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课外雅致生活-舒伯特生平与作品鉴赏
45031700000007

第7章 《鳟鱼五重奏》

舒伯特的室内乐作品在他的作品总目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弦乐四重奏《死神与少女》和《鳟鱼五重奏》最为著名。《鳟鱼五重奏》写于1819年,当时的舒伯特22岁。这部四重奏共分五个乐章,其中第四乐章采用了他自己两年前的歌曲《鳟鱼》的旋律,歌曲原本就很受欢迎,用在五重奏里,也使这部室内乐更易于推广,事实上人们在欣赏《鳟鱼五重奏》时,最喜欢听的就是“鳟鱼”乐章。

舒伯特把自己的歌曲旋律写进器乐曲里的例子并不少见,他的另外一部成功的弦乐四重奏《死神与少女》就是这样写成的。也许是因为这类作品艺术价值都很高,所以批评界从未对这种作法有过任何微词。这种情况若发生在现今我们的文艺界,很可能要招致种种恶评,“自我复制”“自我抄袭”“如法炮制”,会把一个人描写成缺乏想像力的平庸之辈,当然,我们这里现在还看不出产生世界性大师的苗头。

歌曲《鳟鱼》写于1817年,这时的舒伯特脱离了家庭,在维也纳过着清贫却无拘无束的生活。他与维也纳的一群年轻的诗人、画家、音乐家结交,经常在一起讨论艺术问题,谁有了新作品,都拿出来在这个文艺小团体里讨论。当时的维也纳是欧洲音乐活动最集中的城市,人们提起维也纳这座城市,总是说这里充满了音乐,街头到处是雕塑和喷泉,整座城市像是个典雅的公园。这样的描写固然不错,但另一方面却被忽视了。当时的维也纳同时是哈布斯堡王朝的中心,这是欧洲最顽固的封建堡垒。拿破仑战争平息以后,整个欧洲进入封建复辟时期,在维也纳,思想统治最为严厉,警察密探四处活动,发现有自由思想倾向的言论就镇压下去,舒伯特和他的朋友们经常性的聚会就被怀疑是秘密活动而暗中受到监视,后来人们从维也纳警察局的档案里还发现了有关记录。

舒伯特的歌曲《鳟鱼》的原诗作者是德国诗人、音乐家、政治家舒巴特,舒巴特生于1739年,死于1791年,他是一位顽强的自由诗人,曾因“自由思想”罪被关押10年,舒伯特有好几首歌曲的歌词取材于舒巴特的诗。《鳟鱼》原诗的大意如下:明亮的小河里,有一条小鳟鱼,快活地游来游去,我站在河岸静静地望着,在清清的河水里,它游得多欢畅。有一个渔夫拿着钓竿,也站在岸旁,冷酷地看着河水,想把鱼儿钓上。我暗中期望,只要河水清亮,他别想把鱼儿钓上。没想到那个贼,竟把河水弄浑,我还来不及想,他已提起钓竿,把鳟鱼钓上,我满怀着激动的心情,看鳟鱼受欺骗。

舒巴特这首诗表现出对自由的赞美和对专制的忿激,正符合舒伯特的思想感情,于是就给这首诗谱了曲。舒伯特的这首《鳟鱼》和他的其他歌曲一样,写成之后也是无人问津,还是由著名歌唱家福格尔演唱。福格尔在当时的音乐界很有影响,他对舒伯特的音乐非常欣赏,也该算是独具慧眼了。福格尔是舒伯特歌曲的积极推行者,1819年,两个人一起旅行演出,在奥地利走了很多地方,这次巡回演出很成功,在旅途中舒伯特的歌曲被福格尔在各种场合演出并介绍,舒伯特的名曲《圣母颂》就是这样风行开的。

夏天,他们来到福格尔的家乡施泰尔,福格尔在社会上很有声望,回到家乡,更受欢迎,在这里他们流连了两个月之久,度过了一段愉快时光。在这里舒伯特结识了一位业余大提琴手,他请舒伯特根据歌曲《鳟鱼》的曲调,写一部室内乐,舒伯特欣然允命。他在当地开始动笔,回到维也纳以后完成全曲,写成的是由钢琴、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倍大提琴组成的五重奏,这与传统的钢琴加弦乐四重奏的组合不同。音乐共分五个乐章,其中第四乐章是“鳟鱼”乐章。

这部为钢琴与大、中、小提琴和低音提琴所做的作品共分五个乐章,以第四乐章最为著名。在原作的歌曲中,作者先以愉快的心情,生动描绘了清澈小溪中快活游动的鳟鱼的可爱形象;而后,鳟鱼被猎人捕获,作者深为不满。作者用分节歌的叙事方式表达了他对鳟鱼的命运无限同情与惋惜的心情,揭示了歌词深刻的寓意:善良与单纯往往要被虚伪与邪恶所害。

鳟鱼五重奏的第一乐章是个由钢琴琶音导奏展开的奏鸣曲式乐章,这里舒伯特的音乐表现其实是超乎于形式之上的,除了一般所言的“第一、二主题”外,整个乐章主要还是由旋律串联交织而成,形式在此的意义或许仅偏向于调性与段落的区分。另外在配器上,由于弦乐部分的音域及音色涵盖了小提琴的高音至低音大提琴厚重的低音,所以从乐章的开始即能感受到音乐的宽广性及饱满。

第二乐章是个F大调的行板,是由三大段性格不同的主题旋律A、B、C构成,在这里透过听觉判断即可听出三个不同的主题。整个乐章较大的特色是全曲架构为ABC+ABC,第一次的ABC三段已分属于不同的调性,而第二次的ABC又是在另外的调性上,由此亦可发现远系调是如何自由地为舒伯特所运用。

第三乐章是一个快三拍子的诙谐曲,舒伯特在此似乎是写下一个深具民族个性风味的舞曲。在诙谐曲的部分节奏明快,音乐散发着活泼热情的民族舞蹈精神;中段的Trio则虽较具旋律感,但依然洋溢着民族风格。

第四乐章“主题与变奏”应可算是全曲引人瞩目的乐章。它的“主题”部分即是取自舒伯特自己艺术歌曲“鳟鱼”的主要主题。在歌曲中,“鳟鱼”的音乐体材分为AAB三大段;在五重奏的第四乐章里,歌曲中的A段就成了这里的“主题”了。根据这个主题,后面共发展了五个变奏。在前三个变奏当中,舒伯特所采的是定旋律变奏手法,即有一声部保留了主题原型不变,其他声部配合着予以变化(变奏I由钢琴主奏主题;变奏II中提琴;变奏III则是由低音大提琴)。变奏IV综合了性格及音型上的变奏,调性上则穿插着大小调变化。变奏V是个优美如歌的段落,改变自主题的旋律在此以不同的风貌呈现,主奏乐器为大提琴。尾声部分再次回到主题原型,主题旋律这回是由小提琴与大提琴共同合作主奏完成。

第五乐章二拍子适度的快板,这又是一个舞曲风格的表现,两个重要主题分别是以节奏为主导的性格模式,及旋律式的舞曲风味。全曲流露出的是开朗田园乡村的愉悦,或许这也是舒伯特延自“鳟鱼”故事的背景吧!

舒伯特这首A大调五重奏与通常的钢琴五重奏不同,不是那种钢琴加弦乐四重奏的标准形式,而是钢琴与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这样四件弦乐器的组合,亦即比标准形式少了第二小提琴,而以低音提琴取代。再者,这首曲子有五个乐章,这一点也与众不同。因为第四乐章是采用舒伯特本人的歌曲《鳟鱼》的旋律而作主题与变奏,所以此曲俗称《鳟鱼五重奏》。

毫无疑问,这绝对是舒伯特最美妙动听的室内乐佳作,甚至也是钢琴室内乐这个门类的一顶桂冠。整个基调是浪漫而愉快的,情怀坦荡,自由自在,而且始终充满了歌唱性。第四乐章不用说了,歌曲《鳟鱼》的旋律大家应该是很熟悉的,或许还会唱呢。即使是有点激动不安的第三乐章,也是歌唱性很强,还偷空来两句温柔的,带点安抚性的。A大调通常都比较爽朗,而舒伯特此曲又特别流畅。在钢琴与弦乐器,以及大小各提琴之间的轮番歌唱中,年轻的舒伯特想必是自己也深深陶醉进去了。

《鳟鱼五重奏》全曲活泼热情,贯穿着愉快的情绪。做客施泰尔期间,舒伯特经常徘徊于山野林木之间,阿尔卑斯山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是消夏的好去处,舒伯特在这里心情显然不错,反映到他的音乐里,就是《鳟鱼五重奏》里洋溢着青春活力和自由快乐的开朗精神面貌。

《鳟鱼五重奏》五个乐章的结构使作品规模较大,五个乐章布置成快慢间隔搭配的格局,旋律优美,节奏活泼,通奏下来大约需要40分钟,很像是一组嬉游曲性质的套曲。五重奏的第一乐章是活泼的快板,音乐明快清澈,乐思优美浪漫。第二乐章是行板,轻柔宁静,中提琴略带鼻音的音色唱出抒情旋律。第三乐章是急板的谐謔曲,精神饱满,感情开朗。第四乐章小行板,是“鳟鱼”主题变奏,音乐主题由弦乐器组奏出,钢琴以流畅明快的分解和弦做伴奏,清纯的音效非常形象地描绘出林间小溪清凉透彻地流动着,使乐曲自由活泼的主题更加明朗。整个五重奏中,最脍炙人口的就是这个乐章。第五乐章适度的快板,是充满活力的终曲。

《鳟鱼五重奏》是舒伯特早期的成功之作,这个时期他虽然在社会上四处碰壁,但是精神上是快乐的,他与艺术家朋友们共同探讨艺术问题,创作上也是自由的,他从来没有固定收入,没有受雇于人,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创作题材,他的600首歌曲中大部分取材于启蒙运动和德国林苑派诗人的诗,这也是他逐渐形成自己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的一方面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