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决定一生的8种理念
44978200000015

第15章 异想天开,绝处逢生觅奇途

1.思维孕育创意

人的思维,有了不起的能量。任何创新的成果,都是思考的馈赠。人世间最美妙绝伦的就是思维的花朵。思索是才能的“钻机”,思考是创造的前提。因此,潜心思考总是为成功之士所钟情。

“书读得多而不假思考,你就会觉得你知道的很多,而当你读书而思考得越多的时候,你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的还很少。”这是哲学家伏尔泰的体悟。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如是说。

牛顿敞开心扉:“如果说我对世界有些微贡献的话,那不是由于别的,而只是由于我的辛勤耐久的思索所致。”

周恩来也盛赞思考的力量:“思之,思之,神鬼通之。”

将一半时间用于思索,一半时间用于行动,无疑是人才的成功之道。不懂得运用思索这一“才能的钻机”的人,是难以开掘出丰富的智慧矿藏的;不善于思考的人,就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享受创新的乐趣。赢得一切,拥抱成功的关键,则在于你能不能积极地思考,持续地思考,科学地思考。

在工作中,要战胜困难,达到理想的效果。深思熟虑是不可缺少的条件。在科学、艺术创造中,在规划方案、产品设计、经营运筹中,在理论体系的构筑中,思考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

正因为思考的神奇魅力,人才总是十分重视思维能力的开发,对思想的力量百般倾心。俄罗斯文学家高尔基热忱地鼓励人们进行认真思考,让思想自由腾飞。他深情地讴歌“思想的力量”,指出:“这思想时而迅如闪电,时而静若寒剑”,“只有思想是人的女友,他惟独同她永不分手,只有思想的光焰才能照亮他路上遇到的障碍,揭示人生的谜团,揭开大自然的重重奥秘,解除他心中漆黑一团的混乱。”“思想是人的自由的女友,她到处用锐利的目光观察一切,并毫不容情地阐明一切。”“思想把动物造就成人,创造了神灵,创造了哲学体系以及揭示世界之谜的钥匙——科学。”

惟有思考,才能开发出智慧的潜能,才能撞开才智的大门。当今,人类知识总量已超过以往一切时代的总和。全部科学知识的四分之三是19世纪50年代以后发现的。“知识爆炸”的态势警策我们,光会积累知识,即使皓首穷经,充其量是一个双脚书橱,难有多大作为。而思维能力强的人,却能再造知识,开发智能,将知识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据科学家计算,现代人的大脑潜在能力十分惊人。人的神经元每秒钟可接受14~25比特的信息量,也就是说,一个正常人的大脑能容纳的信息量,约相当于5亿~7.5亿册书籍的容量。而在现实生活中,人的脑力开发量还是微乎其微的,人的巨量“脑力资源”尚有不少“处女地”等待开垦。而开垦的重要方法,就是要积极调动大脑的思维功能,采取多种方法,激活大脑的运行,开发潜在的思维能力。

通过下面这则小故事,你能体会到巧思、灵思的神妙魅力。

一天,老舍拜访91岁的画家齐白石,以清人诗句“蛙声十里出山泉”为题,请老人作画。要表现出“山泉”的背景,又要在尺幅纸上表现出“十里”的巨大空间,还要使人感受到“蛙声”,这无疑是个高难度的题目。

老人冥思了数日,终于匠心独运地创造成功:

在4尺长的立轴上,一条急流从长满青苔的乱石中泻出,几只逗人喜爱的小蝌蚪在清流中嬉戏,摇曳着小尾巴顺流而下,高处抹上了几笔远山。远山、乱石、清流、蝌蚪……画家的灵思跃然纸上。画面上虽无一只青蛙,但这生气蓬勃的小蝌蚪却带给人无限的遐想。这沛然而下的山泉,蜿蜒远去,流到哪里就把蛙声带到哪里,这岂止是表现了“蛙声十里”!

2.给思维一双翅膀

思维充满了力量,思维孕育着创意,思维改变着人类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青少年朋友,让我们来设想一下,倘若我们给思维一双翱翔天际的翅膀,思维又将还给我们怎样的一份神奇呢?

插上翅膀的思维化作了很多人,尤其是青少年拥有的一种东西——想像力。

想像力是人类意志的工厂,在这个工厂里,可以把旧的想法和我们已经取得的成果重新组合,然后用于全新的用途,这个工厂创造的财富超越了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在现代辞典中,对“想像力”一词是这样定义的:建设性智力的行为,把知识资料或思想集合成新的、原创性的合理系统,建设性或创造性的才能,包括诗歌、艺术、哲学、科学和伦理上的想像力。

大脑的描绘能力、心理图像的形成过程或事物思想,尤其是涉及概念感知和推理的事物,是想像的心理表征,也是图像、思想、经验、回忆、事实的再生与组合,通常或多或少有不合理或不合常规的修正。

这个解释对于青少年朋友而言,是太过拗口,也太难以理解了,那么就让我们用另一种方法来描述你所拥有的这种宝贵的思维形式吧。

正如一棵大树是从一粒种子开始生长,小鸟是从卵中沉睡的胚胎细胞孕育而来一样,想像力在依靠你所看到的这个现实的世界逐渐萌发出来,然后逐渐长大,最终她会超越周围的建筑,长得最为挺拔或者飞得最为遥远……

很多的青少年朋友在学习过程中,大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解一道繁琐的题目时,纠缠良久依然没有结果,于是暂且放下,去做些别的事情。就在做其他事情时,突然间,答案在脑海中出现了。

这其实是因为,当一个问题在你脑海中已然根深蒂固的时候,就算暂且放下了对它的关注,想像对它的作用也不会终止。而这一种想像力的表现形式,我们将它叫做灵感。

为了诱发“灵感”或“预感”,一个人必须对特殊的问题,或对寻求你特殊问题的解答给予关注,必须有极端的兴趣对之加以思考,在这个问题上尽力收集所有的资料,并考虑所有可能的行动。最重要的是,你必须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你在框定问题,想像需要的结果,并尽力收集资料与事实时,焦急、暴躁、忧虑都是无济于事的,他们只会阻碍问题的解决。

大家都知道,爱迪生对问题找不出答案时,总是躺下来小憩片刻。

当达尔文写《物种起源》时,思考几个月也想不出答案的问题,不久,总会有一个直觉突然闪进脑际。他说:“我还记得,当我坐着马车在路上走时,突然有一个令人兴奋的问题的解答自动跑来找我。”

罗素说:“我发现,如果我要写比较艰深的题目,最好的方法是努力地加以构思,力所能及地用几个小时或几天来构思,最后再命令自己不去想它,任它在暗地里自行滋长。几个月后,当我再想这个题目时,却发现文章的内容已经全部完成了。以前我没发现这个办法,老是因为没有进展而连续忧愁几个月。忧愁并不能解决问题,那几个月的忧愁就等于白费。现在我可以将这几个月用在其他的消遣上了。”

有人认为,只有诗人、发明家等才具有“创造性的想像力”。其实,我们做每一件事时,都是创造性的。想像力如何推动创造机能,历代的伟大思想家都无法找到答案,但他们都承认这一个事实,而且能善加利用。拿破仑说过:“想像力可以统治整个世界。”

3.提升创造力

一提到能力或创造力的提升,我们的脑中就会浮现出曾经学过的某种技巧或某种理论、某个系统,而真正去照猫画虎的,也大有人在。但得到的结果是什么?你曾经因此而有所改变吗?你是否真的将所学的内容了解贯通?你是否真的曾经运用这些技巧,去完成一件事?

十分遗憾的是,大部分的人都是在当时听听就算了,真正有效地去运用的人,可说是微乎其微。一种技巧,没有能被透彻了解、掌握,是不可能发挥作用的。只知道却不会使用,跟完全不知道并没有太大的差异。知道再多,拥有再丰富的常识,也不会成功。成功,是靠行动去实现的。

目前启发创造力的理论技巧,都毫无例外地力陈“如何发现一个新的观点”,并针对此主题加以发挥。这些理论教我们各种新的思考方法,能更自由、更全面地去观察,向已有知识挑战,以一种新的视野去面对事物。

当我们接触到这种理论时,我们多半会以为“嗯!真的很有道理,说得一点都不错”,并且深受吸引,在短时间内,真的以为自己懂了很多。但为什么我们始终无法依所习得的技巧,真的去做些什么呢?

我们好不容易习得的技法,只要换了不同的场景,似乎就消失无踪,无法切实运用了。这种不切实际,无法真正有效运用的程度,你或许也曾为之深感诧异。

为什么当我们刚接触到时深受吸引且努力学习的技巧或方法,一旦拿到现实生活中,就失去它的神奇力量了呢?是因为你直线式思维阻碍了你的创造力与灵感!

我们青少年所受的教育,都使我们习惯于“直线式的思考”。直线,或许可以说是以A→B→C→D→E的顺序依次并列排下去的逻辑。而我们认为,能迅速查知其联系,推出其顺序的人,就是聪明的人。

请看一看我们长久以来使用的笔记簿,上面都有一些直直的线条。我们顺着这些线条来书写一些东西。而所谓顺着线条,意味着我们循着直线书写,沿着线条进行思考。其结果是,我们人类创出了所谓的“线条文化”。所谓的线条文化,就是重视直线思考的文化。直线思考,也就意味着“线条式的思考”。

我们长久以来惯用的线条式思考方式,在不知不觉间束缚了我们。我们的头脑的构造,本来并不是直线形的。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本身,也不是直线的。我们眼所见的世界,甚至没有一样东西,可以称得上是直线的。

没有人规定我们看一件东西或观察一件事物,要先从哪儿看起,再看到哪里,最后在哪儿终结。我们经常是从自己想看的部分、自己有兴趣的部分看起,或是以一种在瞬间掌握整体的方式,来运用我们的视觉。

如何突破这“直线的思维”,提升我们的想像力呢?

首先,你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质“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认为:疑,易引起定向而探究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便应运而生。

(2)引“趣”。凡是富有兴趣的东西,多能引起人们的思维。

(3)勤“学”。知识是思维的动力,一般说,学习愈勤奋,知识愈丰富,思维就愈敏捷。

(4)攻“难”。思维的“禀性”不爱和容易的问题打交道,而喜欢同疑难的问题交朋友。正如华罗庚的名言:“下棋找高手,弄斧找鲁班。”

(5)动“情”。俗话说:“通情达理。”先动以情,引发思维,再达到通晓于理。

(6)求“变”。将现有的知识结构进行调整,重新组合,可以激发思维,对已熟悉的事情变换一个角度来认识,可以引起新的思考。

(7)务“本”。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全面地考虑问题,思维才能开出娇艳瑰丽的花朵。

在你竭力为提升能力而努力的时候,不可避免地,固有的认识会为自己设置种种的障碍。避免造成思维障碍,你必须对整个问题有个通盘深入的了解,考虑其全部的因素,不能只看到一点迹象或部分条件便着手解决。

避免造成思维障碍,你必须善于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假设,而不受传统看法、他人见解和自己已有知识的局限,充分考虑各种可能性,以便对各种思路加以选择。

避免造成思维障碍,你必须在你对问题苦苦思索时看看其他事物,或许能从中得到启发,获得要领,激发灵感,触类旁通地解决各类问题。

避免造成思维障碍,你必须把具有不同性能的多种事物,从功能上联系,组合起来解决问题,创造发明。

避免造成思维障碍,你必须删除繁枝赘叶,将主要思路理出来。突出重围以后,在青少年朋友的面前会有一片明朗的天空,开阔的大地,在这里,我们又该如何继续我们的创造旅程呢?

第一,要处理好同异对比的关系。要摆脱片面性,不妨采用同异对比法。要集思广益,不要限制自己的视野,打开思路要用对比之法,看出异中之同。在对比之中,对别人的意见,有所吸收,有所批判,有所增删,不被偏见束缚手脚,从一些看来不搭界的事物中发现某些相通之处,就会孕育并创造出成果。

第二,要处理好顺逆互变的关系。学习有两条思路,一是顺向学习,从事实中形成概念,组成判断,进行推理;二是逆向学习,通过书后的结论来分析形成结论的原因和根据。古代摩擦起火,从机械运动转化为热运动是顺向的发展。发明蒸汽机,从热运动转化为机械运动是逆向发展。顺逆互变可以互相检验,互相补充,有益于思维发展。

第三,要处理好纵横定点的关系。掌握好材料之后,要选好题目。题目既是全面情况的综合,又是历史分析的总结。从横向来说,指内、中、外的情况;从纵向来说,指过去、现在、将来。有人提倡古今中外法,可是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只考虑古今,不面向未来是不行的;只考虑中外,而缺乏对中外之间多种因素的分析是不行的。考虑一个地方的发展,对天、地、人等方面要有所了解。所以,应归纳为七点:古、今、将、内、外、中、总。定出题目就是抓总,即要抓全局,又要抓重点。在思考问题时,从大局出发,遇到小困难时,暂时避开。有些问题,回头理一理就可以解决,要从全面的理解来克服局部的难点,从大局里面来解决小缺口,对培养创造性思维是很有好处的。

第四,要处理好点面织网的关系。点是每个概念、原理。面是指概念之间和原理之间的联系,按知识的纵横关系,编成知识网。编好网,要处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要处理好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无论你进行“串联”或“并联”,只要你接通一组线路,就等于扩大知识之网。要培养这种方法,一要找好支撑点,二要进行合理组织。

第五,要处理好面体延伸的关系。思考问题,从点到面,又从面到体;既思前因,又想后果。扩大思维,不断突破,才能产生新境界。要有目的、有条理、有步骤、有秩序,从多方面来拓宽思路。如对电话的发展,从有线电话到无线电话,从耳听电话到可视电话,从声音输出电话到文字输出的自动记录电话等。

第六,要处理好有的放矢中,矢的结合的关系。创造性思维要有明确的目的,才能产生坚强的毅力。把准确目的提在首位,一是解决动力;二是解决焦点,突出带有根本性的东西,同那些可有可无的广博知识区别开来。目的确定后,要有科学的方法。

第七,要处理好旧新演变的关系。在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如果找不到好方法,要敢于弃旧迎新,旧的要扬弃,新的要鉴别。可采用两种方法:一是把熟悉的个别事物,有意识地看成陌生事物,按照新方法去解决;二是把陌生的事物看成熟悉事物,按照已知的方法去解决。这就是分子结构的遗传信息的秘密,要创造就必须“推陈出新”。

当你将这一条一条的原则融入生活,当你的生活每天都不再一样的时候,青少年朋友,不要忘记,你们要继续提升创造力,因为你们将是更伟大的创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