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辽代佛教彩塑华严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内,系辽兴宗、道宗时(1031~1101)所建。辽末,金兵陷西京(今大同),该寺遭到严重破坏,金熙宗天眷三年(1140)重修大雄宝殿。明代又重修。自此,华严寺便分成上、下寺两组建筑。今位于下寺的薄迦教藏殿、位于上寺的大雄宝殿,皆为辽金原物。
薄迦教藏殿雕塑薄迦教藏殿当初建于辽重熙七年(1038),为藏经殿。至今殿内沿壁仍排列着制作精巧细致的重楼式壁橱38间,在后窗处中断,做成天宫楼阁5间,以圜桥与两边壁橱相连。殿内现存辽代塑像29身,内容据金大定二年(1162)碑记称系“三世诸佛、十方菩萨、声闻、罗汉、一切圣贤”。佛坛平面呈倒凹字形,中央并列三佛,四角为4身着铠甲神态威武之护法天王。北端本尊为过去佛燃灯佛,二胁侍二弟子四菩萨;中间为释迦牟尼,胁侍二弟子四菩萨;南端为未来佛弥勒佛,胁侍六菩萨。过去、未来佛座前各有2个供养童子及后世补塑坐佛各1尊。佛、菩萨面型方圆,通身敷彩,面部及冠上贴金。圆光为流水形环状纹饰,系辽代常用的装饰纹样。菩萨神情体态各不相同,他们或盘跏趺坐,或站立,双手或一垂一扬,或合十胸前,颇具女性风度。弥勒佛左外侧菩萨神态尤其优美典雅,为辽代雕塑的代表作。
大雄宝殿雕塑该殿是寺内主要建筑,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佛殿之一。殿中央有大佛5身,据明成化元年(1465)《重修大华严禅寺感应碑记》所载,为明宣德至景泰年间(1426~1456)所造之五方佛:中间为毗卢舍那佛,其他为东方阿门众佛、南方宝生佛、西方阿弥陀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佛像面相扁平上宽,肉髻上现宝珠,两旁为胁侍菩萨。大殿南北两侧各立二十诸天。雕塑在整体布局上颇为壮观,但神态的刻画远不及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