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遇到问题时,要知道有多种因素在同时制约,因而不能操之过急。首先,要“拿得起,放得下”,学会多换角度看问题,或者换一种思维方式来分析,总之需要在保持冷静的前提下,寻找最佳的解决途径;其次,平时需要不断学习,提高自我修养和办事水平;另外,爱好应当广泛些,使心胸开阔,学会“奖赏”自己,这可以有效地减轻压力。比如:“助人为乐”的自我价值的体现,就是至高无上的“奖赏”。因此,力所能及地对他人提供必要的帮助也有助于自己的健康。当然,许多时候要得到心态平和的“奖赏”,随时调整心态,“压力”往往可转变成巨大的“动力”。
人类正在服“毒”自杀
现代人已经无法仅仅满足于吃饱,大家都要吃好、吃精,要吃出健康,要从吃中寻求获取成功的捷径。人们希望自己吃的食物能让自己比别人更聪明;希望能因食物而产生高效体能;希望自己喂养的宝宝在起跑线上就赢取胜利,以期许将来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超越他人,更有成就。
关注电视里播放的饮食制作和健康访谈类节目,摘录报刊、杂志、书籍中介绍的各种营养知识,恐怕大多数的朋友都做过这样的事,并且非常愿意传播这些知识。得到这些指导我们还不罢休,我们会在生活中进行实际操作,回到家中兴冲冲地尝试着做给自己的家人吃,并且为此感到非常惬意。
其实,我们得到的很多所谓知识和窍门都是不正确的。当我们端着自以为颇具营养价值的美食走出厨房的时候,那很有可能是一盘盘带“毒”的食品,因为我们已经被灌输了太多的错误概念,已经被种种错误信息洗了脑。
(1)时尚的饮食观念误导了我们
要知道,大众所熟知的只是近一时期的流行膳食,对于它们是否具有真正意义的营养价值以及是否具有科学根据却很少有人认真考究。
一定还有人清楚记得“风味十足”的麻辣小龙虾在北京大肆风行的那些日子。去吃上一顿“麻小”既时尚又有趣,受到许多青年朋友的青睐。但不久就有了因食用麻辣小龙虾而中毒的报道,因为这种小龙虾来自并不洁净的水域。
20世纪70年代末在美国掀起了一股蛋白质潮流:人们相信,只要用蛋白浆替代真的食物,就可以减肥。结果很短的时间内,就有60位妇女死于这种饮食。
这里要揭示的是,这些其实都是所谓的流行时尚饮食,与真正科学的饮食观念没有什么联系。它只是误导性的医学科学和大众媒体合作,有时还要加上食品供应商这三者结合的产物。真知灼见往往被很多的误导性信息,甚至是有害的信息所遮盖。这些有害信息当然包括伪科学的、流行的所谓饮食风尚,更少不了食品工业的虚假宣传。公众很少具备将错误信息去伪存真的能力,他们更加相信“报纸上说”、“电视上说”,因为“大家都这么说”。近年来,人们的健康意识普遍有所提高,但营养知识尚待普及。许多错误的吃法不但得不到营养,还会损害人们的健康。
(2)有限的科研成果误导了我们
仅仅是媒体上有很多人联合起来说上那么几句话,做上那么几个广告,就会有很多人跟风,更不要说是权威部门发布的医疗健康报告了。
很多有限的、尚待确认的研究结果,只要涉及健康,都会在公众之中造成很大的影响。当某种物质被宣称是致癌的化学物质时,在公众之中的反应有可能就是极大的恐慌。美国丁酸肼事件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丁酸肼是喷在苹果树上的一种常见生长调控剂,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RDC)发表了一篇题为《无法容忍的危险:儿童食品中的杀虫剂》的报告,报告发表后的1989年2月,NRDC的一位代表在CBS的《60分钟》节目中声称:苹果生产业中使用的这种化合物是最强的致癌物。一时间引起了公众迅速而强烈的反应,有一位妇女甚至给州警察局打电话,请警察帮忙去追赶一辆校车,没收她孩子携带的一个苹果。全美的苹果业因此蒙受了巨大的创伤,经济损失估计超过2.5亿美元。为平息公众的愤怒情绪,美国停止了丁酚肼的生产和使用。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公众是多么地信赖权威——科学界的研究成果。然而我们要明白,科学是未被证实的谬论。眼前的进展永远只是有限的、片面的,因为人类的认识永远是有限的、片面的。
(3)科学界科研方式的错误误导了我们
长期以来,公众对膳食与营养的关系一直缺乏清晰的认识,其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某些科学家仅仅强调细节,而不谈整体。科学家总是花费大量气力去研究和分析某个单独的营养素的作用,例如维生素A是否能够防癌,或者维生素E是否能够预防心脏病,他们总是高度抽象化或者简单化地分析得出结论,这本身就低估了自然的复杂性。人体正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对于人体的研究永无止境。从研究食物极小的生物化学部分就试图得出可以广泛使用的结论,这一做法直接导致了研究结果的自相矛盾。这种自相矛盾的科学结论又导致了科学家和决策者的无所适从,进而更导致了公众的困惑不安和无所适从。就像拿着错误的标尺,是无法正确衡量我们的生活的。
毒究竟从哪里来
就像我们平时一定要吃东西一样,人类很难不与外界接触,于是“毒”就来了。毒的来源主要有三种渠道:
1.先天父母所给
当一颗卵子和一粒精子相遇后,结合成为胚体,带着来自精子和卵子的遗传基因,这便形成了个人的先天体质。中医根据阴阳五行学说,便把人的体质分为阴虚型、阳虚型、气滞血瘀型、痰湿型、气血两虚型。阴虚型、阳虚型、偏热型体质容易生湿。
2.从饮食得来
很多人都有放屁的体会,特别是爱肉人士。当吃肉太多,而大便又不很通畅时,就容易放臭屁,这其实也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排毒方法。肉类会分解对人体无益的二氧化硫等代谢物,当无法随粪便排出体外时,便随着屁的释放离开人体。
中西医均认为,人类在进食后,食物进入体内消化分解出来的有用物质会被吸收,无用物质或有毒物质便形成大小便,等待排出体外,如果大小便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对身体都是有害的。
中医强调的排毒是从大小便通畅着手。一般来说,两日没有大便即可称之为便秘,便秘会使大便中的水分及有害气体被肠腔再吸收,这对人体是有害的。即使肝脏对这些有害物质可再做一次解毒,但也无形中加重肝脏负荷,进而影响到肝脏的功能。经调查发现,每天大便2次的人寿命更长,是因为及时排出了体内废物,使得血中有害物质减少。所以说大小二便通畅对维持人体健康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3.从环境得来
环境对一个人的身体影响也很大。人类是生活在自然环境中,由于环境污染日趋加重,人体内环境污染也随之加重。自然环境中空气和食用水的污染,细菌、病毒、化学农药、重金属污染、洗洁用品等的污染,都会加速积聚身上的毒素。
这些从饮食、环境中来的毒素,积聚在人体的内脏中。肠道中如积聚食物废物,会出现便秘、腹泻、肠绞痛、肛门肿痒等症状;肝脏中易积聚铅、汞、钾等重金属,会出现口臭、痘痘、浮肿、疲累不堪等症状;肺脏内如积聚较多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毒气,咳嗽、多痰、哮喘、气管炎等可能会接踵而来;心脏则会变成铅的累积处,胸闷、心绞痛、血压不稳多是因为这个原因。
据研究,如果体内存有过多的重金属、内毒素等有害物质,就会使人体组织、器官的细胞发生病变,加速人体的衰老过程,严重的会使机体诱发肿瘤、艾滋病、帕金森氏病、老年性痴呆、精神分裂症、癫痫、运动神经元病等疑难病症。由此可见,排毒不应仅仅是美颜需要。
虽然“毒”积累起来的后果很严重,但是人体自身如果能保持正常排泄,也就能够达到正常排毒水平。每个人每日都不断地吸入毒素,而身体五脏六腑及血液内或多或少都贮存一些毒素,但只要排除得快,便算健康。但若你的身体机能排毒功能可能不足,或你所吸收的毒素太多,超过身体排毒功能的负担,这就需要对身体进行调理。
在锻炼中观察自己是否健康
锻炼过程中的自我检查是用医学知识对自己身体情况进行检查和观察,并随时纠正不良的锻炼方法和强度等。以下几种方法可以作为参考:
(1)自我感觉。如果在锻炼时容易疲劳和出汗,锻炼后感到精神不振,有头晕感觉,长时间不能恢复体力等,这多半是缺乏系统锻炼或运动量安排不合理的缘故,应调整锻炼计划和运动量。
(2)睡眠。经常运动的人睡眠应该是良好的,如果出现失眠、屡醒、多梦、早起精神不好等,要调整锻炼方法及运动量。
(3)食欲。经常运动的人食欲良好,然运动量过大,则食欲会减退。刚锻炼结束马上进食,也会影响食欲。建议在剧烈运动后半小时左右再进食。
(4)体重。锻炼初期,由于新陈代谢加强,体内脂肪和水分消耗过多,体重可能减少一些。如果发现体重持续下降,应查明原因。
(5)脉搏。经常锻炼的人,安静时脉搏频率较为缓慢。脉搏频率与训练水平有关,脉搏频率减慢说明训练水平有所提高,安静时脉搏频率加快是疲劳的表现。锻炼期间,安静时脉搏出现逐渐增高的趋势,说明疲劳逐渐积累,应查明原因。
另外,对运动做监测也非常重要,要选择合理的运动项目,调整适宜的运动量。
在开始运动前,测定并记录心率、呼吸次数、胸围、胸围呼吸差、体重及腹围等基本指标,还应到医院测量或检查血压、肺活量与心电图是否正常。对食欲、睡眠、疲劳、头痛、腰腿疼痛以及有无肢体麻木、便秘等主观感觉都一一记录。开始运动后,可以作一个月的记录,并对比分析一次,以观察运动对增进健康的作用。
为细致观察运动对机体的影响,还应设计一种每日运动的自我监测记录表。如每天清晨进行锻炼时,先记录起床前的心率与呼吸次数,再记录每次运动前的心率与呼吸次数,最后记录运动后的心率与呼吸次数。还要记录下运动时间的长短与心率、呼吸次数恢复到运动前标准所需的时间,最后标明当日运动项目。遇有特殊原因未能参加运动时,要在记录表上标记原因。
在开始的1~2周准备阶段,运动量宜小。如运动后无不适感,便可进人调整阶段。这一阶段持续3~4周,一般以运动后心率不超过运动前的150%且稍感疲劳为宜。第三阶段为适应阶段,可自我适度提高运动量,延长运动时间。若运动后心率依然不超过运动前心率的150%,即可认定为正常,说明健康状况完全可以适应这些运动。此阶段若持续半年以上仍无不良反应,就可以成为自己长期锻炼合理与适度运动量的标准。
要注意,老年人的运动总量不宜超过1小时。若条件允许,把锻炼时间由清晨改为上午9~10时或下午4~5时更科学,这样可减少感冒机会。另外,锻炼应在早餐后稍休息一段进行,饥饿与过饱时运动都对健康不利。此外,还要禁忌骤起骤停的剧烈运动项目。老年人如能结伴或集体运动,由于可以互相照应,效果会更好;如无特殊情况,锻炼应该每天坚持进行。
劳动工作有助于健康长寿
劳动不仅是生活的第一需要,同时也使人锻炼了体魄,增长了智慧,延长了寿命。从古至今,劳动都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人体健康的源泉。
对于劳动养生益寿,古人早有精辟的论述。三国时的医学家华佗认为:“动则谷气易消,血脉流利,病不能生。”唐代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记述:“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且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以其运动故也。”宋代苏武说:“善养生者,使之能逸而能劳。”我国广为流传的《十叟长寿歌》中也有“服劳自动手”之说。
有人统计,我国古代300多位皇帝的平均寿命不足40岁。尽管他们的死因很多,但长年养尊处优,出舆入辇,不劳而获,亦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广西巴马山区是我国的长寿之乡;在调查长寿原因的过程中发现,勤于劳动是重要的因素之一,有的百岁老人仍参加一些适当的劳动。
在国外,“劳”而长寿者亦很多。英国山区有一位叫托马斯·佩普的农民,活到150岁时仍然精神矍铄,照样砍柴种地。他一生经历了9个朝代,第九个国王出于好奇与羡慕,特将这位寿星请进皇宫中,敬若上宾,富丽华贵的服饰任其穿戴,山珍海味随其食用,终日无所事事。结果不到两年,这位152岁的老人死于皇宫中。著名解剖学家加费解剖了他的尸体,发现他的四肢和内脏还未明显衰老,真正的死因是过多的脂肪堵塞了他的血管。这是一个因“劳”而长寿,因“逸”而丧生的典型实例。
劳动有助于健康长寿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4点:
(1)劳动可以健体——劳动能锻炼筋骨,使五脏气血旺盛,肌肉坚实,关节灵活,百脉通畅,故动作敏捷,反应迅速。即所谓“动则不衰,用则不退”。体力劳动有运动形体、流畅气血、活动筋骨、调节精神的作用。经常参加劳动,还可使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改善心肌的营养和代谢;劳动可使肌肉的弹性和张力增强,变得发达、坚纫而有力;劳动还能阻抑体内胆固醇的合成,可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2)劳动防止早衰——人到中年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器官、组织都会发生老化,但老化的速度、程度,与每个人的“动”的情况密切相关。实践证明,经常劳动的人,由于具有一定的运动量,增加了肌肉对氧和营养物质的需要量,阻止或减慢了肌肉的生理性萎缩,并能有效地防止关节僵直、动作失灵及骨骼脆弱而易断裂等衰老现象,为健康长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劳动增进智慧——在劳动中,人们不断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积累经验,而且能更深刻地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加之劳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使心、脑和整个循环功能处于较高的水平上,并反馈性地增强了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这样,能使人思维敏捷、反应灵活、精力旺盛。
(4)劳动精神愉快、心情舒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虽然要付出辛勤的汗水,但是劳动创造的成果更能使人精神愉快,心情舒畅,且可增强对生活的热爱和情趣。因而古今养生学者皆认为,劳动是最重要的养生方法之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人的体力劳动逐渐减少,劳动强度亦大为降低,如果过分依赖于电气化、自动化和物质享受,四体不勤、喜逸少动,如此“享福”,无疑会使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降低,免疫力日趋减低,终致身体素质下降,产生种种病症。有的学者称之为“现代闲逸病”。这种“现代闲逸病”患者多表现为思维迟钝、体态肥胖、四肢软懒、体质虚弱,常有消化不良、身心疾症。治疗“现代闲逸病”的方法,只需一个“勤”字。现代人切不可忽视劳动的建身作用,要勤于参加各种体力劳动,不要贪图安逸,这样不仅可以锻炼身体、提高生活情趣,而且也能达到养生、健体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