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生产了第一片实用型半导体光电池,从而拉开了太阳光发电的序幕。
1958年3月,美国在“先锋1号卫星”上首次用单晶硅光电池提供电源。这个光电池虽然功率小得只能供1个5毫瓦的辅助发射机的用电,但它却开创了光电池实用的新纪元。
40多年来,人们为太阳光电池的研究、发展与产业化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光伏技术(PV系统)中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等的发展极为迅速,因而诞生了许许多多太阳能电池。主要有单晶硅电池、多晶硅电池、非晶硅电池、聚光电池和带状硅电池5种。
当前,全世界光电池的产量已大于每年1000千瓦,组件效率可达10%,电能成本降到约02美元/度,寿命可达10~15年。
我国研究太阳光电池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在西藏无电县建成了一座20千瓦的光伏电站,是当前国内最大的。在内地也建成了三座10千瓦的光伏电站。
人们预测,在21世纪前期,可达到光电能售价5~6美分/度。组件寿命30年,平板组件效率15%,聚光组件效率为25%。
值得一提的是,太阳光发电系统,具有无污染,不需燃料、无转动部件、运行安全可靠、使用维护简便、规模可大可小等一系列优点,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有人乐观地建议,在茫茫太空设置太阳光电站,即将太阳电池装在人造卫星上,实现全天连续、稳定发电,将电能用微波传输到地面使用。
美国建造中的首座太空太阳能发电站正开此先河。他们将在距地球36万千米的高空,设置长100千米、宽50千米的庞大太阳能电池排列,先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那儿的阳光比地面上强5倍,热量大10倍,因而其发电量可达50亿瓦。
然后,在纽约州北部建立一个相当于几个足球场大的地面微波接收站。这样,通过微波转换器将电能转变成便于传送的微波,让地面微波接收站接收,再转化成电能,输到四面八方,足可供整个纽约州使用。
据有关专家估计,到2025年,美国有可能建造100座太空太阳能电站,可满足全美国的三分之一的电力需要。
在太空时代的今天,人类为利用太阳能发电开辟了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