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在发展规划中,建立工业村(大埔村为65公顷,元朗村为72公顷),以提高技术水平。为解决工业过分集中而建立卫星工业城,有荃湾新市、屯门新市、沙田新市、大埔新市、粉岭、上水新市、元朗新市、和将军澳新市,以分散工业。新市的形成也解决了居住难的困境,为保证工业的发展,还计划扩建集装箱码头,解决货运困境。兴建新机场也势所必然,启德机场狭小,不能夜航,难与日本成田机场、台湾桃园机场、新加坡樟宜机场竞争,应另择地兴建。另与中国内陆加强沟通(快速火车、高速公路等),兴建港珠(海)跨伶仃洋大桥等,为扩大海向腹地和陆向腹地努力。为改善投资环境则建立大亚湾核电站、深圳供水工程,使香港今后繁荣有所保证。省港澳是三角洲三大城市,鼎足而立,是珠江三角洲的明星,重视文化交流,加强教育,提高香港人文化程度,扩建大学也很有必要。
深圳和珠海市
1.深圳
深圳市特区有吸引外资、引进技术和管理方法,扩大就业、出口,增收外汇益处,故土地使用费低,使用年限可达50年,高科技、不谋利项目还可免土地使用费。所得税率比一般低了1/2,即税率为15%,进出口税也稍低或免征。企业以三资企业为主,经营以市场经济为主导,外向型的经济结构,并与非特区隔离,如凭证入境。深圳沿英属新界建特区,即是想利用这一地理优势,将宝安县2020.5平方公里土地划出沿新界部分327.5平方公里建为特区。1991年出口总额59.9亿美元,在全国城市中居第二位。这是由我国各省市、中央各部委大力投资所致。现深圳市向综合性经济特区发展,工、商、农、牧、住宅、旅游均应发展,即近期要建成工农业结合的出口商品生产基地,吸引港澳游客的旅游区。海外侨胞12万人,港澳同胞49万人,侨汇高峰年可达百万美元,有利外资引进。宝安县本是三角洲边缘丘陵区的落后县,人口密度约160人/平方公里,属人口稀少县份,人口27.5万,建国以来至1979年人口增长率0.5%,全国少见。这主要由于青壮年逃港严重、农村女多于男(10∶8.5)。全县没有现代化工业。1978年工业总产值才6154万元。到深圳1987年市区工业总产值达50亿元。这是由于兴办特区,吸引外资,办起三资企业的结果,特别是1983年以后,由“三来一补”方式改为三资企业方式,内联企业的重视也使深圳工业发展加速,因内联企业不少是骨干企业。但深圳市从城市功能结构看,仍和香港,广州有一定差距,表现为生产、服务(消费)和管理的协调方面,还未成熟,也表现为生活水平比港税要高,社会秩序还欠宁静。现分述如下。
1.加工工业,深圳市有利的地理位置使吸引外资成效显著,深圳河对岸的香港是世界金融三大中心,游资多达1000亿港元以上。深圳外资80%来自香港。香港工业不少是居世界前列,如服装、玩具、钟表,电子、纺织、塑胶、电池等等,但不少工厂受香港高工资、高地租影响,使产品竞争能力减弱,特区建立正好为香港企业解困,土地、厂房、劳动力均可廉价供应,有利于港商及外商在深圳设厂。原料、装备、新技术、产品外销都很方便。
发展商品农业、假日旅游业、房地产、外汇商业都比国内任何地方适宜。目前深圳土地仍有几千亩在新界,农民每天还在过境耕作。因此,目前深圳已成为一个以电子工业为主,纺织,机械、化学、食品、印刷、缝纫、家具、饲料等为辅的工业体系。过去深圳只有224间作坊,今天厂家10000家以上,年产值在251亿元(1991)。这个工业体系也和先进技术引入有关。
玻璃、印刷线路板、电脑检测彩电、集成电路后工序、七彩印刷薄膜、泡沫塑料等生产线的引入,大大提高了有关工业的技术水平。又如液晶显示器、印染后处理设备、印刷电子分色机、电脑控制的塑料片材生产线等等,使特区工业生产水平提高。不少产品已能在香港和国外市场占一席之地。目前本市已能加工和生产高级收录机,彩色电视机、工业电脑、电话机、高级塑料、平板玻璃、高级家具、精美印刷品、高级饮料、服装、印染布、配合饲料等等产品。出口工业品产值占总产值50%以上,在国外建立贸易网点10多家。
工业以外资为主,占工业总产值75%~80%。目前正向技术密集、资金密集;高层次、高效益方向转变。农村向城市,农民向居民方向转变。如上步管理区农民80%从事非农业生产,罗湖管理区已有拳头产品针织布、皮鞋,收录机、镀锌拉丝、丝绸服装等。全市重点电子工业已有240多家,有的已成为三资企业,占全省厂商其中的知名企业还有:奥宝磁头厂、中华自行车股份有限公司等的产品畅销世界各地。本市纺织业创汇最高。第三是食品工业,发展情况也很好。
上步工业区有电子城之称,爱华、华强、华发、华利、宝华、康乐等电子厂集中于此。此外还建有沙河、八卦岭和水见等共5个工业区。在深圳大学东边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建科技工业园,还有两个保税工业区(沙头角、福田)。但工业基础薄弱,净产值低,拳头产品少,出口产品比例低。
2.服务行业保证深圳工业发展的措施是不断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广九铁路改复线和电气化后,即向准高速铁路转向。广深珠高速公路长302公里,总投资35亿元,也正在兴建。深圳10年前只有一个小河码头,现已建有7个现代化港区,除蛇口、赤湾、妈湾、东角头外,还在大鹏湾建盐田港(已建成万吨码头)。深圳机场已建成使用,与全国各大城市沟通,并向国际机场转向。加强出境口岸也是重要一项,目前已有罗湖、文锦渡、蛇口、赤湾、梅沙、沙头角等。罗湖是铁路出入口口岸,文锦渡为汽车出入口口岸,新建皇岗口岸也是重要出入口口岸,即经落马洲大桥将使新界环回公路与广深珠高速公路连接起来,广州集装箱可直抵香港集装箱码头海运,沙头角口岸是陆路第三大口岸,这口岸可由吐露港公路及五号干线直达葵涌货柜码头。同样,电讯事业发展也快,现在特区每10人拥有电话一部。合资深大电话公司引进1.4万门程控自动交换机,具有国内、国际全自动、半自动拨号性能,接通率高,故障少。还有用户电报程控交换机,使人们在办公室中就可以向国内外发电报。
3.管理和规划,特区管理首先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1978年10月广东省提出建立新型边境城市设想,1979年3月将宝安县改为深圳市,属惠阳地区和省双重领导,7月中央决定在深圳试办经济特区,11月深圳改为省辖市,1981年深圳市升格为与广州市平级的半省级市,划出一块地方设置经济特区,其余地方恢复为宝安县,在南头与西乡交界处建新县城。即深圳特区和宝安县组成深圳市。市府设在上步,县治在新建的新安镇。特区下辖4个管理区(县级)和一个局,即南头、上步、罗湖、沙南角4区和蛇口管理局。特区是另外划出一块地方特殊加以管理的,因这里是外资集中地区,又是内联企业集中地区,因而必需与内地隔离,没有边防证不能入深圳市。
市内还有一些保税区,如沙头角,更是特区中的特区,没有特许证不能进入,这里有一条中英街,街中央是中英分界,用8块石牌为界,街东中国管,街西英国管,贯穿全镇,宽3~4米。深圳市管理工作有面向国际市场性质,又为经济体制改革试验基地,对稳定港台人士发挥作用。但仍有许多问题应予研究。
主要发展轻工、电子、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建材、五金、机械和石油化工。
深圳市从生产、服务和管理三方面看,城市功能正在日趋完善。日欧美大财团已开始到深圳办大型工业项目。工农业生产总值增加迅速。但调整经济结构,理顺三大功能间关系仍有待努力。如对企业的改造,股份公司如何才能真正落实“企业法”等。深圳市已有良好的股票市场,说明股份制企业方向是对的。企业不是主管部门的附庸,可以市场为导向,可以向社会集资,发行更多股票。从沙头角保税区经验,也说明将来可进一步开放,把特区建成为一个大保税区。
2.珠海
珠海市紧贴澳门。澳门以旅游、博彩、工业和房地产建筑3大行业为主,对珠海市繁荣亦有帮助。珠海市原属中山县,1953年分出,1958年又再合并,1961年再分,1979年立市,1980年办经济特区,1983年将斗门划归珠海市管辖。珠海经济特区1980年成立时,面积只6.81平方公里,经两次扩大,1988年定为121平方公里。并已初步形成外向型经济格局。已有三资企业336家,“三来一补”企业990家。1992年工业总产值已突破160亿元。1988年成立三灶管理区(简称西区)。
珠海市现在是省辖市,下辖香洲区、经济特区,带斗门县。共11个镇和1个乡及斗门县8个镇、2个农场。经济特区只限于和澳门相连的拱北区部分,东北与香洲接壤,南连澳门,距香港36里,广州140公里。基建到1986年止完成七通一平,面积200多万平方米。开辟港珠、深珠航线,区内5条干道,连结九州港及拱北两个口岸。开发6个工业区,有直升飞机机场。
珠海市规划1980年订出,由于发展迅速,1985年修改,计划把珠海建成为工业发达,交通方便,商业、旅游业繁荣,郊区农渔牧业兴旺,美丽的滨海花园城市。规划特别注重建设现代化的花园式海滨城市,以发挥珠海的特色。现在城市绿化覆盖率已达32.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7平方米,居全国城市的前列。同时,注重围海造地,1979~1989年围海造地15330公顷,等于全市同期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7倍。
特区规划主要为两项大工程,一为拱北新市区,在拱北海关以北,连片开发25万平方米,投资6亿元商业区。二为西部开发区。在三灶岛东北部建开发中心新市区,在高栏岛西南部建10万吨深水港(高栏港)及燃煤大型港口电站。本港可与西江联运,为开发西江流域重要港口,腹地广大,深入云贵高原,可适应下一世纪国际航运和经济发展要求。广珠高速公路、珠港大桥也是对本市发展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