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基本笔画与结构
本讲概要
★学习楷书基本笔画
★楷书的结构及写法
一、楷书的基本笔画
学写字以楷书为基础。汉字是方块字,由各种笔画按一定规律组成,所以练习毛笔字要同时掌握两项基本功:一是笔画,二是结构。
首先掌握哪一方面?历来看法不一致,有的主张练字先将笔画写好,认为笔画是基础;有的主张先将结构学习,把字写得好看。古人写字都用毛笔,而现代多用钢笔和圆珠笔,字形结构就更重要一些。因此应首先解决间架结构方面的问题,先把字写周正,再研究点画。
那么,为什么要先讲笔画呢?这是因为刚学毛笔字的人,拿起笔来不知道怎样下笔,所以先学一些笔画基本知识,然后再研究字形结构,下过一番功夫之后,再深入研究点画。
初学阶段只要先写周正均匀即可,暂不管他写得像谁,或是什么体。
1.八种基本笔画
汉字是由点画组成的,将一个字拆开来,各笔画就是零部件。写字要一笔一笔地写,因此要将每一个笔画搞清楚。基本笔画有八种:点、横、竖、撇、捺、提、折、钩。下面分别讲解。
(1)点。点是线的基础,其它笔画都是点的延伸。点分布在字的上下左右各部位,因此写法也不一样。点多的字如“蕊”、“慈”、“燃”等,其中每个点形状都不一样。
点在上的,藏锋起笔的多,如宝盖的上边一点。(见下图)
点在下的,露锋起笔的多,如四点底(即火字点)。(见上中图)
点在左下的,从右向左下行笔,然后转向右上回锋或出锋。(见上右图)
点在右边的,从左向右下行笔,然后转向左上回锋或出锋。(见下左图)
(2)横。要平而稍扬,应细于竖。一般藏锋起,提笔右行,回锋收。长横中腰细一些,露锋的横要竖下笔,就是常说的“写横先竖”,写出的横方头圆尾。(见上中图)
(3)竖。竖如房屋支柱,要垂直、饱满。起笔有藏锋的,也有露锋的。露锋的要横下笔,就是常说的“写竖先横”竖有两种:一是垂露——回锋收笔,底部是圆的。二是悬针——露锋收笔,底部稍尖。(见上右图)
竖的回锋有从左回的,也有从右回的,一般是指向下一笔。一个字有两个竖时,应有变化,一般是左缩右伸,左小右大。
(4)撇。有长、短、曲、直、平、斜之分。一般规律是上边无笔画的藏锋起,上边有笔画的露锋起,要避免两个粗头顶牛。短撇粗而直,长撇细而稍弯。(见下左图)
(5)捺。大致可分为斜捺(如“人”、“又”等)和平捺(如“之”、“过”等)两大类,写捺要逐渐用力按笔,按出捺脚后提笔向右平出,勿上仰或下压。写捺要“一波三折”,忌直挺。(见上中图)
(6)挑。又称提,在字的左方,向右上挑出,要短而粗壮。是短撇的逆行。(见上右图)
(7)折。是方形转角,起笔是横的叫横折,起笔竖的叫竖折,起笔撇的叫撇折,后面带钩的叫折钩。折是横和竖两笔合并为一笔。(见下页左图)
(8)钩。是附在其他笔画之后的尖画,在竖下向左出锋的叫竖左钩,向右的叫竖右钩;还有横钩、斜钩(戈钩)、右弯钩、竖弯钩和横折弯钩。写钩之前要顿笔,然后提笔出锋,像朝下的鸟头,不可抹出。(见上右图)
二、基本笔画的写法
1.横画的写法
横画的汉字中起着横梁的作用,也是应用最多的一个笔画,写得既要平直又要生动。(见下左图)
横画的写法是:①先藏锋向左上起笔②转锋向右下按笔③调锋各行④末端略提笔向右上⑤向右下按笔⑥向左回锋收笔。
从横画的运笔过程来看,实际上经历了起笔、行笔、收笔三个阶段(见上页右图)。下面我们用“慢镜头”来具体分析:(1)起笔。起笔就是从落笔到向右行笔之前这一段。起笔方法是:①落笔先向右②向右下按笔③调锋向右如上页图所示,这是人们常说的“欲右先左,欲横先竖”。
为什么不直接向右,而要先向左呢?这正是毛笔写字不同于铅笔、钢笔、圆珠笔的一个特点。因为毛笔有较长的笔锋,向右写的时候先向左下笔,就把笔锋给藏起来了,这就叫“藏锋”。楷书、隶书、行书、篆书等,用笔最多的就是藏锋。“藏锋”是一种逆势,逆入可以增加力度,达到笔力雄健的效果。就如同打拳一样,先把拳收回再打出去,就更有力量。
如果起笔不藏锋,如上图所示,起笔处显得单薄无力,甚至出现“长嘴”现象。“长嘴”是写横画时易犯的毛病。所以,我们初学要求起笔要藏锋。
(2)行笔。行笔就是笔在纸上行走,也叫走笔。在写这一横时,就是起笔完了之后,继续向右运行,直至收笔之前这一段,就是行笔过程(见下左图)。书法的行笔,特别是横、竖笔画行和要“中锋”。什么叫中锋行笔呢?笔锋处在笔道的中间运行就叫中锋行笔(见上右图)。
中锋行笔能使笔毫中的墨汁均匀地从笔锋两边流泻在纸面上,写出的点画结实圆润,有立体感,取得“万毫齐力”的艺术效果。
为了帮助大家理解中锋行笔,我们介绍一下“侧锋”。侧锋就是行笔时,笔锋不处在笔道中间,而是笔尖在笔道一边,笔肚在笔道一边(见上右图),写出来的笔画一边光一边毛(见上左图)
“中锋用笔”是学书法的基本功,也是书写过程中应用最多的笔法。古人曾经讲过要“笔笔中锋”。当然,这个要求太高了一些。古代的大书法家,像宋代的苏东坡、黄庭坚,书写时也常有侧锋出现,唐代的张旭、怀素也偶尔有一两笔侧锋出现,就连书圣王羲之也是不能完全避免的。这就看出,中锋用笔是难以掌握的。所以,我们要求书写时基本上用中锋,特别是一些直线笔画,如横和竖,主要笔画捺,以及由这些笔画组成的复合笔画,都应该用中锋。而撇、点等笔画是避免不了的,出一些侧锋也是可以的。总起来说是,中锋为主,中、侧兼用,这样也显得有变化,也可以增加字的神态。
(3)收笔。每一笔都要有来有往,有起有收。笔画尾端的处理方法就叫收笔,收笔要回锋。具体到横面来说,收笔时先提笔向右上,然后向右下按笔,最后转笔向左回锋(见下左图)。回锋收笔,使收尾结实圆浑,并与起笔相互呼应起来了。如果收笔不回锋,就会出现“折木”
病笔。如同一根棍子折断一样,右端带有毛茬。所以,收笔一定要注意回锋。
2.竖画的写法
竖的运笔方法——起笔、行笔、收笔与横大致相同,只是方向不同而已。所以在横画写好的基础上写竖就容易了。具体方法是:①藏锋向左上,即欲下先上②转锋向右,即欲竖先横③提笔下行,即中锋行笔④到结尾处略提笔(不离开纸面)向左上⑤再沿源笔道回锋收笔(见上右图)。
从竖画的写法我们可以看出,它同横画一样,也经历了起笔、行笔、收笔三个阶段,而且同样是起笔藏锋、行笔中锋、收笔回锋。起笔不藏锋就会出现尖头,行笔不中锋就会一边光一边毛,收笔不回锋就出现折木等病笔(见下图)。
前面介绍的竖画因末端浑圆,像水滴一样,所以叫“垂露竖”。
还有一种竖叫“悬针竖”。起笔与“垂露”相同,行至三分之二处逐渐提笔,力到锋端后回锋空收。因其形状一头一头细,像一根针倒悬着一样,所以叫“悬针竖”(见上右图)。
竖画的取势叫“努”。“努”就是胸腰挺起,直中见曲的意思,不能僵直(见上右图)。
垂露竖一般用在字的左边或中间,如“陈、下”等字,悬针竖一般用在字的中间或右端,如“中、都”等字(见下图)。
3.点画的写法
如下页图所示,点虽然很小,但同样也完成起笔、行笔、收笔三个阶段的运笔。具体写法是:①起笔向上②转锋向右下③顿笔向下④转锋左上⑤沿原笔道回锋收笔。
点的写法可以顺势下笔,也就是直接下笔(见下图),但要有回锋,否则易出现“尖薄、凹腹”等毛病(见下图)。
上面讲的是右侧点,左侧点的写法在运笔上相同,但方向相反。挑出时的方向比右侧点偏上一些。
点的取势在“永字八法”中叫“侧”,要取侧势,像猫头鹰蹲在树上,有的形容它像高山上落下来的石头。既然取侧势,就不能直,也不能平,如下图所示,“主”字的点只能取侧势,直了就不连贯,平了就同横画重复了。这种侧点在字中应用频率很高,主要用在一个字或一个部首的顶端,作首点,如“主、永、刻、就”等。
4.撇画的写法
撇的写法是:如下页图所示,①藏锋向左上方落笔②转笔右下③再提笔向左下方中锋行笔④过中段后逐渐提笔⑤至尾端出锋⑥接着迅速向右上回锋空收。“空收”就是手腕往回带笔,顺原笔道返回,很迅速,意到笔下到(见下图)。
撇的取势叫“掠”,形如燕子掠水一般。要求力量要送到撇尖,像姑娘梳头一样,梳子必须送到发尖才能梳理清楚。如果力量不到头,就会头大尾小,出现“钉头”病笔;同时还要防止侧锋运笔而出现的“锯齿”等(见右图)。
5.捺画的写法
捺是毛笔书法中最典型的一笔,也是区别不同书家的最明显的标志。如下图所示,颜、柳、赵三家的捺画,区别非常明显。
捺画的写法如下页左图所示:①先藏锋向上方落笔②按笔转锋向右③再向右下中锋铺毫行笔,边行边按笔④行至三分之二处逐渐提笔,迅速向右边捺出,笔锋离纸后,自然向左作一个空收动作。
捺的取势叫“波”,写一捺要做到一捺三波或一波三折,就像大海的波浪一样,完成这一捺画要经过三次波折(如上页右图所示)。因此,写捺时要防止太直,直了就不能达到一捺三波或一波三折了;如果“三折”折得太弯了,就成了“S”型,也不对(见下图)。
6.钩画的写法
钩的种类很多。但钩的作法却带有规律性。我们可先懂得作钩的一般原理,然后再举一反三。
(1)钩法原理。钩往往承接于某一笔划的末尾,而尾端前面部分的笔画往往由细到粗,行笔主按,随着行笔所带来的力度与气势,都聚集在尾端,这样作钩时就有势,钩便能得势而出。前人用“蹲锋”来说明这个道理。人蹲下去再跳起来时具有爆发力,这与拳打出去手须先缩回来的道理是一样的。这样,作钩时就能借助于这种“爆发力”而“借势出之”。
钩的名目繁多,这里我们介绍竖钩(向左钩)、斜钩(戈)及浮鹅(向上钩)。这三种钩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由此可举一反三。
(2)竖钩(如下图)。一般的竖钩,有钩出画外的,也有钩隐在画中的,称为“直藏锋钩”。这种钩的形状如垂露,但用笔方法与垂露略有不同。垂露下段主按,直藏锋钩下段须蹲锋、侧锋斜铺,具体是在中段至尾端自上而下由细渐粗的行笔过程中同时运用腕作向左摆的动作,使锋尖向上,笔杆亦逆向上改变成侧锋斜铺时笔杆略向右下的姿态。此时猝然将笔朝左上方提起,不令钩出画外而锋藏不露,故作垂露常以直藏锋钩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