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神秘的太空世界丛书:人类的航天历程
44899500000004

第4章 人类从天空到太空的征程(4)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呈球形,直径58厘米,重836千克。它沿着椭圆轨道飞行,每96分钟环绕地球一圈。人造地球卫星内带着一台无线电发报机,不停地向地球发出“滴——滴——滴”的信号。一些人围着收音机,侧耳倾听着初次来自太空的声音。另一些人则仰望天空,试图用肉眼在夜空搜索人造地球卫星明亮的轨迹。但是,当时很少有人了解人造地球卫星是载人宇宙飞船的前导。科学家正在加紧准备载人空间飞行。一个月后,1957年11月3日,前苏联又发射了第二颗人造地球卫星,它的重量一下增加了5倍多,达到508千克。这颗卫星呈锥形,为了在卫星上节省出位置增设一个密封生物舱,不得不把许多测量仪器移到最末一节火箭上去。在圆柱形的舱内安然静卧着一只名叫“莱卡依”的小狗。小狗身上连接着测量脉搏、呼吸、血压的医学仪器,通过无线电随时把这些数据报告给地面。为了使舱内空气保持新鲜清洁,还安装了空气再生装置和处理粪便的排泄装置。舱内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使小狗感到舒适。另外还有一套自供食装置,一天三次定时点亮信号灯,通知莱依卡用餐。使人遗憾的是,由于当时技术水平的限制,这颗卫星无法收回。试验狗在卫星生物舱内生活了一个星期,完成了全部实验任务。科学家们只好让它服毒自杀,莱卡依成为宇航飞行中的第一个牺牲者。

前苏联紧紧抓住发展大威力火箭这一关键技术,又向着把人送上太空的目标努力。把载人宇宙飞船送入空间,要求运载火箭有把数吨重的有效载荷送入地球轨道的能力,这又是一次飞跃。

前苏联大威力运载火箭的快速发展,过程中获得的技术窍门帮助并显著加速了载人航天飞船的准备工作。因此,前苏联在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后不到4年时间,在1961年4月12日就成功地将473吨重的“东方”号载人航天飞船送入地球轨道,尤里·加加林成为第一个太空人。这时,世界又再次受到震动,从此开始了人类在太空的活动。

在当时来说,前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很大成分上是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军备竞赛的产物。

此后,前苏联一直在大力发展卫星,在以后的3年中又发射了3颗卫星,并进行了动物试验,为飞船的上天做好了准备。

1962年,前苏联发射了第一颗照相侦察卫星;1963年,又发射了第一颗气象卫星。在以后的时间里,前苏联在民用卫星方面主要发展了通信卫星系列、导航卫星系列、地球资源卫星系列、电子卫星系列和微重力卫星系列;而在军事应用卫星中,主要发展了侦察卫星系列、电子卫星系列、导弹预警卫星系列,以及军事通信卫星、测地卫星、军事导航卫星和反卫星卫星等。

仅从1957年到1984年的20多年时间里,前苏联发射的各种类型的卫星共达2011颗。它每年发射的侦察卫星约为40颗,而通信卫星则每年发射约30颗,是世界上发射卫星最多的国家,其中军事应用卫星占了80%以上。

在大力发展卫星的同时,前苏联还发展了载人飞船。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东方”号。两年后,又发射了“上升”号飞船。

值得一讲的是,前苏联在深空探测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如1959~1976年,前苏联共发射了月球探测器24个。1966年2月3日,“月球9”号探测器成功地进行了月球表面的软着陆,随后又发射了金星、火星探测器。

前苏联解体后,现在的俄罗斯继承了其航天发展计划,努力保持其在航天领域里的优势。尽管俄罗斯经济不太景气,但它仍然大力发展自己的航天事业。自1992年到现在,它一直活跃在世界航天市场上,在世界航天发展的热潮中处于领先地位。

世界各国的首颗人造卫星发射

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揭开了人类向太空进军的序幕,大大激发了世界各国研制和发射卫星的热情。

美国于1958年1月31日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探险者1”号人造卫星。该星重822千克,锥顶圆柱形,高2032厘米,直径152厘米,沿近地点3604千米、远地点2531千米的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轨道倾角3334度,运行周期1148分钟。发射“探险者1”号的运载火箭是“丘比特”四级运载火箭。

法国于1965年11月26日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试验卫星1”(A-l)号人造卫星。该星重约42千克,运行周期10861分钟,沿近地点52624千米、远地点180885千米的椭圆轨道运行,轨道倾角34度24分。发射“A1”卫星的运载火箭为“钻石,tA”号三级火箭,其全长187米,直径14米,起飞重量约18吨。

日本于1970年2月11日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大隅”号。该星重约94千克,轨道倾角3107度,近地点339千米,远地点5138千米,运行周期1442分钟。发射“大隅”号卫星的运载火箭为“兰达-45”四级固体火箭,火箭全长165米,直径074米,起飞重量94吨。第一级由主发动机和两个助推器组成,推力分别为37吨和26吨;第二级推力为118吨;第三、四级推力分别为65吨和1吨。

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该星直径约1米,重173千克,沿近地点439千米、远地点2384千米的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轨道倾角6844度,运行周期114分钟。发射“东方红1”号卫星的远载火箭为“长征1”号三级运载火箭,火箭全长2945米,直径225米,起飞重量816吨,发射推力112吨。

英国于1971年10月28日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普罗斯帕罗”号,发射地点位于澳大利亚的武默拉火箭发射场,运载火箭为英国的“黑箭”运载火箭,近地点537千米,远地点1593千米。该星重66千克,主要任务是试验各种技术新发明,例如试验一种新的遥测系统和太阳能电池组。它还携带微流星探测器,用以测量地球上层大气中这种宇宙尘高速粒子的密度。

英国的航天技术发展得也比较早,在欧洲算是首屈一指的。当然和美、苏相比还有一段距离。

英国自1957年到1991年,共发射卫星21颗,主要是军事通信卫星、民用通信卫星以及科学探测卫星。

在欧洲仅次于英国的就是法国,但是它却于1965年11月26日发射了它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自行研制和发射卫星的国家。

自那以后,法国共发射卫星10多颗,主要是通信卫星;而法国的对地观测卫星“斯伯特”的性能非常优良,可与美国的同型号卫星媲美。

除上述国家外,加拿大、意大利、澳大利亚、德国、荷兰、西班牙、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也在准备自行发射或已经委托别国发射了人造卫星。

飞出地球第一人

“东方1”号是前苏联的第一代宇宙飞船,也是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连同末级火箭在内,总长735米,重4725千克。它由生活舱和机械舱两个部分组成。生活舱是一个直径为2~3米的球体,主要供宇航员生活和工作用,舱内温度为20℃左右,气压与地面基本相同,氧气是由一个特殊装置与氮气、水蒸气按地球空气成分混合后送入的。机械舱长31米,直径为258米,其中有生活舱脱离轨道返回地面时所需的制动火箭系统、供应电能的电池、供应储气的气瓶等系统。

“东方1”号载人飞船和它的运载火箭都是一次性的,只能执行一次任务。

1961年4月12日,莫斯科时间9点07分,这是一个全世界都应该记住的时刻。随着主持航天计划的总设计师科罗廖夫的一声令下“发射”,加挂了5个助推器的三级运载火箭载着“东方1”号载人飞船飞向了太空。

火箭一级一级地接替工作,使载人飞船的速度越来越大,当第三级火箭点火后,载人飞船的速度已被加到了第一宇宙速度,即达到了大约8000米/秒的速度。

9点21分,“东方1”号载人飞船把加加林载到了预定的轨道。此次预定“东方1”号飞船运行轨道距地球表面最远距离即远地点是302千米,最近距离即近地点是175千米,轨道对于赤道的倾角是65度45分,预计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圈所用的时间为891分钟。

第一艘载人飞船——“东方1”号9点58分,莫斯科广播电台播放了加加林正在地球轨道上飞行的消息,并开始不断地报道飞船进展的有关消息,整个世界为之震惊,前苏联陷入举国欢庆的海洋。

加加林在地球轨道上飞行了108分钟,这其中的每一分钟都凝结了几千年来人类关于太空的所有幻想,凝结了几百年来所有航天科技工作者的辛勤的汗水。

10点25分,他在接到地面指令后启动了飞船的制动火箭系统,飞船开始减速,并离开了运行轨道,进入过渡的椭圆形轨道。

飞船的返回舱与机械舱分离,进入了稠密的大气层,在经历了气动加热产生的数千摄氏度的高温后,“东方1”号载人飞船带着英雄加加林向着预定的着陆点飞行。

在下降到距地面7700米的高度时,降落伞张开,飞行器的下降速度减为220米/秒,随后加加林和座椅一起被弹出了飞行器。在距地面4000米处,加加林与弹射椅脱离。

10点55分,加加林带着应急救生系统,依靠自己的降落伞安全降落到地面上。

加加林简介

加加林(1934年3月9日—1968年3月27日),生于前苏联斯摩棱斯克州格扎茨克区的克卢希诺镇一个集体农庄庄员家庭,白俄罗斯人。1955年从萨拉托夫工业技术学校毕业后参军。1957年在契卡洛夫第一军事航空飞行员学校结业,成为红旗北方舰队航空兵歼击机飞行员,1960年被选为航天员,后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地球人。

开启公众太空旅行的大门

2004年6月21日,由微软共同创始人之一保罗·艾伦资助的民间太空飞船“太空飞船1”号成功到达地球大气的上层,进入100千米高度的亚轨道。人类第一次私人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实现。

这架以火箭为动力的飞机由被称为“白色骑士”的运载飞机从高空释放,然后点燃自己的火箭到达62英里(1英里=1609344千米)高度。之后在驾驶员的操作下顺利地在位于加州莫哈韦沙漠的一条飞机跑道着陆。

这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太空飞行展示了商业太空飞行的可行性,并将为公众开启太空旅行的大门。

“太空飞船1”号由著名飞行器设计师伯特·鲁坦设计,亿万富翁保罗·艾伦提供了2000万美元以上的资助。第一位驾驶员麦克尔·梅尔维在成功完成这次的太空飞行之后正式成为宇航员。在燃烧自己的火箭80秒之后,“太空飞船1”号在其飞行的最高海拔度过了3分半钟,梅尔维在这个短暂的亚轨道失重过程中有幸目睹了地球完美的弧线以及黑洞洞的苍穹。

这次的飞行标志着非政府太空飞行器第一次到达被认为是地球大气和外太空边界的高度。保罗·艾伦以及“太空飞船1”号的建造者们下一步将角逐AnsariX奖。这笔1000万美元的奖金用来表彰第一个能够利用载人太空飞行器将三个人或者相同重量的载荷送入100千米高度并在两周内重复这一旅程的太空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