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和悦洲,小上海
45038100000013

第13章 佘家大院

我一直想去佘家大院看看。

十二岁那一年的一个深秋之夜,我们这些毛头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打着背包,沿着一条漆黑的村路,步行到佘家大院。接纳我们的是一间潮湿而古旧的祠堂,在铺满稻草的地铺上,我们似乎刚刚睡着,就被老师叫醒,天刚微明,我们不得不揉着酸涩的眼睛跌跌撞撞地原路返回,继续我们又一天的课程。我们就是这样完成了一次当时流行的野营拉练。

我的一个对门邻居就是佘姓家族的后人,他总爱拖着鼻涕,在我们面前吹嘘着他们的佘姓祖先,当然多半是从义侠小说中剽窃来的故事,而上学途中那口深不见底的佘家龙井更是被他吹得神奇超然。因为这喜爱卖弄的对门邻居,我对佘姓家族一直没有好感。偶尔路过那口龙井,我甚至会恶作剧地朝里面呸上一口。及至后来遇到又一个佘姓同学,在同他短暂的相处之后,我对佘姓家族的莫名偏见始有改变。

小学毕业那年,为了备战迎考,全学区的毕业生汇集到老天主堂的那间大教室里。与我同桌的佘五八即来自佘家大院。他身材瘦小,头皮光亮,高高吊起的裤脚下,露出一对乌黑的脚杆。大通人天生有胡吹神侃的本领,又是水陆码头,街头巷尾处,少不得总有些仙姑显灵,雷公呈威以及芜湖的柏油马路被太阳晒得流油,以至将一辆奔跑的汽车粘住;上海的冰激凌虽然好吃但却危险,弄不好能冻掉人下巴等等。有时候,我们更把从说书瞎子那里贩来的义侠故事自由发挥断章取义,无非是卖弄自己的口才和见闻。每当这时,佘五八总是缩瑟在一角,入神地看着我们,脸上的表情随着志怪故事的变化而生动着,那一对生涩发亮的眼睛,就像一只逗人怜爱的小兽。他相信那一切都是真的,他也为自己的孤陋寡闻而自惭形秽。那时候,我家里很穷,但佘五八家里似乎更穷,每到午饭时间,他会独自躲在教室,捧着一小袋锅巴,就着用荷叶包着的几块咸姜填饱肚子。有一次,我从家里给他带来一条小干鱼,他感激不尽,第二天来时,他给我带来一篮姜苋菜。那是间插在姜地里的苋菜,因得到姜的滋养,而有着特别的味道。

九月开学时,大部分同学相会在铜陵当时唯一的学府铜陵中学,但却一直没有见到佘五八的身影。

我一直想到佘家大院看看。

下放的第一年,我有过一次短暂的初恋。那个大雪纷飞的下午,当接到从佘家大院寄来的宣布分手的信件后,我从下放的山村步行四十多华里,准备翻过一座山头,前往佘家大院。但我终究没能翻过那座心理的山头,短暂的初恋就这样结束了。

这个春天,我终于来到佘家大院。

佘家大院并没有院子,也没有墙,或许当初曾经有过,但家族的繁衍,一座院墙已无法容纳太多的人口,于是,院不再,墙也不再,就成了今天的样子了。然而,等接待我们的村委会主任老佘向我们介绍着这里的地理形势时,我忽然明白这里为什么会叫佘家大院了。站在大院村的村部前,四面山峦如黛,那山又不同别处的山,那山没有高低错落,也没有起伏连绵,但那山仍是山,那山似一道院墙,紧紧地护卫着这一片村落。山挡住了凛冽的风,挡住了暴烈的太阳,也挡住了这世界的凶险和不测,让佘家大院千百年来一直处在安宁祥和之中。姜畏寒耐阴,正是这院墙般青山环卫的村落,养育了与世不同的大院姜。大院姜让佘家大院冲破山的樊篱,院的阻遏,成为一座非同于一般的村子。

我们走进一座废弃的祠堂。穿过长长的过道,在一个朽损的大门上看到一副被雨水打白了的对联: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候。我不明白这对联的确切含意,但我却感受到佘家大院深远而淳厚的文化气息。我忽然想起幼时那个把自己的祖宗挂在嘴上的对门邻居,不知道他在先人的光环照耀下是否活出属于自己的人生来。

那一天,我并没有见到佘五八,但我却见到很多与佘五八差不多年纪的姜农。他们在阳光下翻耕着姜田的身影,让我想起五十年前生涩而明净的岁月。

佘家大院,我终于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