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大师李斯特一生只写了两首钢琴协奏曲,第一首更为出色。李斯特《第一钢琴协奏曲》因为在配器中用了当时只用于通俗音乐的三角铁,得了“三角铁”的别名。
李斯特此曲的开头部分由弦乐奏出,继而被管乐器的和弦插入而遮断的曲调,令李斯特本人非常得意,并常拿它来哼唱一句他自己编的歌:“对于你们大家,这是一个神秘的谜。”这确实是一首天才之作,洋溢着神的光彩。
在巴黎他受到了各种文学、艺术和世俗社会的影响。法国的浪漫主义对他起了巨大的作用。在他12岁时,要法兰西歌剧院上演了他的一幕剧《唐·桑契》。随后他在欧洲开始作巡回演出。由于他辉煌的演奏技巧和对于乐曲表演的力度和深度,使他的听众为之惊叹不已。15岁时(1826年),他写了《十二首钢琴练习曲》,后来(1838年)成为《十二首高级演奏练习曲》,其中的第四首又改成一首交响诗《玛泽巴》。
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给予了李斯特一个启示:他把它改编成一首精彩的钢琴曲。他深为《一个艺术家生活的插曲》的作者的思想所打动,他成了一个最最热心的诗歌描叙音乐和标题音乐的支持者。李斯特除了大量的创作乐曲之外,更喜欢搞改编,通过改编(主要是将他人作品改作钢琴曲)来介绍别的作曲者。通观整部音乐史,李斯特恐怕称得上是一位伟大的音乐“翻译家”。
弗朗茨·李斯特的同胞、钢琴家伊斯万·托曼在回忆录中写道:“李斯特一生的悲剧在于:他的创作未能在观众和报纸上引起应有的反响。倒是他的改编曲和炫技性钢琴曲,知道的人还多些。‘我可以等待’,他骄傲而内心辛酸地说。”
贝多芬使钢琴雄辩滔滔,李斯特将钢琴化为管弦乐队。事实上,在钢琴和管弦乐两个方面,李斯特的作品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地位,在19世纪中叶的浪漫派运动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贝多芬犹如中国的唐诗,李斯特则属于宋诗,整体上不如贝多芬,但另有贝多芬所不及处。
李斯特所创作的19首钢琴曲《匈牙利狂想曲》,在他的钢琴作品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这些作品不但充分发挥了钢琴的音乐表现力,而且为狂想曲这个音乐体裁创作树立了杰出的音乐典范。这些作品部是以匈牙利民歌和民间舞曲为基础,加上李斯特的天才打造,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这些乐曲结构精炼、乐思丰富活跃,音乐形象始终鲜明而质朴。
《第一钢琴协奏曲》让我们体味了李斯特的音乐魅力:那种极富幻想色彩与想像力的钢琴作品。仿佛从庸常的日子里走出来,领略一种纯洁明净的高远之境,或许这便是音乐迷人的秘密吧。李斯特将钢琴的技巧发展到了无与伦比的程度,极大地丰富了钢琴的表现力,在钢琴上创造了管弦乐的效果。他还首创了背谱演奏法,本人则具有超群的即兴演奏才能。他也因此获得了“钢琴之王”的美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