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44968100000002

第2章 高效率,才有好回报

在今天竞争激烈的社会中,高效率办事,成功的可能性才会更大。正如一个企业,只有高效率才会有高收益,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越来越感受到时间的可贵,做事不得不追求高效率。其实,也只有高效率地做事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1.缩短工作时间

在企业中,工作任务的完结很重要,但是,工作任务的完结作为一项技能常常被低估甚至忽视。不难发现,一直以来,对工作任务完结的重视总是能够提高整个企业的运营效率,改善整个企业的运营表现,带动整个企业生产力的提高。如果你能够帮助自己手下的员工在工作中应用时间管理流程,那么你就能够帮助他们提高生产力和工作效率。如果你手头有失败的项目,有需要重新完成的工作,或是你发现自己手下的员工在过去几周的时间里为了完成一些重要的工作任务而变得近乎疯狂,那么时间管理流程的应用就显得更为重要了,要想让你的工作任务完成得有质量有效率,你就要有效地缩短工作时间,这样才更能提高办事效率。

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的工作量,因此,速度就是另一方面的表述。也就是说,工作上我们要追求速度。

有人在速度之外另外加了一种概念,那就是节奏。从音乐上来说,将长短相同或不同的音,按一定的规律组织起来就叫节奏。对于一段旋律,不考虑它的音高,得到的便是它的节奏。节奏中包含快慢的概念,因此,从内核中讲,如果节奏掌握好了,从某种意义上会超越速度这一概念。因为在东方人的思想中,天地万物无一不具有节奏,而人生活在其中,必须要顺应天地间的这一节奏,并与之和谐共处。工作也是其中的一方面,努力工作是动力,而工作节奏是方法。节奏掌握好了,速度自然就提高了,并且由于节奏的调节,对人本身也有益处,使人不至于变成工作机器,可以轻松地把事做好。

不难发现,那些能够在事业上做出卓越成绩的人都是时间管理的专家,格里在威格利南方联营公司当了20多年的总经理,该公司是美国最成功的超级市场之一,他获得了许多值得引证的荣誉。第一,他的工作历程记录几乎为所有的总经理所羡慕,这个记录中包括连年不断的销售记录和利润纪录。第二,他毫不松懈地连续应用计划、组织、授权、激励、评价和控制等项目基本原则,显示了他专业管理的精神。第三,他献身时间管理原则的事迹已经得到大量文章的赞扬。在格里看来,正确的管理的基础是良好的时间管理,只有管理好时间,才能把握住机会。因此,在树立速度的观念之外,在实际工作中掌握好工作节奏,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是最佳方式。

现在这个社会,竞争的压力打乱了都市人的生活节奏,喧闹拥挤的街道、浮躁紧张的办公室,迫使原本清醒、睿智、充满理想抱负的青年失去了往日的雄风,被烦躁、压抑、焦虑、恐惧、失眠、头痛所困扰。为了名利双收失去了理性,没日没夜的工作,最终以生命为代价,忽略了对时间和生命的控制和把握,不但把生活搞乱了,更没有看到效率的提高。

在生活中,日常工作大多都是一些简单的事情,工作中也是一样的,只要你把事情做好,就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就会节省很多时间。很多人已经注意到,一般的工作岗位所需要做的工作,看起来大多是简单的重复劳动,有的甚至不需要有新意,只要求按照一定的方法和规程去操作就可以了。那些从事不断创新的技术和产品生产的工作也不是没有,但对于熟悉了所从事的工作以后的人们来说,大多感觉新意不多,重要的是为了社会生产和生活秩序的正常运行,需要每天甚至每时每刻都持续不断地工作。效率并不是没有,重点是人们没有利用好时间,所以,才会让工作的效率下降到出乎意料的地步。

英国历史学家诺斯古德·帕金森,在分析了为何“大型组织大而无当,毫无生气”之后,就得出了一个定律:“事情增加是为了添满完成工作所剩的多余时间。”我们可以从这个定律中发现一个道理:工作效率之所以低,就是因为我们给了这个工作太多的时间。

晚上10点多的时候,陈亮在椅子上伸了一个懒腰,一天的工作总算完成了。陈亮在北京一家著名外企工作,加班成了他的“家常便饭”,而工作时间的不断延长有时候也会让他感觉到工作效率的下降。

人力资源专家认为,陈亮的经历对其公司来讲就是员工耗竭,也就是由于员工长时间工作导致工作质量下降。翰德国际顾问有限公司发布了亚洲就业季度报告,报告显示,各行业中有97%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每周工作超过40小时,其中有42%超过50小时;各行业中,33%的公司表示员工耗竭情况愈演愈烈,而在2005年第二季度的时候只有30%。

翰德国际亚洲区总裁利嘉伟表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意味着我们所调查的所有行业都有强劲的招聘需求。但是,拥有合适技能的人才却日益短缺。这就导致工作时间延长,员工耗竭率增加。”

从报告中有关的数据显示,传媒、公关、广告业68%的员工工作时间超过每周50小时,这主要源于品牌建立和营销活动的巨大而强劲的需求;建筑和房地产行业31%的受访者表示工作时间长达每周51-60小时,另有21%表示工作时间超过了60小时,这反映了基础设施开发和扩张的持续强劲;银行和消费品行业,有45%的员工工作时间超过每周50小时。所有接受调查的行业中,42%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比两年前工作的时间有所延长,另有13%的受访者表示工作时间大幅增加,只有6%表示工作时间缩短了。从以上数据中就可以发现,很多行业的工作时间都是比较长的,也正是因为如此,许多人的工作效率在不断地下降。

帕金森描述了一位老太太花了一整天时间,寄一张明信片给她侄女的过程:花一个小时找那张明信片;花一个小时找眼镜;花半个小时查地址;花一个半小时写明信片;用20分钟考虑寄信时要不要带伞。就这样,一个人只需花3分钟就能干完的事情,却让另一个人花了一整天时间才干完,并且犹豫不决,疲惫不堪。工作中,有很多人也是这样的,一件事要做很长时间,一次做不好,做两次,两次做不好就去做第三次,做的时候还犹豫该不该这样做,时间就这样被浪费掉了,这样下去,何谈效率?何谈结果?

人们都懂得一个简单的道理:时间犹如生命。一个人越是知道时间的价值,就越会感到失去时间的痛苦;节省时间,利用好时间,就会使一个人的有限生命变得更加有效、充实。也就等于延长了生命,这样更会提高自己的办事效率,只要知道时间的重要性,就会把事情做好,争取一次成功。

齐白石,他在七十多年的作画生涯中,总是勤奋不辍,不浪费一天的时间。在他85岁那年,有一天他竟画了四张条幅,直到吃午饭时,仍挥笔不停,还要再画一幅。画完最后一幅时,他在上面提到:“昨日大风雨,心绪不宁,不曾作画,今朝制此补充之,不教一日闲过也。”白石老人就是以这样“不浪费一日时间”的精神,坚持不懈地作画,最终使自己的技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这就是他抓紧时间所产生的效率,只有抓住时间,把事情做到位,才会有高效率、高收获。

法国有一位高产作家,他就是杰出的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在他四十多年的写作生涯中,他写出很多科幻小说。有一些人很惊奇地问他的妻子:“凡尔纳先生比常人拥有的时间要多出许多,这其中有什么秘密吗?”凡尔纳妻子不假思索地说:“如果说有什么秘密的话,那就是他从不放弃时间。”是呀,就是因为他不放弃时间,懂得时间的重要性,他才把要做的事情做好,强调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才能有如此高的效率。

在我们的工作中,常有一些工作者的成绩突然呈上升趋势,那是因为他们平日里的奋发努力。他们从不无视时间的存在,他们总是在别人荒废的时间日子里崭露头角,他们要求自己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得出色,这也正是他们珍惜时间的效率。

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可以说,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大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时间是最公平、最合理的,它不会多给谁一分,少给谁一秒。勤劳而珍惜时间的人,在一定的时间里把自己需要做的事做好,能够让时间为他留下丰硕的果实,懒惰而无视时间的人,他们花很多时间在重复着一件事,只能够让时间为他留下一片空白。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利用好时间,努力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工作效率,只有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会变得更加有意义。

那么,怎么才算利用好时间呢?才能提高效率呢?那就是在做事情时,第一次就要把事情做好。我们知道,一个人能够做好事情并不容易。大家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所遇到很多事情,但却不一定都能做好。一方面,需要做的人有强烈的责任心,能够把该做的事情认真地去做,还要严格按要求做好;另一方面,需要做的人有足够的耐性,能够把该做的事情坚持着做完、做好。人们在工作中,当没有创新时,会失去对工作的兴趣,感觉是为了工作而工作,甚至感觉只因为生存需要不得已而为之。有时候也会疏忽大意,把事情看得太过简单了,从而不用心去完成,其结果是简单的事情也做不好,更不要说不简单的事情了。这样下去,一次做不好就要做第二次,效率永远也得不到提高。

一位伟人曾说过:“一个人一辈子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在现实中,那些看似平常的好事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坚持做的,所以那样的人才会成为我们学习的对象。但是,在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人们对很多事情往往不够重视,有的是因为感觉太平常、太容易,而不屑于用心去做,也有的是眼高手低,看似简单容易的事情也做不好。尤其是那些高学历的人,刚参加工作时往往感觉自己天生就不是做那些基础工作的料,对于普通的日常工作不想做,当然就不可能做好,久而久之,工作始终没有效率,慢慢地成了大事做不了、小事做不好的人,光阴飞逝,到头来只能毁了自己的前程,最终一无所获。

每件事情都不是绝对的,我们的工作环境会变,服务的对象会变,工作要求也会变,人们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技能等也在变,那些看起来简单容易的事情,每天也并不是简单的重复。我们更应当从这个变与不变的相对简单容易的事情中,找到最佳的工作方法,利用好自己的时间,达到最佳的工作效果,从而把简单的事做好、做到位,才能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100多年前有一位家住罗德岛的人,他费尽心思,砌了一堵石墙,就像一位大师要创作一幅杰作一样,非常专注认真。他反反复复地审视着每一块儿石头,研究着每块儿石头的特点,思考着怎样才能把它放在最佳的位置。砌好以后,站在周围,从不同的角度,细细打量,欣赏着粗糙的大理石变成的精美塑像,内心非常地欣慰。他把自己的品格和热情倾注到了每一块儿石头上。每年,他的农庄都门庭若市。

所以,既然做事,我们就要用心把事情做好,即便是新进入到企业中的新人,也应该尽早进入到工作状态。只有把事情做好,才能在有效地时间里提高自己的效率。

在生活中,不难发现,那些工作富有效率的人,工作起来没有任何杂念,只将精力聚集在工作目标上,从而容易使自己全身心地沉浸于工作之中。全身心沉浸于工作之中时,就会享受到美妙的充实感觉。而充实的感觉就会使人兴奋,从而忘记疲劳,在工作期间更能让自己做得更好,所谓的高效率就是这样产生的。说得简单一点,在工作的时间里保持一份好心情,就更容易一次性地将工作做到位,提高工作效率。

这其实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谁都可以做到,可是很多人就是做不到。那些工作不具有效率的人经常需要休息,他们上班的时间也不会集中精力,事情做不好,他们情愿加班去做。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不能够聚精会神起来,所以也就不能享受到充实的快乐。既然不快乐,工作就会感觉乏味,越工作就越容易疲劳。所以,工作也就始终不能出效率了,而时间倒是用去了一大半。

我们要知道,工作效率的高低,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呈现出迥然不同的结果。工作一段时间后,高效率的人会收获沉甸甸的果实,而低效率的人则只能拎着轻飘飘的包裹。不仅如此,低效率的人还会对工作对生活产生厌恶感。如果不改变,则会使工作效率越来越低,从而陷入可怕的恶性循环。可见,效率的高低还是有很大影响的。只有重视自己的时间,用好自己的时间,才能产生高效率,才会收获沉甸甸的果实。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要想提高工作效率,就要利用好时间,在一定的时间里把事情做到位。不要指望着多用些时间把事情重复着做。虽然我们不停地强调这一点,但很多生产型企业仍产生不了效果,问题就在于不懂得如何把握和科学地分配时间,“事倍功半与事半功倍”其效果可以相差三倍。在企业里,如果从员工到主管,人人都能熟练地把握时间和科学地分配好自己的时间,缩短过长的工作时间,不是只加班,而是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也只有这样,工作效率才会不断提高,企业才可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系统思考,将事情分类进行

系统思考就是将由各有机部分组成的事物作为一个整体、作为一个系统来看待,就是要以整体的、联系的、动态的观点来看待事物。

我们的现实世界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乍看起来毫不相干的事物之间也许会互相紧密联系在一起。以往我们太偏向使用局部化,问题分割的方法来研究系统。系统思考就是从系统的、整体的角度去研究现实世界。中国有两句成语叫“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正是体现了系统思考的价值。谁能事先就想到城门失火,池鱼会受到影响,并能提前采取措施来保护自己的池鱼呢?城门与池鱼,堤岸与蚁穴表面看起来都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但是在系统思考者的眼中,这两者密切相关,这就是系统思考的魅力所在。在企业中,要想提高办事效率,就要学会运用系统思考,将事情分类进行才会有条有理,也更容易顺利进行。

我们可以看出,那些成功人士的工作效率都是非常高的。他们都是多产人士,虽然工作的时间比较长,但同时他们的单位工作时间内的效率是很高的。他们比普通人要处理更多的工作,获得报酬也更多,获得提升的速度也更快,他们有很高的威望,受到周围人的尊重。他们是领导者和工作中的核心主角。顺理成章,他们也就能以最快的速度提升成为自己所在领域内的顶尖人物并获得顶级水平的薪酬。他们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们懂得如何将事情分类进行,他们比别人做事快一步,比别人更有效率,所以他们才拥有了别人得不到的成功。

战国时,齐国的田忌很喜欢与王公大臣玩赛马赌博,却因自己的马匹不如别人而经常赌输。军师孙膑见田忌的马与对手的马上、中、下三等相比水平较差,若对等相比,则田忌肯定全输,倘若稍作改变,就有可能占上风,于是就有了主意。

孙膑对田忌说:“相国既然这样喜欢玩赛马,下臣可设法让你赢对方。”田忌一听非常高兴,也非常相信孙膑,就与齐王和诸公子大臣下千金赌注来比赛马。待到比赛开始时,孙膑就对田忌说:“先以相国的下等马与对方的上等马比,再以相国的上等马与对方的中等马、最后以中等马与对方的下等马比,肯定能胜。”田忌就遵照孙膑之言而行,三局比赛下来,结果田忌以一负二胜而赢得对方,大获全胜。

其实道理很简单,田忌在马匹、技术、骑手等条件均无改变的情况下,着眼于“结构性”上适当变化的“系统整合”,对已有资源寻求最佳“整合”,体现整体优势,提升了竞争力,结果在整体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却取得了胜利,这是系统思考的胜利。田忌就很好地运用了系统思考,反败为胜,他将对手的马与自己的马进行分类,并调整了它们的出场顺序,才获得了胜利,如果运用一般的思考,胜利还会属于他吗?所以,在适当的时机,运用一个系统思考,将事情分类进行,就会提高你的办事效率,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你和别人做同样的工作时,为什么你要一天才能完成,而别人只需要半天甚至一个小时就能完成呢?为什么有时候你感觉自己天天在忙碌,而似乎没有任何成果,工作总是裹足不前呢?在工作中,这些问题也许总是困扰着你,且久而久之如果总是效率低下还会影响到自己的前途。所以,提高工作效率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特别是那些刚刚工作的年轻人更是如此。那么怎么提高工作效率呢?这个很大程度上还是要靠个人体会,思考和交流,发现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的降低工作效率的行为,然后去改进它。

高梅是一家公司的职员,她一下班就向老妈诉苦,说自己每天从一进公司门就开始忙个不停,一会儿干这,一会儿干那,忙得晕头转向,但还是受不到重用,而且还干不出什么成效,别人都在说她瞎忙,做事没有效率。

和高梅一起进公司的同学兼同事刘芳虽然和自己是同样的工作,看起来却总是从容不迫的样子。更让高梅有些心理不平衡的是,到月底工作量统计一出来,自己还不如刘芳的高。高梅很疑惑,就注意观察刘芳每天的行动。终于,她发现,刘芳做事情很认真,常把事情分类进行,不慌不忙便把工作完成了。刘梅找到了原因,对症下药,一段时间下来,她也进步了不少,还受到了上司的表扬。

在现实生活中,社会上有很多才能平平的人却比那些才能超群的人取得更大的成就,人们常常为此感到惊奇。但通过仔细地分析,便不难发现其中的奥秘:他们养成了有条不紊的做事习惯,把事情分类进行,更好地利用有限的时间。相反,如果不讲究秩序和条理,盲目地做事,不但使人筋疲力尽,也容易使健康受损。所以,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把事情安排得有条有理,分好类别,这样做起事来就会更加容易、方便,也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每天忙忙碌碌,却忙而无功;感觉付出很多,却总是得不到老板的认可;没有一刻空闲,到总结时却说不出自己做出的成绩。这种现象在我们生活中是非常普遍的。如果你此时正处于这样的状态,那就需要提高警惕了,也许你不是工作不努力,而是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了。因为,如今可不是讲求“慢工出细活”的时代,效率总是与工作业绩、奖金,甚至晋升挂钩,每天费尽心思琢磨的应该是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反省一下自己,找出原因,让自己提高做事效率,把事情分类进行,一下子把事情做到位。

在工作中,我们每天所要处理的工作,如果仔细想来无非有两种:事务型和思考型。如果将你所要做的工作做如此划分,区别对待,那么你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职场中拼搏了5年的陈阳就是这样做的,她说,事务型的工作不用太动脑子,只要按照熟悉的流程或程序做下去就可以,而且不怕被干扰和中断。比如收发邮件、写信、填写工作报表、备忘录等,这些例行公事、性质相近的事情可以集中在同一个时间段来处理,即使在精神状态不佳的情况下也能完成。而对于那些需要集中精力、一气呵成的思考型工作,则要谨慎对待,在做之前要进行充分的思考,苦思之后方有灵感闪现,这时要安排精力旺盛、思路敏捷,而且不易被干扰的时间段集中去做。

陈阳的这种做法不仅使自己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而且使自己拥有了更多的业余时间去享受工作之外的精彩生活。

做事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该做的事尽早去做,该了结的尽快了结,办事有效率,有这种工作和生活习惯的人,会处处受到别人的信赖和喜爱。而没有条理的人,做事没有秩序,无论做什么都没有功效可言。

要想把自己的工作秩序处理得有条不紊,就该知道自己每天该干什么,怎么去干;不该干什么,不能干什么。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办公室绝不浪费时间,不乱自己的神智。因为,“无聊的思考比休息更累人。”如果我们每天在下班前5分钟,一边收拾办公桌上的物品,一边反思一天的工作,并将明天必须做的工作分一下类,那你的做事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将事情分类进行,掌握好了做事的方法,你在做事时就会有条不紊。系统地安排自己的工作,就能节省自己的体力和脑力,否则,就会无端地消耗自己的精力。在相同的时间,办事有条理的人比那些没有任何章法的人能完成更多的工作,而且他能在工作中感受到后者感受不到的快乐,在轻松的工作中便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生活中的我们,需要一个类似广角镜的工具协助我们打破这么多年形成的思考方式。系统思考作为一种全面、科学的思考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用整体的观点观察周围的事物,看到事物的真实面目,了解复杂的组织结构是如何运作的,事件与事件之间有什么关联,以及部门与部门间的互助会造成什么超出我们预期的结果,让我们有一个高效率、高质量的收获。

我们只有运用系统思考,才能拓宽视野,才能避免“竖井”式思维和组织“近视”这一对孪生并发症的危害。前者的危害经常表现为:对一个问题的补救只是简单地将问题从“这里”转移到“那里”;后者的危害则通常表现为:对“现在”一个问题的补救只会导致“未来”一个更大的需要补救的问题。而系统思考则是既见“这里”,也见“那里”;既见“现在”,也见“未来”;既见“树木”,也见“森林”,有质量更有效率。

如果你可以做到这一点,你就能得到回报,那就是看清事物的真相,做出更科学、更稳健、更睿智的决策,引导你的事业走向成功。然而,在生活中,人们却总是忙忙碌碌,缺乏系统思考的习惯,自然也难有科学睿智的决策。所以,无论在什么时候,学会系统思考,将事情分类进行就能把事情一次做到最好,从而更有效率地完成工作中所有的事情。

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工作中一定会遇到复杂项目、一定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一定会出现我们没有遇见过的情况。这时,我们可能会去寻找过去类似的经历、复制以往成功的经验。而以往任何经历和经验都是在当时环境条件下的产物,我们很难保证过去的经历和经验在新的情况下、对新的问题也同样有效。环境不同、条件变了,作为结论的方法自然会不同。

此时更重要的是要有好的思维方法,要用系统思考的方法将事物原原本本的开始作分析、归纳、判断,进而重新设计方法,而不是套用现成的方法。

好的思维方法,可以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问题、找到别人想不到的方法。好的思维方法,可以使人在困难面前信心倍增。好的思维方法,可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系统思考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它有利于你工作的顺利进行,更有利于一个企业生产、发展效率的提高。

对于那些在组织中工作的现代人来讲,系统思考更是你谋生、发展的必备工具。越是承担艰巨的工作,你就越会遇到更多复杂而纠缠不清的系统问题,所牵涉的层面也会更广更深。系统思考的意义就像“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一样具有功效的增值性。作为一种思考工具,系统思考可使我们了解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进一步培养组织成员看清复杂系统的能力,把事情分类进行。虽然它不会直接告诉我们标准的正确答案,但却可降低我们因不了解系统而做出错误决定的比率,更有效地让你认识事物的难易。

3.提高行动的功效

生活中,人人都渴望成功,但真正成功的人却很少,正如每个人都希望成为伟人,而平凡却是多数人的命运。有人没有付出却占有很多,结果是怨天尤人;有人付出了却收效甚微,于是自怨怨人。而真正的智者,不怨天、也不怨人。

一个人付出了自然会有收获。付出多,收获更多;付出少,收获只能很少。一分耕耘,一份收获。想想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我们便不会一味的埋怨获得太少。正所谓:知不足,然后进取。行动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我们已经说过,成功者是非常少的,原因就是有一些人是言语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正是由于他们不肯行动,办事的效率一点一点慢下来,才没有取得成功。

俗话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在进退之间不能把握时机者,必将一事无成,遗憾终生。凡成大事者,他们可以在机会中看到风险,更在风险中抓住机遇。能迅速抓住机遇的人才能获得成功,对于那些随遇而安,犹豫不决的人来说,机会即使摆在他面前也把握不住。

美国著名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有句名言:在你做决定时,最好的情况是你选择了正确的决定,其次是做出了错误的决定,最差的就是你什么决定都没做。

一个人的成功始于心动,成于行动。要解除“自我设限”,关键在于自己。西谚说得好:“上帝只拯救能够自救的人。”成功属于愿意成功的人。成功有明确的方向和目的。你不愿成功,谁拿你也没办法;你自己不行动,上帝也帮不了你。你不愿意行动,给你再多的机会也没有用。

成功不是一个固定的蛋糕,数量有限,别人切了,你就没有了。不是那样,成功的蛋糕是切不完的,关键是你是否去切。你能否成功,与别人的成败毫无关系。只有自己想成功并行动起来才有成功的可能,否则,你永远也不会成功,永远也不会把事情做对。

马上行动就是一种效率,而效率决定成败。拖延常是失败者的习性,成功者做事绝不拖延。拖延不但做事没有效率,更常失去良机。成功者做事讲求效率,掌握先机。

张豪担任主管后,就觉得自己整日有很多事情需要处理,怎么做也做不完。在过去,因为有拖延的坏习惯,所以遇到不容易处理的事情就会今推明,明推后。现在随着公司业务量增加,每天有忙不完的事情,还需保有良好的情商来待人处事,他感觉真有必要好好管理自己的时间了。拖延事情通常是一种根深蒂固的行为模式,如果想改变,在初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需要采取有效率的方法进行时间管理,并且持续地执行才会产生效果。

张豪管理不好自己的时间,总是在拖延中完成自己的工作,这样下去只有让自己的工作效率下降,不会让自己有所突破,所以,他应该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时间,提高行动的功效,让自己的工作有效率。要知道,时间管理的重点是制定工作目标,分配工作次序、依计划行事。在观念上,学习有效地“用”时间,而非“花”时间,虽然施行初期可能很难,一旦习惯后,个人工作效率亦相应提高不少,这样做事才会有效率。把事情一次性地做到位,加上快速的行动,成功就会属于你。

拿破仑说过:“行动和速度是制胜的关键。”纵使千言万语,也抵不上一次实际行动。能迅速做出决定,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通常能得到他所想要的东西。过度的疑虑会拖延我们做出决定,使人错失本该获得的成就。

很多人也对现有的生活不满、工作不满,他们有时也在考虑是否做出几项决定来改变现在的生活,但想了很久却一直没有行动。几年过去了,或者是十几年过去了,他们的生活仍是那样,没有丝毫改变。

很多人只是抱怨生活不公平,抱怨自己怀才不遇,但是,当我们静下心来仔细想想时,就会发现很多事情其实还是很公平的。别人行动了,所以别人才会成功。与其抱怨事不如人愿,不如及时行动,尽快行动起来,那么成功就会离你更近。

如果你拥有成功的环境,你下定决心一定要成功,你拥有强烈的企图心,你的顾客服务做得非常好。假如你一天只拜访一个顾客,或是一年只有一个顾客到你店里来光顾,事实上你成功的概率是非常小的。任何一个成功人士都了解立即行动的重要性,下决定就下一次,但是行动一定要很多次。一个人之所以会比你成功,是因为他行动的次数比你多,提高你的行动功效,让他变得更有意义。

一位智商一流、执有大学文凭的翩翩才子决心“下海”做生意。他的一位朋友建议他炒股票,他豪情冲天,但去办股东卡时,他又犹豫道“炒股有风险啊,等等看。”又有朋友建议他到夜校兼职讲课,他对此很感兴趣,但快到上课了,他又犹豫了:“讲一堂课,才20块钱,没有什么意思。”他是一个很有天分的人,但却一直在犹豫中度过。两三年了,一直没有“下”过海,碌碌无为。

一天,这位“犹豫先生”到乡间探亲,路过一片苹果园,望见满眼都是长势茁壮的苹果树。禁不住感叹道:“上帝赐予了一块多么肥沃的土地啊!”种树人一听,对他说:“那你就来看看上帝怎样在这里耕耘吧。”

世界上有很多人光说不做,总是不付诸行动;有不少人只做不说,总在耕耘。成功与收获总是光顾有了成功的方法并且付诸行动的人,没有行动的人永远也不会成功。所以,要想成功,就不能做言语的巨人,要提高自己行动的功效。

想到就做,这是成功的一大秘诀。也许你认为你先天不足,但后天的勤奋可以弥补这一缺陷,“笨鸟先飞”就是这个道理,空想家永远找不到自己的真正价值。要做,且比别人做得多,就要比别人快,就要一次做到位,这样才会成功。

就算你具备了知识、技巧、能力、良好的态度与成功的方法,懂得比任何人都多,但你还可能不会成功。因为你必须要行动,一百个知识不如一个行动。如果你终于行动了,但还不一定会成功,因为太慢了。在21世纪,行动慢等于没有行动。你只有快速行动,立刻去做,比你的竞争对手更早一步知道、做到,你才有成功的机会。

每个人都会行动,唯一不一样的就是行动的快慢与结果,行动的快慢决定着一个人的成败。在企业的竞争中,你只有抢先一步,才能抓住机遇,所以说,一个人的成功与其说是得来的,不如说是抢来的。如果你不想成为一个失败者,你就要和别人去抢成功,提高你的速度,先人一步。但是,你要知道,在你先人一步时,一定要把这件事做成,做得漂亮,这样才是真正的成功。否则你一样会失败,因为你再一次起来去抢时,别人可能已先你一步抢到这个机会了。所以,要想成功,就要从你的行动开始。想要回报,就必须要付出,要付诸行动,快速抓住成功的机会,只有快速行动起来,才能让你的行动更具功效。

4.高速度和高标准才会有高效率

现今社会,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人们都讲求一种高速度、高标准的原则。工作中,更需要想达到高速度和高标准,也只有这样,才会有高效率,才会有一个好的收获。

对于企业而言,组织结构的效率是“双刃剑”,高效率既加速正确行为,也加速错误行为,而低效率的组织结构以内耗来减缓正确行为,也以迟缓的惯性来阻碍错误行为。只有高效率地做事,才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在企业中,质量可以说是企业常青的基石。产品的质量、服务的质量、与顾客沟通的质量、员工满意度的质量……可以说,质量自始而终贯穿于企业运营中的每一个过程、每一个细节,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灵魂,产品的速度与质量影响着企业的效率。一个优秀的企业,只有优异的全面质量管理,才能有效地提升企业的效率,保持活力和竞争力。

王明在一家公司上班,一天,一个客户来到他所在的公司买无线上网卡,但公司里只剩下最后一块,而且这块是两三个月前一个客户更换了的,需要发出去的返修品,怎么办呢?如果不做,那么就会白白跑了一笔生意,这对生意人来说是不可能的,但是做,东西是不行的,怎么办呢?王明最终还是硬着头皮让员工先给安装,这边立即打电话告诉供应商马上送货过来,在他的再三催促下,供应商送货来了,客户的问题也得到了完美的解决,而且对于非网卡以外的服务,他们也尽心地为客户做了最满意的服务。

这件事可以反映出两个问题:一个是供应商不马上送过来,今天会怎么样?另一个是如果当时马上把这个坏的网卡进行了处理?现在又将会怎么样?因此,不难发现,效率始终是一个事业成败的关键点,小小的事情可以反映出来你的效率在提高,将会让你基本上事事顺利,那么一点点的耽误,你就会惹出一些大的麻烦。只有高速度和高质量的服务才能产生高效率。

实现让企业发展起来,就要有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更需要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不但不会妨碍高速度,而且有利于赢得更高的速度,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高标准就是要求有高质量,简单地讲,高质量就是生产的产品性能好,用途广,经久耐用,可靠性和精密度高,品种、规格、花色、外形、尺寸多样,在满足需要方面有很强的适应性;就是生产产品过程中废品率低、成品率高,从而燃料、动力、原材料、劳动力和资金消耗少、成本低,也就是说,用同样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能够生产更多、更好的产品。前一个表现是直接的增产,间接的节约;后一个表现是直接的节约,间接的增产。总之,加快生产的速度,提高生产的质量,既能增产又能节约,必然为企业带来经济增长的高效率。

数量相同而质量不同的产品,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比如一万吨钢锭和一万吨钢材的使用价值就不同。钢锭对于一般的生产和建设单位来说,是没法用的“东西”,而钢材却不一样了,它是生产和建设能够直接使用的原材料。一万台普通机床,连一个普通工厂也装备不起来;一万台型号齐全的机床,则可以装备十几个乃至几十个现代化工厂。从产品的经久耐用程度来看,外国用硬质合金表面处理犁铧之后,可耕1800多亩地,我国大部分犁铧只能耕300到500亩地。只要在速度和质量上狠下功夫,尽快赶上先进的发展水平,就无异于使产量成倍增加。从这个意义上说,把速度和质量提上去,就是很大的增产,就有了高效率,也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前景。

我们要知道,一个企业战略的核心就在于其行为反应能力,在于企业的高速度,这种能力是将一个企业与其竞争对手相区别的标志之一。在新经济条件下,许多传统经济的法则已不再适用。速度经济的本质是速度经济已取代规模经济成为企业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制胜之道。因此,与新经济环境相适应的新企业必然是一个高速度公司,在这样的情况下,更要有个好的质量。

不难发现,我国现在经济与以前相比有很大的变化,而互联网及传媒的发展,使消费者拥有更丰富的信息,需求越来越难以预测,越来越多样化。消费者今天购买的产品并不代表明天他仍将购买这一产品。企业提供低价,顾客会希望价格能再降低;企业提供售后服务,顾客会要求更快或者更好;企业提供新型的产品,顾客会等待更新颖的产品。企业必须满足消费者永远增长着的对更低廉、更迅速、更优良、更新的产品的需求;同时,企业还应有超越顾客导向的洞察能力,不仅能被动地适应市场的变化,而且能主动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以更快的速度缩短产品开发周期,生产出更多品种的产品,才能不断地取得成功。所以,一个企业要想发展得快、发展得好,就要以高速度、高标准来满足顾客。

我们所要求的速度,是有良好经济效益的速度;我们所要求的经济效益,是有一定增长速度的经济效益,而我们所要求的质量,是让顾客能信得过的质量。只有符合市场经济和社会经济的增长速度,才能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就必然会形成一定的增长速度,也必然会产生高效率。

惠普公司的一份资料表明,一项新产品从创意到商品化的过程是5年,期间若“研究与开发”延误半年,则利润会减少50%。主要原因是科技产品竞争十分激烈,新产品上市后,市场竞争会使价格每年下跌30%到50%,有的产品甚至下跌70%。新的生产技术使企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能够更快、更便宜、更多样化地生产产品。数字化技术创造出新的产业,更诞生出高速度的新企业。统计资料表明:在硅谷每周都有11家新公司成立。毋庸讳言,并不是所有的公司都能成功,成功的是那些高速度、高标准的公司,对技术进步快速创新、有高效率的公司。

从一般的情况来说,速度与效益是一致的,但在实际工作中,两者之间也常出现矛盾。有时增长速度很高,但经济效益却非常差。这就存在哪个轻哪个重的问题了,是速度重效益轻,还是效益重速度轻?实践证明,应当是速度轻、效益重。只有这样,所实现的速度才是切实可行的速度,才是有实际效益的速度。反之,假如提高经济效益的要求服从了增长速度的要求,那么,这种速度就可能是脱离实际的速度、虚假的速度,没有实际效益的速度。因为增长速度快,而经济效益差,那就意味着我们的劳动付出了,产品也增加了,但有许多劳动和资源白白浪费掉了,生产的产品不能用,不能满足社会需要,所以说,只有高速度、高标准的生产才会出现好的效益。这就要求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一个人如果一次就可以把事做对、做到位,就是说如果每一件事都能一次性成功,显然,所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资源都能够达到最小化;事情实施过程中的重复劳动就必然是最小化;管理效率达到最大化的目的也就能够达到了,收益也是最高的。“一次就把事做对”,强调的是谋事在先。即任何一项工作的实施,都必须有事先策划、制订计划和实施方案,并且有应对意外情况的预案。

一个企业,只有高速度高标准地发展自己,才会有高效率,这样终会收获最大的果实,获得最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