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百科知识-科普新课堂:军事风云
45095100000001

第1章 现代信息战争特色(1)

战争能量:信息化条件下聚放的再认识

众所周知,战争是力量的竞赛,而力量的作用最终表现在战场能量的释放上。一般情况下,战争能量物化在不同的载体中,只有通过一定的方式才能使之聚集和释放出来。不同的时代条件下,战争能量的存在形态是不同的,其聚集和释放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因而,当人类跨入信息时代的门槛后,人们在机械化时代形成的战争能量观也必须随之加以改变。

能量重心:从体能、机械能到信息能

从古至今,人类的体能一直是战争能量的重心所在,是其他一切战争能量发挥作用的基础。特别是在农业时代,人的体能更是战争能量的核心要素。在当时的战场上,将士的强壮体魄、持久耐力和敏捷身手,往往对取得战斗的胜利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刀、枪、弓箭、战车等冷兵器的运用,虽在量上加大了体能的释放,却不能使之产生质的变化。

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时代后,随着人们对新能源的利用、对动力生产工具的使用,导致了社会生产方式的机器化、电气化和大规模化。坦克、飞机、火炮等机械化兵器相继出现,使战场杀伤力成倍增长。于是,机械化战争取代了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机械能和化学能成为战争能量构成的核心要素。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交战双方几乎是无节制地使用机械能和化学能去摧毁对方,造成巨大的战争损害。然而,人们对机械能和化学能的力量还嫌不足。1945年,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向世人展示了核能的巨大威力,开创了战争能量发展的新纪元。然而,其后的几十年间,由于核能的威力过于巨大,在毁灭对方的同时,也将毁灭自己。因而二战后,核武器一直未能得到实战应用。但是,战争的脚步没有停止,人类对战争能量的追求和使用也不会停止。

20世纪末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一种既可以发挥巨大威力,同时又容易受到控制的能量——信息能产生了。由于此时战场的打击力和防护力主要来源于信息能,即战场侦察、情报探测、精确制导、作战指挥与控制、通信联络等受信息能支配和主导。因而,信息能成为战争能量构成中新的核心能量。此时,机械能和化学能虽然仍是重要的战争能量,但已经融入信息能为主的大能量体系之中。

能量聚放:从规模组合到效能组合

在任何战争中,敌对双方都试图运用所拥有的战争力量,去保存自己和消灭敌人。而物化在一定载体中的战争能量,只有有效地聚集和释放出来,才能形成强大的战斗力。如何使战争能量有效地聚集和释放,自然成为各时代及各国家军队谋求的重点目标。

在传统条件下,战争能量的聚集和释放是规模组合式的,即主要通过各个部队在特定时空内的集结和配合,实现战争能量的叠加和增值。战争指导者要尽可能多地将士兵的体能,武器装备的机械能、化学能集中在一起,从而获得能量上的优势,形成足以破坏或消灭对方的杀伤力。此时战场指挥员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协调各个部队的行动,使战争能量朝着同一个方向或目标释放。

信息化条件下,能量的聚集和释放方式有了新的变化。首先,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可以将分布在陆、海、空、天、电等各个领域的作战力量进行无缝隙链接。这样,战争能量就成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其次,战争能量的释放更加快速与精确。在信息化战争中,部队可以分散部署在战场的各个角落,即战争能量的载体是分散的,但凭借信息的快速流动和集中,可以通过远程精确打击等方式,使战争能量快速和准确地释放出来。第三,战争能量聚集和释放的形式也在发生变化。信息不仅可以通过机械能、化学能起作用,其本身也可以通过电磁等空间释放出巨大的杀伤力。

比较而言,在机械化战争中,由于受物质和技术条件的限制,战争能量聚放的效率较为低下,发挥的效果也往往不够理想,战争呈现出空间广阔、规模宏大、人数众多、进程缓慢、消耗和损失巨大等特征;而在信息化战争中,由于采用了先进的信息网络系统,可以对战场进行精确调控,因而战争能量的聚集和释放更加精准、高效,军队的作战能力将由此得到新的、更大的提高。

理想战争:新媒体改变战争形态

21世纪初爆发的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场声势浩大的新媒体战。巧妙有效地发挥新媒体的软杀伤作用,使之成为现代信息战中的一种重要的作战工具和战斗力,成为军事和心理打击的重要载体,可达到涣散敌军军心、不战而胜的目的。

所谓新媒体或称数字媒体、网络媒体,是建立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互联网基础之上,发挥传播功能的媒介总和。它除具有报纸、电视、电台等传统媒体的功能外,还具有交互、即时、延展和融合的特征。利用新媒体有别于传统媒体的特征,在未来反侵略战争中争取信息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利用交互性,打破“舆论一律”。所谓交互性,包括机器与机器(硬件与软件设备)间的数据交换与处理,人和机器间的信息流动(包括输入输出以及人同程序之间的互动),人和人通过机器的中介进行的沟通交流。传统媒体能给受众传递大量信息,但受众反馈给媒体的信息以及受众之间的交流是很少的。而新媒体则以电子邮件、公共论坛和个人网页等手段,给受众提供了一个双向交流平台。美伊战争中,与以往不同的是受众与媒体之间的交互大大增强了,弥补了传统媒体传播途径不对称的局限,使信息传播变成了互动传播。信息传播的日益多元化,打破了传统媒体一元化的局限,也成为打破新闻封锁的有效手段。

二、利用即时性,实现信息快捷化。新媒体的即时性带来了信息传递效率的极大提高,跨越了地域限制的互联网络,以光速在网络中传送的信息,真正使人可以足不出户,了解全球发生的最新大事。新媒体的内容架构不再像传统媒体那样是僵化固定,而是24小时不断滚动更新的信息海洋。有人称美伊战争是人类第一次用电视进行现场直播的战争。人们坐在家中,通过电视的现场直播,在第一时间内直击战争的各个场面,了解战争全过程。此外,新媒体还具有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和查询检索方便的优点,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

三、利用延展性,汇集信息海洋。新媒体的延续性意味着从时间上看,收到任何新的信息可及时发布出去,并且可以随时根据需要修改、增补、删除;从空间上看,有几乎无限的信息发布空间,丰富快捷的链接和可以无穷无尽拓展的“栏目”、“版面”,使得它不再像传统媒体中的内容受到纸张的制约。不同的网络媒体之间还能通过超文本和超链接形成有机的对接组合,从而使得整个互联网成为一个突破时空限制、信息汇聚在一起,可以无穷尽地延伸扩展的超巨型媒体。只要你打开电脑,点击“伊拉克”三个字,互联网上就会出现无数与伊拉克有关的信息。庞大的新媒体和无限的网络空间,可以容纳关于伊拉克、关于美伊战争的无穷无尽的信息,而传播途径的多样化,将来自不同渠道的各类信息中截然不同或相左的政治倾向、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和对事物的看法也捎带而来,使信息的不对称传播得到遏制,取代了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将信息的立体化、全球化传播变为现实。

四、利用融合性,整组超级媒体。在宏观层面上,新媒体正在与电信、广播、报业、出版融合在一起,彻底改变着传统媒体和传播业的整体形态。其内涵就是在数字技术处理信息的基础上,把所有传统媒介整合起来,并在此基础上,将所有的信息站点与不同媒介的用户互联,保证他们可以从相连的其他站点或用户得到直接或间接的服务。在微观层面上,网络媒体中的信息本身就呈现着各种形式的融合。从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的融合,到各种交互和信息传递形式,再到用户使用网络媒体的终端,而且包括手机、掌上电脑等每一种可联入网络的数字设备的融合,使受众能够全方位、立体化地获取信息,信息在受众与多形态媒体终端之间构成了互动的信息网络体系。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整合,组成了超级信息媒体,一旦战争爆发,人们不仅可以在电脑屏幕上能同时观看文字、图片、手机短信和视频节目,还可以收听直播,使受众置身于强大的信息洪流中。

此外,从美伊战争可以看到,现代战争的形态和样式与传统战争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美国已经把战场从政治、军事、外交上的较量,发展成一种经济活动,传统的战争变成了经营战争。这次,他们除了向伊拉克境内播撒了几千万份传单,邀请了一千多名新闻记者亲临前线采访战况外,还请好莱坞的大牌导演、电影明星亲眼目睹战争的场面;他们还将美国著名的游戏软件设计人员请到航空母舰上,借用其超前的思维、超强的想象力和模拟现代战争的手段,用于指导美国对伊拉克的这场战争,并请他们参与作战方案的制定和战略部署的策划。一旦这场战争结束,好莱坞的大片、游戏软件也都制作完成,配合文字、电视、图片等一起走向市场、走向世界,进行全方位、多渠道、多途径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渗透和侵略,炫耀武力,让战争的高消耗变成一种高回报,取得军事、政治和经济的多赢(当然,这可能是一厢情愿)。传统和常规的战争形态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是不争的事实。

“虚拟战场”打现代战争

虽然现代战争较之以往更加残酷激烈,而死亡人数却大为下降。其中,除去交战一方拥有强大的空中力量优势及先进的武器装备外,战前进行“虚拟战场”仿真演兵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那些战场环境逼真的演练基地,被视为提高军人作战优良素质和战斗力水平的“准战场”。

竞相构建目标模拟演兵场

为适应现代高技术战争的需要,一些国家集中三军的财力和新技术设备在本土上构建了相互连接的现代化军种模拟演练基地,强调要建设“逼真的战场”。美国陆军在吸收了海军的“神炮手”计划和空军的“红旗”计划等改革经验后,在加利福尼亚南部巴斯托市郊的欧文堡、洛杉矶的波尔克堡和德国的贺汉弗尔斯等地建立起作战演练中心,并拉开了在“准战场”打现代高技术战争的正规化、系统化、规模化建设序幕。据悉,到目前为止,美军在国内外已有各式各样的军兵种演练基地80余处,其中较著名的:陆军有“欧文堡”中心、波尔克堡战略中心、利文沃斯堡战斗指挥中心、阿肯色州的轻装部队中心以及山地师训练中心、高原作战中心、格里堡寒区作战中心和热带丛林战中心等;海军主要有:大湖海军中心、太平洋舰队作战中心、大西洋舰队作战中心、陆战队宽陆特派部队/远征中心和海军特种作战中心;空军基地主要有内利斯空军战术作战中心、空中机动作战中心、空军作战模拟中心及空军战略作战中心等,这些基地均为检验美军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目标作战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与美军相比,一些军事发达国家的基地建设也十分优良。如俄军是世界上最早依托训练中心实施军事对抗的军队之一。苏联解体后,俄军接收了苏军绝大多数中心基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现代化改建、扩建和增建。目前,俄军已在莫斯科、圣彼得堡、伯力、郝塔以及蒙古等地建立了系统完善、功能齐全、种类多样的作战演练中心体系,可以承担俄军从单兵到战术、战役甚至战略各个层次的军事对抗任务。据有关统计,俄军现有各种训练中心达百余处,其陆、海、空军和各兵种都拥有自己的专用中心,如较著名的第344陆军航空兵飞行员战斗使用与训练中心、第726陆军防空兵中心、莫斯科军区第476军区中心及远东军区第129军区中心等。

此外,英军也在国内建成了由6个大型综合基地、13个中型基地和数十个小型基地构成的基地体系,不仅可以进行陆、海、空各军兵种部队的仿真演习,还可以进行培训预备役人员和防核、生、化武器演练。其中,较著名的有普格瓦综合中心、皇家装甲兵基地、海军陆战队基地、空军北海基地等。如普格瓦中心,设有一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假设敌部队,建有专用的目标对抗训练场、实弹射击场和1000多个各类目标,每年可为英军轮训达10万人次。目前,德国军队也拥有1个模拟作战演习基地、1个战斗训练基地、4个坦克模拟演练基地、17个炮兵模拟对抗基地和30多个预备役人员训练基地,无论是步兵还是炮兵、装甲兵,甚至是特种部队,都可以在基地模拟各种条件下的逼真作战,使作战部队得到“实战”的体验和锻炼。

营造多功能“实战”环境

模拟训练基地之所以备受诸多国家青睐,成为和平时期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场所,主要是在这些“准战场”演兵具有许多重要功能。

基地规模化。这些基地都具备较大的演兵空间,可以提供广阔的“作战”范围。如美国陆军的欧文堡国家中心仅训练场地就达2250平方公里,“红旗”靶场占地总面积更是高达58275平方公里;即使是国土面积较小的英军,其各类基地训练场地总面积也达1500平方公里。在欧文堡训练中心,主要负责美本土的各个师、独立旅和装甲兵部队的大规模训练任务。而英军基地每年也能为10万人次提供针对性训练。

作战系统多能化。这些基地和中心不仅有足够的作战空间,而且设施齐全、系统配套,从而能保证部队“逼真”作战,效果良好。许多基地都设置有技术先进的导调监控、战场仿真、战斗评估、综合保障等系统,如欧文堡中心,美军新研制的“陆军综合激光作战系统”能够对付烟雾,并可对杀伤、击毙、击毁的时间、地点和程度实时地提供准确信息,同时还能对核弹头、化学武器、航空炸弹和地雷等杀伤效果进行战场评估。

英军则在基地中大量运用计算机虚拟对抗系统进行对抗演练,使受训单位和个人通过“人-机”对抗,达到实战化的“作战”效果。日本在军事基地建设中其仿真技术一直堪称世界一流,他们普遍配备有科技含量很高的电子化、信息化、自动化系统和器材,如配备有计算机对抗系统、战况效果显示系统、射击演练系统、全球定位参照系统以及激光码接收器、战术音频通信器和智能化界面处理器等。而俄军,第344训练中心下辖两个直升机教导团,设有战术训练场、射击场、坦克教练场、汽车教练场、直升机机场和指挥所等设施,并配备有各种现代化器材和必需的武器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