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百科知识-科普新课堂:海军之谜
45086800000029

第29章 日本袭击中国战舰,是偶然还是预谋

一种记载是,中日两国海军在这里相遇并发生冲突,纯系偶然,是意外之事。这主要是日本方面的记载。据日本海军有终会编《近世帝国海军史要》所载,明治二十七年(1894年)七月二十二日,日本海军军令部长桦山资纪来到佐世保军港,向联合舰队司令伊东佑亨传达了重要训令。次日,联合舰队从佐世保出发,驶向朝鲜西海岸。二十五日下午,联合舰队在朝鲜全罗道群山的预定锚地抛锚,第一游击队(包括旗舰“吉野”号、“秋津洲”号和“浪速”号)则离开主队先行,“去寻找应于二十五日清晨驶到安眠岛以西约20海里的贝加岛附近的“八重山”号和“武藏”号;但在这里没有找到这两艘军舰。在离仁川不远的丰岛附近也有一个同名岛,第一游击队认为上述两舰或许在其附近,便急速北上。

这天天气晴朗,微风凉爽,海上时有薄雾。晨六时半许,在丰岛方向相当遥远的海面上,发现两缕烟柱。于是第一游击队加强警戒,增大航速向其接近。原来这是清国军舰‘济远’号和‘广乙’号。这时,清舰对我将旗(‘吉野’号挂有常备舰队司令官的将旗)不仅不发礼炮致敬,反而作战斗准备。当时,第一游击队正处狭水道上,于战斗不利,便暂时南下,诱敌于广阔海面。七时五十五分,敌我距离约3000米,‘济远’号首先开炮,我亦应战”。照此看来,日本舰队原来只不过是打算寻找“八重山”号和“武藏”号的,不料却与北洋舰队的“济远”号和“广乙”号不期而遇,而且清朝军舰表现无礼,甚至还作战斗准备并首先开炮,日舰不得不还击,于是便爆发了丰岛之战。事情果真是这样吗?

同样是日本方面的资料,却记载了与此完全不同的另一种情况。据日人绪方二三在其所著《我等之回忆录》中说:

甲午战争之前,绪方二三正与其密友和同事宗方小太郎在中国进行刺探军事情报、尤其是北洋海军情报的间谍活动,宗方探听到了英船“高升”号装运李鸿章所派数千名清军出发至朝鲜仁川的时间和航向,及时将这一绝密情报由潜伏在天津的日本间谍石川伍一送达日本海军军令部,日本海军出动舰只在朝鲜沿海搜索,不是为了寻找什么“八重山”和“武藏”,而正是为了截击“高升”号及其护海舰只。《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亦称,中国派遣舰船运送兵员和军械的情况,被“匿于天津”的日本间谍石川伍一侦知,立刻“先期电闻”,据此,日本大本营决定乘机进行截击。日人田保桥洁所著《近代日支鲜关系之研究》及日本海军军令部编《二十七八年海战史》中,也都记载日本舰队向朝鲜海面进发,是准备对中国军舰进行突然袭击。为了不暴露目标,联合舰队白天航行时加强警戒,夜间航行实行严格的灯火管制,除向导舰和旗舰以外,一律熄灭灯火。7月24日,日本舰队到达朝鲜南端济州海峡,因未发现中国舰船,遂改向朝鲜西海岸群山湾进发。25日凌晨4时半,日本第一游击队到达朝鲜西海岸浅水湾西侧,仍未发现中国舰船,便继续北向丰岛附近海面搜索,这里正是中国至牙山航路的必经之地。就在这里,日本舰队发现了中国北洋海军的“济远”、“广乙”二舰,日舰立即作战斗准备。由于丰岛附近海面南阔北狭,不利于日舰回旋作战,为了占据有利位置,日舰转舵向东行驶,中国军舰见日舰转舵东去,以为不致挑衅,便继续前行。不料当驶至丰岛南侧时,日舰突然转轮西下,又掉头向北,向中国军舰迎面扑来,截住“济远”、“广乙”去路。7时52分,双方相距3000米时,日舰突然向“济远”

猛射,率先拉开了丰岛海战的战幕。

由此看来,日本舰队在丰岛海面袭击中国舰船并非什么不期而遇,而是早有预谋的行动。那种竭力要把日本舰队的行为说成出于偶然的记载,不知出于何据?抑或只是为了替日本的间谍活动遮丑,为日本挑起战争的罪行诿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