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舰艇与潜艇
44900200000020

第20章 潜艇家族(6)

1、雷达预警潜艇:

在1945年太平洋战争末期的冲绳战役中,美国海军曾派遣了数量可观的驱逐舰为其航空母舰担负雷达预警任务。这些驱逐舰装备了功能强大的雷达,可在相当远的距离上事先发现前来攻击航母编队的日军自杀性飞机。从而大大减少了美军航母和其他舰艇在冲绳战役中的损失。但是,担负雷达预警任务的美军驱逐舰却因此招致了自杀飞机的攻击而遭受了巨大损失。美国海军便由此产生了利用潜艇担负雷达预警任务的想法。在雷达预警潜艇发现敌人轰炸机并且及时发出警报之后,可迅速下潜到水下以避免遭到敌人飞机的攻击。雷达预警潜艇还可充分利用潜艇所具有的隐蔽性深入到距敌人很近的海区,更能发挥先期发现敌飞机的作用。

从1948年起,美国海军先后把10艘潜艇改装成雷达预警潜艇,在潜艇指挥台围壳的后部装设了AN/SPS-6型防空雷达。后来美国海军又建造了3艘新型雷达预警潜艇。其中1艘是核动力的。然而,到了20世纪50年代后期,由于陆上固定式雷达和水面舰艇用雷达得到了迅速发展,雷达预警潜艇这一舰种从此便被取消了。

2、运输/输送潜艇: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些国家曾利用潜艇来输送特种部队进行突袭作战或运送给养、弹药和燃料等。1942年8月17日,美海军利用潜艇输送特种部队对马金岛上的日军和军用设施袭击作战,给日军造成了惨重的损失。苏联海军也曾利用潜艇对被德国法西斯军队包围的塞瓦斯托波尔输送弹药、粮食、燃料以及撤离伤病人员等。利用潜艇输送特种部队进行登陆作战或运送作战物资,其主要优点是隐蔽性好、成功率高。

1948年1月,美国海军把2艘潜艇改装成输送特种作战部队的专用潜艇,另外还把1艘潜艇改装成专用的运送作战物资的运输潜艇。经过改装的潜艇每艘可输送160名特种部队作战人员,或可运送28300加仑的燃料和120吨的作战器材物资。后来美海军在对运输/输送潜艇进行了论证和评价之后,决定将其废除。然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在新型“弗吉尼亚”级多用途核潜艇的设计过程中,美国又利用先进的模块化技术重新对潜艇的运输/输送功能给予了充分肯定。

3、布雷潜艇:

布雷潜艇的主要任务是在敌人水上交通要道上布放水雷,封锁敌人的航道和港口。布雷潜艇上装有布放水雷的专用设备,并可携带数量较多的水雷。世界上第一艘专用布雷潜艇“螃蟹”号是沙皇俄国在1909年建造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般的攻击型潜艇都具备布放水雷的功能,因此,世界各国海军基本上也不再建造专用的布雷潜艇了。

4、加油潜艇:

加油潜艇主要是用来给水上飞机中途加注燃料。这种潜艇的内部装备有容纳航空汽油的燃油舱以及给飞机加油的专用设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海军曾多次利用加油潜艇为其水上飞机加注燃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海军也曾把一艘潜艇改装成加油潜艇。但是,随着军用飞机的迅速发展以及空中加油技术的完善解决,专用的加油潜艇逐渐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最终被淘汰。

5、舰炮潜艇:

众所周知,潜艇的正宗武器一向是以鱼雷为主。然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认为,攻击几乎没有任何武装的英国商船和货船,没有必要浪费昂贵的鱼雷,只需潜艇上的舰炮就足已。因此,德国海军建造了一些装备380毫米舰炮的潜艇。这种大口径舰炮的射程可达40千米以上,而且仰角也大,既可对英国商船和货船进行毁灭性袭击,又可对敌人的岸上目标进行有效的轰击。但是,德国海军还没有来得及把这种潜艇投入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便结束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也曾建造过装备大口径舰炮的潜艇,但由于那时飞机在护航作战方面的作用已经充分显露出来,舰炮潜艇几乎在战争中没有发挥作用就被废弃了。

6、携带飞机的潜艇:

携带飞机的潜艇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的。当时,潜艇常常执行侦察任务,携带飞机的潜艇可利用飞机空中侦察的优势,大大增加侦察范围。携带飞机的潜艇上设有专用的水密型飞机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海军还曾计划建造可携带多架飞机的潜水航空母舰,但是,由于携带飞机的潜艇实用性较差,美国海军最终放弃了这一计划。

7、袖珍潜艇:

通常把排水量为100~600吨的潜艇称为小型潜艇,排水量小于100吨的潜艇则称作微型潜艇或袖珍潜艇。袖珍潜艇是一种执行特殊任务的专用潜艇,它诞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1918年11月11日,意大利的袖珍潜艇曾将停泊在波拉海军基地的奥地利“维里布奇·乌尼基斯”号战列舰击沉。美国海军也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利用袖珍潜艇重创过日本海军的“高雄”号巡洋舰。

战后,一些国家仍然十分重视袖珍潜艇的研制工作,形形色色的袖珍潜艇相继出现。目前,美、俄、德、意及朝鲜等国都建造了性能出色的袖珍潜艇。被誉为“水下摩托车”的南斯拉夫双人潜艇,被大量地用来输送潜水员和拍报人员;1955年,美国建造了用于海岸突袭和港湾守备的排水量仅为30吨的X-1艇;70年代,意大利向巴基斯坦和哥伦比亚出售了数艘40~60吨、载员8~12人的潜艇。苏联建造过一批双人、三人和四人型袖珍潜艇,其排水量分别为20、30、35吨,艇长分别为12、20、22米,主要用于潜人敌港口进行侦察和破坏活动。80年代中期,列宁格勒孔雀石海事工程设计局推出了“海神/海牛”型袖珍潜艇,“海神”型双人袖珍潜艇长5米,水下排水量1.6吨,水下持续工作时间6小时,水下航速6节,续航力为35海里。袖珍潜艇的动力储备较少,续航力、水下自持力有限,往往采用由拖船拖带,潜艇、水面舰船携带或直升机运载等方式到达指定海区执行特殊任务。

1982年,瑞典海军基地附近的海底发现履带痕迹,引起了世界轰动。据分析,那可能是盗用法国技术设计制造的袖珍潜艇的痕迹,该艇能够凭借艇艉贴近海底航行,至于它是哪个国家的,如今仍是个谜。日本沿岸也曾出没过类似的袖珍潜艇。目前,虽然没有哪个权威机构对袖珍潜艇的发展趋势做出正式评估,但是可以肯定,一旦有军事需求,其发展速度将是很快的。自杀潜艇:

自杀潜艇是一种小型潜艇,其外形颇像一枚鱼雷。自杀潜艇只有一名艇员,战时,将操纵着装满炸药的潜艇舍身攻击敌人的舰艇。自杀潜艇上装有一根长约1米的潜望镜,供艇员在攻击敌舰过程中进行观测。典型的自杀潜艇是日本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建造的“回天”型潜艇。实验潜艇:

实验潜艇的主要目的是为研制新型号潜艇、艇上新型设备以及新式装艇武器等提供一个水下试验平台。最为典型的实验潜艇是美国海军于1953年建成的“大青花鱼”号潜艇。1949~1952年间,美国相继将3艘在役潜艇改装为声学及声纳实验潜艇。潜基弹道导弹的研制试验需要艇、弹的紧密结合,不但费用高,而且风险大,因此,在弹道导弹核潜艇设计建造之前,往往要预先建造发射实验潜艇,进行替代性发射试验。法国的“鲤鱼”号实验潜艇1966年服役,在指挥台围壳后艇体内安装了两座垂直导弹发射筒。该艇为法国第一代弹道导弹核潜艇“可畏”级潜艇的建造和服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为法国第三代弹道导弹核潜艇“不屈”级潜艇的建成立下了汗马功劳。苏联在弹道导弹核潜艇的研制中,也经历过研制导弹实验艇这一过程。从各方面来说,实验潜艇对现代潜艇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保障作用。

10、电子战潜艇:

1956年,美国海军先后建造了水下排水量约3000吨的“蛙鱼”级大型常规电子战潜艇和水下排水量为7170吨的核动力电子战潜艇“特里顿”号。俄罗斯近期也推出了3艘执行指挥、控制、通信任务的潜艇,由GL型常规动力弹道导弹潜艇改装而成,拆除了原潜艇的导弹发射筒,以发射筒处为平台,在指挥台右舷前和艇艉甲板处分别安装了高频天线基座。在未来战场上,远距离目标指示与引导是提高远程巡航导弹命中精度的重要环节,而电子战潜艇凭借其特殊的隐蔽性,将成为执行这一任务的理想角色。这样看来,电子战潜艇的地位与作用将会有所提高。

11、靶标潜艇: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海军反潜作战的重要性日益被军事家们所重视。为了配合反潜作战部队的训练,一些国家建造了专门用于反潜战训练的靶标潜艇,有的国家利用已退役的潜艇作为靶标潜艇,也有的国家把在役的潜艇改装成靶标潜艇。不过,随着反潜技术的提高以及反潜作战范围的加大,为了提高反潜训练的效果,许多国家开始利用现役潜艇进行反潜训练,专用的靶标潜艇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12、间谍潜艇:

冷战时期,美国为了对付日趋强大的苏联水下作战部队,从1965年起,改装若干艘核动力攻击型潜艇,组成在深海进行秘密侦察的编队,每天24小时,始终有3~4艘间谍潜艇在各海域水下巡逻。编队的具体任务是,在深海搜索、寻觅或回收敌我双方沉人海底的舰艇、飞机、火箭、航天器、核弹头和其他武器,发现和破坏别国在海底铺设的电缆和部署的水下侦听装置。间谍潜艇具有高度的隐蔽性,不会被敌方侦察卫星发现,由于装有微调发动机和其他特殊技术设备,它可在深海作业时保持艇体平衡,最大限度地降低噪音,并可消除风浪波涛的震荡,从而使敌方水下音响侦测器难以侦听到它的行踪。美国海军对外声称,编队的任务是对海难进行营救,几十年来,它的真实情况始终未被外界知晓。

间谍潜艇在发现海底侦察目标后,即定位于330米深海处,将终端安装有各种装置的电动缆绳下投至最深可达5000米的海底,各种装置包括光源、照相机以及机械爪等,都可以遥控,用于检查和回收器物。间谍潜艇可同间谍卫星相互配合,对目标进行更细致的检查,并将其回收。目前,世界上共有一百多家公司公开出售系列深海探测装备,包括水下带有光源的机器人、照相机和控制器,但这些装备只能用于水面船舶。随着冷战的结束,美国军方打算将潜艇水下侦察技术推向市场。

13、深海研究潜艇:

深海研究潜艇是专门用于水下科学考察的潜艇。这种潜艇不装备武器,却装备大量用于深海科学考察的水下摄像机、采样装备和艇外照明等设备,艇体上还设有可以承受深水压力的观察窗。目前,美、日、俄等国家已拥有一定数量的深海研究潜艇。

14、救生潜艇:

救生潜艇是专门对失事沉没的潜艇进行救援的潜艇,其特点是可以下潜到很大的深度。目前只有美国和俄罗斯等少数国家拥有救生潜艇o1963年4月,美国“长尾鲨”号核潜艇沉没于新英格兰海岸2600米深的海底,129名艇员全部遇难。5年后,美国的“蝠子”号核潜艇沉没于大西洋3000米海底,99名艇员全部遇难。这两起惨重的潜艇事故令世人震惊,从此,世界各国拉开了建造救生潜艇的序幕。

深潜救生艇是一种由人工操纵的水下航行器,一般由耐压壳体、动力装置、操纵系统和电子设备等部分组成。艇底设有专门的舱口,可与失事潜艇出人舱口对接,将人员由失事潜艇安全地接到救生艇中。1971~1972年,美国建成了深潜救生艇“神秘”号和“阿瓦龙”号,潜艇的水下排水量为38吨,工作深度1525米,水下最大航速3.9节,续航力7~8小时,可施救人员24名。美国海军还建造了两艘“鸽子”级大型救护潜艇。1979~1980年,苏联建造了两艘“印第安”级救援潜艇,该型艇水下排水量为4800吨,在指挥台围壳后面搭载两艘深潜救生艇,可容纳12~15名艇员。日本深潜救生艇可容纳12人。瑞典“沃尔夫”深潜救生艇可容纳25人。我国7103型深潜器于1971年开始研制,1996年试验成功。

15、观光旅游潜艇:

观光旅游潜艇是近年来新兴的潜艇家族成员,顾名思义,这种潜艇专门用于人们的水下观光旅游活动。观光旅游潜艇的两舷开设了许多观察窗,游客可在艇内尽情欣赏海底的奇异风光和各种珍奇的水下生物。目前,俄、美、日、德和我国都拥有观光旅游潜艇,并已将其投入商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