艺,看起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领域和两种思维,但仔细推敲起来,却有一些可以相互参考借鉴的可能。厨师们凭着自己的技艺、招数、秘方、绝活,千方百计地烹饪出各种色、香、味俱佳的珍馐名馔,力图满足社会的需要和赢得食客们的赞赏喜爱。但食客们历来都是口味各异,众口难调,褒贬评论、说三道四者在所难免。厨师们从不在赞赏中自满,也不会在非议中灰心。古今中外的列谱名菜任我花样翻新,东西南北的风味食品任我千变万化,这种自由自在的兼收并蓄、开拓创新精神,就是饮食文化在各个历史时期持续发展、在市场经济中日渐繁荣兴旺的秘诀。
当然,舞蹈创作是艺术不是单纯的技艺。物质生产用逻辑思维,靠材料和技艺就可以创新发展,制作出新的花样品种。艺术属上层建筑,是用形象思维反映现实还要比现实更富有典型性的意象形态。艺术产品的艺术性体观在反映生活、表达人的思想感情所达到的准确、鲜明、生动程度,以及形式、结构、技巧的完美程度。由于各层次观众的文化素质和审美情趣的不同,艺术生产比物质生产更复杂困难、难以捉摸一些。但千方百计、兼收并蓄、开拓创新、满足市场和受众需要这些方面,却有相似相通之处。
一、宁夏舞蹈创作的成就与不足
我区舞蹈创作历经四十八年的艰苦历程,虽然在民族风格、地方特色的方针指引下,在老、中、青舞蹈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以回族为主体的舞蹈创作表演从无到有,从少到多,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了更加兴旺发达、百花争艳的繁荣昌盛局面,密切配合了各个历史阶段的任务,基本满足了形势发展和社会生活的需要,但与发达省区比较起来,能真正反映宁夏独特的风俗美、气质美、人情美,有高度舞蹈特性、能满足现代观众审美特点、在国内外卓有影响的舞蹈佳作精品还是很少。绝大多数赶任务的舞蹈作品,尚存在着形式单一(多为歌舞表演性质的群舞)、缺乏独创精神(模仿古典舞、民间舞和现成舞蹈作品)、舞蹈特性不强(对舞蹈要素学习掌握不够,对动作的提炼加工不够)等弊病,究其原因,生活积累少、舞蹈创作的实践经验不足、对舞蹈动作尤其是当地各族人民的特性气质和动作的开掘研究不够。总起来说,因循守旧,缺乏兼收并蓄和开拓创新精神,不能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舞蹈创作,是阻碍我区舞蹈创作表演可持续发展繁荣、无法进入全国先进行列的主要原因。
二、《舞蹈创作法》对国内外舞蹈艺术建设发展的影响
纵观世界舞蹈艺术发展历史,古典舞、民间舞曾风起云涌,长期独霸各国舞坛。
1912年俄国芭蕾舞大师金斯基开现代舞创作之先,创作出《牧神的午后》,德国舞蹈家玛丽·馥格曼通过日本现代派舞蹈家江口隆哉等人的创新实践,编写了《舞蹈创作法》,系统地总结了古典舞、民间舞编导方法的优点和不足,也重点对现代舞创作中的心理欲望、动机、作品构成及人体动作的千姿百态、千变万化的开掘升华等作了系统论述。这部经典之作对20世纪世界各国的古典舞、民间舞编导水平的提高,尤其是现代舞的创作、创新和发展起到巨大的影响和作用。开创和传播世界新兴舞蹈艺术,对中国民族舞蹈艺术的继承发展和开拓创新作出过不朽贡献的舞蹈艺术大师吴晓邦,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把新兴舞蹈艺术的编导法和现代舞的创作法介绍到我国,并与戴爱莲等舞蹈家一起,对发掘、整理、加工、改编中国古典舞、民族民间舞和创作反映当代生活和工农兵形象的现代舞的启蒙与实践作出了应有的贡献。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全国各省区的古典舞、民间舞的兴旺发达和新编创的民族民间舞《红绸舞》《荷花舞》《跑驴》《采茶扑蝶》《扇子舞》《长鼓舞》《孔雀舞》《鄂尔多斯》《盅碗舞》,以及《宝莲灯》《小刀会》《五朵红云》《白毛女》《红色娘子军》等大中型舞剧,大都是运用舞蹈编导法编创的辉煌一时的中国民族舞蹈经典。遗憾的是由于“****”路线的影响,我们一直视现代舞为腐朽资本主义的怪胎,现代舞创作法中提出的“不受传统束缚,不设条条框框”“没有固定的动作模式”,倡导创作自由、标新立异和个性特征等创作原则,都被视为资产阶级人性论、自由化的大毒草,连同20世纪50年代早期用拟人法、象征法创作的《阳春白雪》《渔夫乐》《希望》《命运》等现代舞启蒙作品,一起受到批判,被扔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对外文化交流日渐频繁,发达省区的舞蹈家经过反思和实践,认识到必须接受发达国家的先进舞蹈创作理论和方法,更新观念,打破条条框框,大力开拓创新,才能促进舞蹈事业的繁荣发展。一批学习运用创作法编导的现代舞《希望》《无声的歌》《命运》《桥》《网》《黄河魂》《踏着硝烟的男儿女儿》《雀之灵》《云南映象》《千手观音》等轰动一时,成为名扬中外的精品佳作。这些作品真实地、艺术地反映了我们这个伟大变革时代的新思想、新意识、新面貌、新风尚,在兼收并蓄、开拓创新的新观念指导下,以崭新的形式、形象化的动作和技巧、丰富的内涵令人耳目一新,拍案叫绝。
三、我区以回族舞蹈为主体的民族地域特色舞蹈如何赶上并超越先进省区的发展势头
我所以花费这么多的篇幅来回顾舞蹈发展的历史,一方面是想把自己从事舞蹈创新和教学以来的学习心得和实践经验写出来,求教于舞蹈界的前辈行家,另一方面也想从中找出差距,以利于我区舞蹈编导创作的创新发展。我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从事舞蹈工作,那时宁夏除了编导一些配合任务的歌舞以外,大部分的舞蹈都是学演节目,如《花儿与少年》《洗衣歌》和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歌舞节目。后来我区舞蹈家陆续编导演出了《西夏女》《******的婚礼》《口弦》《吆骡子》《抓发菜的尕姑娘》等一批具有一定民族地方特色的舞蹈。这些以表现回族为主体的舞蹈虽以回族舞蹈为主体,为突出民族地方特色的宁夏新兴舞蹈建设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总体来说发展创新不够。20世纪90年代以来,陆续编导演出的《洗礼》《山娃子》《背》《花儿》《心泉》《汤瓶舞》《甜甜的盖碗茶》等舞蹈,才基本上摆脱了歌舞表演的老套子,在反映生活、表达宁夏回、汉族人民的思想感情,精神气质和内心世界以及形式、结构、动作、技巧的创新发展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国内外演出和全国汇演大赛中受到了广泛赞扬,也获得过奖励。
20世纪90年代,新兴舞蹈创作法在我国的兴起和普及,促使曾为我国舞蹈事业的发展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舞蹈编导法也以全新的面貌发挥出新的作用。古典舞已开始冲破程式化的格局,民族民间舞也开始摆脱束缚和老套子,新兴的中国现代舞正风起云涌,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现代意识、时代气息、与世界接轨、开拓创新、多元化格局等词汇,已成为舞蹈界的时兴行话。我区由于经济不发达,观念转变不够,对外交流机会少,精品意识不强等原因,舞蹈艺术的发展建设总比发达省区晚半拍。尤其在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引进新观念、新方法,大力开拓创新等方面尚存在较大的差距。为了迎头赶上发达省区的发展势头,我们要认真学习行之有效的《舞蹈创作法》和世界新兴舞蹈的创作经验,充分发挥舞蹈艺术的动律特性,利用舞蹈表情、舞蹈节奏和舞蹈构图三个要素,真实地反映宁夏地区独特的风俗美、气质美、人情美和正处在伟大变革时期回汉人民的新思想、新面貌、新风尚、新意识,在学会掌握中外古今传统舞蹈程式的基础上,用发展创新的表现手法和技巧,在新古典舞,新民族民间舞,尤其是现代舞的编导创作方面,进行多方面的探索和实践,赶上和超越国内外舞蹈艺术发展势头,创编出更多更好的舞蹈精品,使宁夏的舞蹈事业蒸蒸日上,更加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