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以不可阻挡之势,穿越雄伟壮丽的三峡,出南津关后,由东急转向南,来到了湖北宜昌市郊。这时,江面骤然由300米展宽到2 200米,流速也突然变缓。在宽阔的江面上,横卧着一道“钢铁长城”,这就是长江干流上第一座大坝——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原来的长江在这里被江心的葛洲坝和西坝两个小岛分割成大江、二江和三江三股水流。枯水时节,只有大江过水,二江和三江断流。洪水期到来,这三条水道同时通过洪水。在万里长江干流上筑坝,这是多少年来人们梦寐以求的理想。早在1919年,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就曾经提出在三峡建坝,以改善航道、开发长江水利资源的设想。后来,在1933年,我国水利界又有人提出具体建议,在葛洲坝修筑水坝,建设水电站。然而在灾难深重的旧中国,无论在三峡建坝也好,在葛洲坝建坝也好,都不过是一种美好而难以实现的愿望。但是,新中国诞生不久,就在毛泽东、周恩来同志的关注和主持下,制订了以三峡水利枢纽为主体的长江流域规划。1970年年底,批准兴建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并于1974年破土动工。1980年度,第一期工程已经胜利结束。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大坝,全长2 561米,高70米,犹如一座水上长城,巍然屹立在江面上。大坝的坝体主要由发电站、船闸、泄水闸、冲沙闸、防於堤等建筑物构成。坝顶上设置了各种专用设备,铺设了沟通长江两岸的公路和铁路。大坝腹内的廓道,纵横交错,长达4公里。21台发电机组的装机容量有2715万千瓦,每年可发电157亿度。强大的电流输送到华中电网,可以为湖北、四川、湖南、河南等省的一些地区,提供廉价的能源。像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这样的规模和效益,不仅在我国现有的水利工程中居于首位,就是在世界上,也是屈指可数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