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人与环境知识丛书:环境与城市
44905800000018

第18章 未来的食物(2)

通过转基因技术也可向动物受精卵注入能产生药物的基因,尔后就可在转基因动物体内得到所需的药物。例如向羊的受精卵里导入能产生人类凝血因子的基因,就可从转基因羊的乳汁中得到大量人类凝血因子,经提取后用于治疗血友病。这种技术与普通制药技术相比具有成本低、周期短、效益高等特点。总之,转基因技术会帮助我们生产出更多更好更理想的食品,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饮食需要。

基于以上的好处,转基因食品正在世界各地以势不可挡的速度推广开来。据统计,全世界范围内已有成熟技术的转基因食品7大类10个品种。1997年,全世界转基因作物的播种面积约为1100万公顷,1998年上升到2810万公顷,而到2000年预计种植面积为现在的3倍。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在生物技术科研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美国是转基因技术最发达的国家,1994年生产出世界上第一个商品化的转基因食品——耐贮存耐运输西红柿。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转基因作物的生产和出口国,美国有30多种转基因作物,包括玉米、大豆、油菜和棉花等已获准在美国播种。美国的零售食品中有60%含有转基因成分。转基因作物在其他国家也进入商品化,如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日本等。

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研究转基因技术,相继在水稻、大豆、西红柿等作物上试验,均获得成功,一些转基因食品已投入商业化生产,例如北方的转基因抗冻西红柿、转基因抗虫棉等,不仅获得了优良的性状,而且经济效益非常显著。据报道,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的专家培育的转基因羊已获得了重大突破,一种新型羊奶不久就可以大规模生产。

但是,自转基因食品诞生以来,人们对转基因食品众说纷纭,许多人对这种非正常途径产生的物质忧心忡忡。2000年2月,在英国爱丁堡召开的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国际论坛呼吁各国对转基因食品采取谨慎而有理性的评价。

进入21世纪以来,尽管转基因食品就总体而言尚处于试验阶段,但是它的发展是势不可挡的。事实上,转基因食品已经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在许多国家,从婴儿牛奶、面包、蔬菜到面食等,人们每天都在不知不觉中食用着转基因食品。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转基因食品会成为重要的食物来源之一,我们也将对转基因食品习以为常,根本不会再多想一下它是普通食品还是转基因食品。

4.昆虫:未来食物的重要补给资源

2030年,全球人口预计将超过83亿,人口增长将导致出现世界粮食危机。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除了消费更多的转基因食品和进一步提高农作物产量,将昆虫作为食品来源或许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之一。

为解决粮食危机并节约有限的自然资源,许多专家正在研究用营养丰富的昆虫作为未来人类食品的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也在研究将昆虫作为替代食品来源的可行性。

据估算,地球上的昆虫数量是人类数量的1万倍。而人类食用的昆虫有1400余种,其中包括蚂蚁、蟋蟀、毛虫、蝗虫、飞蛾和蟑螂等。在非洲和亚洲的一些偏远地区,昆虫还是当地村落居民的主要食物来源。

昆虫可以为人们提供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以及维生素和某些矿物质十分丰富的高级营养成分。而且,许多昆虫所特有的营养素,极易被人体消化吸收。例如,白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还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和生理活性物质;蚯蚓除含氨基酸外,还含72%的粗蛋白,比鱼、大豆、肉类和骨粉的蛋白含量高,它的超氧化歧化酶(SOD)物质,可清除人体细胞老化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能防治人类心脑血管疾病,还有助于人类美容。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生物研究所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亦显示,在日常饮食中增加可食性昆虫,不仅能弥补普通食品中营养不全的缺憾,避免营养不良,还可以预防肠胃疾病。

以烹制昆虫菜肴为兴趣的高级厨师富恩特斯指出,昆虫食品比肉类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人体消化1磅里脊肉需要3~4个小时,而消化1磅蝗虫只需不到1个小时。

积极倡导食用昆虫食品的美国人格拉瑟说,目前世界面临饮用水等资源的短缺,而饲养牛、猪等牲畜需要消耗大量资源。因此,人们应该意识到,这种生产食物的方式是不可持续的。用昆虫生产1千克动物蛋白质要比牛肉节省大量资源、空间和时间。

昆虫食品开发已经引起人们重视。有些国家正在研究、筛选、培育一些营养价值高的昆虫食品,作为人类食物的补充来源。据说,昆虫食品在美国、日本、西欧等一些国家和地区已形成庞大的产业规模,美国生物学家正在研制上千种昆虫提取物,试验治疗艾滋病、癌症及各种慢性病、疑难病和传染病。

人们吃虫的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原虫熟食,到制作昆虫营养品,到利用科技提取昆虫的有益成分,加工成昆虫保健品、药品。不论如何变化方式,人们的目的都在于想方设法地充分获取昆虫的营养价值。

另外,值得指出的是,保护昆虫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昆虫是大自然奉献给人类的食品,但人们应当不断地研究并更多地了解昆虫,以充分利用这个绿色环保、安全营养、取之不尽的资源。另外,水生昆虫对水环境监测、水环境保护、生物防治也有重要作用,应加倍保护和利用好昆虫资源,使昆虫资源可以永续利用。

5.未来的粮仓——海洋

科学家们发现,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近产量相当于目前世界所产小麦总产量的15倍以上,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物,数量相当惊人。

试验证明,只要繁殖1公顷水面的海藻,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相当于40公顷耕地每年所产大豆的含量。科学家们断言:海洋完全有可能成为21世纪人类的第二粮仓。

科学家们已经为海藻的生产作了具体的规划:在水深200米以内的大陆架浅水区域,太阳光能穿透海水,为海水植物提供光合作用的条件。

另一方面,来自江、河的水体营养物,为浅海藻类植物生长提供重要的条件。对这些水中植物,只要进行科学管理,就可以大幅度地提高产量。到了收获季节,可以用水下作业机械收割成熟的海藻,并经特制的管道输送带送出海面加工成可供食用的蛋白质、维生素等制品。

在深海区域,科学家们设想在面积为若干公顷的范围内设置一个门类齐全的“中央生产平台”,位于水下几十米处作为“海藻憩息”的温床。上面安装有太阳能发电厂或海洋能发电厂、海藻综合加工厂和居民生活区等。据估计,用这种种植方法每年可以采海藻3~4次。

海洋中的“可耕”面积大约是陆地的15倍,只要合理地开发利用,迅速发展海上农业工程,将来人们可从海洋得到充足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