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高血压营养康复食谱
45010600000002

第2章 科学认识“高血压”

(1)高血压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被医学界称为“健康的第一杀手”。我国高血压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目前,全社会应将高血压的防治作为整个疾病防治工作的重点,给予高度的重视。

(2)高血压的防治应包括合理的饮食控制、戒烟限酒、控制体质量(体重)、维持心理平衡、适量运动、有效合理的药物治疗和监测等内容。其中,饮食控制是基础。

(3)因高血压病涉及整个人体的病变,因此,营养治疗也要将全身各系统综合起来考虑,而不是仅仅注意一个或几个局部的脏器或组织。

(4)营养治疗是一个慢性的持续过程,寄希望于采用某种饮食方案后能收到“立竿见影”的功效是不现实的。对于高血压病的营养治疗,应采用的基本策略是“打持久战”。

(5)合理有效的营养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症状,辅助其他治疗手段,可起到减少或延缓并发症、降低心肌梗死发病率、降低死亡率的作用。

据统计,我国目前有1.6亿高血压患者,高血压已经成为我们健康的“第一杀手”。然而,这个危险的“第一杀手”却是“隐形”的。因为,高血压患者通常没有症状,少数人可能有头晕、头痛或鼻出血等症状。没有症状或者症状轻微常使人们很容易便忽略掉疾病,一直要到了疾病的中后期,人们才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有无血压高或血压升高的程度,与症状有无或症状程度的轻重并不平行。很多患者即使已患高血压多年,甚至血压很高,仍然不会感到不适。所以,高血压更大的危害在于它是“无声杀手”,因此大多数的高血压是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就医时测量发现的。一旦发现,不论轻重,都应尽早治疗。

血压—血液的压力

在详细介绍高血压之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血压。

如同水管里流动的水可对水管壁产生压力一样,人们常常提及的“血压”,指的是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

我们知道,在医学上将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3大类,因此也就产生了3部分的压力,即动脉血压、静脉压和毛细血管压。而我们通常说的血压是指动脉血压。

让我们还是以水管和水压为例来说明血压与血管之间的关系吧!水管中水的压力取决于水塔里储存的水容量和水管面积大小。水塔里的水越多,水对水管的压力就越大,反之,当水塔里的水减少时,水对水管的压力也就相应减小。

血压也是如此。

我们人体主要通过改变血容量以及调整血管的舒张与收缩来达到调节血压的目的。当血管扩张时,血压下降;当血管收缩时,血压升高。当血容量增加时,血压增高;当血容量减少时,血压下降。

当我们的心脏收缩时,动脉内的压力最高,此时压力称为收缩压,也就是我们平时所称的“高压”;心脏舒张时,动脉弹性回缩产生的压力称为舒张压,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低压”。

现在我们常常遇到两个截然不同的血压单位:mmHg(毫米汞柱)和kPa(千帕)。不少人对这两个单位的换算可以说是一头雾水。这是因为以前,我们一直以mmHg(毫米汞柱)来表示血压。但是,近年来,部分医院采用了国际法定单位,按照规定血压的计量单位改为kPa(千帕)。因此,我们有必要掌握这两者之间的换算关系。

两者的换算关系为,1mmHg=0.133kPa,也就是7.5mmHg=1kPa。

换算口诀:kPa换算成mmHg,原数乘以30除以4;mmHg换算成kPa,原数乘以4除以30.

是什么在管理我们的血压

那么,到底是什么在管理我们的血压呢?具体说来,主要有3大调节机制在维持着我们血压的稳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这3个机制。

(1)通过压力感受器调节血压。在我们的心脏、肺、主动脉弓、颈动脉窦、右锁骨下动脉起始部均存在有压力受体(感受器),位于延髓的血管运动中枢可以接受来自感受器的冲动,同时也可以接受来自视丘下部和大脑皮层高级神经中枢的冲动。

汇集到血管运动中枢的冲动,经过调整处理,通过传出神经达到效应器,起着调节心率、心排出量及外周阻力的作用。当血压升高时,压力感受器兴奋性增强而发生冲动,经传入神经到达血管运动中枢,改变其活动,使降压反射的活动增强,心脏收缩减弱,血管扩张,外周阻力下降,血压下降并保持在一定水平;当血压降低时,压力感受器将冲动传入血管运动中枢,使降压反射活动减弱,心脏收缩加强,心输入量增加,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高,血压升高。另外,在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附近存在着化学受体(感受器),对于血液中的氧和二氧化碳含量极为敏感。在机体缺氧状态下,化学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反射性地引起呼吸加速,外周血管收缩,血压上升。

(2)通过容量压力调节器调节血压。肾脏肾小球入球小动脉的肾小球旁器,其中的球旁细胞含肾素颗粒,当肾动脉下降时分泌肾素。当动脉血压下降时,刺激球旁细胞分泌肾素,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钠和水的回吸增多,水、钠潴留,直至血容量增加血压回升为止;相反,如血压升高,则钠和水的排泄增加,使血容量缩减,心排出量减少,血压恢复正常。

(3)通过体液调节机制调节血压。儿茶酚胺类(比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肾素、血管紧张素,抗利尿激素等具有收缩血管作用,可使血压升高。缓激肽、前列腺素E、心钠素等具有较强的扩血管作用,使血压下降。

血压的正常波动

紧张运动睡眠

无论是正常血压者还是高血压患者,在不同的时间段血压都会有生理性的波动,而且其变化的差值最大可达到30~40mmHg(1mmHg=0.133kPa,全书同)。在一般情况下,血压变化的特点主要有3点,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

(1)冬天时,我们的血压一般比夏天高。

(2)在早晨和上午这两个时段,我们的血压比下午和晚上高。

(3)在夜间睡眠时,我们的血压将降到最低点。这种生理性的血压波动,主要与我们体内血浆里的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的变动及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有关。此外,血压可因吸烟、饮酒、喝咖啡及情绪激动等种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一过性的变化。

认识到血压的波动性,对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不能仅凭一次血压读数,来诊断是否患了“高血压”。在合适的条件下,多次重复检查血压是诊断高血压所必需的。

正确测量血压的10个要点

虽然,血压的测量十分简单,但是若是方法不当,很可能会造成血压测量偏差。因此,我们有必要掌握正确测量血压的方法。具体来说,测量血压有下面这10个需要我们注意的地方,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测量血压时,室内一定要保持安静,室温最好保持在20℃左右。

(2)在测量前,受检者要放松精神,最好先休息20~30分钟,排空膀胱,不饮酒、咖啡和浓茶,并要停止吸烟。

(3)患者可采取坐式或卧式,两脚平放,其肘部及前臂应舒适地放在与心脏大约平行的位置上。

(4)打开血压计盒,放在患者肢体近旁的平稳处,并使水银柱垂直到零点。

(5)让患者脱下衣袖露出右上臂,如衣袖单薄宽大,可向上卷到腋窝处。

(6)在缠血压计的气袖时,应先将气袖内的空气挤出,再缠在右上臂肘关节上2~3cm处,不能太松或太紧。在肘窝内侧摸到肱动脉跳动后,将听诊器听头放在肱动脉上,打气测压。

(7)关紧气球上的气门,测量者的视线应与水银柱上的刻度维持在一个水平上,观察水银柱的高度。快速充气,待触知桡动脉脉搏消失后,再加压4kPa(30mmHg)即可停止充气,微开气阀门,使水银缓缓下降,当听到第一声脉搏跳动的声音时为“高压”,即收缩压。继续微微放气,水银缓缓下降到水银柱上的某一刻度,声音突然变弱或消失时为“低压”,即舒张压。

(8)第一次测量完成后应完全放气,至少等一分钟后,再重复测量一次,取两次的平均值为所得到的血压值。此外,如果要确定是否患高血压,最好还要在不同的时间里进行测量,一般认为,至少有3次不同日的偶测血压值,才可以定为高血压。

(9)整理好袖带、听诊器,把水银柱恢复至零点关闭,以备再用。

(10)注意事项为下述3项:①打气时看袖带是否从旁鼓出,若鼓出应重新缠紧,以免产生误差;②对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应在健侧上肢测量。因患肢血管可能不正常,以致血压测量不准确;③初诊患者应根据病情分别测左右两上肢血压,以作对照。青年高血压患者可测量上下肢血压以便比较。

高血压的4大致病因素

目前,学者们认为,遗传因素、营养因素、吸烟、精神心理因素等是高血压的4大致病因素,而其中的遗传因素则是基础致病因素。

高血压4大致病因素

(1)遗传因素。现已证明,高血压是多基因遗传病,高血压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也就是说,若父母都是高血压患者,那么他们的子女患高血压的概率为无高血压家族史者的2倍多。

(2)营养因素。不利因素,如饮食过咸(钠盐摄入过多)、大量饮酒(特别是烈性酒)、动物脂肪摄入过高,均可使血压升高;有利因素,充足的钾、钙、优质蛋白质可防止血压升高;另一重要的发现是,体质量(体重)与血压有高度的相关性。

有关资料显示,长期高热量摄入,导致超重、肥胖者,其高血压患病率较体质量正常者要高2~3倍。

(3)吸烟。现已证明吸烟是冠心病的3大危险因素之一。

吸烟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压升高。

(4)精神和心理因素。长期精神紧张又缺少体力活动者易发生高血压。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随着我们医疗卫生保健知识的不断提高,大家对自己的健康越来越关心。有不少人也十分关心自己的血压是否正常,是不是患有高血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

(1)正常血压。收缩压在18.7kPa(140mmHg)或以下,舒张压12.0kPa(90mmHg)或以下,而又非低血压者,应视为正常血压。

(2)临界高血压。收缩压在18.8~21.2kPa(141~159mmHg)和舒张压在12.1~12.5kPa(91~95mmHg)之间者为临界高血压。

(3)确诊高血压。收缩压达到或超过21.3kPa(160mmHg)和舒张压达到或超过12.7kPa(95mmHg)者为高血压。

高血压的临床表现

早期高血压患者可表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眼花、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手脚麻木、疲乏无力、易烦躁等症状,这些症状多为高级神经功能失调所致,其轻重与血压增高程度可不一致。

后期血压常持续在较高水平,并伴有脑、心、肾等靶器官受损的表现。这些器官受损可以是高血压直接损害造成的,也可以是间接地通过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产生而造成的。

这些靶器官受损的早期可无症状,最后导致功能障碍,甚至发生衰竭。如高血压引起脑损害后,可引起短暂性脑血管痉挛,使头痛头晕加重,一过性失明,半侧肢体活动失灵等,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可以恢复,也可发生脑出血。对心脏的损害先是心脏扩大,后发生左心衰竭,可出现胸闷、气急、咳嗽等症状。当肾脏受损害后,可见夜间尿量增多或小便次数增加,严重时发生肾功能衰竭,可有尿少、无尿、食欲不振、恶心等症状。

高血压的发病状况

高血压在我国的患病率较高。西方国家高血压的患病率为20%左右,我国的平均患病率为11.8%。从近几年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来看,我国高血压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高血压患者约有1.6亿。

我国的高血压病有以下8个特点,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

(1)脑力劳动者高于体力劳动者。

(2)北方地区居民患病率高于南方地区居民。

(3)城市居民患病率高于农村居民。

(4)家族史明显,有高血压家族史者患病率高于无高血压家族史者。

(5)高盐饮食者高于低盐饮食者。

(6)有烟酒嗜好者高于无烟酒嗜好者。

(7)身体超重者高于正常体质量(体重)者。

(8)长期从事精神紧张工作者患病率高于其他工作者。

除了上述发病特点之外,高血压的并发症也非常严重,常会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轻度高血压患者仅有头痛、颈后部发紧不适,头晕,睡眠不好,健忘,也有的出现胸闷,心悸等症状。当血压急剧升高时,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甚至发生晕厥。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出现以损害几个主要脏器为主的并发症,如冠心病、脑动脉硬化、脑血管意外、肾动脉硬化等一系列疾病,这些都是高血压病的晚期表现。

高血压的危害

高血压病的早期,仅有全身小动脉痉挛,而血管壁尚没有明显器质性改变,因此,及时治疗高血压病完全可以治愈或被控制。

若血压持续增高多年不降,动脉壁由于长期缺氧、营养不良,动脉内膜通透性增高,渗入管壁的血浆蛋白逐渐凝固发生透明样变,血管壁因透明变性而发生硬化。硬化的小动脉管壁日渐增厚而失去弹性,管腔逐渐狭窄甚至闭塞,从而导致血压特别是舒张压的持续性升高。

小动脉硬化病变常见于肾、脾、脑、肝、心、胰、肾上腺、甲状腺、横纹肌以及视网膜等器官组织中,各脏器血管病变程度不大一样,通常以心、脑、肾等处的病变最为严重,故脑出血、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是高血压病晚期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

高血压的3大严重并发症

我们知道,高血压是全身性的疾病。当它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非常容易引起脑出血、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等严重并发症。其中,尤其以急进型高血压最易出现并发症。高血压病患者由于动脉压持续性升高,引发全身小动脉硬化,从而影响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造成各种严重的后果,成为高血压病的并发症。在高血压的各种并发症中,以心、脑、肾的损害最为显著。

(1)脑出血。脑内小动脉的肌层和外膜均不发达,管壁薄弱,发生硬化的脑内小动脉若再伴有痉挛,便易发生渗血或破裂性出血(即脑出血)。脑出血是晚期高血压最严重的并发症。

出血部位多在内囊和基底节附近,临床上表现为偏瘫、失语等。

(2)心力衰竭。心脏(主要是左心室)因克服全身小动脉硬化所造成的外周阻力增大而加强工作,于是发生心肌代偿性肥大。左心室肌壁逐渐肥厚,心腔也显著扩张,心脏重量增加,当代偿机能不足时,便成为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收缩力严重减弱而引起心力衰竭。由于高血压病患者常伴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负担加重的心脏处于缺血、缺氧状态,因而更易发生心力衰竭。

(3)肾功能不全。由于肾入球小动脉的硬化,使大量肾单位(即肾小球和肾小管),因慢性缺血而发生萎缩,并继以纤维组织增生(这种病变称为高血压性肾硬化)。残存的肾单位则发生代偿性肥大,扩张。在肾硬化时,患者尿中可出现较多的蛋白和较多的红细胞。在疾病的晚期,由于大量肾单位遭到破坏,以致肾脏排泄功能障碍,体内代谢终末产物,如非蛋白氮等,不能全部排出而在体内潴留,水盐代谢和酸碱平衡也发生紊乱,造成自体中毒,出现尿毒症。

高血压的分型

高血压是我们健康的头号杀手,把我国称为“高血压大国”是毫不为过的。下面,我们来看看高血压的分型,这对指导我们的后续治疗很有好处。主要说来高血压一般分为以下这2种。

(1)原发性高血压。也称高血压病,可能由遗传、吸烟、饮酒、过量摄盐、超重、精神紧张、缺乏锻炼等因素导致,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90%以上。目前,尚难根治,但能控制。

(2)继发性高血压。血压升高有明确原因,占5%~10%。

常见的引起继发性高血压的原因有:①肾脏病变,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动脉狭窄等;②大血管病变,如大血管畸形(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多发性大动脉炎等;③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多发生于妊娠晚期,严重时要终止妊娠;④内分泌性疾病,如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⑤脑部疾患,如脑瘤、脑部创伤等;⑥药源性因素,如长期口服避孕药、长期应用激素等。

高血压的分级

通过前面的阅读,我们已经知道,高血压病是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而在临床上,我们通常根据血压与受损器官(心、脑、肾等)损害的程度进行分级。而根据我国的高血压分级标准,一般我们将高血压分为3级。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

(1)1级高血压的特点是患者血压达到确诊高血压水平,舒张压大部分时间波动在12.0~13.2kPa(90~99mmHg)之间,休息后能够恢复正常,临床上无心脏、脑、肾并发症表现。也就是说,在这一时期,患者仅仅出现血压升高,而无其他症状。

(2)2级高血压的特点是患者血压达到确诊高血压水平,舒张压在13.3~14.5kPa(100~109mmHg)之间,休息后不能降至正常,并有下列各项中的一项者:①X线、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左心室肥大的征象;②眼底检查,见有颅底动脉普遍或局部变窄;③蛋白尿和(或)血浆肌酐浓度轻度升高。

(3)3级高血压的特点是患者血压达到确诊高血压水平,舒张压超过14.7kPa(110mmHg),并有下列各项中一项者:①脑血管意外或高血压脑病;②左心衰竭;③肾功能衰竭;④眼底出血或渗出,有或无视乳头水肿。

1.若为1级高血压患者怎么办

对于1级高血压(或轻型)的患者来说,症状不明显者,应先采取非药物治疗的方式来恢复健康,比如控制体质量,限制钠盐,做医疗体操,打太极拳,练气功等等都是很好的非药物治疗手段。患者在坚持前述治疗的同时,应在4周内多次重复测量血压,若4周内血压继续升高,或持续超过21.3/12.8kPa(160/95mmHg),这就意味着患者应该开始接受抗高血压药物治疗;若4周内,患者的舒张压降至12.8kPa(95mmHg)以下,或收缩压下降至21.3kPa(160mmHg)以下,并保持在这一水平,则意味着患者可继续坚持非药物治疗。在此期间,应根据血压波动的情况,决定是否开始药物治疗。若患者的舒张压波动在12.0~12.8kPa(90~95mmHg)之间,或收缩压波动在18.7~21.3kPa(140~160mmHg)之间,同时患者伴有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如并发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其家族史中有心、脑血管病史者,那么这位患者也需接受药物治疗。

此外,中草药和针灸均有协同降压作用,临床上可配合应用,当疗效不满意时,再加用小剂量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或利尿剂治疗。

2.已经是2级或3级高血压患者怎么办

若你已经是2级或者3级高血压的患者,你的血压常持久而稳定地升高,同时已经出现心、脑、肾脏损害,那么,你在接受非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必须同时接受药物治疗,以便使你的血压下降至21.3/12.8kPa(约160/95mmHg)以下。在药物选择时,你还应考虑选择对保护和恢复已有损害的脏器功能有利的药物,同时应尽可能避免其他对心血管有害的因素。这样可以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死亡。

2级、3级高血压患者,在选择药物治疗时,应注意因人而异,根据患者的情况,如年龄、病史、血压水平,靶器官损害程度,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既往药物治疗情况,以及有无并发症等情况综合考虑。例如,对老年人宜选用钙拮抗剂,而对年轻者特别是心率快,脉压差大的高动力状态,应首选受体阻滞剂。另外,对并发心衰者,可首选转换酶抑制剂等。

总之,高血压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有规律的抗高血压药物治疗。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我们知道,《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是在多次广泛征求各学科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由我国20余位心血管、肾脏、内分泌、神经科、妇产、行为、营养、管理专家组成的委员会历时一年修订编写完成。

本次指南的修订是根据我国近年来的心血管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的进展,并参考借鉴了国外最新研究成果和指南建议《2003年WHO/ISH高血压处理指南》。

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的心血管病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均有增长的趋势。我们面临的高血压防治任务是非常艰巨的。本指南从我国高血压流行状况和防治实际出发,提出符合国情的全人群和高危人群相结合的防治策略,强调人群防治,同时加强高血压患者的治疗。

(1)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呈增长趋势,估计全国有高血压患者1.6亿,但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较低。

(2)控制高血压是预防心血管病的主要措施。脑卒中是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控制高血压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

(3)治疗目的是通过降压治疗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达标,以期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发病和死亡的总危险。

(4)根据危险分层,确定治疗方案。

(5)血压从110/75mmHg起,人群血压水平升高与心血管病危险呈连续性正相关。

(6)正常高值血压(120~139/80~89mmHg)者,应改善生活方式以预防高血压及心血管病的发生。

(7)降压目标:普通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老年人的收缩压降至150mmHg以下,有糖尿病或肾病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至130/80mmHg以下。

(8)利尿剂、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及低剂量复方制剂均可作为降压治疗的起始药和维持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用药。

(9)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需要2种或2种以上的降压药方可达到目标血压。

我们的治疗目标

通过前面的阅读,我们了解到控制血压的重要性,但是,血压的科学控制标准到底是多少呢?为了让高血压的治疗更具有目标性,医学界结合理论与临床实践,给我们制订了非常科学的目标。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推荐的高血压的治疗目标。这个目标主要有下面这2条。

(1)高血压患者的首要治疗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降低长期心血管发病和死亡的总危险。这需要治疗所有已明确的可逆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血脂异常和糖尿病,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还要合理控制并存临床情况。

(2)根据现有证据,建议普通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应严格控制在140/90mmHg以下;糖尿病和肾病患者的血压则应降至130/80mmHg以下;老年人收缩压应降至150mmHg以下,如能耐受,还可以进一步降低。

然而,我们说,光有了科学的治疗目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采取具体的措施来达到治疗或者控制高血压的目的。

关于具体的措施,我们相信你所遇到的每一位医师都会告诉你,抛弃不良生活习惯,改善生活方式是防治高血压的基础。

改善生活方式是基础

许多高血压患者不仅需要药物治疗,而且还应改变之前不良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的改善也是治疗高血压最先采用的手段之一。同时,还应将患者按照血压水平及其他危险因素(如存在高脂血症,临床上发现有心血管疾病或靶器官损害)进行分级。如果,患者处于1级高血压,而无心血管因素或其他危险因素,那么患者应在医师的密切监督下,试用单纯改变生活方式的方法,控制血压(期限不超过1年)。血压很高且有心脏病或糖尿病史的患者,则应立即开始接受药物治疗。

现代医学已经证实,生活方式的改变确实可以起作用,对一些患者而言,可以作为他们的首选治疗。即使患者不能完全停止服药,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可减少他们所需的控制血压的药量。新的指南还建议我们,药品的价格也应作为医师开降压药处方时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还推荐医师采用每日仅需服用1次的药物,以利于患者遵医嘱服药。

改善生活方式还是要点

改善生活方式在任何时候对任何患者(包括血压为正常高值和需要药物治疗的患者)而言都是一种合理的治疗,其目的是降低血压,控制其他危险因素和并存临床情况。

改善生活方式对降低血压和心血管危险的作用已得到广泛认可,所有患者都应采用,这些措施包括以下7条。

(1)戒烟。

(2)减轻体质量(减肥)。

(3)减少过多的酒精摄入。

(4)适当运动。

(5)减少盐的摄入量。

(6)多吃水果和蔬菜,减少食物中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和脂肪总量。

(7)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不吃药也治高血压

并不是所有高血压患者都需要用药物来控制血压的。

对于轻度高血压患者而言,首先的治疗是非药物疗法,而中、重度高血压患者,应在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非药物治疗,尽可能地减少用药剂量,从而达到较理想的治疗效果,这就是治疗高血压的总原则。

(1)控制体质量(体重)。超重者应努力减肥,这是降压的最佳方法。日本的研究资料也认为,肥胖是高血压的主要致病因素,80%的高血压患者通过减肥,可以使血压下降。我国医学家指出,无论是高血压患者,或者正常血压的肥胖者,减轻体质量均可使血压下降,心率减慢,血浆尿酸,胆固醇和血糖减少,而且可减少用药剂量。

减肥使血压降低的机制,可能与胰岛素减少,交感神经的抑制和肾素—醛固酮的抑制等有关。

(2)适当运动。每日至少3次,每次20分钟做体操或运动,能改善血压情况。我国学者提倡中老年患者进行气功及太极拳锻炼,并注意心静、体松、气和,持之以恒,这有助于高血压患者的康复。因此,高血压患者应有规律地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运动,如跳舞、散步、慢跑、练气功、打太极拳等,但应避免参加竞技性或剧烈的运动项目。

[身高(cm)—105]的±10%为体质量值(kg)的正常范围,超过上限部分为超重。对于肥胖度在+10%以下的普通劳动者和维持日常运动的正常人,男性每天摄入热量以2000kcal,女性以1800kcal为宜;肥胖在+20%左右者,摄入热量男性以1700kcal,女性以1500kcal为宜;对于高度肥胖者,则男性以1100~1400kcal,女性以1000~1200kcal为宜。

高血压患者如何运动

高血压患者应进行轻、中度以锻炼耐力为目标的有氧代谢运动,首选快步走,也可慢跑、游泳、骑自行车、跳健身舞、跳绳、爬山等。而剧烈的、无氧的、爆发型的运动,如举重等,可能会造成血压升高,不宜选用。

(1)适宜运动量—“3、5、7”。

3—指用30分钟步行3km(千米)。体弱者,可适当延长步行时间,从而降低运动强度。

5—每周运动5次。我们提倡大家每天都进行有规律的有氧运动。没有条件或体弱者,至少应保证每周运动5次。

7—指运动时的心率达到(170—年龄)次/分。比如,60岁的患者,他在运动中的心率应控制在170—60=110(次/分)。

(2)限制食盐。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对钠的生理需求量仅为每天0.5g,但我国居民实际膳食中含盐量竟然高达10~15g,高血压患者每日的食盐量应以不超过5g为宜,太低了患者很难接受。

(3)适当补钾。每日摄入5~7g钾,可使血压降低4~9mmHg。另有人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只要增加钾的摄入量,即使它不显示降低血压的作用,亦可预防脑卒中、心室肥大、肾功能低下等情况的发生,降低由高血压并发症所导致的死亡率,故而我们说,高血压患者应适当补钾。水果、蔬菜、豆类等都是含钾较多的食品,高血压患者可以适当多吃一些。

(4)限酒戒烟。饮酒可通过促使糖皮质激素——儿茶酚胺的升高,来影响血管紧张素、血管加压素,以及醛固酮的作用,通过干扰细胞膜的流动性等机制,使人体的血压升高。同时,经常饮酒也会影响药物的治疗,使得血压不易被控制。因此,高血压患者应限制饮酒,最好是将饮酒量限制在每日25g以下,或最好不饮酒,低酒精类的啤酒也应控制。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吸烟者恶性高血压的发病率明显增高。

此外,吸烟亦可增加人们罹患冠心病,以及发生猝死的危险,故应坚决地戒烟。

(5)适量补钙。高血压患者普遍存在钙的摄入量较少的问题,适量补钙或增加硬水和牛奶的饮用量,可使血压不同程度地降低。

(6)保持情绪乐观。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一切忧愁、悲伤、焦虑、烦躁等不良精神刺激,都可以使我们血液中儿茶酚胺等血管活性物质的分泌增多,使人体的血压升高,因此,高血压患者要注意控制情绪,排除杂念,保持心情舒畅和心理平衡,这些都有利于维持高级神经中枢的正常功能,对降低血压很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