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探索未知丛书-地理世界
45062600000025

第25章 为什么要进行“南水北调”

大气降水除渗漏到地下和蒸发以外,都沿地面流入江河湖泊,这部分水叫做地面径流。据估计,我国河湖等地面径流总量有2万6千多亿立方米。这么多的水,即使目前全国15亿亩耕地全部实现水利化,也只能用掉它的1/3。

但是,我国地面径流量分布得很不平衡。华北和西北,耕地面积占全国的一半,而地面径流量只占全国的8%;长江流域和它南面的地区,耕地面积占全国的1/3,地面径流量却占了全国的3/4,其中长江接受的地面径流,就接近全国总量的40%。水的分布这样不平衡,不但严重地影响着我国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也影响了全面的开发建设。

缺水的北方能不能向多水的南方借点水,以多补少呢?有关部门进行了多次实地勘察和研究,设想了十几条调水线路方案,归纳起来可分为西、中、东三条调水线路。西线,是在长江上游修建高坝,开凿隧洞和盘山渠道等,把水引到西北等地。中线,可以由三峡引水,沿鄂西山地东麓到汉江上游丹江口水库附近,过汉江,然后经南阳、郑州等地,把水送到华北,让长江水为湖北、河南、河北和天津服务。东线,在长江下游地区的扬州附近,抽引长江水,大体沿着京杭大运河的路线,流经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在山东东平湖附近穿过黄河进入河北、天津,以补充江苏、安徽、山东、河北和天津等四省一市的工农业用水。

当然,把大量的南水调到北方,彻底改变我国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的不平衡状态,是一项宏伟的工程,是我国水利建设史上前所未有的,还有许多艰巨的任务要去完成。但是,南水北调的理想一定可以实现,使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成为水网密布、绿树成荫的鱼米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