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哲学家、数学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罗素(1872~1970)是一位成就极大而且声望和地位都很高的学者,不仅如此,他还极其难得地活了将近一个世纪。
罗素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祖父曾两次出任英国首相。但是,他却说:“我生来并不幸福。我小时候,最喜欢听的圣歌是:‘对尘世觉得厌倦,我肩头重负罪孽。’”
“我5岁时曾这么想过,要是我活到70岁,那我到现在才忍受了我全部生命的1/14,我觉得在我面前漫长的厌烦无聊生涯简直难以忍受。到了青春期,我痛恨生活,一直在自杀的道路上徘徊,而我之所以终于没有自尽,只是因为想多学些数学。”
罗素11岁时迷上数学,发现这是一门“妙不可言”的学问。其后的三十年中,他不懈地钻研数学,获得了很大的成就和满足。1903年,他出版了在集合论领域有着重大发现的著作《数学原则》;1910~1913年,他与怀特海合作的《数学原理》共三卷相继出版,该书被人们称为“不朽的巨著”。以他的姓名命名的“罗素悖理”,曾经对20世纪的数学基础发生过重大影响。
在钻研数学过程中罗素认识到,数学是逻辑的一部分,而逻辑定律可以用符号来表示,这种观点在罗素研究数学的时代是与主流观点相背离的。这种悖理及罗素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使罗素又成为著名的逻辑学家和哲学家。
罗素的兴趣极其广泛,对战争、和平、教育、伦理、人生等问题发表过大量有影响的看法,同时还从事过不少实际活动,甚至还因为反战和反核活动两次被捕入狱。
这方面的成就使没有发表过文学作品的罗素戏剧性地获得了1950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也许是为了回报这一厚爱,也许是为了进行新的尝试,罗素到晚年又写起了长篇小说。
这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使青春期“痛恨生活,一直在自杀的道路上徘徊到现在”的罗素变成了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生活不仅因为有严肃的人生而变得庄重,也因为有丰富的活动而变得多彩多姿。有益的爱好可以丰富人的精神生活,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可贵,防止精神空虚和生活孤寂,对人的不快与痛苦起到缓解的作用。爱好是人最好的精神伴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