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清华大学核能研究所设计建造成功了5兆瓦低温核供热反应堆。这在世界上是最早一座壳式低温核供热堆,在国际上受到好评。
低温核供热反应堆,通俗说来,是一座以铀为燃料的“锅炉”,其反应原理是这样的:当中子轰击铀原子时,便发生裂变,从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按照5兆瓦堆的设计方案计算,l千克铀放出的热量,相当于几百吨煤燃烧所产生的热量,从而可使成本降低20%~30%。难怪有人称核能是燃料世界中的“巨人”。
我国的供热原料主要是煤,每年供热用煤占全部用煤的三分之二。这是一个何等庞大的数字啊!仅运输这些煤,又要消耗多少能源、增加多少费用啊!同时,煤燃烧之后,排放的烟尘和有害气体可达几百万吨。为人们防止空气污染又带来了难题。
可见,如果用洁净的核能来取代煤,这将是功德无量的好事,这对我国、对世界能源上的贡献是巨大的。
然而,好事必然伴随着多磨。
在国外,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研究用核能供热问题。
因为反应堆离供热区不能太远,所以它的安全性就要求特别高,甚至高于核电站。这就为研究开发带来了一定的技术上的难题。目前,又没有成功的先例供其参考,因而这方面的研究进展比较缓慢。
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际上在这个领域的进展多数还处在研究和设计阶段。
我国的科技工作者面对困难,不甘人后,有着强烈的进取心、自尊心,以“团结、进取、求实、奉献”的科学创新精神,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兢兢业业,在条件远不如发达国家的条件下,因陋就简,运用集体的智慧,从设计到建成,仅用了4年时间,就建成了世界上最早的一个投入运营的、具有固有安全性的壳式低温核供热堆,谱写了一曲科技创新歌,其中许多技术都是具有创造性的,使我国在该领域内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令人刮目相看。
世界上首座壳式低温核供热堆的建成,不仅使我国的核供热堆有了远大的前景,而且为我国第二代核电站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正如世界著名核能专家弗莱厄博士在5兆瓦堆启动成功后发来的贺电中说:“这不仅在世界核供热反应堆的发展方面是一个重要的历程碑,同时对解决污染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截止1994年,该堆已运行5年,实践证明性能良好,目前正在推广,计划在大庆油田建设一座200兆瓦的一体化供热堆,作为油田地区取暖用。在此堆基础上,下一步可发展为热电联供反应堆和冬季供暖、夏季制冷多用途反应堆。
展望未来,前景似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