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天文探测器,一般都在绕地球飞行的轨道上进行天文探测。
1983年1月25日,在范登堡空军基地,由荷兰、美国和英国合作,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观测红外辐射天体的红外天文卫星(IRAS),望远镜长3米,镜面直径57厘米,质量1076千克,价值8千万美元。卫星上装有一台质量800多千克、用液氦致冷的大型红外望远镜,焦距55米,底部装有62个红外线探测器,探测器用液氦保持-2716℃的恒温,以免散发热量干扰来自宇宙的信息。它能探测到24米外的一粒尘埃,能分辨星体和宇宙线之间的差别。望远镜以100万/秒信息的速率向地面传递信息,每天10分钟。卫星上还装有低分辨率的红外分光计、短波和长波光度计等。卫星轨道高900千米近圆形太阳同步轨道,周期103分钟,寿命7个月,用于推测未知星体、星系、宇宙尘掺和气体云等。
红外天文卫星在1个月之内,探测到4000多个红外源,这相当于以往地面上观测到的红外源的总数。还探测到4颗恒星周围有固体物质存在。1983年11月10日卫星因致冷剂液氦耗尽而停止工作。
由于红外天文仪器需要在极低的温度下才能正常工作,而在空中保持仪器的环境温度总是很低是比较困难的,所以直到1983年才发射第一颗红外天文卫星。1997年11月17日欧洲空间局又发射一颗“红外空间观测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