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心理学
44996000000013

第13章 感觉

一、感觉的概念

(一)感觉概念

感觉是刺激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经过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所产生的对该刺激物的个别属性反映。刺激通过感受器或感受器系统使个体产生出躯体内部和外部的基本经验,对这些经验的察觉和描述就是感觉。感觉本身是相当直接、及时的基本经验。

首先感觉在人的心理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感觉是一切较高级的心理现象的基础,起着个体和环境之间的基本桥梁作用,是我们认识世界的第一步。只有通过感觉,我们才能分辨事物的各种属性,感知它的声音、颜色、软硬、重量、温度、气味、滋味等等。只有通过感觉,我们才能了解自身的运动、姿势以及内部器官的工作情况。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如知觉、思维、情绪、意志等,都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

其次,感觉是对内外刺激的反映。一方面,外界的刺激物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在头脑里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感觉。如色、香、味、冷、热等。同时,感觉也反映机体内部的刺激。如自身的姿势和运动、舒服、酸软、饿等。

第三,感觉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感觉反映认识对象的个别属性,这是感觉的最显著特点。不论是对外部刺激的反映或是对内部刺激的反映,感觉是对刺激给予感觉器官的直接感受,是对刺激物个别属性的反映。人们认识事物常常从一些简单的个别属性开始。例如我们面前放着一个草莓,那么我们怎样认识这个草莓呢?看上去,红红的、小圆小圆的;拿在手上,有一定的重量;咬上一口,甜甜的、酸酸的。红色、圆形、有重量、甜味等都是对草莓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我们的头脑接受和加工了这些事物的属性后产生的感觉。

最后,感觉总是与过去经验联系在一起。人对刺激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对刺激给予感觉器官的直接感受,通常总是与其过去经验联系在一起的。例如,当我们看到某种形状时,我们就知“这是方形”、“这是圆形”;当我们摸一下物体时,会说:“这是又硬又冷的东西”、“这是一块木头”。这些都表明我们的感觉都是与过去经验相联系。一般而言,除非是新生儿或在特殊的条件下,单纯的感觉是不存在的。感觉信息一经通过感觉器官传达到脑,知觉也随之产生了。

(二)感觉的信息加工

尽管感觉是在脑中发生的,但我们的意识经常在外部世界或身体表面发生刺激的地方,甚至刺激大脑皮质所引起的感觉也导致这样的结果。感觉的这种投射现象是习惯和过去经验作用的结果。感觉信息的神经加工包括三个主要环节:首先是对感受器的刺激过程,然后通过传入神经的活动进行信息传入,最后在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通过大脑皮质的活动,从而产生感觉经验。因此可以简单地把这个过程表示为:信息刺激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皮质活动→感觉。

感觉信息加工的第一个环节是对感受器的刺激过程。刺激过程的实质是感受器把刺激的能量如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等转化为神经冲动的过程。对某一感受器来说,存在感受敏感的那种能量刺激,叫适宜刺激。机体的感受器或者过滤器在进行反应时具有一些奇妙的特性。

首先,机体的感受器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它们只反应某种类型的刺激,而完全不反应其他种类的刺激。例如,眼睛对光波敏感,对声波不起反应;而耳朵则相反。

其次,不同类型的刺激能,如光的、声的和机械的,由不同的感受器将其转化为神经冲动,并反应刺激的不同性质和强度。

再次,感受器具有一定的自主性。感觉器官的主动探索活动是感觉信息加工的必要条件之一。感受器并不是消极的受纳器。在感觉信息加工过程中,感觉器官不断进行着探索,并依据先行的感觉效应对感受器进行反馈调节,不断使我们获得清晰准确的感觉经验。如果感觉器官不进行探索活动或限制其探索活动,感觉的信息加工就会中止。

感觉信息加工的第二个环节是传入神经的活动,它把神经冲动传递到中枢,体内外的信息在传入神经通路中是以单个神经元或一群神经元的电位形式呈现的。在传入的过程中,编码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机能。编码主要是神经细胞的电事件以某种方式代表或表示作用于机体。感觉信息可用多种方式的全或无的动作电位来编码,如冲动发放的频率、节奏、串长等。通常,刺激强度由冲动发放频率来表示。刺激类型由感觉道类型来表示。由于神经冲动在多个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主要是借助于神经介质进行的,因此,在传入通路中,感觉信息加工既有电编码也有化学编码的问题。

感觉信息加工的最后环节是大脑皮质的活动从而产生感觉。感觉信息从感受器经脑的各部最后到达大脑皮质。感觉信息在到达大脑皮质之前都要经过皮质下中枢的各中继核。中继核既是一个接力站,更是一个深入信息加工站。感觉传导系统进行的低水平的简单信息加工为复杂皮质水平上的信息加工做好准备。最后皮质的感觉代表区按严格配置接收丘脑传来的信息。然后又从该区域将信息再输送至联络区进行更高级的加工,这样就产生了感觉经验。

二、感觉的规律

感觉在心理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带有普遍性的性质。这是感觉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规律性。这些规律时时刻刻都在影响我们的心理加工。

(一)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规律

感受性指对刺激的感觉能力。感受性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感觉阈限是指能引起感觉并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每种感觉都有两种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绝对感受性与绝对阈限,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

1.绝对感受性与绝对阈限

非常小强度的刺激不能引起我们的感觉。我们只能觉察到达到一定强度的刺激,我们经常不能觉察到过弱的刺激。那种刚刚能觉察到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绝对阈限。绝对感受性是指刚刚能够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在测量感觉阈限时,随着刺激量逐渐增加,对刺激从觉察不到,到有时能觉察到有时不能觉察到,再到完全能觉察到。因此,绝对阈限是一个范围值,阈限是一个逐渐过渡的强度范围。在心理学上,通常把有50%的次数被觉察到的刺激值定为绝对阈限。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阈限在数量上成反比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列公式表示:E=1/R。其中E代表绝对感受性,R代表绝对感觉阈限。

绝对阈限也具有自己独特的性质。首先,各种感觉的绝对阈限是不同的。人对视觉的绝对阈限与对痛觉的绝对阈限不同,对听觉的绝对阈限与触觉的绝对阈限也可能不同。其次,同一感觉的绝对阈限也可以在不同的条件下发生变化。例如,视觉可能在一些条件下绝对阈限很低,但在另一不同情况下增高。第三,不同个体的绝对阈限有相当大的差异。不同个体由于先天遗传、后天的社会经验等诸多影响使个体的绝对阈限存在显著差别。最后,低于绝对感觉阈限的刺激,虽然我们觉察不到,但却能引起一定的生理效应。例如,低于听觉阈限的声音刺激能引起脑电波的变化和瞳孔的扩大。

2.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

差别感觉阈限就是指能觉察出两个刺激的最小差别的量。对这一最小差别量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差别阈限具有相对性,与绝对阈限的确定方式类似,差别阈限就是在50%的刺激次数中被辨别出来的刺激最小差别。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也成反比关系。差别阈限越小,差别感受性越高;反之,差别阈限越大,差别感受性越低。差别阈限的大小取决于原来刺激的大小,如果原来刺激强度较大,那么需要较大的变化量,才能觉察出与原来刺激的差别,反之,则需要较小的变化量,就可觉察出与原来刺激的差别。

如果以R表示最初的刺激强度,以R+ΔR表示刚刚觉察出有变化的刺激强度,那么在一定范围内,每种感觉的差别阈限都是一种相对的常数,用数学公式表示即为:

ΔRR=k(这就是韦伯定律)

这个公式的含义为:当R的大小不同时,ΔR即最小觉差的物理量的大小也不同,但K则是一个常数。例如,原先举起10克(R)的重量,其差别阈限是2克,那么至少是12克的重量才被我们觉察出比原先稍重一些;如果是20克重量,那么至少是24克才被我们觉察出比它稍重一些,在这里,差别阈限值是同一分数1/5。不同感觉系统的韦伯分数相差很大。韦伯分数越大,则感觉越迟钝。各种感觉系统的韦伯分数在中等强度刺激范围内是正确的,但在极端刺激(过强或过弱时)的条件下就不正确了。费希纳确定了接近绝对阈限时韦伯分数所发生的变化,进一步假设一个最小觉差为一个感觉单位,如果用S表示感觉强度,R表示刺激强度,K和C表示常数,在韦伯定律的基础上推导出了费希纳定律:

S=KlogR+C

费希纳定律的含义是,刺激强度按几何级数增加,而感觉强度只按算术级数增加。

(二)感觉适应规律

适应能力是有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它对于我们感知外界事物、调节自己的行为,具有积极的意义。如果没有适应能力,人就不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精细地感知外界事物,正确地调节自己的行动。

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适应。这是在同一感受器中,由于刺激在时间上的持续作用,导致对后续刺激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适应可以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以引起感受性的降低。“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就是对感觉适应的典型诠释。

适应现象表现在所有的感觉中,但是,在各种感觉中适应的表现和速度是不同的。具有代表性的是视觉的暗适应和光适应,看电影时,进出电影院就是暗适应与光适应的典型例子。

(三)感觉后象

一般说来,对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停止以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还能保留一个短暂时间。由此缘故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叫后象。

在视觉中后象表现特别突出。视觉后象有正后象和负后象之分。用电灯很容易实现后象效果。一般用白炽灯来进行。进行时,先在灯前闭眼三分钟,然后睁眼注视电灯五秒钟,再闭上眼就会出现一个与真实灯品质相一致的灯光。持续注视更长时间,灯光就会变黑,与最初的灯光的品质相反。相一致时为正后象,相反时为负后象。彩色视觉也有后象,负后象特别清楚。彩色的负后象是原来注视色的补色。

断续的刺激达到一定的频率时,后象可以使断续的刺激引起连续的感觉,从而产生奇妙的心理效应:闪光融合现象。所看到的不再是闪光而是融合的不闪动的光。

(四)感觉对比

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一样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增高或降低的现象。这是同一感受器中不同刺激所产生的效应。感觉对比分有:同时对比和先后对比。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会产生同时对比现象,这在视觉中表现得很明显。例如,把一个黑色小方块放在白色的背景上,黑色小方块看起来就显得暗些。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会产生先后对比现象。这在味觉中特别明显。例如,吃了冰糖之后,紧接着就吃橘子,觉得橘子很酸。

(五)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

同时受刺激的其他感受器的机能状态会影响该感受器的感受性。这体现了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这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由一种感觉产生另一种感觉,如空旷山中的滴水声,使人产生阴冷的感觉,另一种是导致其他感受性的变化,如食物的颜色常常会影响味觉。

感觉相互影响的规律还未完全清楚,但却客观存在,一般而言是对一个感受器的微弱刺激能提高其他感受器的感受性,而强烈的刺激则会降低其他感受器的感受性。

(六)不同感觉的相互补偿

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丧失后而由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即感觉补偿。例如,盲人通过声音来辨别道路等,通过触觉来阅读盲文。各种感觉能相互补偿的原因是由于各种刺激的能量是可以转换的。例如,听觉缺失,但机械能可以转化,这样听觉信息就可以由其他正常的感官来加以接收。各种感觉系统的机能都能通过练习得到提高。这样,某种感觉机能的丧失,就有可能由其他经常得到练习的、感受性提高了的感觉系统来加以弥补。

(七)联觉

联觉实际上也是感觉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联觉的内涵是一种感官受到刺激时出现另一种感官的感觉和表象。简而言之是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印象。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闻到荷花香味就听到远处传来虚无缥缈的声音就是一种典型的联觉。

色听联觉在联觉中最常见,色听联觉是听到某种声音时就产生生动鲜明的彩色形象。除此之外,还有味色联觉,例如,有的人看见蓝色就会产生安详的感觉。

联觉不是幻想,而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一些联觉现象与日常生活中各种感觉现象经常自然联系在一起有关。联觉现象用于文学修辞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甜蜜的噪音”、“沉重的乐曲”、“明快的曲调”、“尖酸的气味”,就是文学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总而言之,感觉的各种规律在日常生活中是经常发生的现象。感觉规律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因此,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利用这些规律为我们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