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
大约在公元3世纪至5世纪,西欧各国混战连绵不断,到了中世纪,各小王国之间为争夺领地的战争更是频频发生,蚕食、吞并、掠夺、强占使城堡建筑的发展达到了最高峰。
法国百年战争期间,查理王五世就曾下令,为防止英军登陆侵犯,法国境内的所有城堡都必须进行检查和加固;无防卫能力的拆除,有防卫能力的要聚集武装、积蓄粮食以防不测。
加尔加索尼城堡就是一座中世纪时期较为著名的城堡,位于法国的奥德省境内。它初建于公元3至4世纪,13世纪时,在法国国王和宫廷大臣们的亲自监督下又进行了重修,将原石结构的堡垒加高、加固、扩大,还在瞭望塔的塔顶加了木结构的尖顶,使之产生了非凡的气势。城堡主体的平面呈矩形,长75米,宽45米,北侧和东侧有六座圆形塔楼。
主体四周建有两道不规则的围墙,内墙长1100米(部分与主体相连),上有26个圆形或马鞍形的塔。外墙长1500米,上有16个圆形式马鞍形的塔。
在城堡主体与围墙之间大院内有一座用于进行宗教仪式,但在屋顶平台上筑有防御性雉堞的圣·纳赛尔大教堂。此外,大院内部还有许多平房、仓库和辅助性建筑。
加尔加索尼城堡附近的小山冈上,原来有一座小的圣·米易尔城堡,因为所处的战略位置不利而被拆除了。城堡主体内有两座方形塔楼,那是领主们的居室。而高耸的潘特塔则是整个城堡的指挥中心,爬上顶部,居高临下,可监视周围发生的一切。
内墙东北角是两座相同的塔楼对峙组成的主大门,称纳尔包奈斯大门,门外有一道半圆形的防护墙,门内装有活动的铁闸,它和右侧的特莱索塔,互相策应,构成一个坚固的防卫体系。
正南面是圣·纳赛尔门,门外也有一道半圆形的防护墙,门两边是圣·马尔丹塔和姆兰·都·米第塔,这种三角形的布置,一般敌人是难以进攻的。
另外,内墙四周还设有达·维让塔,米巴特尔塔和维也拉斯塔,它们分占几个角位,构成了多方位的防御网。
如果从外观看,最醒目、最高大的塔可以说是凸于外墙东南角上的瓦特塔了。这是一种用于对付第一线来犯之敌,并能进行独立战斗的塔,它的内部有自成系统的战斗装置,有火炉、蓄水池等。入口处还有枪眼,整个塔楼也建造得最牢固厚实,观察的窗户也很多。
外墙的正西面还有一座主教方塔,可以防御从正西面来的偷袭者。
在古城堡中,像加尔加索尼这样由内外两道围墙构成防御体系的布置手法是较为常见的。但是,有如此完整的规模和如此众多的塔楼层层相贯、步步为营,却并不多见。从作战的史实看,它的内墙实际上已形成了第二道防线,当第一道防线的外墙在进行作战时,它不仅可以提供后援,而且还可以巡视整个内外墙之间的廊道,从容地布置兵力,运送弹药。倘若第一道防线被攻破时,士兵们可退却到第二道防线内继续进行抵抗。倘若第二道防线被攻破,士兵们还可以在城堡内各种建筑的防御体中进行抵抗。而装备最完善的城堡主体,本身就是一个异常坚固,异常有力的抵抗个体。
因此说,在中世纪,加尔加索尼城堡是可以被形容为“固若金汤”的。
然而,和中国的长城一样,它也是封建社会最底层的人民所建造,它所体现的应该说是异常珍贵的劳动者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