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家长如何做孩子才会学
44964300000040

第40章 尊重孩子的选择权

由于成长的环境和一些先天因素,每个孩子总会有自己的兴趣偏好,如果父母硬要孩子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往往是“强扭的瓜不甜”,效果适得其反。

在选择中缺乏自主性、缺乏自我意识,是很多孩子的一个普遍现象。如今的独生子女是抱大的一代,成长在由家长精心构建的温室里,几乎没有独立生活能力。无论是吃什么、喝什么还是穿什么,家长都已准备好,根本轮不到他们动脑。上学有人送,放学有人接,考学家长给意见,毕业家长帮分配等,孩子没有任何选择权,家长早就安排好了。久而久之,他们就失去了独立思考和承担责任的机会,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找父母帮忙,依靠父母来解决。这样的孩子将来很难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站稳脚,因此,要想孩子将来能开拓出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家长就要从即刻做起,把选择的权利还给孩子。

乔治·威尔斯·彼得尔由于在基因和遗传学方面的突出贡献而获得1958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他还积极投身于社会活动当中,组织了旨在反对“美国保安计划”的活动,领导了反对种族隔离的斗争,是一名有着进步意识的社会活动家。

彼得尔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父亲对他没有什么特别的期望,只是盼着孩子快些长大能帮助自己做家务。父亲没有去问彼得尔的学习,也不注重什么精神生活,只是对他的作息时间严格要求,要求他和自己一样勤快。每天黎明,父亲就会叫他起床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或是四处溜达活动活动,使他从小养成了勤劳早起的好习惯。

父亲对彼得尔的学习成绩从来没有任何标准和要求,因此,彼得尔学习没有任何压力,只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书籍来阅读。彼得尔在和父亲一起劳作时,耳濡目染,对农作物非常了解,尤其对玉米有着深刻的感情,他成年后从事生物学研究时,就是从玉米开始的。

后来彼得尔考入康奈尔大学,师从爱默生教授,开始了遗传学研究的历程。他发表的关于玉米遗传的特征和玉米细胞成熟分裂的过程的论文,涉及染色体问题,在美国生物学界引起了专家的关注。而后,他又前往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与现代遗传学的创始人托马斯·摩尔根共事,为他今后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正是由于父亲的放手,什么事情都让彼得尔自己去选择,才使他有机会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和社会活动家。

彼得尔的父亲开始就不对儿子抱什么期望,因此放手让孩子自由自在地去学,去感受,父亲的“无为而治”反而取得了神奇的效果。因为彼得尔有机会自己在生活里去感受,所以他才会有那么多的思想。思想这东西,不是做练习题就能做出来的,也不是看教科书就能看出来的,它来自于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

现在很多家长教育儿子持有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一定要孩子按照自己期望的某种轨迹去发展,给孩子造成极大的压力,结果却事与愿违。要知道,一个人的成功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其中的很多机缘和变数不是家长可以左右和操纵的,人为地去控制或强行塑造孩子,只会带给孩子巨大的伤害。

一位学者曾对中学生的自主性状况做过这样一个调查:如果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难题,一时解决不了时,怎么办?一所中学被调查的150名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有困难当然是找父母解决。”没有一个学生回答自己先想办法解决,实在解决不了再找父母帮忙。对于今后准备从事什么职业,90%的学生说要问过父母后才能回答。

有的父母持有按自己的人生理想、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塑造儿子的倾向,不考虑孩子本身的素质和兴趣,对孩子强行塑造。有的父母不了解孩子的思维方式,不能体验也不能进入孩子的心理世界,武断地塑造、代替孩子的思维方式。当孩子因此有抵触情绪时,父母总是以“我们不会害你的,我们比你懂,你按我说的做准没错”,来应对孩子的不满。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遇到困难时,也只能等着父母来帮忙;被问到自己的职业取向,自然只能回家向父母讨答案。

儿子总是要离开父母,独自去开拓,如果他们从小没有选择的权利,没有体验选择的滋味,长大后也难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难以迎接各方面的挑战和竞争。

孩子在自主选择时,因为社会知识和生活经验不足,出现偏差是难免的,但是,并不能因噎废食,剥夺他们选择的权利。选择和责任是相辅相成的,责任感是在自我选择中形成的。一个人没有选择的权利,只是被动地接受,也就不会承担什么责任。父母应该尊重孩子,还给孩子自主选择的权利,让孩子对自己的事做主,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培养孩子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顽强意志,培养孩子遇事冷静、有主见的良好心理素质。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可能会摔几个跟斗,或是走一段弯路,但选择的能力就是在一次次的尝试中提高的。父母不要因为担心孩子吃苦或吃亏就剥夺孩子的选择,甚至否定孩子选择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