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宴是成都市同仁堂药店,曾为一访华日本代表团摆出的。冷盘是丁香鸭子、陈皮鸡。正菜有强筋养血的参麦团鱼、杜仲腰花、双花元宝肉等,饮料则为人参枸杞酒、蜂蜜银花露。饺子宴在天津御膳楼饭庄能够吃到。席间不仅能吃到“百鸟朝凤”、“鸳鸯双栖”等名贵蒸饺,还能品尝小如黄豆、形似草帽的珍珠饺子。按照宫廷菜谱,端到宴席上的饺子有40种之多。粽子宴是湘西溆浦人在农历五月十五日比较盛行的。诸多粽子,形态各异,有形似枕头的腊肉“枕头粽”,牛角形“牛角粽”,还有塔形“宝塔粽”,圆溜的“狗脑粽”等等,使人大饱口福。活鱼宴可以在南京玄武湖公园餐厅吃到。在主菜“八鲜活鱼”盘中,烹调的香味在热气升腾中四溢扑鼻,鱼头居然鲜活如故直至吃掉鱼背后,历时20分钟,还能看到鱼唇开合,令人叫绝。在广东东莞,可以品尝到常平酒家独特的荔枝宴。每个菜都用当地特产荔枝烹调,如“佳果烘乳猪”、“荔荷炖大鸭”、“荔圆鱼云羹”、“七彩西瓜盅”,等等。福寿螺宴在上海一家展览馆曾摆过一席。十四道以螺肉为基本原料的菜肴相继端上餐桌。爆、炒、烹、炸,滋味多样,七彩纷呈。螺肉入口爽脆,食者赞赏。冰点席出现在沈阳,那里有个冷食宫,在此处能吃到用整套冷食摆出的全桌宴席。在餐桌上还能吃到各种冰棍、冰点心以及各种冰镇蜜饯。
火锅知多少
我国人民吃火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那时的火锅又称暖锅,一种是铜制的,一种是陶制的,都用来涮羊、猪、鸡等肉食。到了元代,火锅流传于蒙古族,用来煮牛肉和羊肉。到了清代,火锅开始成为皇宫御膳的佳肴之首。据史料记载,嘉庆皇帝继位时,清宫曾摆设过火锅宴,共用了1650多个火锅,成为历史上最盛大的火锅宴。此外,民间火锅大为流行。在羊肉火锅之后,相继出现了白肉火锅、什锦火锅、菊花火锅、广东火锅、宜兴火锅和日本火锅等多种不同风味的火锅。火锅以紫铜火锅为最好。火锅的主料是羊、牛、猪、鸡肉类和海参、大虾、海米、冰蟹、蛎黄等海味。火锅用肉以瘦肉为主,精选后的肉块经过冷冻后切成(或用刨子刮成)像纸一样的薄片,故称片肉。
吃火锅还讲究调味,主要调料有好酱油、芝麻油、卤虾油、韭菜花、腐乳、辣椒油、料酒、醋等九种,另外还可加上香菜末、葱丝、糖蒜等。把各种调料分别装在小碗里,个人任选自配。锅子汤可用煮好的口蘑汤、鸡汤或肉汤,里面放些作料,如酸菜丝、粉丝、菠菜、冻豆腐、黄花菜等,可根据火候随时添入汤内。吃法是,先把火锅内添满汤,然后把木炭放入火膛,待汤滚开后,再放入肉片。时间长短自己掌握,以不老为好,调料可根据个人口味选择,用片肉蘸食。
什么是保护心脏的六大“秘密武器”
药补不如食补,保护心脏除了有效的锻炼、稳定情绪、戒烟少酒之外,还要注意健康的饮食方法。医学专家与营养学专家在实践中发现:黄豆、鱼类、鸡蛋、家禽、茶叶、牛肝等为保护心脏六大“秘密武器”。
秘密武器之一:黄豆。它含有丰富的亚麻酸及亚麻油烯酸等不饱和脂肪酸,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心脏。秘密武器之二:鱼类。鱼类脂肪中含有一种特殊的成分,有保护心脏的功能。金枪鱼、虹鳟鱼、鳝鱼、鳗鱼等都是好的选择。德国心脏病专家研究显示,平均每天吃鱼30~50克,可有效降低心脏发病之危险。秘密武器之三:鸡蛋。蛋黄虽含脂肪较多,但蛋黄中的脂肪主要为卵磷脂,能使血液中的胆固醇和脂肪颗粒变小,并保持悬浮状态,不在血管壁上沉积。故每天吃鸡蛋1~2个,对心脏非常有益。秘密武器之四:禽类。医学研究认为,与猪油等相比较,鹅、鸭所含的脂肪更接近于橄榄油,故具有保护心脏之功能。秘密武器之五:茶叶。绿茶中含有丰富的黄烷醇,能改善血液中胆固醇与磷脂的比例,减少冠状动脉壁硬化斑块的形成。其所含的咖啡碱可使血管壁松弛,使之保持弹性,增加血管腔径,从而保障血液向心脏的流动畅通。此外,还可降低胆固醇。秘密武器之六:牛肝。含铜元素极其丰富。铜是人体胶原酶的主要成分,胶原酶是促进胶原蛋白、弹性蛋白合成的必需物质,而胶原蛋白的作用则是让血管壁细胞牢固地连接起来,保持血管弹性。所以常吃一些牛肝,对心脏有益。
进食之时要注意哪些礼仪
进食时无论主宾,对于如何使用餐具,如何吃饭食肉,都有一系列的规则。同别人一起进食,不能吃得过饱,要注意谦让。吃饭时不可抟饭成大团,大口大口地吃,这样有争饱之嫌。要入口的饭,不能再放回饭器中,否则别人会感到不卫生。不要长饮大嚼,让人觉得是想快吃多吃。咀嚼时不要让舌在口中发出响声,主人会觉得你是对他的饭食表现不满意。不要专心去啃骨头,这样容易发出不中听的声响,使人有不雅不敬的感觉;同时又会使主人认为是肉不够吃,以致客人还要啃骨头;另外啃得满嘴流油,态度不雅。自己吃过的鱼肉,不要再放回去,应当接着吃完。客人不要把骨头扔给狗去啃,会让主人觉得你看不起他的饮食。不要净挑自己愿意吃的菜大吃,让主人觉得你太贪吃。不要为了能吃得快些,就用餐具扬起饭粒以散去热气。饮用肉羹,不可过快,不能出大声,有菜必须用筷子夹取,不能直接用嘴吸取。客人不能自己动手重新调和羹味,否则会给人留下自我表现的印象,好像自己更精于烹调。进食时不要随意不加掩饰地大剔牙齿,要等到饭后剔牙。不可直接端起调味酱便喝,酱是比较咸的,用于调味,不可直接饮用。温软的烧肉、炖肉,可直接用牙齿咬断,不必用手去掰;而干肉则不能用牙去咬断,须用刀匕帮忙。大块的烤肉和烤肉串,不要一口吃下去,否则塞满口腔,狼吞虎咽,仪表不美。当然,吃饭时,也不要唉声叹气。
各族的宴饮有哪些特殊的礼仪
有主有宾的宴饮,是一种社会活动。为使这种活动有秩序有条理地进行,达到预定的目的,必须有一定的礼仪规范来指导和约束。每个民族在长期的实践中都有自己的一套规范化的饮食礼仪,作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行为准则。一些少数民族,如维吾尔族待客,请客人坐在上席,摆上馕、糕点、冰糖,夏日还要加上水果,给客人先斟上茶水或奶茶。吃抓饭前,要提一壶水为客人净手。共盘抓饭,不能将已抓起的饭粒再放回盘中。饭毕,待主人收拾好餐具后,客人才可离席。塔吉克族有贵客到来,要宰羊敬客,先牵羊给客人过目,然后宰杀。进餐之时,主人先为客人呈上羊头,客人要割下一块肉,再将羊头双手奉还主人。接着,主人将夹有羊尾油的一块羊肚送给客人,以示敬重。主人还要拿起刀子请客人分肉,客人予以推让,一般由一位有经验的来客分肉,均匀地切给每人一份。哈萨克族待客宰羊的程序,同塔吉克族相似,进餐时主人请客人洗手,然后将盛有羊头、后腿、肋肉的盘子放在客人面前,客人要将羊腮肉割食一块,还要割下羊头左耳,再将羊头回送主人,大家共餐。朝鲜族宴请宾客,要先在餐桌上放一只煮熟的大公鸡,公鸡还要叼上一只红辣椒。即便家宴,也极讲究,要为老人单摆一桌。餐桌上匙箸、饭汤的摆放都有固定位置,匙箸摆在右侧,饭食摆在左侧,汤碗靠右,带汤菜肴摆在近处,调味品摆在中心。鄂温克族待客,客人落座后,女主人献奶茶,然后煮兽肉。敬酒时主人要高举酒杯先倾注火中点滴,自己呷一口后请客人饮。蒙古族认为马奶酒是圣洁的饮料,用它款待贵客。宴客时很讲究仪节,吃手抓羊肉,要将羊琵琶骨带肉配四条长肋献给客人。招待客人最隆重的是全羊宴,将全羊各部位一起入锅煮熟,开宴时将羊肉块盛入大盘,尾巴朝外。主人请客人切羊荐骨,或由长者动刀,宾主同餐。
作为汉族传统的古代宴饮礼仪,一般的程序是,主人折柬相邀,到期迎客于门外;客至,互致问候,延入客厅小坐,敬以茶点;导客入席,以左为上,是为首席。席中座次,以左为首座,相对者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让菜,客人以礼相谢。宴毕,导客入客厅小坐,上茶,直至辞别。席间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规程。现代的标准规程是:斟酒由宾客右侧进行,先主宾,后主人;先女宾,后男宾。酒斟八分,不得过满。上菜先冷后热,热菜应从主宾对面席位的左侧上;上单份菜或配菜席点和小吃先宾后主;上全鸡、全鸭、全鱼等整形菜,不能把头尾朝向正主位。
酿酒是如何起源的
关于酒的来源,一说始于大禹时代的仪狄,有4000多年历史。一说始于周朝的杜康,也有3000多年历史了。朱翼中的《酒经》说,上古造酒,用桑叶包饭的发酵方法制作。据传说,仪狄用此方法造酒献给了大禹。仪狄造酒是为了献给大禹,邀功请赏。大禹喝了酒,感到味道甘美,就说:“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于是下令,断绝造酒,仪狄的谄媚并没有得到封赏。他的发明也只能在小范围里暗中流传。据《说文解字·巾部》记载:“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秫,一称黏小米,实为黏高粱。传说杜康生于周朝,不做官,是个牧羊人。一天,他把小米粥装进筒里,带去牧羊。竹筒放在一棵树下,离开时忘记带走。过了半个月,他赶着羊回来,又在那棵树下找到了他的竹筒。打开一看,竹筒里的小米粥已经发酵,变成酒了。村里人喝了,都夸奖这东西好喝。无意中的发明,使他成为地方名人。于是,他不再牧羊,改行酿酒,办起杜康酒店来了。这传说不知是否真实可信,但酒在周朝已有酿制乃为不争的事实。周政府设有专门管理酿酒的官员“酒正”,《周礼》还记载了酿酒须注意的六个问题。可见当时酿酒技术已相当完备。我国考古工作者于1987年底在殷墟中发现了酿酒作坊遗址,遗址中发现了密封完整的商代古酒,证明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代,我国已有很发达的酿酒业。
用谷物酿酒,需经过糖化和酒精发酵两个主要过程。我国早就采用制曲酿酒。酒曲中含有大量混杂生长着的霉菌和酵母,分别起着糖化和酒精发酵的作用。用这种曲酿酒,可使糖化和酒精发酵连续交叉进行。这叫复式发酵法。19世纪末,欧洲人研究了我国酒曲后,才知道我国这种独特的方法,称它为“淀粉发酵法”。
何谓酒令
酒令是佐饮的一种比较活泼而富有情趣的方式,有人认为它也是劝饮的一种方式,应当说不完全是这样。酒令使整个饮酒活动变得轻松活泼,人们在这活动中斗智斗趣,享受无穷欢乐。饮食过程已化作为文化活动,优良的文化传统也由此得到光大发扬。因此,酒令是中国酒文化的特色之一。