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是个郁郁寡欢之人。今年27岁的他,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农业公司供职。他最大的痛苦是生来个子不高,才1。57米,在人前抬不起头来;特别是在高大威猛的男士和苗条姣好的女士面前更是自惭形秽。强烈的自卑心理使自己无法与人沟通,人际关系很糟糕;井口时加之在这种竞争激烈的环境,更是使他被人冷落,甚至是看不起。“别的人都有女朋友,为什么孤零零的总是我?”“为什么我只有挫折、失意和烦恼?”“小矮人一个,我的幸福在哪里?”“总有一天我要从高楼上跳下来…”
自卑是人生的一种精神障碍。人最怕的就是自卑,一自卑,什么都完了。自卑是职业人士苦恼、自闭的源泉,也是现代职业人士成功和幸福的杀手。小明的自卑使他陷入了郁闷的泥潭。他长期没有快乐,没有激情,没有朋友,整天产生很多不切合实际的甚至是很糟糕也很危险的想法,总有一天,这自卑会要他的命。
3 滚滚红尘,诱惑太多,多元文化冲击
当今社会,精采缤纷,财富、名利和美色之类的诱惑很多很多,往往是接踵而来,让你眼花缭乱,沉不住气。如看到不少人“一夜暴富”或“一夜成名”,或某某人“平步青云”,联想到自己,未免不快乐,不开心,心理产生严重的不平衡,陷入了苦恼和郁闷。常言道,人比人气死人,盲目攀比带来痛苦,首先伤害的是自己。在职场,最难受的是看见别人(特别是其条件和资历不如自己者)晋升、加薪而自己“原地踏步”,强烈的“名利效应”使人陷入不满、忿恨、抱怨的深渊之中。
都说当下是经济社会,凡事得讲“经济效益”,讲“钱”,这些一点都沒错。做生意讲的就是“利润”,“赚钱”,讲的就是“经济效益”或“利润最大化”。职业界当然不例外,来公司上班干活,当然离不开讲待遇,讲收入,说白了就是讲赚钱,讲身价。这些都无可厚非,都属于人的合理需求和正当权益。但是往往有不少人一味地讲“钱”,掉进了深深的“钱眼”中。
30岁的小陈在公司里干了八年,工作老是打杂的。不读书还看报,无进取之心,专业技术毫无长进,整天垂头丧气,干什么提不起劲来。后来的人一个个都提了职,升了薪金,更使他陷入了苦闷。而每次“人比人”,他总是要“气死人”。父母问他为什么不努力干争取进步,他气鼔鼔地回答:“工资收入这么低,干有什么用!”
都是钱惹的祸。在“市场经济”和“竞争时代”,人们的致富欲望比任何时代都要强烈。薪酬、奖金、利润留成、房子、车子等足以睁大他们的眼球。于是,“收入多多”者喜笑眉开,“收入少少”者烦恼失落。有钱就干,钱少少干,没钱说什么也不干。可是,天底下哪有“收入高、工作体面、清闲无压力”的职位?结果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和苦闷。
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苦苦追求而不能得到。这号人一生就好像是为钱而活着,为钱而工作,为钱而高兴,为钱而悲伤。这号人的悲哀就是“为利而活”,“为钱所累”,一生 “跟钱过不去”,天天找痛苦:“什么我总挣这么点?”;“我就拿这么点钱,当然只能干这么点活”;更悲的是那些比别人富的人还在“愁钱”: “他凭什么比我挣的多”……
可以说,这也是现代青年人的“通病”,也是一种短视,一种浮躁情绪。照这么下去,只能是常年抱怨“郁闷”,破罐破摔,永远也没有出头之日。
一位原本可以生活得很好的青年银行职员,看着别人开着奔驰、宝马,住着洋楼别墅,心里就着急,于是整天揣摩着怎样有捷径交好运,怎样一夜暴富。他先是大把大把买彩票,结果越买越穷;对金钱的强烈追求,使他心理产生严重的不平衡,人格产生了巨大的扭曲,于是产生了通过违法犯罪“致富”的念头,利用单位管理上的疏漏,把大宗大宗的公款打进自己的私人帐户,然后花天酒地享乐,走上了犯罪的不当路。这码案例在政界、教育界、医疗界、学术界同样不乏其人。
一个人什么最痛苦?渴望得到而得不到最痛苦。因种种诱惑产生的强烈渴望是浮躁心态的成因,浮躁程度的加深则演变为焦虑和抑郁,甚至引发产生种种人生悲剧。许多青年白领为了房子车子和票子苦苦打拼奋斗,结果怎样呢?终日愁眉苦脸,在别人成功、有房有车的对照下落得了一身疾病和抑郁症,最后落得个人财两空的遗憾。
当今社会是高度开放社会,信息高度密集,五花八门、似是而非的思潮、文化理念、消费和享乐方式汹涌而来,给人们思想和信念上以强大的冲击。人们一时无法适应这突如其来的文化层面的冲击和转型,于是陷入了困惑和迷惘之中,不快乐或郁闷也就随之而至。
缺少交流,人际关系复杂
现代职业界的人际关系是相当复杂的。职场好比战场或商场,工作相当繁忙,工作节奏高度紧张,集体化的学习工作生活占据了人们大部分时间,人们好像处在高负苛运转的机械中,缺少面对面的宽松的亲切的沟通和交流,造成了彼此冷漠、相互隔阂和相互猜疑,从而产生焦虑和痛苦。如深圳一些特大型的制造业企业,人们在半军事化的条件下进行“流水作业”,大家彼此间不认识,且都带着口罩,面对面而不可说话。这样的工作环境难以快乐。同时激烈的职场竞争和种种利益的冲突可谓无孔不入,造成了心理不健康的人们的敌对情绪,扭曲了人格,甚至失缺理智,大搞“窝里斗”。不少人“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总是要把他人踏下去才能提升自己。不光是普通人,有些不凡的“成功人士”也是如此。
5职业定位模糊
对于一些焦虑的人而言,他们的焦虑情绪并不是来自于工作压力大的缘故,而是缺乏合理的人生目标。开初,他们总立有一种远大的理想和宏伟目标,但现实总使他们理想破灭。他们总感觉自己的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不能按自己预定的路线去完成自己的计划。现实的不如意和对前途的担忧使他们生活在抑郁、苦闷、嫉妒、沮丧之中。有一则笑话说的是,一位名牌大学生未就业时是志向远大,要当国务院总理之类的“掀天揭地事”,可是现实是找不到工作;于是最大的愿望是找一份月薪二千元的工作,什么都行;工作有了,却愁起“妻子”、“房子”来;有了这“两子”后,又在为能否当上一个部门经理而焦虑而打拼;五年奋斗后终于混上了个经理,他焦虑马上来了:一年一度竞争,不成功当年指标者可免职或主动辞职,于是终年打拼,苦闷焦虑,生怕那一天丢掉了经理位子。真是“为伊消得人憔悴”。机关中的人日思夜盼的是升得一官半职,并为之努力打拼,但往往事与愿违,于是希望失落,终年郁郁寡欢,悲艾忿懑,长吁短叹。还有不少职场中人,一旦“理想”破灭,又陷入了人生的困惑,对面现狀茫然四顾,不知所措,对自己的前途心灰意冷,陷入了不能解脱的“职业迷惘症”。在职场中什么最郁闷?恐怕就是找不到方向,出路,找不到成就的感觉,失去了向前的动力,所谓“望前无出路,环顾而茫然”。
小李是一家房地地产公司业务经理,工资每月5000元,还有优厚的奖金。在别人看来,她是很成功的职场白领。然而她却很不开心,很郁闷,任务之繁重,工作之艰苦,竞争之激烈,使她最担心的是自己现有的经理职位和5000元高薪能不能保住,今后的日子怎么过等。因此常常情绪低落,茶饭乏味,晚上常常失眠,痛苦万分。心理医生告诉她,她患的是职业焦虑症。
“职业焦虑症”这是职业白领常见的一种心理疾病。我们上面所说的中小学中的男性教师就是这样的一个群体。在学校里,他们往往有着美好的理想和抱负,但现实和理想却是如此的落差;与其他的行业相比往往会有一种自卑和无奈,进而产生职业倦怠。一个人如果对工作不满意、疏离感、工作压力等患得患得失,造成心理焦虑,肯定快乐不起来,必定对发前途前景失去信心,其生理机能、免疫力、人生激情和潜能必然会下降,当然就难以获得事业的成功。
阿雯是学外语外贸的,毕业在一家人民团体当小小办事员。虽然这是个铁饭碗,但做的工作实在是琐碎和“专业不对口”:每天干的不是外语外贸,而是扫地,打开水,送文件,领材料和杂七杂八的事。开头干了几天还满起劲,干着干着就烦了,最大的烦恼就是“难道我要干这个一辈子”?“这就是我理想的事业,理想的人生”?她老想跳槽,到企业去干自己喜欢的专业,可是又不敢轻易“下海”,更不敢违抗年迈父母的意愿,有时越想越郁闷,越想越越伤心,一点提不劲来。时常是一个人呆呆地傻想,单位搞郊游呀,文体活动呀她竟无心参加。三两年过去了,晋升呀,评先进呀,全没有她的份。
鲁迅先生说过:人最痛苦的事就是醒来之后找不到出路。阿雯就是这样的一个长期找不方向和出路因而处在痛苦中的人。一个人失去了方向,就失去了激情和动力,劲不知往哪里使,伴之而来的就是迷惘、苦闷,无作为,最后是怨天尤人,消极、沉沦,被同龄人抛在后头,被时代所淘汰。
在职业界中,像阿雯这样的人并不少见。找不到出路看不到希望,陷于不能自拔的苦恼、迷惘之中,这巳成为当代职业人士特别是青年人的一种“通病”。
6 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幸福观不健康这应该是最本质的一个原因。
古往今来,人类确也有着不少不正确、不健康或者是腐朽的幸福观。有一种被戏称为“猪栏哲学”的观念认为:吃好、穿好、玩好就是最大的幸福,即像猪那样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舒舒服服过一辈子就是幸福。有的人认为赚到大把大把钱,拥有数不尽的金钱珠宝就是幸福,如莫里哀笔下的阿巴贡、高老头之类。
在改革开放、价值观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不少的职业人士一下子不能适应“啪的一下就跨入了高速旋转的市场经济”这急剧的社会转型,陷入了人生观的误区。有的认为有钱就是幸福,有了钱就有了一切,因此拼命追求金钱财富;有的认为人生苦短,及早享乐,香车美女,灯红酒绿,醉生梦死就是幸福;有人认为拥有名誉地位就是幸福,因此不择手段不顾人格尊严去追求…在这种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驱使下有追逐物质享受时得不到满足而感到苦闷、焦虑;而对本职工作敷衍了事,消极怠工,毫无建树,屡遭批评,于是焦虑、忿懑、嫉妒、消沉、甚至报复等接踵而来,陷入了痛苦的深渊。
还有相当多的人世界观不正确。比如说如何对待竞争。按说,竞争当然有输有贏,需要正确对待。贏了当然可以开心,可输了呢,应该当作一次教训,将之看成是“老天爷对我的厚爱”或者是“人生的一次历炼”,看成是“成功之母”;可有些人却当作是“陷入万丈深渊”。能不痛苦万狀吗?
还有一个如何对待职位和待遇的问题,这实际上是对事物的认知问题。上面我们已经提到,不少人在看到别人升迁自己而“原地踏步”时感到十分失落和痛苦,心理产生强烈的不平衡,因而茶饭无心,工作没有激情,有的只是无完无了的抱怨和忌恨。这样的认知实际是片面的不科学的。这样的人不懂得正确对待自己和别人,不懂得“理有固然”,“事出有因”,不懂得在自身问题上找原因,不懂得总结自身的经验教训,不懂得如何振奋精神和“一切向前看”,而总把一切归因于别人或上级错误和缺陷。这样的心态是永远得不到快乐的,也很难把工作做好。久而久之,人无出息,甚至沉沦,很容易“边缘化”甚至被淘汰。
对挫折当然如此。明智的人把挫折当作是“人生的常态”“人生的必须的”,是“躲不过的人生课”;而世界观扭曲的人却当成“致命打击”,哀叹“这下子完了”。世界观不正确,面对上种种“不顺”,种种挫折,他必然会陷入痛苦、沮丧和沉沦之中。
再比如“人比人”, 世界观扭曲的人往往是“想不开”,“气不过”或者是“气死人”。明明是当初大家一起来供职,凭什么他被提拔我却不能;更令人心理严重失衡的是“论工龄我比长”、 “论年龄我比他大”,“论能力我比他强”,凭什么要提拔他?越想越要跳楼。
还有相当一些人不懂得感恩和知足,造成整天不快乐。美国有一本畅销书叫《快乐是严肃的题目》,作者普拉格在书中提出,不知感恩和缺乏知足感是人们不快乐的两大原因。现在的一些青少年,由于生活越来越好,父母给他的太多太多,让他们的优越感和期望越来越大,因而也越来越“惟我独尊”和不能满足,于是越来越不快乐。在他们眼里,父母给我的爱天经地义,我是太阳,我是天之骄子,应该得到越来越多,一旦达不到,就不快乐,就闹脾气,就终日“郁闷”。还有相当的有钱人,开着跑车,戴着世界名表,穿着世界名牌服装,还到私人小島度假,就是不快顾乐,因为他还不满足,他的欲望还没有达到,因而终日郁闷。
想想和说说
1、现代职业界人士如此郁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举行说明。
2、说说自己在本职工作中的苦恼、困惑及其原因。
4-3 工作中郁闷:人生很不妙
这一节我可要敲敲警钟了--上面说到的那些老是不开心,老是在烦燥、苦恼、抱怨、、消沉、嫉妒和焦虑的“很郁闷”的人,你们请注意啦!你们的身心、工作狀况如何呢?会有出息吗?会成功吗?答案是肯定的:你们决不是成功者,而是一个失败者。在职业界,“郁闷”是一件很不对劲、很不妙,再“郁闷”下去,那是很危险的事。
“扶不起的”小林们
小林,是这样的一个青年人,都奔三十了,还常常被爷爷骂为“不争气的东西”;“扶不起的阿斗”。
他是个公交车上的乘务员。这乘务员的工作他从不叫好,而总是怨命苦,于起这不开心不乐意的事。早上,他起不了床,要父母爷爷反复催促;干活总是不开心,他怕苦嫌累,工作不出力,应付差事,对乘客冷漠粗暴甚至发生冲突。干了一年,就挑肥拣瘦换了三个班次:最先是干早班,因起不了床改为上晚班;于了一阵老不满意,说我熬不了夜,青年人哪能没有夜生活,于是換了个最好的中班。中班好是好了,然而他又干腻了,说是谁都在午休,为什么我不能,于是掉尔郎当,混日子,苦的时候便说肚疼头疼我干不了,这活我才不稀罕,谁要干就干去!于是常常挨批评,陷入了无穷的苦恼和郁闷。
“郁闷”,说到底就是不开心,有闷气,缺乏热情和激情,就很难干好职场的工作,就象一个满腹牢骚和怒气、压根不想画画的人很难画出像样的画、成为出色的画家一样。从事教育的人都知道,学习成效隹往与学生的心态、情绪有关。学生心境好,很开心,很快乐,其成绩和效果则大为提升;反之,学生心态糟糕,心绪郁闷,必然心不在焉,学业一团糟甚至一无所获。
职场中“郁闷”的“小林”何止一个!2005年中国员工敬业指数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员工的“敬业指数”并不乐观,总体上并没有表现出“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其中“敬业指数”最低的行业是“公务员”,比较低的还有“国有企业员工”;另外“80后”(即20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员工敬业指数也处于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