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之一。有光,才能看到一切。光、色、形不可分割。物体呈现不同色彩是由于物体吸收和反射的光波不同。人眼可视波长在700毫米至400毫米之间。 光的加强,物体色彩的明度、纯度、色相亦随着变化。但由于光的反射和相互影响,色彩间相互关系更为复杂。这种色彩间的相互关系和变化形成“环境色”。“环境色”的强弱变化由两方面决定;一是光照的强弱和方向以及物体间的相互位置和反光;二是物体的表面质感(如光滑或毛糙)。
一、光源色对色彩的影响 不同光源,有不同的色彩倾向,这是由光波的长短,强弱比例所决定的。阳光为白色,但早晚因受空气折射,光线偏暖;月光带冷;人工光源中白炽灯偏暖,日光灯偏冷;其他不同色彩的专色灯光,其冷暖倾向由其专色而定。
二、光的表现
色光是绘画中必不可少的形式内容。在绘画中,光的表现手法基本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明暗来表现;另一种是通过色彩来表现。
三、色调
色调是一幅作品的色彩倾向和类别,是画面色彩结构的总体效果。色调是由物体的色相、纯度、色性、明度及面积大小等因素所决定。不同的光源色及光的强弱和照射的方向角度对色调亦起直接作用。色调对作品所表达的内容及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有直接关系。色调亦是不同画家的风格、个性,以及审美要求的体现。色调的类别从明度上可分为高调、中调、低调;从纯度上可分为鲜调、中间调、灰色调;从色性上可分为冷调、中性调、暖调;以及不同色相组成的同类色、邻近色色调和对比色色调等。
1.以明度分类的色调“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白色明度最高,黑色明度最低。不同色相的明度也不同,黄色明度高,红、蓝色明度低。任何一种色相如调入白色,都会提高明度,白色成分愈多,明度也就愈高;任何一种色相如调以黑色,明度相对降低,黑色愈多,明度愈度。
以白色或明度高的色相组成的色调,称为“高调”。“高调”不仅由组成色相的明度决定,同时也因光的强弱而改变。如明度低的色相在强光下,明度也随着提高。反之,在暗淡的光线下,高明度的色相也会变深。同时,不同的光线角度,物体的明暗亦不同,如高明度的物体,在暗部看,其明度依然是很低的。 如果根据孟塞尔色立体理论,把明度由黑到白的等差分成九个色阶,那么,1-3为低明度色阶;4-6为中明度色阶;7-9为高明度色阶。
处于中间色阶的色彩组成的色调,称为中间调。
2.以纯度分类的色调 纯度是指色彩的纯净饱和程度。不同色相的颜色,不掺入其他成分的颜色,那么,该色相的色彩是纯的。
色彩的纯度概念,是相对而言的,同时又与该色彩的名称联系在一起。如朱红色是最纯的,如混入一定的黄色,那么,对朱红色而言,就不纯了,但却成了桔红的纯色。色彩纯度的高低强弱是由于混入其他杂色所致。
纯度又称彩度,这是与黑、白两色相比而言。黑、白是色而无彩。由不同纯度组成的色调,可分为鲜调、中调和灰调。但由于色彩从纯色到灰色是个相当宽广的领域,鲜调中也可区别为强鲜调、中鲜调和弱鲜调。中间色的纯度变化更为丰富。因此,这种分类,也只能是相对而言了。 介于“鲜调”和“灰调”之间的是“中纯度色调”。中间纯度的色彩是一个相当宽广的领域,可以说,变化无穷。由中间色构成的色调丰富、优美,许多色彩似乎含而不露,但又个性鲜明。“低纯度”色调也称“灰色调”。灰色中包含着黑色的成份,但灰色也应该有不同色相和冷暖的倾向。灰色处理得好,显得沉着、高雅。
黑色混入白色呈中性灰色,调入红色,就带有灰紫倾向;混入黄色会有灰绿倾向,显得十分沉着。
3.以色性分类的色调
色性是指色彩给人以冷暖感的一种特性。用“冷”、“暖”来表示色彩的性质,并非色彩本身具有不同的温度,这种感觉和心理的的反应,主要来源于人们的经验。火光、阳光给人以温暖;月光、冰雪给人以寒冷,这种心理反应与色彩相联系,似乎看到红色就感到温暖,看到蓝色就感到凉爽。冷暖是相对的。“中性色调”的范围很广,其中涉及到色彩的纯度,纯度愈高,冷暖的倾向也愈明显。因此,凡是纯度较低,冷暖倾向不明显的色调都可以说是“中性色调”。
四、色彩的对比
不同色彩在同一空间位置中,相互间是存在明显差别的。这种差别,由于各自的色质不同而显得更为突出。这种色彩关系,称为色彩对比。差别愈大,对比愈强。
色彩对比既是客观存在,又因为人们视觉的生理特性而得以改变和加强。当人们把红绿两色在同一时空并列时,红的更红,绿的更绿,形成对比效果。这种对比称为“同时对比”。而眼睛长时间地观察一块颜色,尤其是纯度较高的原色,视网膜会余留该色彩的补色,如果看别的色块,会受到这一补色的影响而呈现不同的色感,这一现象称为“连续对比”。 色彩对比在绘画中的运用极为重要和广泛。这是整个画面明暗和色彩结构组成因素,是塑造形体、表现色光必不可少的手段,也与画面的主次关系、空间关系以及色调密不可分。因此,色彩对比也就成了色彩表现的重要法则。 色彩对比分为: 明度对比、纯度对比、色性(冷暖)对比、补色对比、色相对比、面积对比。色彩的明度因相互衬托而使其对方更为突出醒目,这种明度的反差称为明度对比。注意不能以固有的概念出发,以物体固有的明度来作画,而忽略具体光照下物体的明度变化;物体因受光照,存在着明暗的层次变化,在具体描绘时,不应只注意局部的明暗而忘记整体的比较。
1. 明度对比 明度对比在整幅画面结构中基本上可归纳成以下三种方式:暗色包围亮色,即周围环境较暗,突出中间受光的亮部主体,这类样式在古典油画中常见。
亮色包围暗色,中间主体较深,而周围较亮,以亮来衬托主体。分散的对比,对比的强弱不同,构成主次强弱不同层次的关系。
暗色包围亮色大都属于暗色调,而亮色包围暗色却是较明亮的色调。从构图角度讲,如果前者是“合”那么后者是属于“开”的构图形式。
2.纯度对比
不同纯度高的颜色,调以黑或白,都会改变其纯度和明度;而调以其他颜色,则会改变其纯度、明度与色相。同一色相不同纯度的色彩间形成的对比是同类色“纯度对比”。纯度强的鲜艳,比较突出;纯度弱的灰暗,比较后退,这种对比效果在表现物体的空间距离关系,主次关系中起作用。不同纯度的色彩,即使其纯度较弱,如果衬以灰色,由于对比,该色彩也会突出。这处“灰纯对比”手法,在绘画中也常运用。纯度对比也运用在一幅作品的局部,即在某些色相相近的色块中运用纯度对比。在塑造形体时,同一色相的物体因明暗关系而表现出不同的纯度差别,可以运用这一差别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
3.冷暖对比
“冷暖对比”是一种较强的对比,冷色和暖色可以说是性格各异的两类色彩,放在一起,必然各自显示其不同的属性。因此,由冷暖色块组成的色调鲜明强烈。
在表现光的效果和塑造形体时,冷暖对比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在冷暖对比的色调中,由于色彩的色相和纯度不同,又有“冷暖强对比”、“冷暖中对比”和“冷暖弱对比”之别。冷暖对比的强烈程度,又因该两种色相在色环中的位置而定,如果以橙色为暖极,蓝色为冷极,那么红紫与紫、黄与黄绿的相距较近,这两色的冷暖对比也就相对中等。加上一定的纯度不同,就成了“冷暖中对比”。
不同的灰色如果带有明显的冷暖倾向,或者不同的冷暖灰色其纯度高低不一,它们构成的冷暖对比,是“冷暖弱对比”的色调。
4.补色对比
红绿、橙蓝、黄紫互为补色。“补色对比”是强烈的对比,这种对比效果刺激、夺目。我国民间的色彩大都以“补色对比”为主调。“补色对比”之所以强烈,不仅由于该色相的属性决定,同时也由于人们视觉残像的生理反应得以加强。由“补色对比”构成的色调,色彩有强烈的分离性,因而也较难取得协调。但如果处理得当,这种分离、排斥和对立的性质正好表现出色彩的鲜明个性。 黄色明度高,是最明亮的色彩,给人以快乐向上和高贵的心理反应。紫色明度较低,带有神秘感,浅紫色极优雅华贵。黄紫组成的对比色调,强烈程度不及红绿对比,但令人感到明快优美。黄橙对比,给人以清新活泼之感,富有生命活力。 法国浪漫主义大师德拉克罗瓦有一次发现阳光下衣纹的明暗呈黄紫对比,从此他运用补色来表现光感。这在当时是重大的创举,现在这一原理已广泛使用。
5.色相对比 “色相”指不同种类的色彩。但在特定的时间、空间、光源和环境中,“色相”的概念并非指物体的固有色,而是指在这特定的条件下,色彩间相互发生关系后所呈现的色彩相貌。 因色相之间的差别形成的对比,称为“色相对比”。“色相对比”的范围很广,实际上“冷暖色对比”、“补色对比”也应属于“色相对比”范围,只是为了突出其属性才给以分类。 在色环上属同一类型的色彩称“同类色”;色环中相互靠近的色彩称“邻近色”。同类色因纯度、色性不同,也可分成“鲜调”、“灰调”及“暖调”、“冷调”。 例如:红、黄属于“邻近色”,由此对比称为“邻近色对比”。
6.复合对比构成的色调
“复合对比”是指不同对比形成综合使用的对比效果。由不同色相、色性、明度、纯度等色彩组成的画面,它们之间产生不同程度的对比,以形成画面的整体效果。
7.面积对比
色彩因面积大小产生的对比称为“面积对比”。它的作用主要有两点:一是面积大小直接影响画面的色调;二是面积大小的比例影响到色彩间对比的强弱。 “面积对比”实质上是一幅作品中所含的色彩数量的比例对比。画面色彩面积的分布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强弱对比,调节面积的大小来取得色彩对比的强弱、色彩的韵律节奏以及视觉上力的平衡。因此,“面积对比”是具有结构性的,它是整个画面“明暗结构”和“色彩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面积对比”是画面大的结构和大的色彩比例。
由于“面积对比”所起的作用,因此在构图时需优先考虑。面积大的色彩,会对整个画面的色调起到左右作用,面积大而纯度高的色彩作用更大。
五、色彩心理
色彩的直接心理效应来自色彩的物理光刺激对人的生理发生的直接影响。心理学家对此曾做过许多实验。他们发现,在红色环境中,人的脉搏会加快,血压有所升高,情绪兴奋冲动。而处在蓝色环境中,脉搏会减缓,情绪也较沉静。有的科学家发现,颜色能影响脑电波,脑电波对红色反应是警觉,对蓝色的反应是放松。自19世纪中叶以后,心理学已从哲学转入科学的范畴,心理学家注重实验所验证的色彩心理的效果。不少色彩中都对此作过专门的介绍,这些经验向我们明确地肯定了色彩对人心理的影响。
冷色与暖色是依据心理错觉对色彩的物理性分类,对于颜色的物质性印象,大致由冷暖两个色系产生。波长长的红光和橙黄光,本身有暖和感,以次光照射到任何色都会有暖和感。相反,波长短的紫色光、蓝色光、绿色光,有寒冷的感觉。夏日,我们关掉室内的白炽灯,打开日光灯,就会有一种变凉爽的感觉。颜料也是如此,在冷食或冷的饮料包装上使用冷色,视觉上会引起你对这些食物冰冷的感觉。冬日,把卧室的窗帘换成暖色,就会增加室内的暖和感。
以上的冷暖感觉,并非来自物理上的真实温度,而是与我们的视觉与心理联想有关。总的来说,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既需要暖色,又需要冷色,在色彩的表现上也是如此。
冷色与暖色除去给我们温度上的不同感觉以外,还会带来其他的一些感受,例如,重量感、湿度感等。比方说,暖色偏重,冷色偏轻;暖色有密度强的感觉,冷色有稀薄的感觉;两者相比较,冷色的透明感更强,暖色则透明感较弱;冷色显得湿润,暖色显得干燥;冷色又很远的感觉,暖色则有迫近感。一般说来,在狭窄的空间中,若想使它变得宽敞,应该使用明亮的冷调。由于暖色有前进感,冷色有后退感,可在细长的空间中的两壁涂以暖色,近处的两壁涂以冷色,空间就会从心理上感到更接近方形。
除去寒暖色系具有明显的心理区别以外,色彩的明度与纯度也会引起对色彩物理印象的错觉。一般来说,颜色的重量感主要取决于色彩的明度,暗色给人以重的感觉,明色给人以轻的感觉。纯度与明度的变化给人以色彩软硬的印象,如淡的亮色使人觉得柔软,暗的纯色则有强硬的感觉。
六、颜色表情
色彩本身是没有灵魂的,它只是一种物理现象,但人们却能感受到色彩的情感,这是因为人们长期生活在一个色彩的世界中,积累着许多视觉经验,一旦知觉经验与外来色彩刺激发生一定的呼应时,就会在人的心理上引出某种情绪。
无论有彩色的色还是无彩色的色,都有自己的表情特征。每一种色相,当它的纯度和明度发生变化,或者处于不同的颜色搭配关系时,颜色的表情也就随之变化了。因此,要想说出各种颜色的表情特征,就想要说出世界上每个人的性格特征那样困难,然而对典型的性格作些描述,总还是有趣并可能的。
1.红色
红色是强有力的色彩,是热烈、冲动的色彩。约翰·伊顿教授描绘了受不同色彩刺激的红色。他说:“在深红的底子上,红色平静下来,热度在熄灭着;在蓝绿色底子上,红色就像炽烈燃烧的火焰;在黄绿色底子上,红色变成一种冒失的、莽撞的闯入者,激烈而又寻常;在橙色的底子上,红色似乎被郁积着,暗淡而无生命,好像焦干了似的。”
2.橙色
橙色的波长仅次于红色,因此它也具有长波长导致的特征:使脉搏加速,并有温度升高的感受。橙色是十分活泼的光辉色彩,是暖色系中最温暖的色彩,它使我们联想到金色的秋天,丰硕的果实,因此是一种富足的、快乐而幸福的色彩。
橙色稍稍混入黑色 或白色 ,会成为一种稳重、含蓄有明快的暖色,但混入较多的黑色后,就成为一种烧焦的色,橙色中加入较多的白色会带有一种甜腻的味道。橙色与蓝色的搭配,构成了最响亮、最欢快的色彩。
3.黄色
黄色是亮度最高的色,在高明度下能够保持很强的纯度。黄色的灿烂、辉煌,有着太阳般的光辉,因此象征着照亮黑暗的智慧之光;黄色有着金色的光芒,因此又象征着财富和权利,它是骄傲的色彩。黑色或紫色的衬托可以使黄色达到力量无限扩大的强度。白色是吞没黄色的色彩,淡淡的粉红色也可以像美丽的少女一样将黄色这骄傲的王子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