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9月,第一机械工业部提出了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的整顿企业管理十二项要求,对于扭转企业管理混乱状况,提高产品质量起了一定作用。根据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国营工业企业进行全面整顿的决定》,从1982年初开始对机械企业实行全面整顿,许多企业面貌发生变化,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增强,出现了一批产品质量高、经营管理好、企业整顿成果巩固的企业。其中沈阳电缆厂、洛阳矿山机器厂、哈尔滨轴承厂、大连重型机器厂、四川仪表总厂、北京内燃机总厂、第一汽车制造厂、第二汽车制造厂等34个企业,1985年被评为全国企业整顿先进单位。机械工业产品质量明显提高,1985年品种一等品率73.51%、品种合格率9885%,质量稳定提高率94.44%。
2.扩大服务领域
国民经济开始调整以后,机械工业生产任务普遍不足。1979年开始,机械工业开始扩大服务领域,在继续为重工业、基本建设服务的同时,加强为农村经济发展,为轻工市场、城市建设、人民生活服务,为老厂挖潜、革新、改造和扩大出口服务,从而提高了企业的适应能力。
3.改革管理体制
从1979年起机械工业管理体制改革开始迈开步伐。初步扩大了企业自主权,将企业经营好坏,与企业及职工利益挂钩,使企业具有一定的资金使用权、产品销售权、价格自主权、物资选购权、人事管理权。初步改革了计划体制,机电产品进入市场,产需直接见面,用户择优选购,价格适当浮动,企业开始改变过去任务靠上级安排、材料靠上级分配、产品靠统一收购的局面。机械企业间出现了竞争,企业开始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经营型转变;横向联合有所发展。机械工业的管理体制改革正在进行,机械工业部直属的62个企业已于1985年5月全部下放,其他各部管理的机械工业企业也已陆续下放。为了加强对全国机械、兵器行业的统一管理,全面贯彻“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方针,1986年12月,撤销了机械工业部和兵器工业部,同时设立了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
4.调整企业结构
调整企业结构的目的是按专业化协作原则改组机械工业。1981年开始在机械工业比较集中的城市组织铸造、锻造、热处理、电镀四大工艺的专业化,提高了专业厂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与此同时,还发展各种形式的联合,促进了零部件和工艺专业化的发展。例如以第二汽车制造厂为主体,有120家汽车厂参加的东风汽车联营公司于1981年成立后,合理调整了产品方向,使汽车品种由原来的4种增加到152种,经济效益有很大提高。
5.加强科学研究工作
各科学研究机构的测试条件普遍得到改善。许多原来以产品设计为主的研究所具备了开展科学研究的条件。建成了一批可按国际标准要求进行产品试验的试验站。与此同时,机械工业科研体制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例如扩大研究所自主权,推行技术合同制,试行科研成果有偿转让,发展各种科研与生产联合体等,从而增强了机械工业科技工作的活力,为发展新产品创造了条件。
6.加速技术引进和扩大产品出口
1978~1985年,机械工业部系统引进国外技术800多项,并通过合作生产、合作研究、技术咨询、聘请专家等方式,引进一批国外先进技术,开办了由外商直接投资的30多个项目。在扩大机电产品出口方面,已有1600多个企业的机电产品销往128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产品开始向高档、成套发展。高中档产品如多轴自动车床、螺纹磨床等开始进入欧美市场;大型成套设备也开始出口,向巴基斯坦古杜电站提供的21万千瓦汽轮发电机组已于1985年12月投产;此外还向国外输出制造技术。
7.开展老厂的技术改造
机械工业有许多老厂设备陈旧,工艺落后。这个时期机械工业投资结构有了较大变化,由过去以基本建设为主逐步转为以技术改造为主。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机械工业部系统围绕国民经济急需的重大成套设备、量大面广的节能产品、关键基础零部件、基础机械、基础工艺等重点对800多个项目进行技术改造。至1985年底止,已有近300个项目竣工。在1985年竣工的237个项目中,已完成新产品及更新换代产品2400种。
1979年以来,中国机械工业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生产持续稳定增长。1985年与1978年相比,生产总值增长0.91倍,积累增长0.81倍,主要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
8.这一时期的成就
这个时期机械工业在品种和技术水平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机械工业部1981~1985年试制新产品约6000种,大部分具有工业发达国家70年代、80年代初的水平。为重点工程提供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装备:如葛洲坝电站的12.5万千瓦和17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龙羊峡电站的32万千瓦发电机组,大规模集成电路专用设备,西南铝加工厂的2800毫米铝板冷轧机,以Ky-250A牙轮钻机、10米3挖掘机、100吨电动轮自卸车为代表的千万吨级冶金露天矿成套设备等。此外,还研制出大批节能型新产品,如解放牌汽车经过改进后,吨百千米油耗降低27%;新型工业锅炉比老产品效率提高3%~5%。
二、中国机械工业现状
(一)能源设备制造现状
在电力设备制造方面已经拥有哈尔滨、上海、四川三套大型发电设备制造基地和沈阳、西安两套高压输变电设备制造基地,还有遍布全国的中小型发电设备、输变电设备、高低压电器、电线电缆、绝缘子、电机制造厂,已具备了每年成套提供500万千瓦的发电设备及相应的输变电设备的综合能力。
在石油设备制造方面已经形成兰州和上海两大基地和遍布全国六大区的石油设备制造体系。兰州石油化工机器厂第一批企业的一些产品,获得了国际石油组织美国石油学会API会标许可证。
(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现状
汽车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已形成了“解放”、“东风”、“南京”、“上海”、重型汽车、零部件等联营公司,能够提供载货汽车、越野汽车、自卸汽车、牵引汽车、客车、轿车六大类产品的80多个品种以及约300种专用车、改装车。到20世纪末,随着市场的放开,大量民营企业家也跻身于激烈的汽车制造业上。船舶制造业有钢质造船厂500多家,专业配套厂160多家,在全国形成了上海、大连、天津、广州、武汉、重庆等造船修船基地和比较完整的造船配套网,能够建造10万吨级、修理7万吨级以下的各种船舶。自行设计建造的核潜艇已交付海军使用;半潜式海洋钻井平台已经建成;以“远望”号综合测量船、“向阳红”10号科学考察船为主力的科学考察船队达到了世界第一流水平。
(三)重型、矿山、原材料开采和煤矿机械制造现状全国已形成包括第一重型机器厂、第二重型机器厂、太原重型机器厂、大连重型机器厂、沈阳重型机器厂、上海重型机器厂、天津重型机器厂、北京重型机器厂、洛阳矿山机器厂、衡阳有色冶金机械厂等企业在内的比较完整的重型、矿山、原材料和煤矿机械制造体系。每年可生产几十万吨重型、矿山设备,具备了生产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大型露天矿、大中型矿井、大中型建材厂等成套设备的能力。例如,为千万吨级露天矿生产了包括从爆破、装载、运输、筑路到边坡工程的成套大型技术装备;为井下煤矿提供了采煤机、刮板运输机、液压支架和支柱等高档普通机械化和综合机械化煤矿专用设备;为建筑材料工业生产采用了窑外分解新工艺的大中型成套水泥设备和大型刨花板加工设备等。
(四)农业机械化现状
农业机械化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50多年的发展,为改变我国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促进农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使农村产业结构和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的不断深入和完善,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随着中国已经进入WTO,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广度和深度都会有很大提高,农业机械化的作用将得到进一步的发挥,这必将开创我国农机事业的新局面。
中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主要表现为:农业装备水平稳步提高,机械化作业程度持续增长。农机管理与推广力度加大,农机社会化服务进程加快。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得到进一步推广落实。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呈上升发展趋势,产品出口和融资大为改观。
中国农业机械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制造和装备技术落后,生产集中度和产品科技含量低。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老牌的农机企业负担日益加重,由于日益暴露出来的弊端,使农机市场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企业结构散乱,分散严重,生产集中度低,这无疑限制了企业的发展规模,也限制了企业装备和制造技术的提高。生产的农机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不能形成更高的附加值,也就提高不了经济效益。
(2)企业缺乏创新意识,产品结构单一,市场无序竞争严重。由于生产企业随市场转,追求短期利润,缺乏创新意识、市场意识,没有长远打算、远景规划。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的不规范,客观上制约了农机企业的发展。
(3)农机市场信息严重失真,流通渠道不畅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随着部分国有农机公司陷入困境,原先的农机流通企业的信息资料不断缺失,新的民营企业又无法也没有提供准确的商品信息,致使农机销售信息严重失实,产生错误的市场导向。从目前的农机分销状况来看,市场网点规模小,服务设施落后,经营松散,物流供应原始。农机行业信息和营销网络中心的建立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3)农机创新水平不高。中国农机产品与其他工业产品相比而言,缺少“精致”。多年的商品名牌战略,却忽视了农业机械的“精品”意识。外观不漂亮,机型结构不完善,甚至零部件可靠性差,性能指标不高,这些问题多年来一直制约着中国农机产品最大空间的发展,也制约了农机企业创新水平的提高。
加入WTO,对中国农机工业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积极主动参与国际竞争将是农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而农机企业的有序竞争和良性发展,也是国内农机工业能够生存发展的严肃课题,为了能在新形势、新情况下最大程度地创造经济效益,企业必须审慎对待自身行为,因此农机企业应做到:(1)尽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新产品的开发和老产品改进的同时,努力提高产品质量;(2)规范市场,采取强强重组,保持清醒的风险意识,提高整体竞争力;(3)以人为本,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产学研结合为模式,全方位推动农机工业的发展;(4)加强国际技术合作与交流,扩大融资渠道,加快企业发展;(5)遵纪守法,遵守世贸组织原则,有理有节,以诚信待人。
(五)塑料机械工业现状
塑料机械工业是为塑料原材料工业、塑料制品加工工业提供重要技术装备的,现已广泛应用于建筑材料工业、包装工业、电器电子信息工业、农业、汽车及其它交通业、轻工业、石油化学工业、机械工业、国防工业等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及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塑料机械实际上已成为各种制造业的生产制造手段,与金属切削机床一样是一种基础机械(金属切削机床加工金属、塑料机械加工高分子合成材料),在国民经济中日益显示出极为重要的作用。塑料机械工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国家及地区国民经济及技术发展水平。
据悉,我国主要的塑料机械制造企业有400多家,大部分分布在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其中:注塑机制造企业主要集中在浙江、广东,其次是江苏、上海、广西等地;挤出机制造企业主要分布在山东、辽宁、江苏、甘肃、河南、北京等地;中空成型机制造企业主要集中在陕西、上海、江苏、广西等地。
(六)改革开放以来的工程机械现状
目前我国从事工程机械生产和维修的企业有1008家,主要分布在机械、建设、交通、水电、煤炭、铁道、石油等系统。
改革开放以来,工程机械行业共引进国外制造技术174项、250种新产品,使我国工程机械技术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我国在引进时对硬件投资力度较薄弱。再加上国家的整体工业水平较低,冶金行业(钢材品种及质量)、化工行业(橡胶件,保护气体)、机器制造业(生产设备的自动化及精度)等行业也都落后于西方,因而我国工程机械行业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约15~20年。尤其是制造手段为国际20世纪70年代水平,只有少数企业的工艺制造水平达到20世纪80年代或90年代水平。
产品可靠性国产机只及国际先进水平的1/3~1/2。因此我国的工程机械产品价格只能比国外产品低。目前国内产品价格恰为合资及进口产品价格的1/3~1/2。因此,国产产品的价格优势并不突出。
虽然少数企业的制造水平较高,如板材进行预处理,下料采用数控切割机,造型采用数控折弯机,焊接用焊接机械手,机械加工采用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等,但在其他方面如柔性制造系统,驾驶室等覆盖件的冲压成形,整机油漆等以及其他零件的加工工艺还较落后,因而工厂的新产品开发,整机的外形质量,液压系统柴油机总成等关键部件质量,还与国外有相当大的差距。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施工公司20世纪70年代从美国、日本、加拿大购进一批工程机械,使用20余年后,目前使用状况仍然很好。而国产工程机械液压系统故障率高,控制元件及密封元件不过关,抗低温老化能力差,在高原强紫外线照射下易龟裂,造成液压系统漏油现象极为严重;履带行走系统耐疲劳性差,履带板和链轨磨损严重。因此用户为了降低施工成本而喜欢使用国外高质量的工程机械。
我国工程机械发展迅速,主要是存在以下几种特点:企业生产规模小,行业生产集中度低。工厂小而全,生产技术落后,工厂规模小,但小而全。产量低、质量差、价格高。企业自我开发能力差。少数工程机械集团尚能筹集部分资金用于新产品的研制开发,而小的工厂仅能维持生产,没有开发能力,产品技术水平提高缓慢。管理机制落后。主要表现在企业的流动资金占用多,周转慢,生产周期过长,库存过多。我们企业的工程机械产品生产周期有的长达3个月,快的也在1个月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