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抚慰人生的一杯茶
44970200000069

第69章 勤能补拙是良训

“磨刀不误砍柴工”是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的一句谚语。这里所说的“磨刀”就是修炼自己各方面的功力,提高办事的能力和效率。

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办事效率有高低。对大多数人来讲,最头痛的问题就是——自己缺乏能力,想多做事,但常常是力不从心,半途而废。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首先必须提高自己的能力,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自己的专项上。结果会怎样?结果你会发现自己突然强大起来了,做成了自己想做的事。这就是“多努力一点”的故事之道。

荀子的《劝学篇》有这样一段: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儿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那么就会达到高度的智慧,也就具有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积累一步一步地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越,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说的就是积累的重要性。

渥沦·哈特葛伦在年轻时曾是一名挖沙工人,长年累月的劳作使他萌发了必须要成就自己的人生事业的欲望——想成为研究南非树蛙的专家。按照哈特葛伦所受的教育,本来他不具备这方面的才能,但他从1969年开始,就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了研究这项工作上。他每天都收集150个标本,共做了大约300万字的笔记,终于找到了南非树蛙的生活规律,并从这些蛙类身上提取了世界上极为罕见的一种能预防皮肤伤病的药物,从而一举成名,获得了哈佛大学的博士学位,并成为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他曾经问过一位年轻人是否了解南非树蛙,年轻人坦白地说,不知道。

博士诚恳地说:“如果你想知道,你可以每天花5分钟的时间阅读相关资料,这样,五年内你就会成为最懂南非树蛙的人,并成为这一领域中最具权威的人。”

年轻人当时未置可否,但他后来却常常想起博士的这番话,觉得这番话真的道出了许多人生哲理。这位年轻人开始像博士一样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己的专项上,终于成就了一番大事业。他的名字叫伍迪·艾伦。

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愿意每天投资5分钟的时间(与5个钟头的时间相比实在是少之又少),努力成为自己理想中的人。

我们经常看到很多人忙着参加各种各样的进修班,考各种各样的资格证书,以为这样就能够让自己在职场中变得抢手。其实,他们很多时候就犯了熊瞎子掰棒子的错误。正确的做法是:踏入职场之前一定要先根据自己的性格、爱好等确定工作目标,并坚持目标,按照一定的职业轨迹往下发展,不要频繁地更换行业。这样的积累才会真正积少成多,由量变转化成质变。否则,只会分散精力,没有一项能拿得出手的技能。

水面上的鸭子悠闲高傲,姿态优雅,但人们却看不到,在水面下它的脚却在不停地拨动着水。勤奋的人都像鸭子一样,每一秒钟都在积累。伊莱克斯公司原中国区总裁刘小明,就是一只鸭子。他原本只是北京某西餐厅的厨师,但是他善于积累,先是在国内上大学,然后到美国读博士,后在华尔街当律师,进入伊莱克斯公司之前,没有家电的从业经验。但是,刘小明清楚自己已经积累了足够的能力。果然,上任后,他把伊莱克斯产品的市场份额拓展到12.9%,仅次于海尔。

用友软件公司的总裁王文京希望自己的所有员工都是像刘小明这样的“水鸭子”。他告诉员工,要锻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要把最基本的东西做好。那些最基本的东西看起来很简单,每个人都懂,但恰恰很多人没有把最基本、最简单的东西做好。产品要做好,服务要做好,对待员工要好,这些全是常识,是基础性的东西,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重要的不是现在的起点是高还是低,现在的规模是大还是小,重要的是要去做。

做就是积累,高手总是在平时就注意积累。投资大师彼得·林奇就是一位善于在平时就积累的人。他每年要走访超过500家公司,每周与几十位行政人员交谈,结果他料事如神,如果1977年撂给他1万美元,1990年就可以带走28万美元。他的正确判断就来源于众多采访对象提供的资料。

商界里可以子承父业,但企业家的头衔是不能世袭的。每个人在职业拓展中,都需要集中力量不停地修炼自己的独门绝技,血缘不如机缘,在专业面前,所有的业余都会现形。

所以,职场中人要重视积累,哪怕通过一些细小的事情,自己也看到了自己很多很多的不足,需要一步一步地去改变和积累才行。要踏踏实实地去积累一些属于自己的东西,那才是自己生命中的财富,靠积累出来的东西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印上了自己生命的标记的,稳稳当当的,人家偷不走、也抢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