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南淅川编钟
战国时期楚国的乐器,1978年河南淅川楚墓出土。每枚钟都有调音槽,音槽两边形成遂部和鼓部的两个音区。该组编钟音质很好,音阶准确,至今仍可演奏乐曲。
钟是古代祭祀或宴飨时用的乐器。钟体上部称为“钲”,下部为“鼓”,即发声的部位。钟口呈弧形弯曲,称为“于”。内壁有深沟漕,系调音磨锉所致,由于钟口弯曲,钟体表面铸有钟乳,形成声音衰减较快,并有双音的特点。用多件频率不同的钟按大小不同依次排列,编成一组,构成合律合奏的音阶,称为编钟。
二、青铜奔马
东汉(公元25~220年)晚期,亦称“马踏飞燕”。1969年甘肃武威雷台出土。奔马造型雄俊非凡,昂首嘶鸣,如风驰电掣状,三足腾空,一足蹄下踏一飞燕,其姿态的优美,在遗存的同时期作品中是无与伦比的,反映了东汉时期杰出的制作工艺和铸造水平。
三、龙洗
古代用以盛水盥洗的器皿。相传公元10~13世纪时,工匠特为皇宫制造,因盆内有龙纹而称为龙洗。若以手摩擦两耳得法,产生共振,即可泛起水花,景象十分别致,后成为一种民间娱乐用品。经现代振动与波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这是薄壳圆柱体自激振荡时的不同振型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